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工作视角探讨非遗教学的创新路径

2024-07-09周子钰

天工 2024年14期
关键词:微山县柳编老年人

[摘 要]从社会工作视角探讨了老年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以山东省微山县老年大学为例,分析了其将社会工作理念融入非遗课程的策略,并评估了这些策略在提高学员参与度、促进文化传承及推广地方非遗方面的效果。研究旨在为非遗保护和老年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年教育;社会工作视角;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14-0075-03

文献著录格式:周子钰.从社会工作视角探讨非遗教学的创新路径:以山东省微山县老年大学为例[J].天工,2024(14):75-77.

一、微山县老年大学非遗教学的社会背景与现状

(一)非遗传承的社会意义及社会工作的融入

非遗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其有效传承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延续民族身份和集体记忆至关重要。然而,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下,非遗正面临着边缘化的风险,为保障其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探索传承的创新路径是当务之急。

在微山县,当地老年大学就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将社会工作的理念融入非遗教学中,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

(二)微山县老年大学的非遗教学实践

该校挖掘并整合了当地非遗资源,如柳编等,并融入教学体系中。通过小班互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员提供了沉浸式学习非遗的平台。此举不仅有效提升了学员的文化素养与审美鉴赏力,更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此外,该校还积极发挥非遗教学的社会辐射效应,通过组织多种活动,广泛传播非遗,提高了非遗的知名度,促进了非遗的持续传承与发展。

(三)老年教育在非遗传承中的角色、挑战及前景展望

老年人作为非遗传承的关键载体,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在有效保护非遗技艺的同时,还能在社会各个层面广泛传播。以微山县老年大学为例,该校通过组建“红色传习团”“微爱晚霞红老干部社工室”“银龄艺术团”等组织,将非遗知识成功融入家庭、教育系统、社区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文化的代际传承,为非遗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不断融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非遗传承过程中,老年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非遗教学的传播深度和广度受到技术的限制,对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不足。其次,非遗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和匮乏也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再次,缺少统一的教学评估标准,使非遗教学效果难以量化与比较。最后,老年人学习能力的自然衰退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也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老年大学及相关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应对上述挑战。首先,要加强非遗数字化数据库的建设、线上学习平台的开发等,促进现代科技与非遗教学的融合,提升教学的现代化程度,拓宽受众群体。其次,促进非遗教学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均衡配置,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最后,为了加强教学实践,建立涵盖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等的非遗教学评估体系。

鉴于此,老年大学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致力于非遗教学的深度创新,不断加强与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的合作,通过更有效的教学模式研发、资源整合共享机制优化、社会参与渠道拓展等多项举措,为非遗传承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二、微山县老年大学非遗课程的教学模式与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微山县老年大学在非遗课程设计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1∶2的比例安排理论与实践内容,确保学员既能全面理解非遗项目的历史文化内涵,又能通过实践操作深化对非遗项目的认知。这种模式获得了95%的学员满意度,充分证明了其在系统传授非遗技艺方面的有效性。通过与其他地区或机构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展现了其在非遗传承与发展方面的优势。

(二)寓教于乐的柳编课程教学方法

在柳编课程的教学中,该校采用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协作与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指导相结合,提升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为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设计了诸如编织微山湖四鼻大鲤鱼、荷花篮等富有创意的柳编项目,有效激发了学员的创造力。这种教学方法,使学员的出勤率提升了15%,而且有80%的学员能够独立完成柳编作品。与其他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更加贴近老年学员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体验式学习的渔家虎头服饰教学模式

针对渔家虎头服饰的教学,该校创新性地引入了体验式学习模式。通过亲身参与虎头帽、虎头鞋等服饰的制作过程,学员对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民族情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课程结束后的作品展示环节更是激发了学员的自信和创作热情。与其他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学习更加强调学员的亲身实践与情感融入,因此,在非遗传承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四)创意课堂: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在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中,该校的创意课堂展现了“银发”创新思维和市场把握能力。通过与非遗研发团队的紧密协作,成功推出了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具有微山湖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例如独具匠心的渔娘面蒸、精致的渔人轻舟船模以及别具一格的微山湖麦秆画等。并促使这些特色非遗文创产品的市场份额增长了5%,充分彰显了老年大学在非遗文创领域的开发功底和市场推广实力。此外,通过鼓励学员积极投身于产品的创作与推广环节,学员们得以深入学习传统艺术精髓,并在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上取得了明显进步。(数据来源:《微山县老年大学2022—2023学年教研报告》)

本章深入分析了微山县老年大学非遗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其成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确保学员全面掌握非遗技艺;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员的参与度;体验式学习使学员深刻领悟了非遗;而创意课堂则成功推出了受欢迎的非遗文创产品,展现了教学与市场的良好结合。这些教学模式共同促进了非遗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三、微山湖地区非遗项目:保护进展、现存挑战及多方合作策略

近年来,微山湖地区在非遗保护上成绩显著。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并建立了有效的保护机制。通过实施非遗传承与发展计划,已形成政府、社会各界及传承人共同参与的格局。这些举措有效减缓了非遗的消失速度,为其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非遗保护仍面临长期挑战,需全社会持续关注和努力。本章将深入分析柳编等代表性非遗的保护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保护建议。

(一)柳编:传承挑战与保护举措

柳编是深受国际市场喜爱的民间手工艺品,设计独特、编织精巧和环保特性是其受欢迎的主要因素。在微山湖地区,柳编与湿地环境和杞柳资源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尽管出口产品紧俏,但柳编的传承仍面临挑战。基于此,从社会工作和老年教育两个视角出发,提出以下举措:首先,构建多层次展示与教学平台,通过策划研习班、工作坊等,吸引青年人参与;其次,利用老年教育资源,设计专门的柳编课程,既满足学习需求,又激发保护热情;最后,强化政府、社区、学校、企业等多方合作,形成合力,推动柳编的传承与发展。

(二)渔家虎头服饰:文化内涵维系与再生策略

渔家虎头服饰是微山湖地域文化的独特表征,其虎头图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目前却面临边缘化危机。为维系其文化内涵并促进其再生,提出了以下策略:首先,提升公众认知与文化认同,通过专题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广泛传播其文化价值;其次,融入老年教育体系以深化传承,开设技艺传承课程并邀请传承人指导;最后,推动创新发展与现代融合,探索新材料、新款式及新应用场景,为传统服饰注入新艺术生命力。

(三)非遗文创产品:市场挑战与拓展建议

非遗文创产品既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又面临市场竞争和挑战。为推动其发展,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整合多方资源强化支持体系,政府、企业等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其次,拓展市场渠道,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并进行宣传推广;最后,融入老年教育培育新消费群体,引入制作与鉴赏课程,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培养其兴趣与技能。

(四)非遗保护整体困境与多元协同对策

非遗保护正面临传统价值认同淡化、青年兴趣缺失以及资源配置受限等严峻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难题,提议构建一个多元策略框架,包括强化政策指引、加强社会工作与老年教育的协作、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并着重突出老年教育在非遗理论研究中的赋能作用。

政策引导是非遗保护的基石,在激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广泛共识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财政支持、法规完善等方式,为非遗提供制度保障和资源投入。非遗保护的关键是社会工作和老年教育的协同,前者可以发挥提升公众认知和促进公众参与的专业优势,后者则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将独特的视角提供给非遗理论研究。通过充实人才库,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鼓励老年人参与非遗研究与传承。同时,通过参与国际项目、分享经验和拓展传播平台,提升非遗保护水平和影响力。

四、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非遗教学创新路径深度探讨

(一)“灵性视角”与资源整合:非遗教学的新范式

灵性与感性、理性是个体的三大能力,是指个体所具备的自我超越、潜能开发的能力,或者说是个体所具有的一种超越于物性、摆脱物性的束缚而达于“自由”并置于“幸福”之境地的能力。近年来,灵性视角已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的研究热点。微山县老年大学秉持“灵性视角”的教学理念,将非遗教学深植于广阔的文化与社会沃土之中。这个视角着重关注老年学员的精神追求、文化认同及个性发展,与非遗教学旨在实现的文化传承和个人成就高度统一。通过与资深传承人及文化机构的紧密合作,该校成功地对非遗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这既融合了传统技艺与现代教学方法,又深入探索了非遗的深层含义。如该校设立的“乐学课堂”和“微山湖非遗”微课,极大地拓展了非遗知识的传播范围,为老年学员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学习渠道。数据显示,这一创新性的资源整合方式,不仅提升了非遗教学的质量与影响力,更从根本上深化了老年学员对非遗的感悟与理解。

(二)“社会支持网络”与课程传播:非遗影响力的全面拓展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由社会系统理论发展而来的,它强调人类与各种社会关系的互动所构成的相互关联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个人能够获得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从而获取社会资源。微山县老年大学就成功地运用了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为老年人拓宽了社会资源链接渠道,有效地实现了非遗课程影响力的全面拓展。该校运用多种社会资源,通过策划举办文化节、展览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该校与媒体紧密合作,通过电视节目和新闻报道将非遗推向更广泛的观众。此外,利用新媒体发布课程动态和短视频等,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的参与。综合传播不仅提高了非遗教学的社会影响力,也推动了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赋权增能”与非遗教学体系:动态与深度的结合

在老年教育中,“赋权”即赋予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增能”指通过教育提升老年人生活掌控和社会参与能力。赋权增能既是培养老年人自主能力的过程,也是帮助其提升生活掌控和社会参与能力的结果。微山县老年大学在非遗教学领域积极融入社会工作的“赋权增能”理念,构建了一套既动态又有深度的非遗教学体系。该体系的核心在于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与创新思维。该校在坚守非遗传统的同时,也致力于教学创新,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其与时俱进。为了促进教师交流,学校定期举办教研活动和示范课,以探索和推广新颖的教学方法。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方式积极收集反馈信息,从而精准调整教学方法。这种动态而深入的教学体系提升了老年学员的学习成效,进一步推动了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从社会工作视角看,微山县老年大学的非遗教学实践成果显著。据《微山县老年大学2022—2023学年教研报告》显示,两年内学员增长了2.6倍,彰显了非遗对老年人的强大吸引力。学员精心创作的非遗节目在市、县电视台播出,覆盖观众超300万人。同时,这些教学活动也拉动了地方经济,使非遗手工艺人年收入增长了2%。95%的学员表示,在参与非遗教学活动后,增强了幸福感和满足感,印证了非遗教学在精神文化层面的深远意义。

综上所述,微山县老年大学的非遗教学创新路径,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非遗与教学的结合,提高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品质。展望未来,期待非遗教学与社会工作更深度地融合,从而为老年人的全面发展铺就更广阔的道路。为了实现此目标,建议强化师资队伍、创新教学内容,大力推广非遗教学,以提升老年人对非遗教学的认识和参与度。通过这些举措,非遗教学将在社会工作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老年人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海萍.社会工作中的灵性研究[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8):15-17.

[2]陈劲松.灵性社会工作的目标、原则与功能探讨[J].社会建设,2019,6(3):3-13.

[3]杨康,李放.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现实路径[J].长白学刊,2022(3):130-139.

[4]张凯.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城镇社区低龄老人互助养老小组研究[D].吉安:井冈山大学,2023.

[5]赵君.“赋权”与“增能”双重目标下的江苏老年教育机制创新 [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7,31(2):52- 56.

[6]王英,谭琳.赋权增能: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与反思[J].人口学刊,2011(1):32-41.

[7]刘丽斯,陈丽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阈下老年教育课程的开发途径研究:以广州灰塑特色课程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108-110.

(编辑:李建军)

猜你喜欢

微山县柳编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微山县人民医院:党建引领学科建设 打造区域技术高地
程河柳编 编出农家新生活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微山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探析
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
传承柳编技艺 弘扬工匠精神
非遗柳编展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