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国际经验及实践路径

2024-07-07潘锡泉

当代经济管理 2024年7期
关键词:国际经验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

[摘 要]“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擘画了宏伟的蓝图,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理应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目标,旨在发挥金融对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赋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金融体系结构失衡比较明显、尚未形成有助于实体企业融资的现代金融体系、金融数字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基于合理性、广覆性、高效性、先进性和安全性五个维度,从优化现代金融结构体系、构建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数字技术的应用赋能、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五个方面提出了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现代产业体系;国际经验;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F830;F8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0461(2024)07-0089-08

一、引言

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应该如何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去应对这些“灰犀牛”事件的冲击,不断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产业体系,俨然已经成为政产学研各界关注的焦点。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理应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那么,如何发挥好金融对科技创新、产业振兴的支持作用,实现科技创新、产业振兴和金融发展的同频共振、有机融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命题。

关于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界定,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同的解读。从我国历届党代会报告的发展演进中可以看到,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不断丰富、逐步完善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最早提出了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重点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质上来说,此时的现代产业体系仅仅只关注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性,暂不具有“现代化”的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现代产业体系的表述演变为 “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此时更加强调内需的作用,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拉动力、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定位,具体表现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此时强调产业之间均衡发展的新理念[2]。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给出了进一步的深化,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定位于“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经过近20年的演进与发展,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定位逐渐清晰,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产业链变得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动力、竞争实力、抗风险能力都得以显著提升,基本形成了全球实力最为突出、门类最为齐全、配套最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特别是在高端制造、精密仪器、芯片等卡脖子方面,竞争力依然偏弱。因此,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亟须准确把握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规律、时代特点与建设要求,围绕提升我国现代产业发展的生存力、竞争力和可持续能力,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从“十四五”规划关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导向来看,科技创新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维度,具有创新性、开放性等特征[3],被誉为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是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本文基于我国历次党代会关于现代产业体系内涵界定的历史演进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将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界定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实现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合理性、先进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安全性的特征,尤其重视创新性和安全性。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中论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之后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一次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4]。2023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中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科技型企业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体,激发科技型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有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此,要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的牵引作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众所周知,科技从基础性研发到产业化应用需要经过漫长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持续的投融资服务[5],由此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推动科技创新转化成技术成果,将技术成果再次转化为科技研发的新动能。在整个科技创新循环体系中,金融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这不能仅仅拘泥于金融对传统的产业链赋能,更需要重新审视当前数字化时代产业链的创新变革趋势,发挥金融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赋能作用。从实践来看,科技型企业普遍呈现出“轻资产”、缺乏抵质押标的特征,其创新能力在金融机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中占比不高,容易导致金融机构不愿给予科技型企业所需的金融支持,加上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成长潜力的判断不足,缺乏建立面向科技型企业成长的长效机制,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梗阻①。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践中面临的金融支持不足现象,借鉴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金融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客观现实需要,从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合理性、广覆性、高效性、先进性和安全性五个维度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

二、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金融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而言,我国现代金融发展的“血流”不畅,活血功能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体系结构失衡比较明显

我国金融体系结构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传统银行占比较高,服务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现代金融培育不足,金融体系整体运行效率低下,成为制约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梗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见表1)②,2012—2022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累计额达到2546831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社会融资规模累计额为28733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规模累计额为78007万亿元,这两类较为典型的直接融资规模累计额合计为365345万亿元,占整个社会融资规模比例仅为1435%,而以各类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占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高达8565%。进一步地,从衡量新经济发展活力的风险投资(VC)发展情况看,尽管这几年我国风险投资发展非常迅速,融资规模从2012年的不到30亿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340亿美元,再到2021年末的1 306亿美元③,但与我国2021年末19269万亿元银行贷款相比,我国风险投资的规模及发展远远不足,足以反衬出我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失衡现象,最终导致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作用成效不高。

(二)尚未形成有助于实体企业融资的现代金融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金融市场结构和制度建设仍需优化,前期的资金融通、中期的资源整合、后期的价值增值,契合现代产业发展的现代金融整体解决方案和体系仍然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撑作用仍有待增强。长期以来的以银行业金融机构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体系结构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滞后,金融市场开放水平、公平性、竞争性不足,金融要素资源的错配现象时有发生。现有金融体系模式下,金融机构“风险厌恶”倾向明显,对企业主体,尤其是急需金融支持的科技型企业、中小微民营企业开展贷款融资服务时往往表现出畏难情绪。在操作中,金融机构普遍面临成本收益倒挂、风险收益不匹配现象,使得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这些企业主体提供融资服务,导致实体企业融资出现错配,时常面临“水漫金山、求资若渴”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传统间接融资模式主导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缺乏对科技型企业融资风险的把控和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加上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滞缓,共同导致当前金融体系难以有效支撑科技创新和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三)金融数字化水平依然有待提升

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赋能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在业务模式创新、规模扩大、场景拓展、生态圈建设、服务质量和精准性支持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一是数字化对业务创新支撑力度不够。从客观实践来看,金融数字化创新速度相对较慢,金融机构在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创新方面,受到的监管要求相对更为严格,往往涉及到法律合规、安全风险等因素,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赋能业务创新方面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受限,相对应的数字化业务创新投入、资源投入、研发力量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业务创新力度不足、创新业务开展较少。二是金融机构数据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但在数据市场价值挖掘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金融数字化价值缺乏系统性体现。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掌握大量客户数据,但缺乏强大的数据架构、数据挖掘和数据处理能力,缺乏对数据要素价值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法人主体在数据积累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于数据挖掘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数字化转型目标不明晰。一些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也缺乏全面的战略规划和执行,导致资源分散、投入不足,影响整体数字化转型。四是金融数字化生态圈建设不足。金融机构数字化技术应用仍然不够广泛,一些金融机构可能只是在表面上采用了数字技术,而没有深入运用数字化赋能的潜力来实现业务创新。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还相对较少,未能形成或融入金融数字生态圈。五是数字化发展不平衡,难以建立统一的标准。各金融机构自身资源禀赋的差异,对数字化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大型金融机构往往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金融数字化应用方面走在前列,也愿意为金融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开拓、业态和模式的创新投入更多的资源,形成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在金融数字化应用方面的投入往往不足,最终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三、金融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

从世界各国金融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经验来看,目前主要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美国依靠较为发达的股票、债券融资市场以及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德国依靠全能型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方式,日本兼顾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形成以政策性金融为核心的金融支持体系,成功走出了一条金融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成功之路。虽然三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形式、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方式不同,但是都较好地适应了当时各国实体经济和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保证了各国产业体系向现代化演进。

(一)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直接融资为主要特征的美国模式

美国素来以发达的资本市场著称。在其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支撑下,涌现出大量的大型投资机构,向铁路、冶金、采矿、制造业、计算机信息产业等领域提供大量金融资本,为美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融资支持。其特点是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为美国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灵活化和高效化的金融服务与产品,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融资需求,主要包括风险投资和纳斯达克等市场。主要表现在,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为企业融资提供极大的便利,灵活多样的风险投资为美国产业发展中创新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对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风险投资在促进美国科技产业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提供科技企业发展所需的初始资金,而且还提供管理经验、市场资源等。科创板纳斯达克则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公开、透明、高效的融资平台。小企业管理局为项目资金支持提供贷款担保,再加上一系列专项金融支持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产业发展需求、直接融资为主体、间接融资相辅助的多样化现代金融支持体系。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12月,美国上市公司总市值接近70万亿美元,风险投资总额达到3 300亿美元,远远高于同期的欧盟、日本等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达到3 308家,市值总计2199万亿美元,占美国股市总市值的将近三分之一。

(二)以银行业为主体、间接融资为主要特征的德国模式

德国的金融体系刚好与美国相反,其特点是,主要围绕银行业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模式,形成了以综合银行、合作银行、储蓄银行、抵押银行等全能型银行为主体、专业银行为补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6],为德国工业化过程、制造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银行为德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不同层面需求的资金支持。根据不同阶段现代产业发展的重点,德国积极调整银行业经营模式,从较为单一的模式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不断为德国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政府专门设立初创企业基金与高科技种子基金,与风险投资资本合作共同支持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由创业基金领投,引入外部投资者,为科技型企业带来成本更低的发展资金。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末,德国银行数量为1 446家,银行业总资产达到96万亿欧元,占德国金融业总资产比重超过60%,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相比之下,德国的直接融资市场并不发达,截至2021年12月底,其上市公司数量仅为630家,股票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远远低于同期的美国、日本和我国。从融资结构来看,信贷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股市规模、债市规模明显偏低。

(三)以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相融合,独特的政策性金融体系为主要特征的日本模式

日本的金融体系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间接融资为主导,80年代的直接融资兴起,90年代后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补充的融资模式演化路径,并创造了独特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在推进日本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践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政策性金融机构面向制造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发、提供多种信贷产品,包括长期贷款、证券业务和防倒闭贷款等,并成立信用保证协会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为企业债务和保证人提供保险服务与信用保证。实施保护性、倾斜性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可以让银行在分配运转资金时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发展。政府运用行政性指导手段确保信贷资金的流向,以实现特定产业发展的目标,有效地推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7]。除此之外,日本政府还鼓励制造业企业利用自有资本积累发展“财团”产业链模式,主办银行向集团企业提供持续的信贷支持,以及财团成员企业交叉持股,共同承担风险。通过这种模式,主办银行和综合商社为产业链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组织产业链上企业参与和投资各种项目,有序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同时,日本还进一步向国外资本开放市场,吸收引进国际资本助力日本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从美、德、日三国金融支持现代产业体系的经验来看,三国各有特色。他们共同的特征是,金融较好地适应了当时各国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产业体系建设与推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于我国当前及未来如何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更好地发挥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四、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十四五”规划和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8]。这为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擘画了金融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为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详细的施工图。在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金融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以及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金融支持产业体系建设的合理性、广覆性、高效性、先进性和安全性五个维度提出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

(一)优化现代金融结构体系,夯实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合理性

“十四五”规划指出,现代金融体系本身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紧紧围绕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目标,通过优化金融结构体系,畅通我国现代金融服务机制,确保我国金融体系在资金供给、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优化等方面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④。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拓宽银行信贷、资本市场、风险投资、金融创新等各类金融服务渠道[9],形成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共生共荣、协同发展的现代金融结构体系。重点是要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满足不同类型产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现代化融资体系,更好地发挥不同金融机构的差异化优势。一是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民营银行等大、中、小多元化的银行体系发展,提升金融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快构建多层次、互补性和协调性强的金融供给体系[10],推动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导向、高端制造等高新技术企业,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回归主业,支持和服务好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企业信用保险,更好地发挥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作用,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稳定器和助推器。二是稳步有序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范围,打造规范、透明、开放的资本市场体系。要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交易、兼并、重组和分散风险的功能[11],实施更加灵活的退市和转板制度,适度降低投资者进入新三板市场交易的门槛,改善场内外资金的流动性,发挥融资租赁、产业投资基金等创新型投融资服务充分调动社会资金的功能性作用,缓解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三是要加快完善现代金融产品体系建设。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出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层次的融资需求[12],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二)构建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夯实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广覆性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在于农村产业体系建设的现代化。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产业面临着基础薄弱、发展粗放、产业层次较低等问题,部分地区缺乏合格承载主体,更缺乏金融资源的支持,导致农村地区成为金融服务最为不足的贫地,所以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急需引导好金融对农村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持是当务之急⑤。金融支持农村产业体系建设必须找到“抓手”:一是围绕农村产业发展所需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拓展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13]。金融机构要不断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和场景,通过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创新开展面向农村经营主体的林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商标权质押、农业订单质押、土地流转使用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多元化的抵质押模式,盘活农村经营主体和农民手中沉淀的农村资产。针对农业经营主体,要发挥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作用,通过多元化、灵活多样的产业链担保增信模式,提升链上企业主体的融资可得性,实现金融对农村产业发展的精准支持作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需要发挥数字化的赋能作用,加快对涉农数据的整合与运用,构建数字化信用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将金融服务贯穿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体系[14-15]。

(三)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夯实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高效性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科技型企业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体,必须牢牢抓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牛鼻子”。一是创新科技型企业授信评价机制,形成多元化的灵活评价机制。针对科技型企业,应根据其成长特征创设科技型企业创新积分发放信用贷款机制,引入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帮助金融机构“看准、看透、吃透”,对科技型企业融资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通过创新积分,让科技型企业能够获得金融机构一定额度的授信,纾解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的现实问题。金融机构则根据科技型企业创新积分并将其融入到贷款的审贷流程和定价模型中,利用大数据风控模型对科技型企业贷款的期限、价格、额度等给出客观的评价,充分发挥好数字化授信和数字智能风控技术,给予不同科技型企业提供差异化融资支持和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在实施上,创新积分可依托于发改委、科技部等政府决策部门开展认定,并向金融机构开放,金融机构通过创新积分给予科技型企业精准金融支持,纾解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要发挥好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作用。加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交易的分类评价标准,创设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四位一体”金融支持体系,开发创新项目信贷、直接融资和科技保险等定向服务与专设产品,促进金融资源更加精准地畅达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领域,构建起优质高效的金融支撑体系。

(四)加快数字技术的应用赋能,提升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先进性

在数字技术应用实践中,要做好数字资产的沉淀,发挥数字资产、数据要素的功能性价值作用,创设更多的数字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在操作上,可以通过数据信托,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多方参与主体,搭建数据共享共建空间,助力产业链数智化转型,发挥数字资产和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功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推动数据要素标准体系建设,构建行业内外标准统一的数据仓库,形成统一规范的数据要素资源,提升数据要素资源的供给质量,推进数据要素资源的高效利用[16]。二是要强化数字治理体系构建。政府部门搭台做好数据治理体系架构的顶层设计,建立包括数据融合、数据验证、数据安全、数据挖掘、数据应用在内的数字治理体系,形成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及智能化交易场景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三是要想方设法打破数字鸿沟,实现金融机构数据与产业数据、行业数据的相互对接,提高数据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科技型企业金融需求无感响应、服务受理无纸化通办、融资信贷秒级速放,为科技型企业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四是要大力发展智能金融,满足能够适应不同场景、不同业态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与实体经济和生活场景相融合的数字金融生态[17]。增加对数字化业务创新的投入和资源配置,确保创新项目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关注,解决好数字的可得、可用、可信问题,发挥数字金融前沿创新的牵引作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五)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提升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安全性

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构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以点带面,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的全面发展,提升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安全性。二是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引导产业基金与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加强合作,为链上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探索引入并购基金、产业投资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帮助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补链、强链、延链,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安全性。三是引导核心企业建设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加强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深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专门设立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专营机构、事业部或特色分支机构,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参与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业务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保证保险业务。支持金融机构参与核心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的设计,创设灵活多样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模式,丰富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业务场景。四是培育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企业。支持(潜在)“独角兽”、专精特新等优势企业、创新型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延伸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形成链主企业。推动链主企业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在线确权、支付结算等支持,引领协同发展。五是运用金融科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的监管质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将数字信用融入到产业链供应链实时、可溯化管理中,以线上化全流程监管的方式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支持金融机构依托金融科技加速数字化转型,鼓励征信公司积极参与,构建全场景化的数字信用体系和动态风控模式。六是还要加强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风险监管与治理。创建面向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监管沙盒机制,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构建激励相容和监管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体系。积极改革金融监管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尽职免责、纠错容错机制,打破科技型企业、民营中小微企业等企业主体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隐性壁垒,保障各类企业真正享受同等的金融服务。

[注 释]

值得欣慰的是,政府已经注意到并采取了系列措施。比如,2023年6月16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吹响了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助力科技创新的号角。在刚刚过去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科技金融作为需要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被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

② 表1给出的为我国每一年全社会融资规模和不同类别社会融资规模情况。

③ 相较于2020年的867亿美元高出约50%。

④ 众所周知,“金融稳则经济稳”,但不可忽视的是,金融逐利也是金融资本的天性,必须正确处理好现代金融自身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共生共荣。

⑤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普惠金融更多地是要支持好农村产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锡泉.金融支持内外循环稳主体促发展的着力点[N].金融时报,2023-10-09(06).

[2]罗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J].理论建设,2020(3):56-61.

[3]刘冰,王安.现代产业体系评价及构建路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20(5):66-72.

[4]李华林.推动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N].经济日报,2023-11-08(04).

[5]付保宗,盛朝迅,徐建伟,等.加快建设实体经齐、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9(4):41-52.

[6]SecretaryGeneral of the OECD. Competitive neutrality: a compendium of OECD recommendations, guidelines and best practices[R].OECD, 2012.

[7]陈曦.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20(6): 32-38.

[8]高璇.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向“实”而行[N].光明日报,2023-06-13(11).

[9]盛朝迅.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瓶颈制约与破除策略[J].改革,2019(3):38-49.

[10]王国刚,赵伟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3(5):4-21.

[11]王国刚,柳圆圆.现代金融体系的三大特征[J].中国金融,2021(16):15-17.

[12]李扬.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六大方向[N].经济参考报,2019-04-10(02).

[13]李敏新.金融如何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J].当代农村财经,2023(1):8-10.

[14]徐贝贝.邢炜:以数字化金融服务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N].金融时报,2022-12-20(01).

[15]徐金麟,王凯,周晓波,等.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 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N].金融时报,2023-06-19(10).

[16]姜兴,张贵.以数字经济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J].人民论坛,2022(6):87-89.

[17]邢炜.深化银行业数字化转型 融入新经济业态 以数字化金融服务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J].中国银行业,2022(12):15-17.

Finance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ndustrial Syste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Path

Pan Xiquan

(Yinling School,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outlines a grand bluepri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s the core of serving the real economy, finance should play a greater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The Central Financial Work Conference proposed the goal of building a strong financial country and taking the path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iming to empower Chinas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nd better serve and suppor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faced by Chinas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construction, such as imbalanced financial system structure, the lack of a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that is conducive to financing for corporate entities, and the low level of financial digitization. Drawing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and Japan,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construction, based on five dimension: rationality, universality, efficiency, progressiveness and security,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practical path of constructing Chines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from five aspects: optimizing the modern financial structure system;building a diversified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improving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finance suppor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celer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and vigorously developing supply chain and industrial chain finance.

Key words:financial support;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practical path

(责任编辑:蔡晓芹)

猜你喜欢

国际经验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效应对北京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国际经验及启示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