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防暴队》:和平是中国人民永恒的追求
2024-07-07小桥流水金宇
小桥流水 金宇
电影《维和防暴队》是“五一劳动节”最受欢迎和教育意义的影片,打破过去五年五一档剧情片单日票房纪录,它取材中国维和警察真实事件。
“我们是中国维和警察,我们为和平而来。”电影中那句响亮而又自豪的声音,时不时地回荡在耳边,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异国他乡时,激动和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们国家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平是我们中国人民永恒的追求。
情节扣人心弦
在非洲桑塔里昂发生暴乱,反动武装头目阿米尔屠杀法布尔村,摧毁他们的家园,数以千计的平民被杀害。应联合国的要求,中国维和警察分队长余卫东(演员黄景瑜饰),狙击手杨震(演员王一博饰),联络官丁慧(演员钟楚曦饰),周家轩(演员欧豪饰)等,义无反顾奔赴战火纷飞的现场执行维和任务。
当中国维和警察团到达事故现场马纳夫广场执行维和任务时,遭遇当地人和恐怖分子的袭击,场面一时混乱不堪,维和警察们头部和身体都遭受打砸受伤。在当地政府军未到现场之前,他们是不能随便开枪制止的,只能忍辱负重进行防守。
维和警察在现场维持秩序时,一名当地小孩卢卡斯前来求救,但很快就遭遇恐怖分子的射杀,卢卡斯就倒在丁慧的面前,丁慧不顾个人安危极力抢救卢卡斯,但还是没能救回,这一幕非常触动每个观众的心弦。
为了让屠杀者阿米尔受到法律的惩罚,保护仅存的三位法布尔村的幸存人,中国维和警察执行护送任务,护送他们前往法庭指证阿米尔的种族灭绝恶行。
护送的路上遇到狂风暴雨和恐怖分子的袭击与阻挡,面对恐怖分子的狙击手扫射枪杀,维和警察杨震、余卫东、丁慧等奋不顾身竭力保护证人。狙击手杨震只身一人深入暴徒藏身区,同暴徒狙击手展开激烈对战,最后战胜暴徒,自己也掉进了深河;而丁慧为保护幸存者小女孩赛琳娜,被恐怖分子射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后维和警察艰难而光荣地完成了任务。
创造“有血有肉”的“人”
近年来,一系列高质量的优秀主旋律电影,引发了观众共情与共鸣。显然,本片也借到了这股“东风”。从总的趋势来看,如今的主旋律影视创作的大方向就是力求告别人物脸谱化、故事概念化、台词说教化的粗制滥造,用遵循生活的逻辑描绘活生生的“人”,让一个个有血有肉、真实而鲜活、具有生命质感的人物形象从平面的历史中走出来,走进观众的内心。
比如,《维和防暴队》中的余卫东虽然在执行任务时智勇双全、冷静无畏,却因为不能陪伴在妻子、孩子身边而心怀愧疚;杨震虽然个人能力超强,但常常因为年轻而显得过于冲动,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能超人”,但都具有可亲可感的特点。
不过,对当下的主旋律影视创作来说,仍有一个需要得到重视的研究课题:在中国电影工业水平已经得到整体提升的背景下,如何让创作者和受众一同摆脱单纯的爽片式审美,去讲好更丰富、更多元的中国故事?
就此而言,《维和防暴队》也有在积极地尝试。本片在激烈的战斗和对抗之外,还努力阐释了中国平等对待他者的交往态度以及坚定追求和平、友谊的文化理念。中国维和警察初到异国他乡,得到的并不是友善的眼光,因为当地人认为正是外国力量的介入,造成了混乱的局面。但余卫东和他的队员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也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当地人将中国维和警察称为“英雄”,但队员周家轩却说,“我们不是英雄,我们只是尽到了警察的职责,只是希望恢复和平”。不过分拔高,也不过分夸张,本片的阐述是值得肯定的。不把中国维和警察视作居高临下的“救世主”,也才能得到更多人真正的尊重。
本片最动人的一幕无疑是结尾的场景,当余卫东和队员们带着证人来到法庭,指认幕后黑手的罪行时,对方雇佣的枪手本可以痛下杀手,但此时在他眼前浮现出的是昔日美丽、安宁的家园,还有中国维和警察给予他们的帮助。于是,他流下了热泪,也松开了握着枪的手。可见,和平生活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追求,而能不能达成这个目标,关键就在于能不能用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
兼顾思想与娱乐
当然,本片在积极探索讲述中国故事新范式的同时,也为行业提出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如何兼顾主旋律电影中的思想性与娱乐性。不难看出,本片多场动作戏是花了心思,下了功夫的,但穿插在其中的文戏多少显得有些仓促、单薄,这就让许多创作者用心表达的理念来不及得到充分的阐释,余卫东、杨震等人的形象也还没能真正立起来。尤其是在外国势力与当地人的复杂关系下,中国维和警察在当地做了哪些实际工作,在电影中的展现还不够充分。
可见,时代在发展,中国故事也要有新讲法。如果说中国主旋律电影已经实现了制作层面的升级、飞跃,那么接下来,如何在思想性上进行深挖,而不是满足于带给观众视觉冲击,正是所有创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从本片来看,中国维和警察在英勇战斗之外,传递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这无疑是创作中有益的尝试。不过,一旦处理不当,这些珍贵的思想表达就很容易被电影中的枪林弹雨淹没,而演变成好莱坞大片式的无脑狂轰滥炸,这可能也是所有创作者需要直面的问题。总之,观众当然希望从电影中看到大国崛起的精神气度,但也更希望看到有真实“人性”的“中国式英雄”、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