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职工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东城分校)校长高昂:“鸿雁文化”赋能学校生态化发展
2024-07-12董栋
董栋
在中国文化里,鸿雁常常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其对于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最能给人以激励。东城区职工大学据此提出了“鸿雁文化”,激励自己飞得更加高远。
关键词 职工大学 继续教育 “鸿雁文化” “一体两翼”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致远书院揭牌成立……”日前,在北京市东城区职工大学致远书院(青年夜校)启动仪式上,学校校长高昂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北京市东城区职工大学于1958年创立,是教育部备案、北京市教委批准、东城区政府主办的一所独立成人高等学校,承担着职大、开大专本科的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以及服务青少年、服务政府部门、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等多元教育服务功能。学校以文化治校,提出弘扬“鸿雁文化”,并将其渗透进教育与管理的方方面面,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致远书院的揭牌便是最好的例证。
为此,本刊与北京市东城区职工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东城分校)校长高昂进行了对话,聚焦“鸿雁文化”如何赋能学校生态化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进行深度挖掘,呈现一个务实、真诚、人文的东城职大。
“鸿雁文化”之缘起
在线学习:学校提出“鸿雁文化”有何缘由?
高昂: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力量;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源泉。东城职大文化的源头要从办学的初衷说起。彼时,学校的目标就是要办好具有区域特色的成人教育,发挥好社会服务功能。
建校以来,学校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以文化自信和价值引领为着眼点,不断推进文化建设,形成了“一起飞,不掉队”的大雁文化。我们在继承这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提炼其内涵,把“鸿雁”看作具有整体性功能的文化价值系统。其中,“头雁”是建设者,“鸣雁”是宣传者,“群雁”是执行者,“助雁”是支持者,并最终凝练出“志存高远,乘势而上,团队协作,奋力拼搏”的“鸿雁
文化”。
文化建设能够统领学校全部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这棵文化的参天大树种好,让所有人可以在这棵树下“纳凉”,享受学校带来的服务。每一位师生都希望学校可以走得更远,因此“鸿雁文化”凝聚了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与追求,激发了全体师生干事创业的动力。如今,“鸿雁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师生的心坎里,帮助大家树立起文化自信,担负起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在线学习:如何理解“鸿雁文化”?
高昂:“鸿”,本身具有大、成功之意。鸿雁,作为大雁群类中的佼佼者,在人们看来,具有极强的团队精神,被认为是仁、义、礼、智、信的象征,是一种具有人格化、符号化的意象。鸿雁之美,恰恰在于其崇高品质与伟大精神。由此,学校的“鸿雁文化”,也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要做首都成人高校的“领头雁”;第二,以“鸿雁文化”为引领,培育团结合作、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团队精神;第三,培养学习者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奋斗精神。
“鸿雁文化”,作为一种符号存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同。通过师生广泛参与“鸿雁文化”建设,全校的文化活力、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被激活,形成了“厚德、善学、砺能、致远”四大核心理念。厚德,就是要明礼修身,铸造品格;善学,就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到知行合一;砺能,就是要牢固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做到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致远,就是要有明确的人生志向,去努力、去学习,实现理想。
学校秉承“教以致用,学以致远”的校训,在“鸿雁文化”引领下,确立了“提升教师幸福指数,构建鸿雁内涵文化,助力学生多元发展,优化校园系统生态”的办学理念。总之,“鸿雁文化”的价值不仅着眼于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作为推动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文化治校”体现学校教育与管理的价值高度。“鸿雁文化”所形成的氛围、力量和影响力,为学校以及师生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鸿雁文化”之作用机制
在线学习:“鸿雁文化”如何在办学中发挥作用?
高昂:在践行“鸿雁文化”的过程中,学校形成了“头雁领航、助雁齐追、群雁齐飞”的“雁行”文化建设机制。“头雁领航”要求党员干部有担当、有作为,先行示范,发挥头雁作用;“助雁齐追”要求全体教职工团结协作,实现雁阵效应;“群雁齐飞”要求每个人在事业上坚持坚守,久久为功。
在线学习:在“鸿雁文化”引领下,学校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请介绍其内涵。
高昂:学校“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是以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为“一体”,以服务市民终身学习和区域发展为“两翼”。“一体”方面,学校与东城区总工会和百胜集团开展合作,持续推进“东城区在职职工职业技能素养双助推计划”和“百胜冠名班”校企一体化育人创新实践模式,培养近千名员工,形成了政府支持、校企合作的“学历+技能+素养”教育模式,得到工会、企业、学员的高度认可;“两翼”方面,开展了社区教育、老年大学、市民体验(致远书院)、中小学“课后330”、青少年法治学院、为对接资源单位提供优质教育等多元教育服务,增强了学校社会化服务功能。
在线学习:学校建立了怎样的管理机制?
高昂:学校围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构建高质量培养体系这一主线任务,建立了“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形成了“群雁齐飞”新阵势;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个中心、两个着力点”管理机制,形成了协同发展的“雁阵飞行”新模式。
提升文化凝聚力和价值感对学校的战斗力至关重要。“一个中心”正是对“鸿雁文化”的精神凝聚和价值认同,不仅推动了学校的建设,更会影响学校未来的发展。在“鸿雁文化”引领下,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理念和校训都有了明确的体现。全体师生在提出“鸿雁文化”到对其进行提炼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共识和文化自律。不久的将来,相信“鸿雁文化”可以真正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为成为首都成人高校的“领头雁”提供强大力量。
“两个着力点”是指围绕“鸿雁文化”建设,除了在精神层面对文化的内涵和核心价值进行提炼,更多地是聚焦“持续提升幸福指数”“夯实基础、苦练内功,寻找新的路径”这两个着力点,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让师生受益。“持续提升幸福指数”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教师层面围绕教职工的幸福指数提升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层面聚焦学员的幸福指数提升,同时开展需求调研、德育教育和校园学习环境建设。学校通过加强宣传团队建设,评选校级骨干教师,开展专家培训、优质课比赛、研修工作坊,帮助学员提升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打造学习文化墙以及改造、提升两校区基础设施等方式,打造人文校园,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系统推动“鸿雁文化”建设。对于“夯实基础、苦练内功,寻找新的路径”,我们首先要加强党建引领,并进行精细化管理,构建新的专业项目增长点,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开拓新的发展项目,以致远书院为契机,扩大学校品牌影响力。
“鸿雁文化”何以赋能
在线学习:“鸿雁文化”目前取得哪些成效?
高昂:目前,我们主要打造了“鸿雁文化”系列培养体系。具体而言,一是建立“雁领”教学团队,其中有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55人;高级职称教师32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东城区骨干教师6人。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还创立了“三人行”研修工作坊、“博士工作坊”和“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校本研修、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模式,让更多老师成为“名师”“强师”。
二是通过夯实教学基础,规范教学管理,创新课程和专业,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和混合教学能力等,形成“雁行”精细化管理模式。
三是创建“雁阵”课程体系,以学历继续教育为基础,发挥选修课、通识课的灵活性,整合校内师资,引入社会力量,针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人文素养、职业素质、身心健康、创新创业能力五个方面,定期举办“鸿雁开放学堂”,创建“1+N”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搭建“雁巢”支持服务模式,在招生中,遵循“1—3—1—4”工作法,一声咨询一声答,服务好学生报名咨询。在学生支持方面,充分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教学,及时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形成质量因子、满意度和教学质量报告,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在班级管理中,倡导“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践行“一起飞、不掉队”的“鸿雁文化”,让每位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在线学习:“鸿雁文化”建设过程中哪些方面还需提升?
高昂:在“鸿雁文化”指引下,搭建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协同发展的文化体系,从整体上推动领导文化、教师文化、课堂文化、教学文化、学生文化等深层次的建设,建立东城成人教育特有的校园文化理论体系、实践路径和评估指标,更好地发挥文化的导向、激励、品牌功能,让“鸿雁文化”落地生根……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索。
在线学习:学校在开展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方面,有何具体举措?
高昂:目前,东城区职工大学开设了19个专科专业,其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大数据与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摄影摄像技术、广告艺术设计为北京高校继续教育特色专业。与东城区总工会合作实施的东城区“在职职工职业技能素养双助推计划”,11年来已经毕业近千人。北京开放大学东城分校开设了18个专本科专业,其中“百胜冠名”定制服务班共为百胜集团旗下必胜客、肯德基、小肥羊等企业培养员工近千人。
在学历继续教育基础上,学校开办了东城社区学院、老年大学和致远书院,体现了学校多元化教育功能。其中,社区学院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已形成“国子监大讲堂”“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等6个全国终身学习品牌、7个市级终身学习品牌,每年开设各类课程290余期,年均授课约1.85万人次,满足了市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老年大学开设了书画、舞蹈、声乐、器乐等五大类课程,年培训近2万人次,总课时数超过3.6万。目前已拥有42个老年学习社团,年培训近4万人次,并联合东城区民政局在17个街道设置了老年大学街道分中心。
致远书院结合学校已有专业、课程、师资,为市民(尤其是中青年市民)打造了一个文化交流空间,开设艺术类、营养健康类、传统文化类、财商法律类、语言类五大系列60余门课程,成为北京首家服务于中青年市民的品牌学习平台。
此外,在东城区教委领导下,学校与总工会、人社局、民政局、科委、残联、妇联、共青团及街道社区等各级相关部门展开深入合作,聚集政策性资源,承接公务员培训、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培训项目,举办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各类公共活动,累计培训超过10万人次。
沙漠底下有黄金,缺少的是慧眼,看准了就要去挖掘。学校拥有扎实的学历继续教育基础,广阔的非学历教育平台以及多元化服务资源。未来,我们将坚持以“鸿雁文化”为指引,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让学生体验成功, 让教师感受幸福,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品质一流的成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