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现状与路径研究
2024-07-12王春生张良卫丁红周淑妍
王春生 张良卫 丁红 周淑妍
摘 要:为了切实掌握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现状,随机抽取了30所代表高校,对其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深入调查。问卷数据显示,高校思想层面上认识到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初探式的增加智慧物流方向相关内容。同时,多数高校也初步开设了智慧物流方向相关课程并提供了相关政策支持。但是,多数学校具有人工智能相关背景的物流老师占比较低。截止问卷调查时,多数高校学生以传统物流岗位实习为主,高校对智慧物流相关方向实习岗位的需求强烈。为了填补智慧物流人才的缺口,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质量智慧物流人才,大湾区高校应该着重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团队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优化。文章结论为高校开展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提供数据支持和意见建议,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智慧物流提供数据提供参考。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现状与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0; G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3.048
Abstract: In order to grasp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Greater Bay Area, we randomly selected 30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ies to conduct an in-depth surve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Greater Bay Area. The questionnaire data show that the universities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talent training at the ideological level, an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the direction of logistics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and curriculum in a preliminary manner. At the same time,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initially set up courses related to the direction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and provided relevant policy support. However, the percentage of logistics teachers with AI-related background in most schools is relatively low. As of the time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ost of the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are mainly internship in traditional logistics positions, and there is a strong demand for internship positions in the direction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fill the gap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talents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intelligent logistics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should focus on optimizing the "academic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setup,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eacher team building, industry-teaching integr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o 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article provides data support and suggestions for universities to develop intelligent logistics talents, and provides data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Greater Bay Area.
Key words: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telligent logistics; talent cultiva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path research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后称“大湾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打造我国高质量发展典范,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1]。国家非常重视大湾区的经济和示范地位,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后称“纲要”)。发达的经济对物流需求强劲,为了促进大湾区的整体发展并弥补全球湾区在物流领域的空白,必须保证各个区域的物流业协同发展,并建立统一化的物流体系[2]。
目前,有关粤港澳物流发展的研究也较为丰硕。肖建辉[3]将大湾区的物流发展现状与国际物流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大湾区应该构建创新生态系统;黄仁刚[4]分别指出大湾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竞争优势与不足之处,并分别从物流人才培养、智慧港口建设、港口资源配置等方面给出了建议;同时,钟燕[5]指出了大湾区当前存在的不足。夏敬飞[6]通过分析智慧物流生态和新零售的关系角度给出了相应的发展智慧物流生态的提议;刘晓菲等[7]认为应用新信息技术可促进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余娟[8]认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限制,如所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等;黄永福[9]认为大湾区物流可通过发展多式联运、实施物流标准化战略和推广智慧物流三个方面发展。在产学研研究方面,刘晓亮等[10]认为当前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可通过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来解决。赵林度[11]在系统性分析物流人才培养路径的基础上,提出“四位一体”与“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桂德怀[12]指出智慧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人才供给相对匮乏,要启动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创新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霍宝峰等[13]认为在智慧物流变革的背景下,高校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可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加强学生智能技术学习等方面入手。
综上所述,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集中在区域性的智慧物流的发展,且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智慧物流型人才供给不足。研究的地域还未涉及大湾区,本文基于以上作者的研究,重点关注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
1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现状
1.1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跟随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浪潮,大湾区政府大力建设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改造了多个港口如广州港和深圳港。据统计,智能化改造后的码头整体作业效率相比以前提升约20%[14]。大量智能物流设备被研发并投入到物流作业活动当中。大湾区智慧物流的转型有效缓解了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下等问题,逐渐改变了港澳与珠海等城市的物流交互结构,增强了跨区域的立体物流交叉运输能力。
整体来说,大湾区的智慧物流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依然存在着多重问题。如物流效率不高、物流中转环节、监管和数据互联共享受阻、物流企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高端物流人才尤其是智慧物流人才缺口严重[2]、物流行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15]等问题。
1.2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大湾区的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面临智慧物流人才短缺问题。据公开资料显示,既精通物流业务流程又熟练掌握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素质智慧物流人才缺口达到80%左右。据《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2020年)》显示,大湾区内地9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数量最多的是制造业,其次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据统计预测,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大湾区的智慧物流人才缺口高达2.4万人。
2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近些年,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大湾区有156所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物流类相关专业超过200个。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大湾区各大城市也如火如荼的推广和普及人工智能产业。同时,各高校纷纷开设了智慧物流相关课程,并将专业的特色和方向转向智慧物流。为了切实了解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团队开展如下调研。
2.1 调研设计
研究团队从大湾区156所高校中随机抽取了30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采取实地考察法、问卷调研法、深度访谈等方式进行深入调研。调研中,项目组成员样本高校的88名物流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进行了问卷深度调查,获得有效问卷88份。
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基本信息;智慧物流方向的人才培养现状如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有关智慧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课程设置、专业特色、师资队伍等;产教融合如实习实践、校企合作等;路径研究等四大方面。
2.2 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本次被调查的30所高校中,多数高校的招生规模在200人以下(占比75%);以智慧/大数据物流作为专业特色占比84.1%;有物流软、硬件实验室的占比分别为93.2%和84.1%;实验室规模在100万元以上占比68.2%。此外,在受访的物流骨干教师中,77.3%的受访者看好智慧/大数据物流人才就业前景。
2.2.1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受访高校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多数都安排了与“智慧物流”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开设了智慧物流相关课程。少数高校未开设“智慧物流”相关课程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相关专业的老师和不了解企业的需求。并且,多数高校都非常重视智慧物流人才的培养,88.6%的受访高校对物流专业开设“智慧物流”相关课程和培养智慧物流人才给予政策支持如指导意见和资金支持。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学校不限于修改课程名称,而是具体落实到增加“智慧物流”教学内容(占比84.1%)、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占比86.4%)、课程标准中增加“智慧物流”的内容(占比68.2%)。在师资队伍方面,受访高校物流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物流设备等物流技术背景的老师比例较低,而多数学校师资配置中有来自企业的老师。
超过六成的受访教师认为“智慧物流”方向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如较好的数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多数受访教师认为智慧物流相关方向未来发展的难点在于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占比54.5%)、人才培养跟不上智慧物流的发展速度(占比65.9%)。97.9%的受访老师认为学生具备智慧物流相关技能非常重要。受访者中,在同一专业名称不同学校类型的高校中,物流骨干老师对“学生具备智慧物流相关技能重要性程度”的认识上有显著差异(sig=0.044),私立本科的评分最低,私立高职高专的评分最高。另外,开设的专业名称不同的学校物流骨干教师对此问题的评价差异也很显著(sig<0.001)。在同一种类型的高校中,专业名称为“现代物流管理”的专业骨干教师相比专业名称为“物流管理”的评分低。同时,不同类型的学校中,实验室规模的不同对“学生具备智慧物流相关技能重要性程度”的认识也有显著差异。如图1所示,学校的类型、专业培养的定位和实验室的规模对教师日常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显著影响。
在校企合作方面,超过一半的受访高校在学期间安排学生参加2次以上的企业实习实践,实习岗位大多数为仓储岗位(占比86.4%)、配送类岗位(占比56.8%)、供应链类岗位(占比59.1%)、国际物流类岗位(占比61.4%)、物流营销类(占比50%),很少有同学从事物流金融类岗位的实习。另外,在上面的实习岗位中,从事过智慧物流相关工作岗位实习的学生都不超过一半。虽然,学生参与“智慧物流”相关岗位实习的比例较低,但是调查中七成以上的实习单位有“智慧物流”方向相关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接近八成的受访高校有开拓“智慧物流”方向实习岗位的需求。如图2所示,在受访者高校中,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实验室规模以及学校类型和实验室规模的交互作用对“开拓智慧物流实习岗位的需求”都有显著影响(sig分别为0.002,0.038,0.010)。
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教师反映,其指导的物流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智慧物流”方向岗位的学生比例不足一半。但是,他们都认为物流企业对“智慧物流”方向人才需求较大。
总之,多数高校认识到“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增加了“智慧物流”方向相关内容。同时,多数高校开设了“智慧物流”方向相关课程并提供了相关政策支持。此外,多数学校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但是具有人工智能相关背景的物流老师占比较低。再者,多数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多数高校有开拓“智慧物流”相关方向实习岗位的需求。但是,截止到问卷调查时,多数学生以传统物流岗位实习为主。
2.2.2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严重并跟不上智慧物流的发展速度
我国物流业真正缺乏的是具备智能发展思维和复合型价值的高端人才,这一类人才将引领智慧物流的发展方向[16]。据调研可知,大部分高校近期才根据产业转变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并且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多数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岗位不是“智慧物流”相关岗位。这就造成就业对口率低和就业质量不断下滑的现象[17]。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业变革周期越来越短,但专业课程的更新速度缓慢,与产业发展脱节[18]。
(2)多数高校缺乏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人工智能背景的物流教师,专业转型难度大
受访高校物流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智慧物流”背景的老师比例较低。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数高校的物流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多为传统物流。“智慧物流”作为新兴行业,人才具有较大的缺口,该方向的教师队伍缺口更加明显。在与各高校物流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深度访谈后得知,多数高校缺乏具有“人工智能”背景的物流专业教师。
(3)实习单位提供的“智慧物流”方向相关岗位的比例较低,学生实习实践机会较少
由上面的调查结果可知,接近80%的受访高校有开拓“智慧物流”方向实习岗位的需求。由于目前很多实习单位为了缓解用工压力,提供的实习岗位都以传统的仓储、配送等为主。同时,由于“智慧物流”相关岗位对计算机、智能机械操作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未能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
3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对物流骨干教师的深度访谈结果显示,为了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质量智慧物流人才,高校应该专门设置智慧物流相关专业或方向(占比68.2%)、根据产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特征和状况、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占比88.6%)、根据产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特征和状况、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设置相对应的教学体系(占比81.8%)、通过引进企业导师或者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占比70.5%)、借鉴相关产教融合模式,整合大湾区产业资源建立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产教联盟(占比61.4%)、连同企业,制定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职业标准(占比59.1%)、建设智慧物流人才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占比65.9%)。具体措施如下:
3.1 明确学科专业设置
确立专业设置,是开展人才培养的前提。专业设置是实现社会需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纽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19]。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智慧物流行业发展迅猛,高校应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企业对智慧物流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对专业进行设置与调整,增设智慧物流相关专业或方向。
3.2 深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高质量智慧物流人才的支撑。但目前大部分高校未深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节。因此,高校要充分研究、分析物流行业转型升级下物流企业岗位设置的变化以及人才需求的变化,深度修订和完善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20]。
3.3 优化师资配置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物流专业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更要有丰富的企业实际专业工作经历与管理操作经验。因此,高校应立足于智慧物流产业的切实需求,推动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一是重视师资能力培养,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强化教师实践技能,构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二是构建多层次、多渠道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激励方案,对教师的挂职锻炼、继续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20];三是根据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物流从业经验的管理人员或工程师和物流专业教师共同担任导师,形成“双导师”体系。
3.4 深化产教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是培养高质量智慧物流人才的重要举措。由于各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不同, 对智慧物流人才需求存在差异,需要产教合作做好智慧物流人才的调研、统计和预测工作,启动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借鉴相关产教融合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的潜力,整合大湾区产业资源,建立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产教联盟,以人才联合培养为主线,共同打造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
3.5 建立健全智慧物流教育体系
多层次教育体系成为有效支撑物流人才培养的新型机制[11]。高校应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特征开发智慧物流人才教育体系,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贴近企业实际,贴近行业前沿。同时,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构建智慧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计。开展教材开发与课程创新,增设“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精益物流与智能制造”、“商务智能分析与决策”等前瞻性课程,不断推动课程体系适应时代发展[13]。
3.6 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就是在校企之间建立起以“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为基础,并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19]。学校要加强与物流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推进实践学习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智慧物流人才。此外,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同制定物流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将高校打造成为企业定向培养物流人才的第三方平台。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职业标准,充分考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对智慧物流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实现定向培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保障学生高质量就业。
4 结束语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开展调研,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对高校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大湾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本文为高校开展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提供数据支持和意见建议,为推动大湾区发展智慧物流提供数据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超. 区域一体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分析——基于物流协同发展的中介效应检验[J]. 商业经济研究,2021(23):153-156.
[2] 刘世明. 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2020(2):40-41.
[3] 肖建辉. 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中国流通经济,2020,34(3):66-81.
[4] 黄仁刚. “一带一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12):148-151.
[5] 钟燕.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内在机理与优化路径[J]. 商业经济研究,2022(13):171-174.
[6] 夏敬飞. 智慧物流生态对流通数字化转型的提振作用[J]. 商业经济研究,2023(9):77-80.
[7] 刘晓菲,刘国强,于雪涛. 5G技术在智慧物流行业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J]. 制造业自动化,2022,44(9):142-145,174.
[8] 余娟. 我国智慧物流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J]. 价格月刊,2019(2):65-69.
[9] 黄永福. 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发展的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4):168-171.
[10] 刘晓亮,韩冬语,周琼婕,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一流本科建设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包装工程,2022,43(S2):185-189.
[11] 赵林度. 产教融合视域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中国大学教学,2021(12):18-23.
[12] 桂德怀. 服务智能制造的智慧物流人才供求状况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9):89-93.
[13] 霍宝锋,刘伟华. 物流专业教育:智慧物流新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22(4):25-31.
[14] 曾欣蕾.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智能化发展探索[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14):70-72.
[15] 崔冬.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带来的物流机遇[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5):20-21.
[16] 郑秋丽. 我国智慧物流发展模式、问题及对策[J]. 商业经济研究,2019(18):108-111.
[17] 姜洪,李俊峰,谭洁. 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编制的思考——以职业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标准编制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7):13-17,35.
[18] 许艳丽,张钦. 智造时代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诉求、困境与选择[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9):47-52.
[19] 况红.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物流人才培养探析[J]. 物流技术,2012,31(13):420-422,440.
[20] 夏丽丽. 智慧物流背景下校企融合的物流人才培养路径——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广西教育,2021(4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