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07-07林夕宝余景波周鹏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挑战

林夕宝 余景波 周鹏

摘  要: “一体两翼”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策略,落实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策略具有现实逻辑内涵和重要实践价值。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虽然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成效,然而,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因此,为了增强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效能,应该立足省域发展,开展针对性专业人才培养;多维度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创设高职教育发展新平台;多方协同发力,全方位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一体两翼”; 高质量发展; 现实逻辑;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4)04-0001-09

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了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门制定和出台了职业教育改革指导性文件《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此文件强调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有效结合[1],提出以“一体两翼”模式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鼓励积极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逐步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体”;以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载体,构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两翼”。国家实施“一体两翼”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的目的是按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打破和重构职业教育体系的边界和主体结构框架[2],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高水平高校、职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作用,优化职业教育内部资源配置效能,使职业学校与校外社会联系得到进一步强化[3]。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一体两翼”职教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紧密融合的实践路径。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建设和发展,并出台了指导性文件,明确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向;然而,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依然存在不少挑战[4],致使高职院校不能将育人优势有效转换成促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的推动力,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外部组织及资源联系不够紧密。因此,探寻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策略,对构建中国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一、落实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策略的现实逻辑及价值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多次出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促进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5],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后,国家提出的职业教育“一体两翼”改革策略,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一)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建设的现实逻辑

1. 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考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性思维,首次将“科技、教育、人才”作为一个系统,对它们进行统一部署和集中表达,突出强调了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注重发挥它们的系统集成和相互促进作用。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相对隔离和独立发展,使得各种教育类型不能有效开放、互通和交流[6]。为解决教育系统性结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消除教育内部隔阂和促进教育内部的融通衔接,实现各教育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加强育人优质资源储备,形成人才成长的多元渠道,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同时,突出教育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不断强化教育在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基础性地位,赋能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区域、行业、产业与职业教育协同育人,激发不同利益主体的育人积极性,打造协调共生的职业教育发展生态,推动职普融通和职教链、人才链、科技链、产业链、创新链“五链”深度融合。

2. 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客观需要。职业教育体系不同于其他教育体系,它包含了学校、政府、企业、行业和科研机构等多元化要素,构成了利益相关主体,使得职业教育具有多主体的特征。然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难题并不是学校内部原因引起的,而是相关领域发展与预期不符导致的。职业教育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可以将利益相关主体优质资源汇聚在一起,并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相关联,形成权、责、利相统一的职业人才培养组织保障体系,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构造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有效促进“五链”深度融合和职业教育纵深发展。职业教育要与产业相适配,人才培养要与产业升级相契合,破解职业教育适应问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职教“一体两翼”发展模式,能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效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必须增强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这是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举措。现阶段,职业教育人才供给还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探寻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显得十分紧迫。

3. 高职教育特色发展的新选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职教“一体两翼”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汇聚办学资源,形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合力效应,可以为高职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提供良好的实践场域,有效拓展高职院校办学空间。然而,在日益激烈的职业教育发展竞争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形成育人品牌和特色效应,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单纯依靠内部改革已不能支撑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跨界、跨领域协同开展人才培养。“一体两翼”能够聚集学校内部和外部育人因子,使内外资源优势得到聚集性释放,形成内外部协同联动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满足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建设的实践价值

1.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职业教育具有教育和经济双重属性,其天然存在适应性的问题[7]。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适应产业发展,高质量服务经济建设。职业教育改革要注重发挥市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在产教联动和协同中的平台作用,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社会适应性。一方面,构建市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增强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适应性关系。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与科技进步有着相互关联性,并且承担着技术创新引领和推广的社会职责。“一体两翼”可以使职业教育和行业产业的生产技术、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优化组合,形成“五链”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适应产业发展、专业课程体现职业标准、教学过程高度模仿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匹配。另一方面,“一体两翼”可以强化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适应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不相匹配的影响和制约,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日益凸显,此时创新就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可以充分激发行业、产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育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满足行业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使职业教育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 满足人民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二十大对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高质量供给优质教育资源,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础性前提。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建设,是满足人民对优质职业教育需求的有效路径。首先,“一体两翼”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职业教育贴近行业产业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职业技能需求变化趋势,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和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新型职业教育的需求。其次,“一体两翼”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形成人才培养共同体,整合教育和培训资源,增强职业院校职业培训能力,并提升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灵活和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最后,“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举措,是校、产、企一体化发展的科学途径,并且能够从根本上扭转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低质量教育”的错误认识,使职业教育发展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期望。

3. 实现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新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布局,重视科教融汇对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促进作用。科教融汇是国家层面文件的新词汇,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规划。行业企业科研力量和资源雄厚,而职业院校也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可以使职业院校、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组成新型实体组织,使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研发,提供有利资源支撑,增强校企科研资源使用效能,为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创造良好条件,形成科研创新层面的实践载体;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模式能够使不同主体和不同领域之间的科研资源实现深度融合,畅通不同类型科研资源因子的流通渠道,构建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新机制,形成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实践新平台。

二、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和校企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其包含了政府、行业、产业、学校和其他有关利益主体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是推进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的主要力量,其在该过程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也存在不少挑战。

(一)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现状

1. 国家高度重视,营造良好氛围。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先后出台多项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文件,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层面为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制定了专门指导性文件,为高职院校参与职教“一体两翼”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新阶段,在该政策引导下,各高职院校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大批有价值的职业教育改革成果应运而生[8],提升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也会面临新问题,为了顺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校企深度融合,职业院校要强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并且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这就为高职院校与产业行业深度融合,形成新型协同育人载体提供了政策支持。党的二十大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部署,《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职业教育“一体两翼”改革发展方向更加清晰和明确,为高职院校高质量融入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区域产业和行业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导。

2. 多方协同初步形成,成效日益凸显。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国家出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以政策文件为依托,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逐渐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个时候的“融合”更加深入,“产教”融合更加紧密,育人目标也更加明确。首先,地方政府在政策层面积极鼓励高职院校参与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建设,在政策扶持和经费资助等层面激励高职院校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有的地方政府为此专门出台了实施细则,并且优化了高职院校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政策环境。其次,企业和高职院校合作进一步加强。企业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也积极与高职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学校和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上实现优势互补,并且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效应,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得到巩固和强化。再次,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有所提升。高职院校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增强了学校科研能力和有效助力产业升级,通过产教联合体平台,高职院校科研成果与产业联系更为紧密,科研成果应用和转化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建设,增强了人才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借助产业行业企业资源平台,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积累高职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优势。

3. 理论成果较丰富,支撑职教改革创新。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了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职教“一体两翼”发展问题就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江苏、广东和山东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比较早,并取得有价值的成果,江苏省积极建立中职、高职、本科教育贯通培养体系,为形成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提供了实践依据;广东省率先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为打造省域特色职普融通模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山东省侧重从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层面,探寻省域职业教育现代体系模式,为部省共建职教高地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有的学者将省域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国家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强调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与省域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研究成果相对也比较多,其成果主要集中在产教融合发展基础理论、发展历程、困境、突破路径等方面,为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的挑战

1. 省域职业教育发展差异性明显。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离不开各省的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支撑[9]。当前,我国各省职业教育发展存在明显差异性,造成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各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存在差异性。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积极扶持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省份发展职业教育,努力缩小省域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差异,但是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经济和人口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导致各省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依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影响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的整体质量。其次,各省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存在差异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大量经费投入,经费投入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支撑。在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中,政府财政投入是主体。在省域职业教育发展中,地方政府经费投入影响和制约着省域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质量。我国各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致使各省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上差异较大,造成职业教育生均费用投入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化问题,不利于职业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最后,各省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水平不一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投入、规模和水平。我国各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比较明显,从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以及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名单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和中部省区市入选学校数量明显多于西部地区;从其他研究机构和媒体公布的职业教育发展指标可以看出,省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存在日益扩大化的趋势,这将会进一步影响高职院校助力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困境较多。首先,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不健全。产教联合体本质上是权责利均衡之后的资源整合体系,部分高职院校或企业可能关注自身利益,导致它们不能严格按照国家顶层设计要求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使得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与人们的期望不相符,此时就需要政府加强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引导。目前,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和共享渠道没有完全畅通,导致地理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较差地区的高职院校不能有效吸引企业资源和汇聚人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10],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增加了该区域高职院校吸引优质企业的难度。部分地区资源共享意识淡薄,造成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和企业不能建立可持久的良好合作关系,智力资本和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有效转化。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还没有成熟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有些省区市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保障体系,无法有效控制和管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其次,规划和组织管理不科学。部分高职院校无法清晰把握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内涵,致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符,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搞形式主义,担心增加教育成本,而与企业开展浅层次的合作育人,造成校企合作不能取得优质和深层次的经济社会效益。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不能系统化执行政策和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将关注点集中在专业、师资、课程等具体工作上,不能与产业行业形成联合效应。此外,学校和企业合作方式单一,企业市场化经营模式与学校教育管理模式不能有效协调,造成高职院校不能高质量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最后,发展理念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企业资本的逐利性,使得企业不能主动深度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降低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质量。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拼接”模式没有被彻底根除,致使产教联合体不能充分体现出全局性和系统性优势,影响和制约了产业链与教育链的衔接。

3.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陷入现实困局。多年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一直处于层次低和合作不深入的初级阶段,致使很多难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首先,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由政府主导的格局并没有被打破,高职院校与企业实现融合共生需要政府发挥协调统筹作用,并打破现有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部分高职院校试点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出现了价值追求冲突现象,混合所有制办学没有实现深层次体制互融,原有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失去了参考价值。其次,效益追求的差异性。校企合作利益结合点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学校要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体现了教育公益性特点;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重视产出比和效率性,因此,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一定要找到利益结合点,最大化满足校企各自的合理利益诉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稳定性特征,然而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多变的特点,这决定了学校和企业在利益诉求上存在着矛盾性;高职院校也往往会感受到校企合作难以凸显职业教育育人的新特色,因此,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需要探寻新的合作突破点,以提高学校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最后,运行渠道不够通畅。高职院校往往具有事业单位特点,其运行机制具有规范和稳定性特点,行政层级性特征较为明显。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领导不会直接参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其具体工作往往由二级分院承担,造成学校决策效率低下;然而,企业往往采取扁平化管理组织形式,参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负责人往往具有决策权,决策效率相对较高,因此,学校和企业决策差异明显。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学校和企业在参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矛盾,如不能及时处理和解决,势必会影响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质量。

三、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构建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在构建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中,发挥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直接或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的效能。

(一)经济发展不均衡性影响着高职院校助力效能的差异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职业教育上层建筑的发展规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具有差异性,企业发展状态多样化,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及层次具有多样性。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首先要具备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而高质量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经济发展不平衡意味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平衡,一般而言,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相对较高,比如我国开始试点职业本科教育,初次试点的高职院校大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果将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作为普遍和通用的高职人才评价标准,可能会产生“拔苗助长”的消极作用,不利于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无法形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省域内部也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导致市域产业、行业发展存在差异性,这就增加了高职院校参与高水平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难度,致使高职院校在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会造成高职院校以浅层次形式与外部发生联系,不能形成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育人叠加效能。

(二)政府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的行为方式

政府主导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现实,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社会力量短期内也难以充分发挥关键性作用。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是政府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行为,因此,高职院校为了自身长久可持续发展,也必须按照政府所设计的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政府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目标,从政策法规层面规范了高职院校办学行为,有些规定比较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客观实际,能够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然而,某些管理和考核评价会对高职院校办学行为产生不必要的“负担”,比如有的省市以“双考核”模式评价高职院校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有些指标采取了“一刀切”形式,没有充分顾及高职院校之间存在的发展差异性;有些指标实现难度较大,对某些高职院校来说,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实质突破;但是为满足自身短期发展需要,某些暂时达不到考核评价要求的高职院校可能会“临时”组建或加入一些行业产教合作组织,不但浪费教育资源,也会给学校师生增加额外“负担”。因此,政府在规划设计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案的时候,要充分顾及高职院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允许高职院校以多元化形式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建设的目标之一,政府要引导和规范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产业以及企业发展的办学行为,不能单一性增加高职院校额外负担,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和产业存在天然的“界限”,政府要发挥权威引领作用,规范学校和其他组织的人才培养行为。

(三)利益结合点是学校和外部紧密联系的关键性因子

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的本质是高职院校与外部组织发生高质量联系的过程,然而学校与外部组织是属性截然不同的实体,利益结合是两者实现紧密联系的基础。高职院校助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点带面形式提升所在省域的职业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综合性过程,不但需要发挥学校育人优势,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外部组织的协同作用,形成学校和外部组织协同育人的合力效应。因此,只有找到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利益交汇点,高职院校才有可能高质量助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需要高职院校具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市域经济发展大多依靠产业发展拉动,因此,高职院校与市域产业发展的利益结合点将成为高职院校助力市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诱导因子。市域发展不但依靠产业,而且还要激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活力,高职院校能否与市域高校和科研机构高质量融合也是高职院校助力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与市域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有某些相似之处,高职院校与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人才供给利益结合点。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中,行业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人才起源于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其育人效能的发挥必须充分顾及双方利益诉求。因此,只有平衡学校和行业利益,形成利益结合点,高职院校才有可能真正助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四、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的行动策略

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围绕省域、市域和行业三个层面而展开,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要针对省域、市域和行业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举措,以提升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的效能。

(一)立足省域发展,开展针对性专业人才培养

1. 开展灵活性和差异化人才培养。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省域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助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能采取固化模式,要允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助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前提,是政府和社会要尊重和承认高职人才存在差异性。率先达到“高质量”发展水平标准的高职院校,可以超越省域设定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积极探索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积累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样板”。发展水平较高的高职院校应该以“高质量”为标准,加快发展速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给其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有价值的范例。高职院校还要注重特色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暂处于低水平发展的高职院校应对标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积极主动弥补人才培养“短板”,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质量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筑牢基础。

2. 探索以人为本的个性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其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是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首要原则。在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和个性化职业教育的需求,高职院校应根据学习者对优质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的需求,积极构建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终身学习课程体系。根据省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展和探索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渠道和模式,全力配合省域职教高考改革与探索,为省域考生提供多样化的升学选择和机会。高职院校要帮助不同学习阶段的高职学生获得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为他们能够获取满意工作创造条件。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未来岗位转换的需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新技术和新技能的基础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要适时探索包容性和个性化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对职业技能的学习需求,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

3. 保持高职教育的独立性和开放性。我国对职业教育采取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和地方为主的管理模式,省级地方人民政府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举办者,能够依法审批高职高专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省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高职院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省域高职院校发展要打破省界,积极助力国家整体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利用省域地缘优势,拓展不同地域之间高职院校交流合作的新途径。

(二)多维度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创设高职教育发展新平台

1. 发挥外在设计的内源激励功能。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一项处于探索阶段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没有成熟模式可以借鉴。市域产教联合体是联合性的合作组织,关系到多元化主体和领域,具有复杂性特点。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多方主体利益诉求不同,造成市域产教联合体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市域产教联合体顶层设计要顾及多元化主体合理利益诉求,要注重发挥参与各方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内在源动力。高职院校要将市域产教联合体理解为任务型组织、动态发展过程和可变化实体。高职院校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应该立足战略目标,结合职业教育客观实际,制订有针对性和情景化的人才培养行动方案。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高职院校要提升对边界的认识,以保持自身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活力和开放性。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选择具有相似价值追求的主体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并在它们之间保持能量和信息的互换,以价值共识为原则形成有意义的育人资源互动关联,促进市域产教联合体高质量建设,积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有益经验。

2. 打造多元互动政府组织角色。政府组织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重要主体。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要重新认识和定位政府组织的功能和角色。在协同育人背景下,政府组织不能大包大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事宜,政府组织应该成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主持人和召集者,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具体工作应由非营利性组织和企业负责设计,并以设计为蓝本开展联合行动。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要科学认识非营利性组织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政府应该将其作为第三部门,让其作为社会中介,充分履行社会事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义务,这将有助于公共秩序建立和维护社会公平。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合作式组织的特征,意味着应该积极发挥非营利性组织的灵活性和动态韧性功能,并将其治理效能发挥到最大化。非营利性组织具有液态化和弹性化的组织形式,能够很好地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因此,政府应当引导非营利性组织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发挥专业化效能,并最大程度降低基于权威性的行政性组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和制约。

3. 构建高度信任机制。当前,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举措非常多,然而成效却不尽如人意,参与主体缺乏信任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源于合作社会和合作治理模式,其内在机理是以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信任的产教联合体。一方面,市域产教联合体参与者要对改革充满信心,这是面对改革曲折保持定力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作为一项内在任务,并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以确保联合体建设能够取得成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与其他参与者要保持相互信任的心态,以价值信任为基础高质量推进和保障产教联合体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在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要充分信任合作伙伴,以此获得人才培养的外部力量支持。

(三)多方协同发力,全方位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1. 加快职教集团双向转轨。职教集团是职业学校和企业实体为了适应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自行成立的产教融合组织,其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形势变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新特点。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职教集团有必要进行转轨升级,与职教“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实现无缝对接。首先,要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和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的内在积极性,政府要注重引导职教集团自觉补齐组织结构、决策机制和资源配置的“短板”。其次,创新企业合作机制,政府要出台财税激励政策,允许企业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中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并且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增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对企业的凝聚作用,从而拓展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的选择对象范围。再次,高职院校要重视产业导向作用,投入专项资源对产业发展趋势和技能需求变化进行提前研判,并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后,高职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国特色学徒制、校企合作工作室为载体,探索职业教育资源链与企业生产实践链深度融合的新渠道。

2. 强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专业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具有复杂适应和多样化特点,这就决定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应该实现发展道路的专业化,避免不同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同质化。高职院校要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章程为准则,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确定所服务行业领域范围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技能培训需求。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专业化建设定位为参考,高职院校应发挥育人资源优势,为特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供给服务。高职院校要充分顾及合作伙伴利益诉求,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要明确参与方的分工职能,强化人才培养协同的内聚性。政府要规范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行为,出台全国性、省域性和市域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实施细则,防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出现不规范现象,化解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消极影响。政府组织要科学考核高职院校参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行为,以专业化和差异性方式设置适用的考核指标,适当控制和减少一元化考核对不同发展水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干扰”。

3. 推进职教理念现代化升级。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中,高职院校教职工需要积极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及时摒弃自身存在的传统封闭式教育理念,形成开放性和灵活性的职业教育理念,准确理解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非简单传授给学生固定化知识和技能,因此,行业、产业、企业就可以成为学校协同育人的天然伙伴。借助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平台,高职院校应切实提升学生实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高职院校也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使学生养成或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并不断丰富专业技能和知识。此外,高职院校要善于借助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多元化学习路径,让学生能够根据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和提升技能。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是高职教育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有效路径。然而,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会受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和制约,必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意味着其过程也将充满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将助力职教“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有效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增强学生未来发展的优势,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积累外在和内在源动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继而助力行业、产业、企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靖高. 职教共同体的内涵特征、现实逻辑与实践探索[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1-57.

[2] 张德祥,王晓玲. 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J]. 中国高教研究,2023(11):1-8.

[3] 邓琳佳,宋志平. 高职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构的价值逻辑、

实践难点及推进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23(28):20-27.

[4] 周勇军. 政校企协同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23(18):64-69.

[5] 闫志利,郭孟杰,王淑慧. 产教融合体培育与建设:理论研究及实践取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4):58-65.

[6] 边疆.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研究[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1-4.

[7] 崔发周.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基本功能、制度设计与推进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23(28):6-12.

[8] 段文忠.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现实困境、实践路径与发展路向[J]. 教育与职业,2023(13):50-54.

[9] 高明. 省域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挑战和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23(2):12-19.

[10] 张静.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6):93-99.

Research on Suppor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One Body and Two Wing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bstract: The “One Body, Two Wings”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mplementing the “One Body, Two Wings”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the times.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y have assisted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One Body, Two Wings” and achieved a series of results. However, due to various factors and constraints, vocational colleges still face many challenges in assis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One Body, Two Wings”. Therefor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suppor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One Body, Two Wing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arry out targeted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provincial development, construct a multi-dimensional citywide industry-education consortium, create a new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ollaborate efforts from multiple parties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community.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ne Body, Two Wings”; realistic logic;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

猜你喜欢

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挑战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之“冠名培养”模式
浅析一体两翼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