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土地开发整治规划设计中的测量工作
2024-07-07姚双
姚双
摘 要: 土地开发整治规划工作是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逐步加快,对土地开发整治规划工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只有保障土地资源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才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创造更高的价值,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基于此,重点围绕土地开发整治规划设计中的关键环节测量工作展开研究,以期为具体规划设计工作的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治 土地测量 可行性研究 测量精度
中图分类号: P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9-3567(2024)03-0113-03
Discussion on Measurement Work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YAO Shuang
Pingxiang Institute of Land Space Survey and Planning, Pingxiang, Jiangxi Province, 337000 China
Abstract: The planning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With the gradual accele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planning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nly by ensuring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 resources, can we fully leverage resource advantages, create higher value, and achieve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easurement of key links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 order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Lan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Land survey; Feasibility study; Measurement accuracy
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对于土地开发整治规划设计工作具有直接影响,大量工作实践表明,测量结果可为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但在土地开发整治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对测量工作质量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人工测量形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的土地测量需求。因此,衍生了很多新型测量技术和测量方法,使测量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如遥感技术、GPS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在测量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不仅提高了测量效率,测量精度也可得到了保障。为此,研究其在土地开发整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测量工作在土地开发整治规划不同阶段的应用
1.1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应用
在土地开发整治规划立项时,需要先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因在该阶段对于测绘精度的要求不高,可以选用图件技术完成测绘任务,一般可选用既有的1∶10 000地形图或是专项成果图件等[1]。可基于已有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图开展接下来的开发整治规划设计工作,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方案进行进一步规划。外业作业中,进行实地勘察时,为实现勘察结果与已有测绘成果和相关土地资源数据库信息的全面对比,要做好地物特征要素的定位工作,这里可以选用定位精度在15 m以内的手持式GPS对道路、土地界限和下水道等关键地物进行定位测量。
1.2 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应用
进行土地开发整治规划项目设计时对相关土地测量信息的准确性要求较高,相关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将比例尺为1∶2 000的完整地形图作为设计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实际测量工作可被划分为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两个部分。在控制测量中需要严格控制测量精度,以免存在测量误差给后续的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如对于基本控制相对较弱的点,要使之与起点距离保持在5 cm以下,同时将起点与图根控制点的距离控制在0.1 mm以下,目的是使二者共同发挥作用,弥补基本控制点偏弱的短板。一些情况下,会对待测项目进行区块划分,呈现相邻分布的特性,此时要注意对控制点的统一布设,以提升测量精度。
待测区域存在植被覆盖率高,地面能见度低的问题,为高程测量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但初步设计阶段对高程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为能实现对该区域高程的精确测量,可以优先选用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RTK技术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在前期应用中,该项技术表现出了强有力的适用性,在很多复杂条件下的地质测绘中均表现出应用优势,因此,将其作为首选测量技术。测量之前,先要科学选定基站设置的位置,一般将其设置在待测区中线点范围内的已知点为宜,并对基站与移动基站之间的间距进行合理控制,结合实际测量需求,将其间距控制在10 km以下为宜,此数据是经过实践检验,能够达成最佳测量速度和测量精度的参数[2]。
以武汉市黄鹤楼周边土地整治规划项目为例。为了保障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借助多种测绘新技术进行土地信息调查,其中主要涉及遥感技术、三维地形测量仪技术、低空无人机航拍技术和全站仪技术等,获取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信息,使相关土地规划设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区域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其中的低空无人机航拍技术可以通过低空航拍的方式获取较为清晰的影像资料(如图1所示),土地规划人员可以依据此对土地资源的分布信息进行补充,有效提升了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科学性。
2 土地开发整治规划设计中合理开展测量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2.1 科学选用测量技术
2.1.1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技术
在此阶段主要应用的测量技术包括GIS技术和GPS技术,实际测量之前,先要对已有的土地信息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对区域重要地物分布状况和地貌特征有大致的了解后,合理布设控制点,这里是借助全站仪来获取相关数据信息[3]。之后将测量获得的地形图作为规划设计的基础地形图,接着使用GIS技术就项目规划设计中相关的地理环境信息、水文、地质信息等进行比较分析,重点计算项目周边的环境容量,依据此来确定规划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提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1.2 项目实施阶段的测量技术
项目实施阶段的关键测量技术包括数字化野外采集技术和摄影测量技术,重点完成对土地利用情况和土地资源变化特征的监测,同时做好详细的数据记录,通过对该部分测量数据的管理能够反馈土地开发整治工作的整体成效。
以农用田间路的整治规划项目为例,要确保其规划方案与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且要充分考虑到后期土地利用规划的远景,做好道路的衔接设计工作,通过统筹设计和规划,使其形成一个较为可靠的路网系统。具体规划时要遵循如下原则:(1)设置道路中心线时以平直线为主;(2)道路坡度以及转弯角度均需符合技术指标要求;(3)要使其与原有的地形以及田、林和沟等处于协调布局状态;(4)要符合生态环保需求。最重要的一点是处理好路、沟、渠之间的布局关系,常见布局形式如图2所示。
此外,道路规格方案实施的过程中,需根据田块的地面高程对路基边坡进行合理设计,既要满足稳定性要求,又要具备较好的结构强度。具体可根据相关标准中的要求来设计路基边坡坡率(如表1所示),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后,还需对路基位移量进行合理监测,确保路基结构的可靠性,为田间运输提供便利。
2.1.3 土地整治结果检验阶段的测量技术
土地开发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后,可在一段时间后,利用DIS技术绘制出能够反馈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土地使用情况的电子地图,借助该设备能够实现对土地使用状况的实时监督,有助于相关土地开发管理者及时了解土地利用状况,尤其是当发生违规违法用地状况时能够及时发现,提高执法监督的时效性,尽可能降低不合理土地开发利用行为的发生率,杜绝人为因素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2.2 明确测量内容
2.2.1 测量区域的划定
对于测量区域的划定要在规划设计区域边界明确的基础上进行,且要详实地掌握各类线形要素、特点以及地形变化。如果遇到在规划区以外的土地影响规划设计的情况,可适当扩大测量范围,一般对界限之外100 m之内的土地进行测量[4]。对于规划区域贯穿河流、道路以及一些外延性的线状元素,要结合其与环境的关系,确定测量范围。
2.2.2 关键地物的测量
关键地物测量是保障土地开发整治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在进行现场数据采集时要将土地开发整治的实际要求作为测量工作标准,重点做好线路走向、宽度、高程;渠道宽度、高度、渠地面积、高程;船闸甬道结构宽度、高度等线状元素的测量。在该测量阶段,要尽量丰富关键地物的测量参数,使其能够真实反馈线性结构的截面面积和分布特点等。
2.3 提高测量工作精度的几点建议
2.3.1 强化操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一方面,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工作,重点针对先进的测量技术应用方法进行培训,让操作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测量技术,使其能够在参与测量工作时灵活应用新技术,以获得最佳的测量结果;另一方面,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工作,致力于培养操作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促使其在实际参与测量工作时能够自觉约束行为,规范操作,降低因人为因素对测量精度造成的影响。
2.3.2 采取精细化管理手段
主要指的是加强对土地管理的投入,借助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土地管理成效,此举能够为后续的土地测量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是指,日常进行土地管理时,要借助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全面获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技术构建起土地资源数据库,并且动态更新数据库内容,通过对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及时了解,变更土地管理策略,保障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增强土地管理水平[5]。对土地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有助于规范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并严控违规利用现象,从根本上杜绝一些不良开发因素对土地资源效益的影响。
3 结语
在多项政策引导下,我国加大了对土地开发整治工作的投入力度,希望通过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重组强化资源效益,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此过程中,土地开发整治规划设计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方案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后期的土地开发和整治效果。因此,需借助测量工作,获取准确的土地利用数据,为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鉴于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测量新技术,并对相关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从技术层面和人员层面入手,提升测量工作的整体水平,以强化土地开发整治规划设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蒋荣斌.土地测量工程中的GIS测绘技术[J].中国金属通报,2020(7):191-192.
[2]买尔哈巴·买买提.浅谈土地测量工作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J].南方农机,2019,50(19):102.
[3]胡蕴.土地开发整治规划设计中的测量工作探究实践[J].智能城市,2019,5(13):124-125.
[4]郑晓亮.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工程中的应用思路[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3(8):36-38.
[5]田鑫雨.现代数字化测绘新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23(1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