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旅游物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对策研究
2024-07-12陈霆王茂春
陈霆 王茂春
摘 要:我国当前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加速国内旅游业和物流业的深度融合,构建自主可控的旅游物流产业链供应链成为发展旅游物流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文章剖析了旅游物流产业链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布局旅游物流设施、建立旅游物流供应链信息平台、发展服务型旅游产品制造业、以景区旅客服务中心为核心向物流业延链补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国内旅游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旅游物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3.025
Abstract: China is currently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domestic tourism and logistics industry, and building an independent and controllable tourism logistics industry chain supply chain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logistic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logistics industry chai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layout of tourism logistics facilit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ourism logistics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platform,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oriented tourism produc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extension of the chain of complementary chain to the logistics industry with the core of scenic spot passenger service center,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tourism log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 tourism logistics; industry chain supply chain; autonomous and controllable capability
0 引 言
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我国当前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一方面,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旅游业备受社会关注,逐渐成为我国的重要支柱服务产业[1];另一方面,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物流业是现代国民经济流通的核心,也是现代服务业的载体[2],更是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旅游物流指根据游客需求,在旅游过程中物资流动的所有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既包括实体商品的流动,又涵盖物流对旅游业的业务管理和优化等方面[3]。加快推进现代旅游业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补齐旅游物流配送短板,完善旅游物流供应链体系,促进旅游区居民持续增收,打造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在全域旅游和产业融合的大环境下构建自主可控的旅游物流产业链供应链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基于此,分析我国旅游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旅游物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出相应对策,对于推动旅游物流良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旅游物流产业链发展现状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2022年我国旅游总人次分别为28.79亿人次、32.46亿人次和25.3亿人次,相比于2019年旅游业遭受重创,陷入低谷,且呈现“时间前移、空间就近、结构分散”的特征。但随着国家疫情管制放开,旅游市场逐渐回暖,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3年旅游人数将达到45.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76%,并带来约4万亿的旅游收入,恢复至2019年的71%;同时随着政策放开,出境游人数迅速增加,预计2023年全年将达到9 000万人次。往后几年,我国旅游市场将会逐步复苏并呈现增长势头,而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将刺激物流业参与到旅游活动中,两者通过战略协同共同挖掘旅游市场效益[4]。在这个契机下,旅游物流加速发展。作为使旅游产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旅游物流实现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的有机结合[5]。作为连接旅游供需两端的纽带,旅游物流凭借物流活动的“流通性”有效整合了旅游产业资源,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加强了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其能够带动交通、商贸、金融、制造、互联网等多种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然而,我国旅游物流的产业结构整体上呈现零散、单一的特征。原因有二:首先当前旅游产业对于游客及行李、旅游产品皆由旅行社和散客自行处理,难以有效整合和协调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6],从而影响了顾客旅游满意度;其次当前大多地区的旅游交通运输系统仅限于客运运输,尚未整合货运资源,两者缺乏有效联动,从而限制了旅游物流系统作用的发挥。
2 旅游物流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链延伸程度不足
横向上,我国旅游物流产业链问题表现在旅游产品通过物流关联的集聚效应、品牌企业的杠杆效应、规模经济的虹吸效应程度不足,且区域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产业主体与物流产业缺乏联动,大多数旅游产品如旅游目的地的特产、免税品、文化产品等多为游客购买后自行携带回程,景区及相关商户缺乏与物流企业的协同合作,导致当地众多特色产品难以通过游客增加销路;第二,各省的公共旅游品牌如“七彩云南”、“多彩贵州”、“好客山东”、“活力广东”、“海南国际旅游岛”等虽响彻国内外,但各景区的旅游商品仍缺乏强有力的品牌支持,尤其是在旅游产业起步较晚的地区内,本土品牌构建相对缓慢,难以形成游客对旅游商品的有效感知和提升游客满意度;第三,多数景区及其配套产业各自为战,互为竞争关系,缺乏战略合作,景区信息无法共享,难以形成合力扩大市场规模。纵向上,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有待提升,许多景区产业链结构简单,景区仅提供简单的游览、饮食、休憩住宿等功能,无法通过物流联动使旅游与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配送等环节建立关联,价值增值环节有待进一步提升。
2.2 产业化集聚度不高
在全域旅游和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我国“旅游+”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各地均加强了特色餐饮、旅游民宿、主题酒店、文化产品等要素的开发力度,依托当地文化资源培育旅游产品,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味与游客满意度[7]。但当前的“旅游+”更多聚焦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上,“旅游+物流”的产业集群尚未成熟,各区域尚未建设集旅游商品、旅游、物流、电子商务等要素于一体的专门性旅游物流产业园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徒步旅游等新旅游业态盛行,各地区的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农业集约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围炉煮茶”、“淄博烧烤”、“特种兵旅游”、“村BA”等各地的旅游热点层出不穷,既带动了当地旅游需求的增加,也衍生出多样化的小有名气的旅游商品。但现阶段各地的特色产业尚未通过物流产业、电子商务与各大景区形成产业协同。一方面,当地的特色商品尚未与物流企业形成合力,尤其在特色农产品领域缺乏与冷链物流的合作,销路不畅,难以通过旅游进行品牌推广;另一方面,各景区在业务模式上难以借助“全域旅游”态势拓宽物流业务范围,从而导致旅游物流产业化集聚度不高。
2.3 风险抵御能力尚待提升
由于分散于全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工艺品、文化用品、免税品等旅游商品尚未通过物流与旅游产业有效融合,旅游物流产业链供应链可控性差,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第一,我国冷链物流及相关技术尚未成熟,景区尚未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合作,缺乏专业制冷设备和冷藏车辆,以农产品为主的旅游商品产业链存在断链现象和运输途中损耗现象,导致众多农产品销路不畅和品质难以维系,特色农业面临“销路不畅”的困境。第二,各景区旅游产品多为观光型旅游产品,游客多为“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较小,同时多数景区没能将传统工艺品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且产品形式单一,仅具备观赏价值而无实用价值,导致以传统工艺品为主的旅游商品产业链存在同质低效现象。第三,由于景区没能将寻常的文化用品与当地民俗、民族文化特色和创意理念结合起来,商品同质化、低端化、地摊化严重,导致以文化用品为主的旅游商品产业链存在绞合不力现象。第四,以海南自贸区为主的免税商品存在免税店物流配送慢的问题,导致游客购买免税商品多数选择自提带走,免税商品产业链在物流配送环节需求较少。
3 增强旅游物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对策
3.1 布局旅游物流设施
围绕主要旅游景区,布局旅游物流基础设施,分区域建设若干旅游产品物流中心。旅游产品物流中心是专门开展旅游商品物流配送活动的重要场地,也是一种多功能管理主体式仓库,是协调、衔接、调控、管理旅游商品的大型物流据点。旅游产品物流中心具备集货、分拣、配送、转运、储调和流通加工等职能,实质上是一种规模化、集约化的储运中心,商品在旅游产品物流中心经过分货、配货或简单加工后随即出货,在物流中心停留时间短,甚至无需停留便可发货,发挥动态管理的作用,通过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可有效降低旅游产品损耗、提高流通效率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旅游产品物流中心要求在全面配货的基础上,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精准匹配涵盖品种、款式、数量和时间等方面的客户要求,通过“门到门”服务满足游客的个性化物流需求,保证旅游产品配送的即时性,实现从物流中心到终端客户的高效流通。
3.2 建立旅游物流供应链信息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统一的旅游物流供应链信息平台,促进旅游供应链各方与消费者之间的流畅沟通,使信息更加及时准确。通过该平台,第一,在旅游供应链市场开展“互联网+旅游”电商服务,推进各省旅游目的地网络货商,推动省域国家地标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开发和名优土特产精深加工产品与电商对接,同时在平台上开展基于景区风貌、美食饮品、传统工艺和地方特产的直播带货,游客可以在网上浏览、比对和购买相关的旅游产品及服务,让游客根据自身的个性化需求选择符合自身的定制化旅游服务。第二,在旅游供应链市场推广商务活动,扩大供应链中的利益相关者如旅游中介、相关的财务咨询、法律服务公司等,在整个旅游供应链价值链中形成优势互补。第三,发挥网络平台优势,联合旅行社、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服务主体,以及旅游商品生产、销售、配送等要素,做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互通;同时实现对物流各环节的实时追踪和全过程管理,打造一个高效畅通的产业服务链。构建一体化的旅游产业供应链,能够实现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的精诚合作、互利共赢,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人们对于旅游行业的满意度。
3.3 发展服务型旅游产品制造业
以旅游物流业为基础,提高创新能力,强化要素支撑,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逐步发展相应旅游产品制造业,逐步实现旅游产品的服务型制造。一方面,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以旅游物流的收益反哺旅游物流行业的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从而开拓市场、增加收入,进而助推旅游物流的发展。另一方面,服务型制造是企业基于客户参与、部门协同的理念,通过增加商业服务、研发设计、交通运输、金融等要素在投入产出中的比重,实现产品和服务有机融合、分散化制造资源全面整合以及各部门核心竞争力高度协同的新型制造方式。加快服务型制造进程可以使价值链中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增值。以服务型制造为旅游物流服务,将进一步提高旅游物流收入,进一步提高旅游物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3.4 以景区旅客服务中心为核心,向物流业延链补链
通过景区旅客服务中心的资源整合和延伸,可以为物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旅游物流的自主可控能力,促进旅游物流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首先,景区旅客服务中心是旅游产业链上传播旅游文化、展示产品特色的重要窗口,也是与旅游者直接接触的关键环节[7],其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信息,景区旅客服务中心可以整合旅游需求信息,包括游客的物流需求、目的地等,与物流企业进行合作,通过“旅游+物流”信息共享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其次,景区作为旅游的核心区域,往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旅游产品。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景区旅客服务中心可以直接参与物流的运作和管理,在业务上向物流业延链补链,实现对物流环节的精细化控制。例如,景区旅客服务中心可以与物流企业合作建立旅游物流产业园区,实时掌握特色农产品、工艺品、文化用品、免税品等旅游商品的物流信息和动向,通过自主控制物流过程中的环节,提高旅游物流的效率和可控能力。此外,通过景区旅客服务中心的延伸,可以进一步加强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例如,景区旅客服务中心可以与旅行社和酒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享游客信息和行程安排,实现旅游物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物流环节的成本,提升整个旅游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4 结 论
旅游物流已经成为旅游业和物流业的共同发力方向,构建自主可控的旅游物流产业链供应链也成为了开展旅游物流业务的关键。在产业融合的趋势下,政府和企业主体应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凭借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大力发展旅游物流,可以通过布局旅游物流设施、建立旅游物流供应链信息平台、发展服务型旅游产品制造业、以景区旅客服务中心为核心向物流业延链补链等举措提升旅游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加深旅游业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从而促进我国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大鹏,窦学诚.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和乡村物流联动发展探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6):146-148.
[2] 鲁延召. 科技创新引导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郑州旅游与物流产业融合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2):146-151.
[3] 黄武. 旅游物流研究(1998—2019):综述与展望[J]. 商业经济研究,2021(1):181-184.
[4] 张敏娜,刘新颜. 基于旅游资源整合目标的现代旅游物流管理[J]. 物流技术,2014,33(21):175-177.
[5] 吴真. 旅游物流概念界定与资源配置优化[J]. 商业时代,2014(26):31-32.
[6] 赖斌,杨丽娟. 旅游物流:从理论到实践的困惑与解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06(3):62-64.
[7] 董文静,王昌森,张震. 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时空演化及空间关联格局[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