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育人目标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探究

2024-07-12陈丹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陈丹

【摘要】育人目标是教育的根本宗旨,它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追求。在当今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需要对当前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小学美术教育逐渐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其目标指向培养具有审美素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同时,国内外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在此背景下,探究指向育人目标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究指向育人目标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育人目标  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6-0160-0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美术教育逐渐被视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如,数字化艺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一、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模糊

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学目标模糊。模糊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方向感和目标性,无法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机械地传授一些绘画技能,忽略了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时不知道要达成什么目标,只能盲目地跟着老师的教学步骤走,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美术的内涵和精髓。与此同时,部分教师虽按照教学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但未切实了解班级学生发展特点,导致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并不相符。例如,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为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具有浓厚兴趣,致使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上,缺乏对绘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不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缺乏生活联系

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脱节,过于追求艺术性和审美性,忽略了美术教育的生活化和社会化。此种方式容易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美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无法真正感受到美术的实用性和美感,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美术课堂教学注重对美术作品本身的欣赏和评价,即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无法真正掌握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式固定

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方式固定。在很多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师通常采用示范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示范教学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但过度依赖示范教学会导致学生作品风格单调划一,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同时,教师关注自身的授课节奏,忽略学生的听课状态,使得学生难以把握美术学习重点。在此背景下,完成的绘画作品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二、指向育人目标的小学美术的创新模式

(一)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无处不在,如建筑、服饰、家居用品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挖掘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了使小学美术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情境创设。选取学生熟悉的场景、事物或情感作为创作素材,将美术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美术的实用性和美感。

为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情境,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来呈现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美术知识。在创设小学美术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需求,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美术创作中,让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和有感染力。例如,开展一年级上册第14课“繁忙的大街”课时教学时,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走过繁忙的大街?你们觉得大街上都有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教师播放一段学校门口大街的视频,展示繁忙的街道景象。同时,使用一些道具,如小汽车模型、行人小人等,摆放在教室的桌子上,模拟大街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元素。在此情境下,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看到的街上都有什么?它们都在做什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记录下观察结果。然后,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与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话方式引导学生更详细地描述他们看到的事物,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交通工具和行人为什么这么忙碌?他们都在忙些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生活的节奏和人们的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角色扮演或模拟活动,以更深入地理解大街上的繁忙。

(二)分层化教学的实施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学生个体差异愈发受到关注。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分层化教学已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个性差异理论认为,由于个体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人们的个性特征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育应该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新课标指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分层化教学理念,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美术分层化教学是指在美术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提高。分层化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是一种具有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方式。

在指向育人目标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定。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能够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教学目标还应该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该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技能应用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同时,教师还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互评、实践操作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例如,开展三年级上册第14课“梦幻的城堡”课时教学时,实施分层化教学的前提是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实施分层化教学之前,首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评估,了解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提高层和优秀层。基础层学生的特点是学习基础较为薄弱,需要更多的基础训练和指导;提高层学生的特点是学习基础较好,但需要进一步提高技能和能力;优秀层学生的特点是学习基础扎实,技能和能力较强,需要更多的拓展和提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学目标是掌握基础城堡的概念和简单的结构特点;对于提高层学生,教学目标是理解城堡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对于优秀层学生,教学目标是探究城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基础层学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常见的城堡结构和名称;提高层学生的教学内容是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城堡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优秀层学生的教学内容则更加注重城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探究。为了更好地实施分层化教学,将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便于相互交流和学习。在小组活动中,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互相帮助和学习。

作业和评价也是分层化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基础层学生的作业主要是基础知识的练习和巩固;提高层学生的作业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优秀层学生的作业则更加注重拓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评价方面,也采用了分层评价的方式,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给予适当的肯定和引导。同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合作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指导与调整。对于基础层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和关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层学生,注重启发引导和拓展训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对于优秀层学生,鼓励他们进行探究和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分层化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跨学科体系的构建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跨学科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小学美术作为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具有天然的跨学科属性。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小学美术教育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构建跨学科体系。这种体系能够将美术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此外,跨学科体系构建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包括美术、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教师可以整合跨学科的知识,将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跨学科体系的构建,首先明确育人目标,强调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组织美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组织丰富的美术活动,如创意绘画、设计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或者开展与美术相关的文化活动,如艺术讲座、展览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为促进跨学科体系的有效建立,学校应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图书、器材等,为美术教育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在此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美术教育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学校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合作机制有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高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例如,开展五年级上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课时教学时,在介绍古代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时,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了陶瓷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历史事件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在探究古代陶瓷艺术的特征时,将艺术与历史两个学科相结合。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作品,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欣赏陶瓷的造型、纹饰和色彩,同时结合历史背景讲解陶瓷艺术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在探究陶瓷的形状设计时,引入了数学学科的知识。通过数学原理的讲解和计算,引导学生理解陶瓷造型的几何特征和比例关系。在欣赏古代陶瓷艺术的文学价值时,结合文学学科的知识。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与陶瓷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让学生感受陶瓷艺术的文学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美术教学在教学育人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师应立足自身教学实践分析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实施分层化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并构建跨学科体系,切实做好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戴遥遥.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2023(32):88-89+94.

[2]陈艺.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小学生(上旬刊),2023(12):10-12.

[3]高露萍.活动化教学让小学美术课堂“熠熠生辉”[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44):78-79.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