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实践
2024-07-13邵世龙
邵世龙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是一种重要方式。它将德育寓于具体的主题活动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于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学校对于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主题探索不够深刻、活动形式单一、内容不够接地气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德育主题活动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特征与要点,并从问题出发,给出德育主题活动开展的具体策略。
一、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特征
(一)导向性
德育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德育主题活动也不例外。德育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要以目的为导向,以丰富多彩的主题容纳德育的目标,每一个主题代表着一个小目标,以发挥不同的教育作用。
(二)主体性
德育主题活动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品德发展的需要,通过多元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德育主题的选择和活动形式的安排要考虑学情,从学生出发,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德育主题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
(三)时代性
学校德育主题活动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挖掘社会发展中不同的德育因素,做到与时俱进。
二、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现状
本文围绕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从活动内容选择、开展频率以及活动评价三个方面着手,了解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
(一)内容选择
在组织活动内容时,学校代表性的德育主题活动有“国旗下的讲话”“教育演练”以及重大节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都是全校大型主题活动。而年级、班级和小组活动则是开展一些具体的主题活动,如读书分享会、主题班会等。在这些活动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不高,认为这些活动内容不具有新颖性。
(二)开展频率
以学期为单位,学校主要开展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对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但是笔者发现,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感兴趣程度较高,其发挥的教育作用更为明显。
(三)活动评价
评价是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学校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环节明显缺少了学生评价。虽然教师和学校评价比较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要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要点
(一)主题活动内容更具全面性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各方面都有德育的影子,所以开设的主题活动既要有综合性,也要有针对性,将各式各样的德育知识以不同的主题活动向人们进行宣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对德育的广泛理解,没有具体的针对性,遵纪守法、尊敬长辈、信守承诺、吃苦耐劳等都包含在内,所以围绕它开展的活动主题内容也变得更加多样。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时,教师要对本次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如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中,教师可以将孝敬父母、关爱自己的家庭、在家积极进行劳作等内容与德育相结合,让父母和学生都参与其中,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全面地参与进来,更加深刻地体会德育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
教师对于主题活动的思考要更加详细,改变以往具有极强针对性的内容,将主题活动进行拓展,如将节日融入主题活动。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它们是很好的素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如端午节即将到来,教师就可以开展以“赛龙舟,拜屈原”为主题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先人的敬仰之情,再结合伟大诗人屈原不畏强权、以身殉国的英雄事迹,与学生一起学习前辈高洁的精神品质,用传统人物和节日为引,加深学生对高洁品质和优秀思想的认知。
(二)主题活动形式要以学生兴趣为主
教师虽然是活动开展的主导人,但是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因此作为参考点的重要因素还是学生的兴趣,即围绕学生来开展丰富的、符合学生特点的主题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够恰当,虽然考虑到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以游戏的方式更为妥当,符合学生爱玩的特点,但是没有考虑到本次活动主题是否与自己设计的游戏教学相适宜。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向学生传达德育思想,因此,喧嚣的游戏环境与本次活动主题并不是很契合,这时教师就要随机应变,找到适合学生兴趣的其他活动形式,变换不同的主题与之相对应,以此有效地将德育思想渗透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开展一些互动节目,如学生自编《英雄王小二》《小交通员潘东子》等话剧,用表演的方式展现爱国教育的主题,提高学生对其的关注度。又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主题音乐、爱国短片视频等,来渲染活动氛围,对德育主题活动的展开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三)主题活动开展要以环境为载体
丰富的绿化、优美的环境始终是学校宝贵的财富。学校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以环境为载体,拓展德育主题活动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校园环境我来创”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环境的维护和保护中来,并借助学校的宣传栏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此外,学校可以通过运动会、文艺汇演、课本剧大赛、爱心捐赠等活动,开拓人文建设的广阔天地。
(四)主题活动开展要以精神文化为引领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宗旨,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精神文化,用多元化的活动奏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教师凭借传统节日、红色文化等载体,充分利用升旗、主题班会等教育途径,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厚植民族情怀、激荡爱国情感。
四、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开展策略
(一)创设“身体亲在”的德育主题活动情境
第一,挖掘潜在的德育主题活动资源。创设德育主题活动情境,必然要以活动资源为依托,因此,德育活动设计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便是拓展可以让学生开展身体体验和互动的资源。在学校周边,社区便可以提供诸多方面的资源,如社区卫生中心,可以为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学生来到病房,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并展开认真思考。除了社区资源支持,学校也应该想办法提供其他资源,让学生获得这方面的体验,如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这些场所所具有的资源可以为学校实施这样的德育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学校可以长期与这样的场馆进行合作。
第二,提供真实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沉浸式体验。情境对德育的开展显然有较大的帮助,而且是德育过程中应该全面探索的环节。为了更好地进行情感体验,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会更加深刻,才能获得冲击感,从而拓展认知。例如。学校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献花,给学生讲述先烈故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深化认知,逐步增强情感体验,学习先烈的高贵品质,从内心深处产生爱国热情。
(二)分层制订主题活动目标,突显目标差异性
制订目标是教师在德育主题活动中对学生寄予的美好期望。但是,这样会导致目标设定主观化,忽视学生的客观情况。因此,在制订主题活动目标时,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充分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德育主题活动中有所收获。
首先,既要有统一的目标,也要有差异性的目标。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时候,教师必须深入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德育观念和德育能力,全面掌握学生的德育水平,据此提出在道德教育中应该应对的突出问题,并指明未来的建设方向。其次,应该区分重点,不应该马虎。共性目标主要是指大部分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差异性目标要在共性目标实现后才能设定。
低年级的学生要更加关注认知的发展,而中高年级学生则主要关注如何通过行为来描述情绪。教师应该对德育主题活动的主体思想有一个全面把握,建立以校领导为中心的活动机制,做好各项计划,并设定总体目标,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构建具体计划。
考虑到共性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德育主题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如要开展相关的德育主题活动,以学生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要求以及学生的差异来设定详细的德育目标。当存在认知上的偏差时,教师应该逐个对问题进行排查,并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尽可能保证德育效果,以便达到更好的目标。
(三)发挥教师特长,增强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成就感
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各小学全面开展课后服务,这正是提升学生素质、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实现的重要时机。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活动课程,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拓展“五育并举”渠道,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并在课后开展好相关的德育活动,促使教师发挥自身优势。例如,有的教师比较擅长做美食,如蛋糕、小饼干等,或者做各种各样的家常菜,学校则可以考虑开展美食制作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这也是将德育活动与生活相互融合的重要手段。教师会在活动中展现自身优势,利用实际行动让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还有一些教师有很好的才艺,如啦啦操、瑜伽等。这些教师就可以在突出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开展类似的德育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师生共同参与其中,丰富校园课余生活。
(四)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德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开展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入生活化的故事,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外,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创新活动形式的体现,学生可以在新的德育主题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拟生活中的一些故事,如班级内两位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故事、生活中一些感人的故事等,这些故事都是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德育素材,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德育模式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感受德育与生活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品质,如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等,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德育形式得以创新,提高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质量,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提出的教学要求。
(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小学时期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胜心理,他们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因此,在小学德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授课,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利用这样的方法创新德育形式,使学生在德育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重点给予其关注,帮助这类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其奖励,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积极地参与德育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选择适合学生的德育活动内容,构建小学德育新模式,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升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主动性,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是一个繁琐、针对性强、不可预见且难以见到明显成效的工作,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坚持不懈、不断创新,精心选择德育主题,遵循德育工作开展原则,构建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