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猪养殖技术要点分析及养殖管理模式优化措施

2024-07-09王跃辉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6期
关键词:猪只农户饲料

王跃辉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猪养殖技术作为一种注重环境友好的养殖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相较于传统的畜禽养殖方式,生态猪养殖技术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猪肉质量和改善猪的生存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对生态猪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从生态猪养殖技术的要点分析及养殖管理模式的角度,深入探讨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关键技术要点和养殖管理模式。以期为生态猪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生态猪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畜禽养殖业向着更加环保、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

一、生态猪养殖现状

近年来,我国生态猪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生产稳步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提高,生态猪养殖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统计数据显示,安庆市生猪存栏124.5万头,同比增加8.0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1.08万头,同比增加19.42%;生猪出栏150.58万头,同比增加3.4%。同时,生态猪肉的价格也比普通猪肉价格高,这为农户增收提供了更多机会。

2、生猪产能调控总体稳定

为了保障生态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对生猪产能进行了调控。各地陆续实施生猪产业恢复和调整计划,推动规模化生态猪养殖的发展。同时,政府加大了对生态猪养殖技术的扶持力度,为农户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力推进

生态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粪便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目前,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例如,将畜禽粪便进行处理成为有机肥料,再用于农田施肥;或者将废弃物进行生物发酵,制成有机肥料或生物质能源等。这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综上所述,生态猪养殖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未来,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生态猪养殖的扶持与投入,推广先进的生态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生态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猪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1、科学合理进行猪场选址

在生态猪养殖中,科学合理的猪场选址是确保养殖成功的重要环节。应该选择远离工业区、化工厂等潜在污染源的地方,确保空气清新、水质纯净。优越的生态环境对猪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因此要确保选址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合理选择地势相对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便于规划猪舍布局、建设饮水系统。靠近市场和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有助于建设猪舍的稳固基础,并为废弃物的处理提供便利。合理利用气候条件,有助于提高猪舍内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另外,应确保与周边农田、居民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避免对周边社区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合理规划猪场的布局,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水是生态猪养殖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充足的水源能够满足猪的饮水需求,也有助于猪场的生态平衡。总体而言,科学合理的猪场选址是生态猪养殖成功的基础。通过考虑以上多个方面的因素,可以选择适宜的猪场位置,为生态猪养殖提供有利的条件,实现健康、环保、经济效益的养殖目标。

2、对生态猪进行品种方面的改良

在生态猪养殖中,对生态猪品种进行改良是为了提高其适应性、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猪肉品质,从而实现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基因选择和育种是生态猪品种改良的核心。通过对具有良好生长性能、适应力强、抗病能力高的个体进行基因选择,逐渐培育出适应生态环境的生态猪品种。在进行育种时,关注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以提高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其次,通过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效率高的基因型,提高生态猪的体重增长率,减少饲养周期,从而提高生态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再次,应选择具有较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品种,减少疾病对猪群的影响。通过遗传改良,培育具有更强抗病性的品种,减少对抗生素和药物的依赖,符合生态养殖的健康理念。在改良生态猪品种时,还应通过选择肉质优良的品种,优化脂肪酸成分和猪肉质地,提高猪肉的口感和食用价值,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另外,遗传改良和遗传工程技术的运用也是生态猪品种改良的关键手段。利用遗传改良方法,如选择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技术,可以更精准地调整和改良猪的遗传特性,以满足生态养殖的需求。总体而言,对生态猪品种进行改良是生态猪养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上技术,可以培育适应生态环境、经济效益显著、品质优良的生态猪品种,为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对饲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生态猪养殖技术中,对饲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是确保生态猪健康成长和提高养殖效益的要点。在生态猪养殖中,应选择天然、绿色的原料,避免使用化学添加剂和转基因成分。采用天然的、有机的饲料原料能够降低残留物的含量,包括玉米、豆粕、麸皮、青贮料等,同时也可以添加一些营养成分较高的物料,如氨基酸和蛋白质等,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质量。根据生态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确保其营养均衡。这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元素的合理搭配,以满足生态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并且在生态猪养殖中,应避免使用可能受到污染或含有抗生素等有害物质的饲料原料。饲料生产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消毒措施,以确保饲料无害、纯净,降低患病风险。另外,通过适当的颗粒处理,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促进生态猪的食欲,同时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能量和营养的浪费。生态猪养殖地的特殊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可能影响饲料原料的生长和品质,因此,在饲料的生产中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本地化生产,以适应当地生态条件,提高饲料的适应性。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定期监测和调整饲料配方,通过定期对饲料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营养成分、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饲料的稳定性和质量。

4、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

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在生态猪养殖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粪便收集系统,确保粪便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起来。收集后的粪便需要进行处理,包括堆肥、发酵等方法,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更稳定的有机质,减少臭味和传染病菌的存在。可以将猪粪和养殖床上材料等有机废弃物进行混合堆肥处理,通过控制好堆肥的湿度、通风和氧气供应等条件,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最终得到高效的有机肥料。也可以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对粪便进行处理,利用好氨氮、硫氢等有害气体,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降低粪便中的臭味和病原菌的含量。通过高温消毒处理,如蒸汽消毒或高温堆肥等方式,可以有效杀灭粪便中的病原菌和虫卵,提高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效果。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或者种植园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土壤肥力和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5、加大疾病防控力度

加大疾病防控力度在生态猪养殖中至关重要,可以有效保障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养殖户需要定期为猪只接种必要的疫苗,包括猪瘟、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常见疾病的疫苗,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建立定期监测疾病的机制,通过对猪群的体温、食欲、行为等指标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在发现疾病症状或可疑疫病时,要迅速进行病原学检测,实施早期诊断,以便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避免疾病扩散。保持猪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通风,及时清理粪便和废弃物,减少病原菌和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加强来访人员和车辆的消毒管理,控制外部病原菌的传入,避免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隔离与治疗体系,当发现猪群中有疾病症状时,及时将患病个体隔离,避免疾病传播。同时,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使用合理的药物,确保猪群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综合而言,加大疾病防控力度是生态猪养殖中确保猪群健康的重要技术要点。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疾病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三、生态猪养殖管理模式研究

1、散养模式

散养模式是一种注重猪只自由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养殖管理模式。相比于传统的密集饲养模式,散养模式更符合消费者对于生态环境和动物生长的需求。在散养模式下,猪只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寻找食物、进行运动,并且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应选择开放的场地,如山林、草原等,确保猪只有足够的空间来活动和觅食。同时,要注意场地的安全性,避免猪只逃逸和受到捕食动物的威胁。虽然生猪在自然环境中采食,但为了确保其获得充足的营养,需要提供适量的补充饲料。这些饲料应当符合生态养殖的要求,如有机饲料和无添加剂的饲料,以确保猪肉的质量和安全。虽然散养模式可以提供更自然的环境,但也存在疾病传播的风险。因此,养殖户需要加强疫苗接种、定期体检和环境卫生管理,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通过对散养模式下生态猪养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猪只的福利和健康,提高猪肉的品质和安全性,同时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2、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将猪场与农田、果园、菜地等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循环链条,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以下是对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首先,猪场应该选择在农村或者周边有农田、果园、菜地的地方,这样可以为猪只提供足够的饲料来源,同时也能够利用猪粪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形成循环利用的模式。其次,养殖户需要定期巡视和观察猪只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此外,也需要注意猪粪的处理和运输问题,以避免污染水源和环境。与此同时,养殖户需要根据农田、果园、菜地的季节性需求,合理安排猪只的饲养计划,确保猪只拥有足够的饲料来源,并且避免过度放牧和过度利用资源的问题。为了实现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管理水平提升。政府、专家和行业组织等应该加强对养殖户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养殖户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普及和发展。

3、农户单独运作模式

农户单独运作模式是指农户在自有土地上独立进行生态猪养殖的一种管理模式。相比于规模化的猪场和合作社管理模式,农户单独运作模式更加注重细节和个性化,可以更好地保障猪只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状况。以下是对农户单独运作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农户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和环境条件,建立起猪舍、饲料存储设施等必要设施,并且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购买猪只和饲料等。同时需要定期巡视和观察猪只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此外,也需要注意猪粪的处理和运输问题,以避免污染水源和环境。并根据猪只的需求和季节性饲料供应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饲养计划,并且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和供应商,确保猪只有足够的饲料来源。农户单独运作模式的好处在于灵活性强,农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经验灵活调整养殖管理策略,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市场需求;同时能够保证农户的独立性,利润归农户所有。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缺乏规模效益,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导致养殖质量参差不齐;同时风险承担较大,农户需要自行承担市场波动等风险。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加强对农户的指导和技术支持,推动农户间合作,提高整体效益和降低风险。

4、协作饲养模式

协作饲养模式是指多个农户或养殖户联合在一起合作进行生态猪养殖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同的农户共同承担养殖任务和风险,并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和市场拓展。首先,协作饲养模式需要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不同的农户之间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安排,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益,确保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和公平性。同时,也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机制,以便及时交流养殖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其次,协作饲养模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同农户可以共同利用土地、设施和设备等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和风险。此外,通过共同经营和技术交流,可以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提高整体养殖效益。再次,协作饲养模式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合作方需要共同制定养殖计划、饲养标准和疫病防控方案,确保养殖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也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养殖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此外,协作饲养模式可以实现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通过联合合作,可以提高产品的规模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共同开展品牌推广和销售活动,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最后,协作饲养模式需要注重公益性和可持续性。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确保养殖活动对生态环境和动物福利的影响最小化。同时,也需要注重长远发展,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和农户的经济收益。

综上所述,通过对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要点和养殖管理模式的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出生态猪养殖技术在环境友好、动物生长和生产效率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然而,需要认识到当前生态猪养殖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技术标准不统一、管理经验不足等。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生态猪养殖技术的规范化引导和支持,培育更多的技术人才,加强科研力量,推动生态猪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最后,期待生态猪养殖技术能够在实践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提升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质量与效益作出积极贡献,为构建美丽乡村、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246200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猪只农户饲料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粤海饲料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