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手操作走向思考
2024-07-07韦艳群
韦艳群
摘 要: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趋向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强调课堂教学知识的整合和多样性。而实践操作教学模式恰好满足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将动手操作教学模式融入到数学课堂,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此外,在数学课堂上加入操作题,可以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的途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借助数学操作教学模式开展一些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最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数学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开展动手课堂操作教学的意义,并且总结了将动手操作教学融入数学课堂的相关策略以供相关学者参考,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发挥动手操作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6-0170-03
数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随着新课标思想方针的确立,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教师应该积极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与专业性,营造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借助动手操作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以此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课堂,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此外,将动手操作教学融入到数学课堂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还能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应用中发散数学思想的同时,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重要作用。所以,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更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活跃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动手操作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
(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小学生经验较欠缺,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更要懂得利用道具加以辅助,让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直观。利用教具辅佐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比如在讲述“两数相差多少”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用教具摆数,最后再求结果。让小学生手到、脑到、口到,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探索活动的基础条件,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操作题的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一种动态的学习行为。数学学习从生活着手,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而且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活动比较感兴趣,让他们以一种游戏的心态在“玩中学”。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的源泉,往往从有效的操作活动开始。在很多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当学生的思维发散时,会对事物之间的联系产生更多的兴趣,创新能力也得以提高。
例如,在进行《角的度量》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量角器先画角,再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摆一摆、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感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建立“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操作画圆。
二、动手操作教学模式融入小学课堂的方法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
数学教师通常都比较重视课程备课工作,会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在准备过程中,自然会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弄清楚教材后,再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相关调查,为课堂做准备。
比如,在《计算机三角形周长》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长短不一的塑料棒进行拼凑摆放。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塑料棒摆成三角形,再让学生对所摆放的不同的三角形进行测量,量出周长。如此,运用这样的方式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提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点,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数学思维基础[1]。
(二)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不同形式的动手操作活动,作为课堂引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作为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教学中,可以提前准备好材料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制作钟表模型,带领学生学习和认识钟表的各个部分,如时针、分针、秒针、刻度等,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使得课堂氛围得到了充分活跃。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钟表相关的游戏,如给定具体时间让学生拨动三根指针进行回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游戏中体验钟表的趣味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创设合理的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生由于对数学知识存在陌生感而形成抵触情绪。因此,在数学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适当利用一些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将其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来丰富课堂内容,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转变对数学的单一认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同时,提升探究兴趣与动手实践操作的积极性[2]。
例如,在学习关于“位置”和“方向”等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之前所学过的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去判断某一个物体的方向和位置。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场景进行引导,用多媒体播放该场景的平面图,鼓励学生辨别方位。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动手探究任务,让学生根据学校的各个楼栋位置,画一张平面图,标出各个建筑的方向与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实践应用掌握了方向和位置的知识,也可以唤起学生的美术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一举多得。
(四)以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小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创新意识,而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正是这些目标实现的重要且有效的载体。为让小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教师需注重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实际生活的内容,通过引导小学生参与实际应用,促其数学学习能力提升[3]。
如,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作业,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将其装裱在相框。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小学生需要思考:玻璃镜片在多大?装饰条要多长?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小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及面积相关知识进行复习。这样的教学,当教师将学生相框在班上展示作品,既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又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五)借助动手操作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班级是一个集体,部分小学生可能在班级的活动中不善于与其他同学交际,那么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同学增进与其他人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交能力。
例如,在进行“统计”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学校的马路旁进行车辆的统计,可以限定同学在五分钟的时间内统计出小轿车、面包车、大巴车和自行车等来往经过的车的数量。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根本无法统计出来这么多的车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共同统计出这些来往车辆的数量。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以及学习的效率,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搭建师生互动平台
信息技术是现在社会的主旋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很多的实验教学,而对于一些没有办法进行实验教学的内容,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来开展数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需要与传统的教学进行结合,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教学可以变得更加完善,使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4]。不仅如此,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也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教学期间走出教学困境,就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课堂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投入到课堂当中。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班级专用的师生互动平台,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自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教师的辅导。此外,师生互动平台的应用也便于教师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获得学生的反馈,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调整与优化。
(七)布置动手操作作业,在课外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对于操作实践工作中的测量、拼剪、制作、实验等,学生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拼剪、计算和判断。学生展开测量数据的分析和观察时,也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交流、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社交能力。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好的方式是运用操作活动的形式,才能让小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5]。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处于相对集中的状态。
总之,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这也是数学动手操作教学的意义所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分析,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长远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
三、结语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机会去进行动手操作的练习,借助这些教学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尤其是对于部分抽象的数学知识而言,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到数学的概念和应用。通过亲自操作可以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对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工具和技能,并且灵活运用于实践中。这一教学手段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动手操作的开展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其有机融合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责任编辑:陈娟)
参考文献
[1]宋成忠.新课标背景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浅谈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23,(43):126-129.
[2]鲍丽阳.多样措施,提升实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000(002):303.
[3]王建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8.
[4]陈斌.浅议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12):1.
[5]张艳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学习活动的探究——以第二学段“年、月、日的秘密”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3,(3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