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芳宴”的家庭伦理之维探析
2024-07-07魏嘉欣
魏嘉欣
[摘 要] “开芳宴”是北宋时期墓室壁画中关于描绘墓主人夫妇图像的一类典型题材,常见形式为一桌二椅,墓主夫妇仪态从容,端坐于椅上,观赏绘于对壁的乐舞或杂剧表演。在墓室中常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生活气息,表现墓主夫妇和谐融洽的夫妻关系,不仅展现出宋金元时期墓葬风格的平民化倾向,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还传递出特定的家庭伦理观念与思想,为后世家庭伦理观念的发展与演进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也是研究宋金元时期家庭伦理思想发展的重要依据。
[关 键 词] “开芳宴”;墓室壁画;家庭伦理思想
一、“开芳宴”的图像特点
“开芳宴”最早出现在初唐诗人卢照邻的五言律诗《十五夜观灯》中,形容灯火通明的热闹宴会场景;后在宋末元初《醉翁谈录》的一则小说中,罗烨用“常开芳宴表夫妻相爱耳”描绘夫妇恩爱的场景;在宋元明清的词曲杂剧中多次出现以指代夫妻关系与夫妻间活动,可见从宋代开始,“开芳宴”一词已经对描述对象及环境呈现出鲜明的指向性。20世纪50年代,宿白在《白沙宋墓》一书中首次以“开芳宴”为一处墓室壁画定名,在学界引起广泛赞同,因此继白沙宋墓之后所发掘的墓室壁画中的相关图式,学者们都将其称作“开芳宴”。
“开芳宴”流行于宋金元时期中原及北方地区的平民墓葬壁画中,是对墓主夫妇图像的描绘。一般来说,“开芳宴”图像在墓室中会处于较为突出和显眼的位置,在各类墓室壁画题材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常见的形式为一桌二椅,墓主夫妇相对坐于椅上呈观赏状,有时左右立有侍从,桌上放置有点心、果物和杯盏等,对壁偶会加入散乐、杂剧题材,营造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从“开芳宴”图像模式的梳理来看,有几个重要的构成因素不容忽视。首先是“开芳宴”的举办场所一般是在私家宅邸,由于过去只有富裕的平民家庭才有机会在节庆时期邀请戏班在内宅举办宴会,因此使用这一墓葬题材的多为富裕的平民家庭。出现此类题材最多的豫西北和晋南地区的墓葬风格极具生活化气息,墓葬中的装饰都有意模仿墓主人生前场景,因此墓主人夫妇图像的出现更体现出墓主人内宅生活景象,以墓葬象征墓主人死后也拥有生前高品质的生活。其次是宴会中有杂剧演乐的因素,宋代民间常喜欢在宴会中加入娱乐性和热闹性的乐舞表演,宋、元墓以表现乐舞为主,金墓以表现杂剧为主。宋金元时期所发现的带有“开芳宴”题材的组合壁画中,夫妻端坐的对壁常出现四到五名杂剧演员正在进行表演,由此空间关系看来,夫妇二人与表演场景形成观演关系,契合了我们上文中提到的宋金元时期墓葬风格的生活化与世俗化,也进一步证明墓主夫妇在墓葬中的中心地位。最后,“开芳宴”题材中最重要的便是夫妇二人于厅上会宴,夫妇二人一般以男左女右的次序端坐于椅上,以全身像形式呈现,一边观赏宴会演出,一边享用美酒食物。不过这一形式并不固定,也有少许墓葬中仅有一桌二椅,而没有墓主夫妇像,笔者认为或许是建造墓葬时墓主夫妇并没有离世,仅刻画出桌椅,或有虚位以待的含义,也是“开芳宴”题材礼仪功能的体现。
二、“开芳宴”的文化意义
“开芳宴”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宴饮,在中原及北方地区墓葬壁画中以描绘墓主夫妇图像而成为一类典型题材,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反映出宋金元时期特殊的墓葬文化与生死观念,其背后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这种图式在墓葬中充当墓主夫妇的灵位,具有供奉含义。墓葬在古人心中是死后栖居的场所,所以以墓主人夫妇形象绘于主壁之上,突出二人在墓葬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表现平民家庭幸福生活与夫妻恩爱的,正如上文中我们已经谈到这一时期的墓葬风格体现出鲜明的生活气息,从“开芳宴”的装饰,到整个墓室壁画图像的安排,例如妇人启门图、侍寝图、备宴图等,几乎都体现出浓郁的家庭生活氛围,将墓室俨然打造成居室内部的场景,体现出悠闲生活的情调,充满了生活情趣。与之前的墓主人像或宴饮图性质不同的是,北宋之前出现在墓室壁画中的夫妻宴饮图像侧重描绘宴会的盛大场景,会出现大量的仆人侍从、前来朝见的宾客,声势浩大,这一类图像往往是用来表现墓主人生前的奢华生活场景,显现二人尊贵的身份。而“开芳宴”相比之下更关注于营造小家庭其乐融融的生活氛围,反映墓主夫妇二人和睦恩爱的夫妻关系。
因此,“开芳宴”的发掘成为墓葬世俗化的标志,此后的墓葬壁画中对人物的描绘开始从关注身份礼制向个人家庭迁移,体现出精致的平民生活。而墓葬文化转向世俗化的背后,其实离不开宋代深厚的社会文化。宋代作为封建社会的顶峰,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思想意识等方面都发生了颠覆性变革,理学思想的产生和传播也不断催生着繁荣的世俗文化。从政治制度上来看,宋代完善了科举和考课制度,打破了士族门阀对人才选拔的垄断,人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因此家族门第不再是划分身份等级的依据,旧有的礼制规格也荡然无存,反映到墓葬制度上则体现为世家贵族墓葬从简与平民墓葬积极装饰,整体风格家庭化明显。从经济制度上来看,宋代经济居世界领先地位,农业与手工业进步,城市兴起,商品经济繁荣,导致市民阶层产生与壮大,与之相适应的市民文化随之成长。这种世俗文化不断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中,在墓葬中体现为墓葬装饰世俗化,例如仿木建筑、家具装饰等,墓葬装饰多侧重再现生活情景,营造小家庭中舒适悠闲的生活情趣,追求家庭和睦夫妻和谐的融洽氛围。从思想文化上来看,北宋时期理学思想成为正统,其所倡导的家庭伦理道德成为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所以夫妻和睦、家庭圆满是平民们普遍的生活追求,因此北宋出现“合葬墓”与“开芳宴”这一题材便情有可原。“开芳宴”不仅是百姓们家居生活的代表性活动场面之一,也成为最能体现当时人们道德标准的画面之一,可见其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发展至金代时,“开芳宴”图像受到金代民俗文化与砖雕技术影响趋于成熟与稳定。发展至元代时,汉文化受到蒙古人的排斥与破坏,传统文化与思想地位动摇,墓葬文化衰落,墓葬装饰凋零,“开芳宴”走向衰落。
三、“开芳宴”的家庭伦理思想探析
“开芳宴”中对墓主人夫妇恩爱有加、和谐美好的场景的描绘,显示出人们对和睦完整的家庭关系的追求,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古代民间对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视。透过这一墓室装饰题材,我们能更好地探析家庭伦理观念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与窥见图像背后真正的家庭伦理关系中本然与应然之间的逻辑关联。在家庭人伦思想方面,宋人主张遵礼贵和,在协调家庭中夫妇、长幼、亲友之间的亲密关系时,主张通过双向约束的伦理规范以维护家庭的和睦与稳定。时至今日,“开芳宴”题材背后所揭示的家庭伦理思想,尤其是夫妻相处之道,对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美德建设还是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重视家庭,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小单位,是在一定的婚姻与血缘亲情关系之上所产生的,是人类文明和伦理关系的起点[3],在家庭伦理关系中,主要涉及“父子、夫妇、兄弟”三伦,其中,“夫妇”是人伦确立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源头,家庭内部若能把这些伦理关系处理好,便能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所以以夫妇关系为基础的婚姻关系会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秩序稳定与未来发展,稳定和睦的夫妻关系成为家庭人伦关系中的基础与前提。从家庭主要伦理可见家庭关系主要由血缘关系(即父子和兄弟二伦)与姻缘关系(即夫妇)两层构成,其中血缘关系衍生出的血缘文化成为我国古代家庭伦理文化的显著特点,尤其在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中血缘是伦理互动的源头,促成血缘、政治与伦理间三位一体的关系,因此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加重视家庭伦理间的血缘关系。从历史实际情况来看,姻缘关系常被当成是实现血缘关系的一种方式,使得姻缘关系在实体上并不是很受重视,夫妻关系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夫妻伦理关系也自然而然在家庭伦理关系中处于卑微地位,男性往往才算得上是家庭中的实体成员,女性更多地发挥传递血缘关系的作用,并不算得上是伦理实体。
我国古代虽然也主张夫妇之间应当以礼相待,但是过去封建父权社会中对男性地位过于推崇,使得女子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姻缘关系的形成前提为女性脱离原生家庭并融入于男性家庭,成为血缘传承的工具且无实际伦理地位,对夫妻间姻缘伦理关系的习惯性轻视导致夫妻关系中男性和女性的地位也多是不平等的,人们习以为常的是妇女牺牲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依附于丈夫而形成的男强女弱的夫妻关系。封建社会对于女性为妻的角色也提出诸多要求,既不能以独立的身份与人格参与社会管理,也不能以决策者决定重大家庭事务,同时还要依附于丈夫,保持柔顺的性格,孝顺公婆、抚养子女、侍奉姑嫂等。可见古代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中夫妇关系和睦是以妇女顺从于丈夫为前提,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础上。
宋代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家庭伦理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与发展,受儒家教化影响,社会普遍道德规范严明、伦理秩序稳定,随着贵族门阀制度的彻底溃堤,个体小家庭的普遍化使得人们逐渐重视清明严厉的家风家训,因此这一时期还产生了许多有着宏伟抱负的政治、哲学大家,例如司马光和朱熹等人的伦理思想便对这一时期的家庭伦理观念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尽管这一时期人们仍然无法摆脱“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的束缚,始终提倡夫妻关系中的夫主妇从、夫尊妇贱,强调丈夫对妻子的管理主导地位,妻子则应当谦顺尊重且从一而终,并对女子提出守节、养亲、相夫、教子等众多要求,但好在在夫妻相处之道中以“礼”来维系了一定的公平,即夫妻双方应当互相尊重,相敬如宾。除此之外,宋代明确封赠制度以区分妻妾之尊卑,严格规定妻、妾之间悬殊的身份与地位,强调与保护正妻和嫡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与权益。虽然并没有实际上提升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但一定程度上在家庭单位中赋予了女性尊严与重要意义。完整且稳定的家庭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还可以维系社会稳定与和谐,因此人们逐渐意识到品行良好的妻子在家庭中能起到管理家庭财产和维系家庭稳定的作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个体小家庭中男子追求功名与财富以养家,女子处理家庭事务便成为人们普遍的追求和对家庭伦理秩序的渴望。这样的家庭内部结构则使得正妻和内宅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开芳宴”中所呈现出来的家庭成员通常为有着重要地位的“一夫一妻”,而没有其他妾室,可见这一题材中不仅寄托着人们对夫妻和睦、家庭和谐的殷切盼望,同时也是人们对家庭中妻子地位的肯定。即使女性在这一时期难以在社会中谋取功名、施展抱负,但在家庭伦理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是被广泛承认的。
由此看来,在“开芳宴”盛行的宋代社会“遵礼贵和”的家庭人伦思想中,“礼”是带有封建纲常伦理特色的礼,“和”是以礼为原则的和,是在承认人与人之间具有等级性的情况下的相对和谐的家庭关系,意味着本然逻辑中夫妻实体关系里丈夫对妻子具有绝对权威,家庭的和睦是通过牺牲妻子部分权利与利益而实现的,丈夫是家庭中的绝对主导,妻子则是家庭的附属。图像所呈现出的则是古代封建社会中只有夫妻和睦相处表面景象的家庭伦理理想的应然场景。
家庭伦理思想作为社会思想文化意识的反映与封建社会的产物,也具有历史局限性,在体现人伦思想的同时也显现出鲜明的封建等级尊卑观念,催生出成员之间关系不平等的畸形家庭关系,不利于理性思想的发展。但同时其在历史发展中吸纳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有助于稳固家庭关系的和睦与培养家庭美德,推动道德规范与伦理原则的发展,培养社会美德并维护国家稳定。时至今日,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家庭伦理思想不断丰富,日趋进步,对我们现代社会中家庭道德建设和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其中的精华部分仍可超越时空为我们现代家庭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尤其是要打破传统的男尊女卑、男耕女织的落后思想,赋予家庭中的女性健康成长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坚持“家和万事兴”的家庭伦理原则。我们要积极处理家庭中的人伦关系,保证家庭和睦相处,家庭成员之间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家人并处理家庭问题。
参考文献:
[1]罗烨.醉翁谈录[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96-103.
[2]夏天 .宋金元时期墓葬“开芳宴”图像模式辨析[J].中原文物 ,2020(6):112-117.
[3]刘海鸥.从传统到启蒙: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近代嬗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
[4]田亦阳 .“开芳宴”概念的知识生成[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1(3):62-64.
[5]白彬,丁曼玉 .宋金时期北方地区墓主人像类型及表现含义:兼论“开芳宴”定名问题[J].美术学报 ,2020(6):108-113.
[6]黄小钰 .宋金元壁画墓中墓主夫妇图像的流变及象征意义再思[J] .北京文博文丛 ,2018(1):48-55.
[7]薛豫晓 .宋辽金元墓葬中“开芳宴”图象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8]姚迪辉 .宋代家训伦理思想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1.
[9]张赟 .家训与宋代伦理生活 :以司马光“家范”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