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他的京城足迹
2024-07-10
齐白石的身影曾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公园古寺,每留下一处足迹,也常会留下一段令人回味的故事。那些或清幽宁静,或热闹繁华的角落,都曾有他的思考与探索的身影。他笔下的生活百态,大多来源于对每一处生活细节的观察。让我们追随其足迹,重温那段属于齐白石的京城艺术之旅。
法源寺
民国法源寺丁香诗会
民国时期北京法源寺大雄宝殿
初到北平,齐白石曾寓居法源寺。他在好友杨潜庵、住持道阶法师以及陈师曾等人的提携下拓宽了人脉,增长了阅历。他还参加过“法源寺丁香诗会”,更在湖湘文人关系网的推动下开始“衰年变法”。
1938年,杨潜庵为道阶法师所立《道阶法师弘法颂碑》,其碑阴处赫然写着“湘潭齐璜濒生”,成为目前法源寺里唯一以实物见证齐白石曾寓居于此处的石碑。
石镫庵
1931年至1932年拍摄的石镫庵前山门(照片来自《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
1921年农历十月廿七日,齐白石入住石镫庵。在此期间,他曾题下诗作:“法源寺徙龙泉寺,佛号钟声寄一龛。谁识画师成活佛,槐花风雨石镫庵。”后来,因直皖战事突起,北平城内人心惶惶,郭葆生在帅府园六号租到几间房子,邀请齐白石同去避难。齐白石据此作诗:“石镫庵里胆惶惶,帅府园间竹叶香。不有郭家同患难,乱离谁念寄萍堂。”几天之后,战事停止,由于石镫庵的老和尚养着许多鸡犬,从早到晚鸡啼犬吠之声不绝于耳,使得齐白石早有另迁他处的想法,因此搬回了西城。住在石镫庵时,12岁的张次溪曾跟随父亲张篁溪一起去拜访过齐白石。
跨车胡同
齐白石跨车胡同居所外景
居住在跨车胡同时,齐白石每日都要动笔创作,“不教一日闲过也”。他将院内种植上一系列瓜果花卉,将其每日之变化生动入画,不仅开辟了新题材,更将变法后的风格发挥得更为潇洒生动。居此期间,白石画屋总是人来人往。不仅有络绎不绝的求画者,更有慕名前来的师友学生。徐悲鸿曾三顾铁屋,请求齐白石出任艺专教授。弟子李苦禅常常来此求教,进一步吸引了胡絜青、刘淑度等人在此拜师求学。此外,白石画屋也接待了一系列国际名人,捷克艺术家齐蒂尔、海兹拉尔曾在此与齐白石探讨创作。1948年,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杰克·伯恩斯(Jack Birns)来此拍摄,让齐白石与他的白石画屋真正走向了国际。
雨儿胡同
雨儿胡同齐白石旧居外景
雨儿胡同齐白石旧居内景
1955年,原文化部拨款购买雨儿胡同一处小院供齐白石居住。1956年春,由于想念家人,他重新搬回了跨车胡同。1957年齐白石逝世后,曾在此筹建“齐白石纪念馆”,后成为北京画院办公地点。1986年,该小院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北京画院对原建筑进行了修复,并重新命名为“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龙潭湖公园
龙潭湖法藏寺塔旧影
龙潭湖公园的前身“张园”是齐白石同门张篁溪的居所。1931年夏,张篁溪邀请齐白石到此居住。在此期间,齐白石在张篁溪,及其子张次溪、张次篁兄弟二人陪同下游息垂钓、写诗作画,创作了很多作品,如《多虾图》《张园春色图》等。由于张次篁幼嗜农务、以耕隐明志,齐白石还为他作了一幅《葛园耕隐图》。
中山公园
旧时中山公园南门(拍摄时间约为1923年至1927年)
1914年,中山公园向公众开放后,很快就成了社会各界人士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北京美术展览活动的中心。在齐白石的《乙未日记》中曾记载1919年齐白石与友人胡南湖、姚石倩一起游览社稷坛。此外,齐白石还作有《社稷坛观剧》一诗:“名园无草复无苔,丑旦登场树几排,只有杏花曾得意,三年一见状元来。”1924年5月,第三次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在中山公园大殿举办,齐白石以《白蕉青屋》《残荷》《水墨山水》《白石老屋图》《杏花》《送子从师》《佛手柑》《草堂烟雨》《枯荷》《乌子棘》10件作品参展。1949年7月21日,齐白石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参与了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并担任名誉主席。
(注:本篇图文由北京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