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生产视角下工业遗产场所记忆的营造设计研究

2024-07-09武宏亮张希晨

设计 2024年10期
关键词:工业遗产设计理念空间设计

武宏亮 张希晨

摘要:探讨工业遗产再生中场所记忆空间的营造与设计策略,立足于现阶段工业再生空间无法与历史文化合理“呼应”的问题。以空间生产理念为视角,结合研究论述,提出由感知、认知、体验三层面构成的设计体系。融入工业遗产再生中既有设计元素为研究基础,用文献与实例进行论证,终提出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工业遗产场所记忆设计策略。结果体现设计要营造于“境”、思考于“人”的理念。研究有望为现阶段工业遗产再生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业遗产;空间生产理论;场所记忆;空间设计;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4)10-0152-03

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转型。近年在国家大力推动下,许多工业遗产经过改造后获得重生。但因现阶段商业开发与国家地区发展需要等原因,一些工业遗产再生后出现与原有历史文化“脱节”等现象,成为基于原有遗产的重造,而不是再生。然而,场所记忆空间能够引起集体共鸣和回忆,起到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1]。研究工业遗产再生中场所记忆的营造设计便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叙述

(一)工业遗产下的场所记忆

体现为与工业活动相关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工业遗产更新是尊重和保留工业遗产原有价值和特征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意义,使其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2]。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在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3]。不同于其他环境空间的功能改变或开发再利用,工业遗产空间在历史与文化“外衣”的加持下,则更深入地涉及人、环境,社会等方面[4]。如需涉及空间的文化继承、历史再现、记忆留存等,即工业遗产场所记忆的概念便被提出。

(二)场所记忆的营造特点

当我们身处在特定的功能空间中,如历史纪念馆。伴随我们的视线停留于某些历史物件,或停留在一些传达历史文化的文字图文类物品中,我们便会不经意地与历史产生共鸣,会赞叹历史的不易与伟大,会冥想历史的痕迹与发展。这里体现的内心活动是场所记忆空间对人产生的效果。场所记忆的概念最早由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提出,本质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构建的意象[5]。在工业空间中,能够展现历史演变发展并传达该地工业精神,使人引起共鸣并产生回忆的场所便是场所记忆空间,它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环境整体。而其设计则指的是将工业遗产中的历史、文化和记忆传达给人们的方式和手段。通过营造场所记忆,可将工业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得以良好传承和展示。

(三)理论思考与切入

空间生产的概念由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提出,他创立了解释空间形成的三元辩证法[6],见图1。强调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核心观点在于空间不是一个客观和虚空的“容器”,而是由社会实践所形成[7]。空间设计中的实践是由人来执行,所以体现为以人为出发点,呈现出人是空间的使用者或“建造者”,空间“承载”于人的一种相对关系。理论归纳为人在环境中的感知、认知和体验[8]。在工业遗产中,空间生产的概念便是场所记忆营造的一种思考方式。而探讨如何更好地营造场所记忆类空间来满足对工业遗产的需求,是文章主旨所在。以空间生产视角进行论述,便为文章创新之处,也是核心所在。

二、空间生产视角下工业遗产场所记忆特征

(一)从宏观到微观

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促进工业遗产再生。在《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等法规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工业遗产的态度是积极支持并强调文化传承。立足历史,正如刘伯英教授所言,区别于国外自工业革命起的几个发展阶段,中国工业遗产保护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提出的[9]。特殊的时期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带来挑战。然而,问题在于现阶段工业遗产因开发需求均被赋予与原先不同的空间功能,进而出现改造过度,损失历史价值,与历史脱节等现象。即重点在于如何做到对原有历史文化记忆的友好“呼应”。在此,设计则被赋予了“时代使命”,进而场所记忆空间的营造设计便起到至关作用。

(二)从微观到理论

从营造角度来分析,场所代表空间环境,记忆则代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10]。空间生产强调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而记忆是由空间为载体呈现,并由时间来建立联系,两者与记忆具有直接的关联性,可认为时间与空间是记忆营造的一种媒介。工业遗产场所记忆设计与空间生产是密切相关的,通过时间与空间的结合,记忆空间通过回顾历史和融入过去的记忆,将工业遗产场所打造成具有时间维度的空间,展示工业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故事。进而为设计提供了创造和塑造工业遗产场所的手段,两者相互补充,帮助理解和保护工业遗产场所的特点和价值,实现了对工业遗产的继承与发展。

(三)从理论到设计

人置身于场所,人渲染记忆。时间和空间维度下工业遗产场所记忆空间是直接服务于人的功能目的。人是环境的主体,而人又是空间环境的塑造者[11]。因此场所记忆的营造设计要满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而塑造以时间空间为因素的场所记忆方式。从“人”的角度出发,结合塑造方式,可将设计观点提炼为三方面。人在场所中的感知:个体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或感受,涉及人类感官系统的参与,包括无感等通道。人对场所的认知:个体对周围环境进行理解、解释和思考的过程,涉及人类的思维、知觉和记忆等。人在场所的体验:个体在特定场所中所感受到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反应,是人对于环境、空间、服务或活动的综合感知和评价。从三角度出发,设计具有感染力的场所记忆空间。见图2。

三、空间生产视角下工业遗产场所记忆的设计论述

(一)建立空间感知

工业遗产场所记忆空间设计中的空间感知层面的设计特色在于通过合适的手法塑造宏伟的空间感,包括通过设计来引导参观者的移动和探索,通过视觉导向和焦点设置引起参观者的视线流动,通过光线和照明设计营造特定的光影效果,以及通过材质、色彩和音乐等元素创造适宜的空间氛围,从而增强了参观者对空间的感知和理解,帮助他们深入体验和感受工业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 特定的光线氛围:光感在场所记忆设计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营造氛围、提供可视性和引导、突出视觉重点以及创造时间感知和变化,深刻地影响人们对场所的感知和记忆。合理的光线设计能够创造出与场所目标相符的记忆体验,丰富人们对特定场所的感知和回忆。景德镇陶瓷工业博物馆中陈列的展件运用光影效果的方式展示空间因素的主次,如其中老照片、瓷器、陶瓷工用过的老设施等。将其置于黄色的射灯下,周围空间用极暗的色调处理,此光线氛围的营造设计手法突出视觉中心同时使其直观感受到岁月感的加持,产生联想,并在此产生滞留,进而引导流线,如图3。

2. 色彩的定义运用:情感触发、空间定位、情绪引导和美学价值等方面影响人们对场所的感知和记忆。定义特定场所的色彩能够创造出与场所目标相符的情感体验和视觉印象,丰富对特定场所的认知和回忆。于工业遗产类空间中场所记忆的营造而言,在环境主题的限制下色彩应采用与之相符的色调来处理。如图4,保留原有较为沧桑感的环境,无现代元素融入,整体较为统一的黄灰色调使其与现代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但身处其中仿佛例行穿越,这种空间性质的区别建立在具有岁月感的遗产环境中,且这种强烈对比下的空间色调环境对各年龄段的人具有不同的情感效果。

3. 材料质感的记忆表达:通过表达情感,通过柔软、温暖或冷硬、光滑的质感营造出与期望情感相符的氛围。同时,特定的材料质感提供可认知性和辨识度,增强人们对场所的记忆。触摸材料质感能够进一步加强记忆,而精心选择和搭配材料质感则为场所增添美学价值和视觉吸引力,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图5,大外观带有破损凹凸感的红砖元素保留后从观感与触感层面为游览者带来独具记忆的感受,内部由数百“小手”组成凹凸感的肌理手状设施采用独具年代感的膏材料,在纪念无数两弹一星奋斗者的同时传达出忙碌且艰难的含义。因此,合理运用材料质感可以创造出与场所目标一致的记忆体验,丰富人们对特定场所的认知和回忆。

4. 声音辅助置入:声音在场所记忆设计中通过创造氛围、导引定位、与场景相符和唤起回忆等方式,影响人们对场所的感知和记忆。如一些场合播放与环境相匹配的背景音乐或独白,及一些声音类的装置。如图6,重庆工业博物馆中“传声筒”装置通过敲击管道,将耳部贴近出声口,来聆听“工业声音”。设计手法融入声音后沉浸式的环境感受辅助空间达到预想的传达效果。在场所记忆的营造中,合理地运用声音设计能够创造出与场所目标一致的记忆体验,丰富人们对特定场所的感知。

(二)引导空间认知

认知层面表示对空间的认识和解释,及所反映的架构和意识形态。在设计中,认知层面表示人们对空间的感知理解和认知的心理过程。关注人对环境中的空间信息、元素和特征的认知和理解方式。涉及人们对场所记忆形成的过程。体现为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段,如感官信息、信息导引和情感触发,可以引导人们的感受认知,帮助处理场所中的信息,并与个人记忆联系起来,创造出与特定场所相关的深刻感受和回忆。

1. 符号标识的应用:提供明确的指示导引来形成记忆的印象和辨识度,表达场所品牌和身份以及传递重要信息等方式,影响人对场所的认知和记忆。场所记忆营造中一些造型类符号与文字图像类符号的应用,增强场所的可用性和可访问性,建立与场所的情感连接,提升情感认同。如图7,鞍钢博工业物馆中一些具有文字信息的门牌、展示墙和公共艺术设施等,以平与立的设计展现形式在空间中有效地传达了场地理念信息和工业精神。而一些造型类的塑像通过“融于历史”的设计特点则成为独特的符号和视觉焦点,可以在场所中创造出视觉记忆,如图8。反之,这些记忆可以是特定的装饰品、艺术作品、建筑细节或景观元素等。将这些记忆点作为设计特色突出显示,可为场所记忆的关键触发点。

2. 叙述空间故事:通过唤起情感共鸣、建立认知图式、加强个人意义和形塑场所品牌等方式,以故事叙述形式能够深化人们对场所的情感认知和回忆体验。在设计中,对工业空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符合场景的设计手法将历史演变进行展示,合理运用故事叙述设计可以增强场所的记忆性和吸引力,使人们与场所建立情感连接,并形成深刻的记忆印象。如图9,通过文字加图版的展示方式,传达了工业遗产的历史意义,并讲述了发展过程,进而达到情感触发的目的。是体现工业精神,展示历史文化的直接方式。

(三)创造空间体验

空间体验层面的特色在于创造丰富而深入的感官和情感体验。通过独特的呈现方式、互动体验和参与性活动等手段,设计师使参观者能够亲身参与、探索和体验工业遗产的历史和文化。重点强调人在空间中的感受。合理的设计可以创造出与场所相关的丰富体验,增强人与场所之间的交互性。这样的设计特色使参观者能够与工业遗产场所互动、感受历史氛围、激发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深度而个性化的空间体验,丰富了他们对工业遗产的感知和理解。

1. 互动性设计:从人与场所进行积极的交互方式入手。通过提供互动元素、活动空间和互动体验,使人们能够与场所进行互动并参与其中,并让人们在场所中有更多的交融和互动体验。如图10,尼亚加拉瀑布水电站的展厅利用投影效果与游客站点地产生交互性,含义体现水电站由水到电的转变,传达尼亚加拉瀑布水电站的丰富历史与建筑特色,震撼的效果为游览者带来了冲击心灵的互动体验。设计有效地给人传达了该地的场所信息。

2. 个性化因素:不同于考虑人的个体差异和个人偏好为不同的人提供独特而个性化的体验。而个性化因素重点在于为不同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在工业遗产场所记忆空间营造中可满足人们对个性化体验的需求,增强他们对场所的情感认同和记忆留存。例如,重庆工业博物馆展览空间中的座椅安置,为人带来休憩功能,同时也为人创造了共同感受工业文化且互相交流心得的机会,整个室内空间和室外地面均采用平坦处理的方式,高层设有轿厢电梯,体现的无障碍性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使用人群,如图11。在工业场所记忆营造设计中,适当考虑个性化因素则可为空间增添活力。

3. 建立公众参与:参与性设计鼓励人积极参与空间的运营过程。通过引入参与性设计,可将场所打造成一个与用户共同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如英国国际疫情纪念墙,墙体是空间主体,而人是空间的共同营造者,通过涂画红星及其中文字表达了公众的内心活动和寄托,这种设计良好传达了公众参与的空间形成过程,使人们在场所中感到被重视和参与的价值,如图12。而在工业场所记忆空间营造中,营造独特的参与性设计,可以帮助建立更加“饱满”的场所记忆。

四、空间生产视角下工业遗产场所记忆营造设计策略

(一)营造于“境”

境是空间环境,是一切事物的承载者,从环境场景的角度出发,设计工业遗产场所的记忆空间时,可从以下角度出发:

历史还原与再现:通过恢复和再现历史场景,可以在记忆空间中创造出真实的工业环境,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和装置,展示工业遗产的实物和文物,重现当时的工作场景和生产过程,通过搭建场景、摆放展品和使用适当的照明手法,可以使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工业历史的记忆。氛围营造与感官体验:通过设计照明、音效和氛围装饰等手段,营造出与工业历史相符的感官体验,从而再现当时的工业氛围,还可通过运用适当的材料和纹理,营造出与工业风格相符的视觉和触觉体验,加强参观者对工业记忆的感知。可视化展示:利用现代可视化展示技术,增强记忆空间的互动性和吸引力,通过历史展示和模拟场景,让参观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工业遗产的记忆,同时增添设计互动设施,让参观者可以自主探索和获取相关信息,深入参与到记忆空间的体验中。空间布局与流线:记忆空间的设计应考虑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导引流线,以引导参观者有序地进行体验和探索,确保参观者能够顺利地穿越记忆空间,有序接触到不同内容和场景,同时合理安排空间布局,留出足够的空间供参观者停留、观看和互动,提供舒适的体验环境。个性化与情感交流:考虑不同人群,设计记忆空间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体验和情感交流,这样不仅增强了参观者的参与感,还促进了参观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记忆的共享。

(二)思考于“人”

人是空间的使用者,因此,当设计工业遗产场所的记忆空间时,从人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以下几点考虑:创造情感共鸣:设计记忆空间时,应该注重触发人们的情感共鸣,通过营造独特的氛围和情感气氛,让参观者在空间中感受到工业历史的力量和情感价值,营造出适合回忆和反思的环境,让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多样化的体验方式: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记忆空间的设计应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方式,着重于独特的体验方式,让参观者以不同的方式感知和理解工业遗产的记忆,这样可以增加参观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使他们更深度地融入记忆空间之中。引导参与和探索:激发人对记忆空间的兴趣和参与度,设计应该引导参观者主动参与和探索,鼓励参观者积极与展览进行互动,发现和解读工业历史的记忆。

考虑无障碍和可访问性:记忆空间的设计应考虑到无障碍和可访问性的需求,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和体验,同时满足不同背景参观者的需求,确保所有人都能进入和参与记忆空间的体验。舒适与休憩设施:考虑舒适和休憩设施,为参观者提供放松和休息的场所,让参观者可以在参观过程中休息、交流和分享体验,这样的设计考虑到了参观者的需求,提供了人性化的环境,增强了记忆空间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

结论

如何营造工业空间场所记忆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工业遗产场所记忆空间的营造设计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和发扬工业精神的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这些场所可以成为历史痕迹的有力记忆符号,帮助人们回忆过去、了解历史,增强文化认同感。设计策略在工业遗产场所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恰当的布局和设计,可以营造出具有历史氛围和情感共鸣的环境,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从人和环境出发,注重感知、认知、体验的设计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实现工业遗产场所的记忆传承,丰富城市的人文内涵,促进社会凝聚力的形成。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后续会继续探讨,研究有望为工业空间场所记忆的营造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恩耀,霍珺.传统村落记忆场所保护与更新设计策略探索——以苏州东山镇杨湾村为例[J].设计,2022,35(04):52-55.

[2]李逸斐.城市更新策略与工业遗产建筑再设计——以谢菲尔德文产园后院电影院设计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5):164-170.

[3]王文东. 工业遗产的建筑功能性转换与文化展示设计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21.

[4]岳祥.工业遗产再利用方向与可行性分析[J].设计,2021,34(01):57-59

[5]唐宁,潘天波.江苏大运河文化记忆场所的建设及其活化传承[J].南京社会科学,2020(02):150-156.

[6]张子凯,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述评 [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0-14.

[7]朱力.“空间结构化”:一个解释当代中国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09):8-15.

[8]朱恒慧.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的乡村酒店设计分析—以梵丽酒店为例[J]装饰,2021(11):142-144.

[9]刘伯英.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J].建筑学报,2012(01):12-17.

[10]赵黎黎.场所记忆视角下的重庆轨道交通站环境设计研究[J].装饰,2023(03):127-129.

[11]陈槿铟,杜守帅.空间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景观环境设施设计策略研究[J].设计,2022,35(17):86-89.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设计理念空间设计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开发
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解析国外优秀平面设计师及设计方法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报纸版面编辑中的设计理念
玉门工业遗产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