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
2024-07-12刘洪祥
刘洪祥
【摘要】随着2022年版小学科学新课标的落实,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并且采取创新性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获得综合能力发展。那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需要以客观角度分析科学核心素养,明确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生活化教学、情境化教学等有效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究在新课标要求下小学科学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 2022年版新课标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6-0076-03
在2022年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结合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加大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进而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效果,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2022年版新课标要求下的小学科学素养内容
(一)科学观念
科学观念属于小学科学素养中的重点,重在要求学生结合科学的标准,形成具体的观念以及认识。学生需要在对科学规律、概念等加以掌握的同时,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有助于学生对认知方面的盲目性加以改变,正确认识客观规律。
(二)科学思维
在小学科学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比较关键,重在要求学生以科学的角度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加以认识,并且以科学思维模式对科学问题加以解决。一般情况下,科学思维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创新思维、建构模型等能力方面。创新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需要以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更加具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建构模型主要是指学生结合经验以及事实,以建构模型的形式来进行抽象以及概括[1]。
(三)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素养主要就是要求学生在对自然进行探索、对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对科学知识获得的同时,形成自主学习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具体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应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猜想以及假设,在分析论证中获得相应的结论。并且也需要依据问题提出有创意的方案,自主确定学习的目标,选择学习的策略。
(四)态度责任
态度责任素养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对科学本质以及内在规律加以掌握的同时,对科学、社会、技术以及环境的联系加以明确,进而产生对科学以及技术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态度。学生需要大胆质疑,积极创新,践行科学的生活方式,以科学态度以及社会责任的培育,提升综合素质[2]。
二、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他们对生活当中的各种科学现象,具有极高的热情。通过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自觉参与到科学知识的探究中。在新课改中,教师通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对趣味性课堂加强打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有助于培育学生科学观念
小学科学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以理性的思维来分析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对学生进行感官方面的刺激,使得学生借助科学思维认识生活。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通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观念,以科学的思维对现实问题加以处理。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科学的方法,对学习中的困难加以解决,思维能力得到发展[3]。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小学科学的课程教学中,会包含很多具有较强趣味性的内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培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科学素养为基准开展教学。这样既能强化学生的感受,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方位掌握科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科学意识等综合能力。
三、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一)运用网络教学资源
小学科学课程具有综合性特点,学生不但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加以掌握,也需要注重完成相应的实验,以此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想要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教师就需要注重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强化所学的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指南针》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播放指南针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这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指南针的制作视频。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视频重点位置进行暂停,使学生对指南针构造以及各个部分的作用加以掌握。在观看完视频后,学生需要进行自主思考以及探究,回忆视频当中的知识点。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不但会实现对网络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4]。
(二)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一种有效教学手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会发挥出重要作用。不过,由于早期的小学科学教学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发挥出它最大化的价值。那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也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潜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例如,在教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水蒸发》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的实验。在实验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纱布对水温计液泡进行包裹,以此对温度进行观察。之后,将水温计放在室温的水中,将纱布浸湿。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如果发现液柱静置,需要对温度进行记录。最后,从水中拿出水温度计,实现对液柱变化的观察,做好记录。学生通过以合作形式来对实验现象进行探究,且进行相应的验证,也就会明确,水在蒸发的过程当中,会导致周边温度降低。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让水蒸发更快的方法。如此,学生也就会在合作实验中实现思维的碰撞,学会通过加热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以此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并且,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也会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实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5]。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模式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在开展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也就会将抽象科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并且,也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强化对所学科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科学素养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灭火与逃生》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以“火灾”作为情境创设的背景,与学生探讨,在互动中使得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想法回答出在遇到火灾之后需要怎样做。以语言的形式对课程知识加以引入,也就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之后,教师就可以选择为学生播放商场失火的视频,并且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具体的问题:在商场这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发生了火灾,应该怎样灭火呢?假如我们恰巧在这座商场中,并且也恰巧发生了火灾,应该怎样逃生?通过对这样的问题情境加以设置,使得学生自主探究,发散自身思维,在与同伴交流中拥有相应的思路。在学生完成思考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灭火的方法以及基本原理。并且,结合“商场失火”的案例,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吸收与内化。而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对购物者、商场工作人员等不同角色加以扮演,实现情景剧的表演。这样,学生也就会结合所学知识开展表演活动。经过对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不但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灭火与逃生的相关知识,也会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要想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教师就需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对科学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探究活动。通过以理论知识为基准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也能实现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6]。例如,在教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材料的导热性》一课时,在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探究类的课后作业。在具体的作业当中,学生需要先准备塑料、铁质材料以及木材等各种材料。然后将材料的一端放在开水中,另一端则需要在外部暴露。经过等待3分钟之后,使用温度计对不同材料外侧一端的温度进行测量。这样,学生也就会结合实验的结果进行材料导热性能的排序。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这样的实践探究活动,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形成科学观念,提升探究实践素养,以此满足新课标中发展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五)紧密贴合实际生活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当中,态度责任属于比较重要的一种科学素养。主要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当中,具有创新的精神,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运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问题。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但是也会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小学科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以及相关技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以社会的发展需求作为切入点,紧密贴近实际生活,对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进行培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7]。例如,在教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噪声的危害与防治》一课时,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态度与责任感,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课堂所学,使学生以科学探究的角度,调查生活中噪声的来源。之后,教师可以运用课件为学生播放噪声的音频与视频,如工地施工、房屋装修等。如此,就会为学生提供体验式学习以及推理思考的机会,使得学生自主猜想噪声的危害,并且通过自主探究来思考怎样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通过贴近学生生活,选取学生熟悉的案例开展教学,会帮助学生加深对噪声知识的理解。而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声源振动、空气等介质传播、人耳接受,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噪声的控制要点,并且知道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可能会产生噪声,影响环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噪声的视频与音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到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也会拥有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愿意参与环保活动,进而提升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懂得保护环境,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要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提升,教师需要明确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层次探究小学科学课程的价值,通过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紧密贴合实际生活等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进一步提升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卞国艳,耿文艳.新课标导向下的学生创新素养——以小学科学为例[J].天津教育,2023(25):53-54.
[2]李敏.指向科学素养提升的小学科学微课制作策略与实践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3(3):188-190.
[3]高翔,王莹莹,汪雅凤.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德育目标确立与实现路径[J].福建教育,2023(26):21-25.
[4]杨晓梦.新课标视域下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推进路径[J].中小学管理,2023(6):30-33.
[5]朱鑫月,李红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有效性探究——以“感受我们的呼吸”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3(16):16-19.
[6]霍琦.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3,37(1):186-188+192.
[7]吴凤虎.标准引领 素养立意 开启新篇——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启示[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2(6):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