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说”系列丛书暨费伟伟新闻业务研究图书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4-07-11何娟
5月29日,“人民日报记者说”系列丛书暨费伟伟新闻业务研究图书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召开。来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及传媒茶话会、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以及人民日报社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为编辑记者打造从业教科书
新闻人才培养离不开新闻采编评的基础训练,也离不开基础理论研究。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米博华在致辞中表示,“人民日报记者说”系列丛书内容优质、双效俱佳,是人民日报出版社立足出版主业、打造出版精品的品牌之作。此前,他为《人民日报这样讲故事》一书作序,也曾用文字向以费伟伟为代表的业界同行致敬。
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殷陆君以热心读者的身份向此次研讨会发来书面致辞。他认为,费伟伟潜心新闻作品研究,刻苦钻研新闻报道艺术,推动人民日报记者研究优秀作品成功之术,充分证明生产新闻有术、创制精品有道、记者成才有路的真谛。
人民日报出版社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下属出版单位,是人民日报独特地位和职责使命在图书出版领域的重要延伸和体现。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人民日报出版社新闻类图书板块基本情况、媒介融合发展概况,表示人民日报出版社将秉持“做最好的传媒书”这一初心,继续为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与实践智慧。
“人民日报要办好,必须要顶天,要立地,要让党放心,也要让人民满意。人民日报记者要带着问题写报道,要有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的高度”,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原副社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李泓冰引用人民日报社原社长杨振武的话,阐明人民日报编辑记者应有的大局观。在她看来,费伟伟是目光炯炯的“庖丁”,条分缕析诸多见报稿件的“前世今生”,为编辑记者打造从业教科书。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认为,“人民日报记者说”系列丛书,是对党报新闻现场实践经验的自觉、主动和及时的总结,是具体可行的方法论,也是几代报人强烈的职业使命感的生动体现。
《新闻战线》杂志社副总编辑董建勤评价费伟伟有匠心、有绝活,称赞他是身边的榜样、是学习的楷模,感怀他对同事真诚的关心、严厉的鞭策。“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年轻人要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费伟伟就是这样的人。”
总结经验教训、分享方法技巧,必将照亮行业新人的成长之路。人民日报社江苏分社采编中心主任王汉超曾在费伟伟的指导下反复改稿,“他的‘不近人情‘铁面无私,我深有体会!一篇文章改到第七遍之后才成型……”这种做好新闻的极致追求,在人民日报社出现“人传人”的现象。
编一套“人民日报记者说”系列丛书、擦亮“人民日报记者”品牌的想法,早在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二编辑中心原主任林薇心中酝酿多时。从第一本《典型人物采访与写作》顺利出版到《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一炮而红,再到“人民日报写作课”系列后来居上,成为畅销社科图书榜单上的新霸主……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人民日报记者说”“人民日报写作课”系列丛书销量合计360500册。林薇认为,费伟伟不为出书而写作,而是自觉担负起传帮带的责任,在出版界延伸新闻理想。
推动人民日报走进高校课堂
开展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促进业界与学界联动、教学与实践结合,是中宣部、教育部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任务。费伟伟就是从报社走进高校的名记者之一,他希望以书为媒,搭建学界与业界沟通的桥梁,助推产学研成果服务更多人群。
人民日报出版社深挖人才资源,推动名记者、名编辑走向学界,帮助高校师生全面理解新型主流媒体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君超认为,把大气厚重的“人民体”推向时代的新视野,推动人民日报走进高校课堂,为新闻院系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打破了业界与学界的壁垒。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赵丽芳说,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长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新闻采写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面临困境。2022年底,费伟伟担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和新闻业务项目首席专家之后,采用新闻发布会的方式,把现场搬进课堂,现身说法传经送宝,推动了新闻业务课程改革。
图为“人民日报记者说”系列丛书暨费伟伟新闻业务研究图书研讨会活动现场。本刊记者 何娟摄
“他还邀请企业到课堂上开发布会,让学生模拟现场搜集信息、现场提问和撰写新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垒绘声绘色地描述费伟伟为学生授课的场景,并用“真”“实”“透”“明”四个字对“人民日报记者说”系列丛书进行总结。
纸质图书通过互联网进行二次传播,传统渠道与新媒体营销相结合,实现了“三个覆盖面”的有效升级。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传媒茶话会创始人刘灿国认为,“人民日报记者说”系列丛书不仅展现了人民日报记者的专业素养和深厚功底,而且为读者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导,为新闻学科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持。
人民日报社研究部新闻报道业务研究室主任李凯用“案头书”“接力棒”“真榜样”三个关键词解读“人民日报记者说”系列丛书的实用价值、特殊意义和行业地位,建议发挥好名记者、名编辑的人才优势和经验优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根铸魂,推动媒体资源服务新闻教育事业。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刘建华从图书策划、编辑水平、营销手段、宣传推广渠道等角度对“人民日报记者说”系列丛书进行全方位的细致解读,认为这是全民记者时代的高效工具书。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副院长胡翼青向研讨会发来书面贺信。他认为,媒体多元化时代,只有靠更有思想的记者和更有分量的报道,才能用传统媒体产能的小体量转动今天巨大的互联网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