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工具赋能 学校教学评优工作的实践
2024-07-13倪林珏
倪林珏
“紫藤杯”教学评优活动是我校教务处每学期都会举办的一项活动,主要聚焦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能力评比,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研。该活动已经在我校实践多年,对教师的评优评先具有一定的参考性。近年来,“紫藤杯”教学评优活动成为助力我校应对新中考改革,落实“五项管理”及“双减”等政策,形成我校良好特色教育环境的有效手段。
为了更好地深化“紫藤杯”品牌效应,笔者借助上海长宁教育数字基座平台的低代码工具,开发了“紫藤杯”应用程序,依托技术的优势,为专家评分、数据统计、教师能力维度分析、优秀课例分享等教学管理环节赋能,优化教学评优的全过程,希望能为同类型的研究或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的样本。
一、发现问题
笔者作为本学期“紫藤杯”教学评优活动的组织者与推进者,需要在教学评优方案和评价量表制定后,思考并预设活动实施的全过程。结合过往教学评优活动的实施经验,笔者在活动预设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1.统计得分困难
本学期“紫藤杯”教学评优活动预设方案中最大的创新点是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参赛。语文、数学、英语以各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理化生、史地道、艺体信以各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每组各推选2名教师作为代表,包含1名35岁(含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1名35岁以上的资深教师,以结对的形式参赛。比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轮,每轮分别聘请至少2位学科专家进行打分。
初赛形式为课堂教学,学科专家对每组2位教师的授课情况和教学设计分别进行打分,并算出总分,最终评出优胜组入围复赛。复赛形式为说课,最后专家组综合参赛教师授课、教案撰写和说课的得分,评选出一、二等奖。
这种教师结对参赛的赛制,意味着统计得分的难度增加。本次活动最终共有40位教师参与初赛,除了要统计每位教师的专家打分外,还要计算团队的总分值。人工进行分数统计,工作量难以想象,如果手动输入Excel进行数据统计,往往会忽略评价标准中的小分项,只录入总分,容易造成数据采集不够完整。
2.无法知晓点评
虽然每位参赛教师最关心的是比赛的结果,但也期望了解自己授课中的优势与不足,了解专家对自己整节课的具体评价,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学。往年的专家评分表一般交给教务处进行统计,少部分专家会和参赛教师有反馈沟通,多数教师只能知道比赛分数结果,不清楚具体的专家点评与建议,这样的比赛缺少了最终意义。
3.成果难以共享
“紫藤杯”教学评优活动作为学校的品牌活动,每年都累积了不少参赛教师精心准备的成果,值得学校教研组进一步学习和研讨。其中的获奖课例和作业设计可以作为青年教师借鉴学习的素材。往年比赛的获奖案例会以电子资料的形式归档于教务处,但如果其他教师想要查阅、学习这些资料,获取的方式十分麻烦,这使得优秀成果的共享性大打折扣。
二、开发工具概述及设计功能需求
1.开发工具概述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希望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笔者学校位于上海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长宁区,区教育局统一建设了长宁教育数字基座平台。长宁教育数字基座平台基于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委关于数字化转型整体建设要求,按照“跨部门顶层设计、融合技术和业务”的思路,围绕“构建一个生态圈、两个技术底座、三类资源、四大功能、N个应用场景”,为全市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先行探路、示范赋能。
目前,长宁教育数字基座平台除了为区域内学校提供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的一些基础应用外,平台中的低代码工具还可以满足学校对不同教育场景的个性化设计需求。学校可以利用平台中的低代码工具,轻松地设计应用界面、定义用户流程。
低代码工具的设计界面十分友好,易于操作,即使是没有编程背景的教师也能轻松上手,在短时间内利用简易化的操作快速地构建和部署程序应用,满足和支撑学校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多样化需求。
2.设计功能需求
由于“紫藤杯”是我校特色性的教学评优活动,因此要想在市面上寻找到完全满足活动需求的技术工具不太现实,另寻企业对此开发设计也耗时耗力,同时也会增加学校教育教学的成本。因此,笔者决定利用长宁教育数字基座平台的低代码工具,开发“紫藤杯”应用程序,以期让我校教务处开展教学评优活动的整个管理和评价过程更加高效便捷,让参赛教师能从中受益更多,让未参赛的教师也可对优秀案例进行学习,让成果得以固化与辐射,特对“紫藤杯”应用程序功能需求分析如下。
数据录入更加便捷 本着尊重和保留专家评分习惯的原则,需支持纸质拍照上传或移动端数据录入。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应用程序最终都要完整抓取和采集评价表中的各项得分。
自动统计成绩 能满足不同形式的赛制,自动统计多个专家给出的个人总分、团队总分,根据比赛方案和需求计算出入围和获奖的教师名单。
专家点评可查询 对不同用户分权限查看专家点评:教务处管理人员可查看所有教师的专家点评,参赛教师仅能查看专家对本人的评价。
优秀案例汇编成集 能够将历年的教学大赛、作业设计获奖案例汇编形成学校获奖电子案例集,支持教师在线阅读和查看。这样不仅能够让学校教务处对历年成果进行存档,也满足了更多教师随时查阅的需求。
三、应用程序的搭建
功能需求分析完成后,笔者着手利用低代码工具搭建“紫藤杯”应用程序,并将其投入到整个“紫藤杯”教学评优活动的实践中,具体应用程序的搭建如下。
1.利用OCR技术,实现多形式的数据采集
首先应用程序需要能够对比赛数据进行采集,并自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紫藤杯”教学评优活动中所有教师的评价表中除了总分外,还有各评价指标的小分,统计人员手动录入数据工作量大。因此,笔者计划利用OCR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OCR技术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的缩写(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是一种通过拍照、扫描等光学输入方式,将各种印刷或手写的文字、数字等转化为图像信息,再利用文字识别技术将图像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编辑的文本格式的技术。
长宁教育数字基座平台的低代码工具支持调用OCR技术。因此,笔者在设计“紫藤杯”应用程序的工作流中,将OCR技术应用于数据采集部分,这样学校教务处通过拍照上传评课专家的手写打分表后,系统便自动与事先录入应用程序中的评价量表模板进行匹配,将专家手写的数字进行特征提取、字符识别、自动录入,实现“一拍录分”的智能采集效果,大大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
学校教务处采集好专家评价表后,打开手机端“紫藤杯”应用程序,只需选择参赛教师的姓名,然后拍照、上传评分表图片,应用程序即可自动识别,完成数据的采集,如图1所示。
2.多维度统计数据,提供全方位的科学决策
笔者利用低代码工具灵活自定义性的优势,设计了不同维度的数据统计表,从而更好地实现数据分析。“紫藤杯”教学评优活动两轮赛制的不统一性,意味着管理者需要对每一轮比赛统计的数据有所侧重。目前,“紫藤杯”应用程序在数据采集后,可提供多个维度的数据看板,于教学处而言,可轻松查看各组别中每个团队的总分以及每位教师的得分,也可进一步查看某位教师的所有专家点评内容,轻松决策出进入复赛的名单及最终决赛的排名。
3.专家评价随时查阅,便于教师精进教学
教务处拍照上传评价表后,“紫藤杯”应用程序采集文字、数字数据并自动匹配后台的评价量表,参赛教师可在应用程序中随时查看相关数据。过去教师在比赛结束后只能等最终成绩,如今还可以查看专家的具体评价,知晓本次参赛过程中的得失分之处以及专家的具体文字评价,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能力。学校教务处也可根据评价指标得分生成的雷达图,了解参赛教师整体的优弱项,在今后学校研训中能有的放矢,如图2所示。
4.优秀案例汇编成集,助力教师研修成长
笔者在“紫藤杯”应用程序中,设计了一栏“获奖案例”。获奖教师们在参赛过程中提交的所有成果,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件,可以归类到这一栏中,形成优秀案例集供全校教师学习查看。目前,“紫藤杯”应用程序支持教师查看获奖结果,能够按照教研组别在线筛选、查看优秀案例。相信经过若干年的积累沉淀,学校将累积足够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四、结语
目前,低代码工具搭建的“紫藤杯”应用程序已助力我校教务处顺利完成了一轮赛事复杂的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该应用程序在数据统计方面,大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彰显了数字赋能的高效性。此外,赛事结束后自动生成的优秀获奖案例集,也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其实开发“紫藤杯”应用程序的初衷,只是为了解决我校教学比赛数据统计难这一痛点,但在整个教学比赛的推进过程中,笔者不断思考如何利用技术去优化赛事的流程,从而一步步打造出目前的版本。后续阶段中,笔者计划联合学校科研处,共同挖掘利用低代码工具将“赛、训、研”全流程融入“紫藤杯”应用程序的可行性,进一步深化数字赋能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成从理念到落实,再到教学创新,成果不断固化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