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耕文化在儿童绘本中的美丽蜕变

2024-07-10薛慧慧

文化产业 2024年18期
关键词:农耕绘本儿童

薛慧慧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强。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绘本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趋成为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现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首先探究了中国文化的起源、特征和传承价值;其次对中国儿童绘本以及中国农耕儿童绘本的现状展开研究;最后针对现有中国农耕文化儿童绘本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意在为实现中国农耕文化在儿童绘本中的传承提供借鉴,从而提升人们对于农耕文化的重视程度,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辛勤和智慧创造出了优秀的农耕文化,也使早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得以繁荣发展。农耕文化反映了传统农业思想、生产技术以及中华文化的内涵,千百年来,农耕文化的很多理念在我们现代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从提高儿童对农耕文化的学习兴趣这一视角出发,传承农耕文化需从小抓起,儿童是培养认知阶段的好时机。绘本是一种极受儿童欢迎的读物,通过绘本去传承中国农耕文化,把中国农耕文化传递给儿童。给儿童科普农耕知识,从故事中身临其境了解农耕文化,不仅让儿童学到农耕文化知识,也让他们从中感受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大智慧,潜移默化地对农耕文化进行传承这也为农耕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中国农耕文化的起源及其传承价值

中国农耕文化的起源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农业最早在中原地区兴起来。农耕文化的形成主要源于自然地理环境与传统文化两个因素,农耕文化由自然地理环境所决定。土壤是农业的命脉,土壤在农耕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土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在农业发展早期,处在黄土环境中的农民就一直从事农耕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使得中国祖先选择了农耕。古代就有祖先崇拜现象,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图案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彩陶图案喜欢使用蛙纹、鱼纹,是因为蛙和鱼多产子,生育能力好。后来有继承制度,分得财产延续香火,由此出现小农社会,并聚族而居。在这样的传统下,从事农业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在古代中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农耕文化。

中国农耕文化的特征

中国农耕文化的特征分为地域多样性,历史传承性,乡土民间性和民族多元性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

中国农耕文化的传承价值

中国农耕文化是劳动人民长期农业实践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延续传承的基因密码,也贯通着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始终。上千年来,中国农耕文化对社会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可以在儒家的经典作品里发现大量强调农耕与促进农业发展的文章。荀子提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思想鼓舞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这进一步肯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农业的生产就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人类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从木制工具、石制工具到铁制工具,再到机械工具。中国的农业文明一直以来都重视并倡导“天人合一”和人际交往中“以和为贵”的观念这体现了其深厚的和谐精神内核。这种和谐价值观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维护社会秩序和平稳运行推动中华文明持续朝着科学、和谐、健康的方向前进。中国农耕文化与绘本结合的形式做到了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弘扬了中国农耕文化。

儿童绘本的现状

中国儿童绘本的现状分析

绘本是儿童文学的重要形式,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故事,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绘本诞生于欧美国家,中国历史发展中虽然不缺乏图文结合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发展成为系统的绘本体系。中国绘本刚开始是采用引进国外绘本的方式,同时也导致中国本土绘本未能发展为主流。近几年,我国原创绘本有所发展,在故事性和艺术性方面逐渐提升,明显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的绘本作品。国内的设计师汲取优秀作品的成果经验,努力设计优秀的绘本作品。国内有设立华文原创图画书最高奖“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著名的奖项。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关于绘本设计的比赛,如“金钥匙绘本创作大赛”“东方娃娃原创绘本创作大赛”等。现在家长对于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主张学习从娃娃抓起,而儿童最广泛的阅读图书就是绘本,中国未来儿童绘本行业将会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农耕文化绘本的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民众对中国农耕文化关注度的提高,中国农耕文化绘本也逐渐增加。农耕文化在中国发展数千年,已经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农耕文化蕴含着传统生态价值理念与伦理道德,无论是二十四节气、农耕工具、农耕种植、农业技术体系等农耕知识还是农耕文化中蕴含的内涵与意义,都值得去学习和感受。关于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视最早出现在南宋绍兴时期,画家楼璹所作的《耕织图》(如图2)描绘了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图景,被誉为“世界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耕织图》内部不仅有耕图和织图而且在每幅图后配一首诗,文字和图画的搭配使其有了绘本的形式。目前,国内以农耕文化为题材的绘本设计并不少见,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如《茉莉仙子的礼物》《小田鱼的好朋友》《爱美的小葡萄》《小红米漂流记》《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等。绘本市场快速发展,农耕文化绘本种类也逐渐增加,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化、题材相似的问题。

中国农耕文化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农耕文化绘本的内容分析

农耕类绘本的设计可以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农耕文化,让儿童感受农耕文化的韵味。在儿童绘本设计中,由于儿童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和直观,对于复杂和抽象的概念理解力有限。所以,设计者在设计农耕类绘本时绘本内容就尤为重要,既要选择合适的题材、明确故事的主题、设计独特的角色形象,又要有趣味性、富有内涵、有教育意义。

市场上的中国农耕类绘本有很多,其中关于水稻的绘本占较大比重,该内容的绘本虽能有效地展现农耕类水稻的内容,但总体上来看此类绘本缺乏全面性。所以,农耕类绘本设计者应该在拓展更多内容和选题方面做充足的考虑。例如,《小田鱼的好朋友》(如图3)内容新颖,把农耕内容融于简单的小故事中,介绍了稻田与鱼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农耕知识,并不是简单的说教。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在设计人物形象时要通过夸张、拟人等手法,创造生动有趣的又能让儿童产生共鸣的角色。同时,要保持角色形象的独特性。在创造角色的外形时,可在角色形象中恰当呈现出符合儿童认知的特征,来保证儿童在阅读绘本时可以联想自身所认识的事物,强化对角色形象的认知。

具有趣味性的绘本,儿童会自主地阅读。所以,在设计绘本时,趣味性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例如,《茉莉仙子的礼物》(如图4)是一个很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茉莉仙子平时被制茶师傅照顾,为了报答师傅的关照,帮助摔断手臂的师傅制作茉莉花茶,故事生动有趣又易懂,又让儿童学到了茉莉花茶生长和制作的知识。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选择一个具有普遍性和吸引力的主题,避免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以免影响儿童的阅读体验。在选择农耕类绘本的创作内容时,包括农业知识的静态传承和农耕文化的动态传承。《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如图5)有五大册分别是《一渠水里的智慧》《一把锄下的历史》《一束丝中的光辉》《一餐饭里的世界》和《节气歌里的秘密》,介绍了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精妙农具及其原理知识、水利灌溉工程、节气与耕作的关系和节气的知识、桑蚕技术等,呈现了完整全面的农业知识系统。

在绘本设计中更需要注意的是农耕智慧以及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的传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记录农耕知识,传递农耕文化的价值,希望儿童通过绘本更好地认识到农耕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中国传统思想内涵。中国农耕文化绘本的内容设计不仅要向孩子们传递农耕的历史知识,更要让孩子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智慧、生活情感和中国哲学思想内涵有更深刻的感悟。

中国农耕文化绘本的形式分析

绘本与其他图书的区别就是绘本并非单一地借助文字传播知识,而是以精彩的故事画面为主要内容,采用各种表现方式融入其中。绘本的主要受众主体是儿童,在绘本创作时,绘本形式需要重点关注。图画、色彩和线条往往是设计时要重要考虑的,而文字在绘本中起辅助理解的作用。所以,一般文字在画面的角落或者其他不显眼的位置,文字在绘本页面的占比比较小,这可以起到引导作用,让儿童阅读时先读图画部分。同时文字部分不能使用太专业化的名词,需要把复杂的道理精炼化简单化。绘本中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受众,根据儿童的特征,为了给儿童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认知,在保持本色的同时色彩要鲜艳亮丽、明快活泼,更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绘本风格的设计也是需要注意的,依据受众的特点,市场上很多农耕类绘本运用写实画风,更加贴近生活,可以让儿童联系到现实生活,更容易理解绘本的内容。例如,绘本《盘中餐》(如图6)从为孩子科普农耕知识的目的出发,述说盘中餐的来之不易。绘本颜色明快,以水彩、写实画风讲述了一粒米的生命故事。首先在形式上吸引儿童,才能使儿童产生进一步了解绘本内容的兴趣。

中国农耕文化绘本的媒介应用

当前,媒介技术与文化的视觉化趋势蓬勃发展,绘本的表达也需要不断提高和创新,中国农耕绘本即使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做好,如果在媒介方面没有创新和改善,依然用传统绘本的呈现方式,对儿童来说仍是缺少吸引力的。为了实现绘本设计的突破和创新不仅要关注其内在元素的表现还需要探索新的材料,选择并融合先进科技以为儿童提供独特的阅读感受。通过调整绘本所使用的纸质材料来增强视觉效果。例如,描绘自然环境,如森林、田野等场景时选用较厚且质地粗糙的纸张;而在刻画动植物或人类角色服装部分时可选取更柔滑细致的纸张这样可以让孩子们的感官体验更加丰富从而更好地领悟农耕文化的内容。把视觉、触觉和听觉融合到绘本设计中,利用科技手段整合所有资源,多元化开发农耕文化绘本,创造出有声动画书,给儿童读者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开启全新的沉浸式阅读体验,为农耕文化赋予新的生机与活力,更有效地弘扬农耕文化。视听触结合加强了儿童与绘本的联系,丰富绘本信息,能帮助儿童获得极佳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建议绘本设计者在结合视听等互动性时要注意这样的效果是否有益于儿童理解绘本内容,是否会干扰主题的传达。加入声音的配合要注意声音与画面、文字的关联性,营造更饱满的视听效果。

在绘本设计中,可将其中的内容转化为三维的形式,打开绘本时二维的图像内容就可转变为三维立体形态,这有助于加深孩子们对于农耕主题的理解从而引起他们对农耕文明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种以三维形式呈现的图书能有效地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热情。同时,读者也能够认识该绘本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使中国农耕文化绘本在国内外绘本市场中脱颖而出。例如,上文所谈及的《盘中餐》的设计就增加了视听的互动,有美轮美奂的版面设计和精美写实的插图,并且运用了数字技术,扫码就可以聆听美妙的故事内容和大自然的声音,也可以看到人物劳作的动态场景以及家畜的动态。创新应用媒介让农耕绘本变得更好读、更有趣、更具生命力。

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对于农耕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农耕类绘本设计,应该把目标人群放在儿童身上,加之儿童是绘本主要的受众群体,利用市场优势,让农耕文化以活态传承的方式延续下去。但目前,中国农耕文化的传承缺少创新、缺乏活力,受众不多,主要停留在社会层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的政策,市场上有一小部分关于农耕文化的优秀绘本,但是也有一些是模仿、拼凑导致部分绘本内容相似等问题,农耕文化的传承并不乐观。因此根据出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农耕文化绘本的设计,从内容、形式和媒介三个方面设计绘本,缺一不可,使读者不仅了解农耕知识的内容,也能够领悟农耕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内涵,真正做到农耕文化的传承,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模式或内容的直接堆砌。通过探索农耕文化的传承问题,以期为儿童绘本设计增加更全面更深入的农耕文化元素,探索更多的设计创新思路。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农耕绘本儿童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绘本
绘本
绘本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