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药学学科发展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2024-07-08
访谈专家:王书记,您好!我们关注到,中国药学会由于出色的成绩,突出的贡献,获得了许多荣誉。学会获得民政部全国社会组织评估5A等级,获得中国科协星级党组织评价九星级,两次获评民政部“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三次获评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合授予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还获得中国科协“优秀抗疫学会”“优秀扶贫学会”等称号。这些评价和荣誉,是对学会的肯定和褒奖,是令人自豪的成绩单。您在学会理事会和秘书处党组织中都担任领导职务,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来谈谈您对学会党建的认识和思考,您会怎么说?
王爱国:引领药学学科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访谈专家:这段时间,依据理、工、农、医及交叉学科划分,就学会党建问题,我们调研了多个学会。一个学会就代表一个行业,每个学会谈起学会党建,都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的视角。您将中国药学会党建概括为引领药学学科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您的视角又是什么呢?
王爱国:中国药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药学会已经走过117年的光辉历程,中国药学会的发展壮大、兴衰荣辱是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十九世纪末,西学东渐,中国进步知识分子通过结成各类学术社团,探索科学救国的道路。为“团结药学人士,共求学术上进步,推动祖国药学事业的发展”,1907年,留日学生王焕文、伍晟等在东京发起创建中华药学会。这是中国现代药学科技史上的第一个学术社团,也是中国药学会的前身。辛亥革命爆发后,学会组织留日医药学生回国参加革命军医药救护工作,在风云激荡的觉醒年代开启学会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历史征程。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外敌入侵和社会动荡,学会团结广大会员自制药品、支援前线,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42年开始,中华药学会更名为“中国药学会”,学会组织不断发展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药学会开始发展壮大,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历史时期。学会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动成立分科学会,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推进我国药学事业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学会积极顺应大势,服从服务于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学术交流活动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从2006年起,学会承担学科发展研究工作,连续编撰药学学科发展报告,把握学科发展脉搏,共享学术研究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学会奋勇前进,以肩负推动医药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历史使命,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推进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和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学术交流、期刊编辑、会员服务、继续教育、科普活动、科技智库、国际交流合作、科技奖励等各项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已成为全球药学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组织。
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现有理事197人、常务理事65人,会员10万余人,会员单位117家,工作委员会15个,专业委员会50个,实体机构3个,主办期刊24本。中国药学事业是由广大会员和药学工作者的自觉实践构成的,广大会员和药学工作者是推动药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华民族奋进的历史征程上,他们每一个人都参与了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自然也直接参与了中国药学会事业的建设。许多会员和药学工作者,既是党员,也是专家,是一个个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人。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学会。他们怀揣“医者父母心”,对病患疾苦心存善良、胸怀悲悯,对研发新药、治病救人执着追求。比如,赵承嘏院士是中国植物化学和现代药物研究的开拓者,以毕生精力从事中草药化学研究,提出了一整套研究祖国医药学的科学方法。李维祯先生1935年加入红军,曾任八路军总卫生部医药器材科科长、陕甘宁边区八路军制药厂厂长、延安药科学校校长,为满足军民医药急需和推动药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龙在云先生是我国制药工业和药学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他研制出多种化学药品,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药学人才,他临终前还嘱咐把遗体捐献给国家做病理解剖。汤飞凡院士被称为“衣原体之父”,他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攻克沙眼病毒,研发了中国第一批狂犬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斑疹伤寒疫苗等。陈新谦先生是药学编辑大家,毕生从事药学期刊编辑及药学史研究,他主编的《新编药物学》至今已修订18版、印刷80多次,被誉为医药专业永不过时的重要参考工具书……这些前辈先贤的精神信仰和行为规范,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家精神在药学科技领域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党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做人心工作。学会党建工作的团结对象是科技工作者,就是要引领药学领域科技工作者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从学会发展历史就能看到,中国药学会与我们党是天然密不可分的,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药学会都是团结凝聚本领域科技工作者,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积极主动保障人民健康,把发展药学事业和开拓学会工作融入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之中。这既是我们学会的历史,也是我们学会的传承。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面向”,并强调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发展理念。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为我们学会和医药领域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药学会是全国药学工作者和有关单位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药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科协的单位会员,是国家推动药学科学技术和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公共健康服务的重要社会力量。作为国家级学会,我们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一路奋发向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和药学工作者,引领药学学科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为繁荣发展我国医药事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这是中国药学会党建的中心工作,也是中国药学会的最大党建。
访谈专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总书记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我们了解到,您不仅是中国药学会理事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还担任中国药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请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谈谈您是如何理解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科技创新的?中国药学会又是如何组织本领域科技工作者践行的?
王爱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国药学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引领药学学科发展为抓手,团结广大会员和药学工作者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组织科技同行推进药学领域科技创新,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有效性。
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药效是药品的生命力,这是指导药学学科发展的根本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团结动员广大会员和药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健康中国等重要指示精神,瞄准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国际前沿组织开展学术活动,这是中国药学会的使命担当,也是中国药学会的目标任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家药监局、中国科协的大力指导下,我们就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组织召开中国药师周、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致力于繁荣药学学术,促进我国药物研究与国际接轨。现在,一年一度的中国药学大会、中国药师周以及药物化学年会、药物制剂大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会议、医院药学年会等系列大型品牌年会,已成为我国药学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国内外从事药物领域研究的院士专家学者,都非常乐意在大会上探讨药物研究、生产、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也乐于分享新药研发和药物研究、生产、使用和管理中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成果。这对推动我国药学研究科学发展、提升医药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比如,人类使用抗生素对抗细菌感染,像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能有效控制感染,具有较好抗菌消炎作用。但是,伴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细菌就会产生耐药性,治疗感染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在药学领域,大家非常重视创新抗菌药物和抗耐药菌药物研发以及临床合理使用和分级管理。为推进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提升新型抗耐药菌药物研发、使用及管理水平,2023年,抗生素专委会以“赓续中国抗生素人创新初心,开创抗感染药物研发新格局”为主题,召开抗生素学术大会。围绕我国创新抗生素研发路径与产学研评用管协同创新,与会专家和代表展开深入讨论。许多专家学者谈到,参加这样的学术交流活动,能够及时了解抗生素研发、生产和使用的前沿进展和新成果,了解国内外抗生素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机遇挑战,对于开展药物研发创新特别有帮助。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古代医学的智慧结晶。近年来,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并逐步受到国际关注和认可。2023年,中医肿瘤药物与临床研究专委会以“肿瘤防治中西汇聚,科技赋能共赢未来”为主题召开学术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提升我国肿瘤中医药物研发水平,分享国内外肿瘤临床治疗新技术和循证医学研究前沿,交流中医肿瘤药物与临床研究最新进展。此外,中药方剂是中医进行临床治疗的主要体现,方剂组学以中药方剂作为研究内容,将现代组学相关技术与中医药理论相结合,以期实现中药提取工艺规范、治疗效果明确、作用靶点精准及调控机制清晰的目标。这是一门具有中医原创思维的新兴学科,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关键领域,也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为促进方剂组学这一新兴学科的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国药学会成立方剂组学专委会并举办学术年会,与会代表就中药方剂在不同领域的前沿进展进行交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搭建好学术交流平台,认真组织好学术交流活动,让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医药学工作者深入探讨,并将研究成果广泛推广应用到人民群众中,让中医药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访谈专家:据有关统计报道,“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随着老龄人口增多,不少老年人多重疾病集于一身,多重用药,但很多老年人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意识很薄弱。另一方面,有很多新手家长不是很了解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儿童用药安全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科协组织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中国药学会是如何团结组织本领域科技工作者,围绕让大家明明白白用药,切实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开展科普活动的?活动效果如何?
王爱国:药品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能治疗疾病,但使用不当也能致病。用药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公众在安全用药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比如,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会导致机体出现中毒反应,有些药物与牛奶同服会与牛奶中的钙离子结合从而严重影响药效,服用抗生素期间饮酒,严重时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对医务人员来说,这些是常识,但对患者而言,很多人还没有掌握有关用药安全知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国药学会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团结组织广大会员和药学工作者勇当药学科普排头兵,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合理用药科普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
比如,“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是药品安全领域重要的科普宣传品牌活动,活动期间,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药学会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旨在增进公众对药品监管工作的了解,提升公众药品安全科学素养。自2007年起,中国药学会已连续17年承接国家药监局安全用药相关活动。近年来,在开展“全国安全用药月”常规科普活动的同时,学会还积极探索科普活动的新思路新模式。比如,面向药学专家征集安全用药知识点,以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对的语言,发布《公众十大用药提示》。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围绕药品安全与科技前沿进行交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们聚焦红色主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药学工作者深入社区,面向老年人、儿童用药重点人群,多次开展义诊咨询服务。当时,在北京白云公园,学会党支部以及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等医务工作者以及药学科普志愿者们一道,耐心为居民测量血压、详细讲解安全用药知识,吸引了大批群众咨询问诊。
再比如,“药学服务·点亮中国”是药学服务专委会创办的科普品牌活动。专委会组织技术过硬的药学专家和临床医生,对基层医师、药师面对面传授药学知识,并为百姓现场解答用药安全问题。这项活动在提升基层药学服务水平的同时,让老百姓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知识。当地群众闻讯而至,早早等候义诊服务,医学同仁们对活动的评价反馈也非常好。还有,为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2017年中国科协启动“智爱妈妈行动”试点项目。中国药学会积极主动发挥领域优势,聚焦提高农村妇女用药科学素质、建立健康生活习惯,开展“智爱妈妈”安全用药科普促进行动,组织36所大学的2900多名大学生,成立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将安全用药知识直接送到田间地头。这项活动覆盖全国1250个村庄,直接惠及人群达2.7万余人。除了以上这些品牌活动,学会还通过“药葫芦娃”科普新媒体,为人民群众提供实用的医药健康知识。“药葫芦娃”的科普稿件多次被人民网、光明网、科普中国、中国药闻等主流媒体转载。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中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并对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提出殷切期望。党和国家有要求,学会就要有行动。实践证明,我们组织药学领域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展科普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学会连续11年获得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称号,组织编写的科普图书《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201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此同时,一大批非常优秀的药学科普人才在活动中不断涌现,经中国药学会推荐,他们或是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表现不俗脱颖而出,或是因突出的科技志愿服务荣获中国科协先进典型表彰。参加活动的专家们一致认为,科普是科技工作者永恒的社会责任,党和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做什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药品安全科普活动。中国药学会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认真倾听药学工作者的心声,凝聚更多的药学工作者积极投身药学科普公益事业。我们将一如既往全力全方位搭建科普平台,持续推动优质药学科普资源深入基层,把用药安全科普办好办实,为人民群众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提供更多的健康福音。
访谈专家:药品供应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要加强罕见病研究、诊疗服务和用药保障。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是科技社团的重要职责,中国药学会在助力进一步推进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方面发挥了怎样作用?
王爱国: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特殊人群基本药物保障,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近年来,中国药学会聚焦服务药品监管、健康中国战略部署,积极组织本领域科技工作者扎实调研,围绕医药科技强国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展决策咨询,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可及性。
比如,学会组织近百位院士专家编制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咨询建议报告及路线图报告。组织专家学者多维度开展药品供应保障监测研究,深度挖掘样本医院报送药品使用数据,科学分析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品种临床应用情况,发布年度医院用药监测报告,对采集的样本医院药品采购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定期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监测统计报告,为其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数据信息支撑。学会还组织专家对过快涨价药品进行分析研究,配合药品价格管理部门监测各医院终端药品采购价格,对医保管理机构的应急工作提出对策建议。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聚焦我国新冠病毒新疫苗新药物研发进展、面临困难及对策,学会第一时间提出等多个建议报告。与此同时,学会快速启动新冠肺炎医疗防治物资消耗与供应保障研究,组织领域专家,聚焦湖北、黑龙江、广东等地新冠感染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开展调研,不间断向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建议,对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发挥积极作用。2021年,医院药学专委会组织专家撰写我国药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得到上级肯定。2022年,为更好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循证药学专委会承担短缺药品清单评估与调整研究项目,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家短缺药品清单调整优化的技术路线及操作路径提出对策建议,并对清单外、散在多发药品短缺提出预警应对机制。国家卫健部门认为对策建议可操作可推广,针对性很强,对加强国家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23年,为解决我国儿科用药短缺、罕见病孤儿药研发等突出问题,儿童药物专委会联合有关单位在上海举办儿童及罕见病药物管理高质量发展论坛,围绕儿童及罕见病药物产业链各环节难点堵点,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开诚布公交流研讨,专家学者们积极分享临床经验,为解决难题堵点带来临床一线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建议。
中国药学会是药学学术组织,也是药学人才组织,汇聚了我国药学领域最优秀的科技人才。按照药学学科细分,大家分布在不同的分支机构之中,虽然分支学科领域不同,但大家的奋斗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会组织、科技和人才优势,发挥自己所学所长,为科技强国建设、为保障人民健康作贡献。中国药学会要把科技智库平台搭建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积极主动为科技强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提供药学科技、信息支撑,为服务药品监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访谈专家:您讲得很好很具体!中国药学会以党建为引领,引领药学学科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主动发挥组织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在保障人民用药有效性、安全性和可及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学会党组织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王爱国:中国药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科技创新、药品监管、健康中国等重要论述,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学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以百年党史和百年会史学习教育为引擎,引领药学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二是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价值导向,引领药学工作者肩负时代重任、扛起使命担当。三是以搭建多维度高质量学术平台为重要抓手,引领药学工作者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四是以托举药学人才及创新成果脱颖而出为核心动力,引领药学工作者涵养药学科技创新良好生态。新时代新征程,作为国家级学会,我们将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上级党组织工作部署,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团结动员引领广大会员和药学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人民至上,勇于担当作为,坚决扛起职责使命,切实将药学发展、学会发展、药学领域科技工作者的个人发展全面融入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
访谈专家: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中国药学会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在重要历史关头,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药学会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发展壮大的历史,是新中国药学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我们党全力捍卫人民生命健康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向药学领域科技工作者们致敬!再次感谢您接受调研访谈,祝中国药学会未来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强,在引领药学学科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等多方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爱国:谢谢您!我们共同努力、砥砺前行!
(本文访谈、撰稿:戴宏,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玄,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