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题,是可以避免的
2024-07-07陈祥
陈祥
习作跑题,常常是因为写作方法使用不当。只要我们及时调整行文思路和具体写法,就可以避免跑题,或者在发现跑题的时候及时修正方向,重新回到正道上来。
就小学生习作而言,跑题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意发生变化。比如《我学会了跳绳》这篇习作,习作要求表达的中心是通过“怎样学会”和“学会了什么技巧或道理”来体现“长大”的意义,而小作者却在文中用大量文字去写学会跳绳带给自己哪些好处,这就偏离了中心思想。
二、主人公形象弱化。具体表现为串联全文的线索人物以及起到对比、反衬作用的配角反倒成了主角。比如《我的戏迷奶奶》这篇习作,为了突出奶奶痴迷戏曲,小作者详写了爷爷一人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写爷爷原本是为了反衬奶奶,但作者着墨太多,反而让文章主人公奶奶的形象弱化,导致主配颠倒。
三、叙事过程分叉。习作《给爸爸送饭》旨在表达“我学会了感恩”这一主题,然而小作者将太多笔墨放在描写吃饭时爸爸与“我”闲聊的内容上,造成文章主次不分。
四、文末总结主旨时带偏主题。这种跑题犹如足球场上临门一脚的时候,意外地把球踢飞。习作《一次勇敢的挑战》以自己在古诗词大会上勇敢挑战成人组“飞花令”为主要事件,表达自己勇敢挑战、虽败犹荣的精神勇气,但是作者在文末总结全文时意外地来了一句:“这是一次失败的挑战,骄兵必败的道理令我终生难忘。”这让“勇敢挑战”变为“妄举”,与题意背道而驰。
为避免上述跑题情况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些“预防”和“治疗”。
第一,审清题意,提炼写作要素。从题目中找出关键词,细心分析、理解这些关键词的写作指向。
以《一堂难忘的语文课》为例,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下信息:1.“难忘”,明确叙事要采用回忆的方式;2.“一堂课”,暗示必须有完整的情节过程;3.“语文课”,强调了要体现语文课堂的特色。
第二,拟定写作材料,列出写作提纲。写作内容一旦拟定好了,就不要随意更改,故事情节尽量不要节外生枝,要保持叙事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第三,确定中心人物,把控主次人物的关系。明确人物的主次并不难,但是如何让配角不喧宾夺主,又发挥作用呢?建议大家多读相关作品,仔细揣摩作家的写作方法。《军神》中的军医,《桥》中老支书的儿子,都是非常成功的对比反衬人物。《少年闰土》以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我”更是线索人物的典范。在写作中,多从小处着手、从细节上给予次要人物活动空间,就会减少次要人物“夺主”的概率。
第四,学会写中补救,救活考场作文。这种补救措施主要用在考场作文上。由于考试的时间、空间具有特殊性,发现偏题后重写的可能性极小,采取措施及时把中心拉回来就很有必要。可以用总结性句子让叙事回归正题。例如《给爸爸送饭》一文中,将与爸爸闲聊的内容拉回到与送饭、感恩相关的内容,如爸爸说:“儿子懂得心疼老爸,真是长大了。”《一次勇敢的挑战》跑题的句子后继续表述,“……但是,我更加明白,没有勇敢的尝试,就没有更新更高的追求目标”。这样收束全文,主题就回到正轨上来了。还可以让主角“自救”。《我的戏迷奶奶》中,可以让主角奶奶出场去面对辛苦承担家务的爷爷:“我只顾自己追戏,可苦了老伴你啊!来,今天我好好为你唱上一段!”
当然,补救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要想从根本上避免跑题,还得多读书、多练笔,在扎实的读写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