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举措化解农村低保家庭就业困境

2024-07-06白海凤李增增

村委主任 2024年10期
关键词:低保户家庭人员

白海凤 李增增

面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和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各地加强政策保障,多举措帮扶他们稳岗就业。其中,就业帮扶是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的关键,也是提高低保户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低保户群体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困难重重。文章从低保家庭自身和政府扶持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大坝镇Q村低保家庭就业的现状与困境。为解决这一困境,文章提出低保家庭要增强内生动力,减少负面情绪;政府要优化外部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的对策,以期保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的运行效果,有效推动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落细。

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乡村振兴背景下要让低收入人口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确保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也不少”。对于国家来讲,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个人有了就业,就容易安定;一个家庭有一人就业,就增加一份稳定的力量。国家始终把低收入人口的就业支持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帮助就业、提高收入。

大坝镇Q村低保家庭的就业现状

大坝镇Q村低保家庭的基本情况

大坝镇,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行政区域面积209.71km2,截至2020年末,户籍人口为31 359人,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Q村是1964年由广武移民迁入在此居住而成立,常住人口1 000人,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Q村低保家庭有79户,共101人,其中一等补助为25人,金额为520元,二等补助为33人,金额为350元,三等补助共43人,金额为265元。残疾低保5人,疾病低保40人,年老且丧偶低保10人,年老无劳动力低保46人。

1.文化水平

Q村低保家庭79户,共101人,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接受过高中教育的仅有4人;初中及以下学历较为普遍,占比约77.2%,没有上过学的人有19人,占比约18.8%。数据显示,大部分低保人员为初中及以下学历,虽其中部分低保人员具备完全劳动力,但是仍需依靠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很大因素就是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无法成功就业。

2.家庭收入来源

Q村低保家庭的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以接受第三方的经济补给为主,而不是依靠自身从外部获得报酬。其中,转移性支付收入、政策补贴和土地流转收入是Q村低保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转移性收入除了家庭内部的赡养费以外,其余大部分来自政府救助;政策补贴收入与其他村相比,多了一项移民款收入;土地流转收入根据低保家庭拥有的土地数量,每年每亩田地按照850元收费,但是往往低保家庭的田地数量有限,这部分收入较少。

3.家庭劳动能力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Q村低保家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有38人,不具备劳动力的人有63人,其中有3人为未成年。在101位低保人员中,63人因为年纪大、疾病等原因无法外出务工,也不能通过养殖等方式再就业;剩下的38人,年龄在60岁以下,具有就业能力,从事养殖工作或者偶尔外出打零工。

大坝镇Q村低保家庭的就业情况

1.Q村低保家庭的就业途径

大坝镇Q村101位低保对象中,仅有9.9%的人能够参与就业,为10人;9人从事养殖工作,占比8.91%;大部分人既没有参与就业也没有选择养殖业,占比最大为81.19%,人数最多为82人。参与工作的人主要是打零工,工资日结;选择养殖业的这9人,通常选择养一些牛羊这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家畜;而剩下无业的82人里,除去3个未成年人和没有劳动能力的63人,剩下的16人具备部分劳动能力或者完全劳动能力,但是并没有选择就业也没有选择干副业,这就造成了劳动力的极大浪费及政府社会救助成本的加重。因此,需要关注这部分人群的就业心态、想法,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依靠自己提高家庭生活水平。

2.Q村低保家庭的就业特征

从低保家庭的就业看,Q村的就业现状具有就业质量低和就业比例低两大特征。Q村低保人员从事的工作通常以体力活为主,这类工作对工作主体的技术和文化程度的要求不高。从健康层面分析,Q村低保对象大部分都患病病或者年龄较大,他们的身体素质导致在进行职业选择时,选择面狭窄,且不符合用工单位的要求。从教育层面分析,Q村低保对象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大部分人只具有小学和初中学历,少数人小学教育都没完成,极少数人上过高中,还有一部分人没接受过教育,其就业技能较低,且与之匹配的就业岗位较少。此外,低保人员的就业意愿也是影响就业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Q村101位低保人员中,即使就业意愿高的低保人员参与了工作,也会选择离家较近的地方打零工。打零工工资日结,而且周期较短,能够及时获得报酬。但是Q村附近的就业岗位少,对专业技能及教育水平要求较低的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使得低保户的就业形势严峻。

大坝镇Q村低保家庭的就业困境

低保家庭成员能力不足

低保家庭成员普遍缺乏技术和专业知识,且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使得低保户家庭成员很难获得稳定的就业机会。受教育水平及身体因素的影响,低保户家庭成员只能选择劳动强度小,工作内容相对简单的工作,但此类工作岗位有限,无法保证低保户家庭成员的完全就业。

低保家庭的就业稳定性不高

低保家庭的就业稳定性对于提高其家庭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与Q村低保人员的访谈中,发现多数低保人员的就业稳定性较低。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低保人员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不高。从人力资本角度来说,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具有经济价值的体力、技术、知识等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价值的总量可以决定劳动人员能否在劳动力市场上进行竞争。由于Q村低保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同时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导致劳动竞争力不强,且当前劳动供需关系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状,从而影响低保劳动人员的工作稳定性。其次,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Q村位于西北欠发达地区,周边能够提供工作岗位的企业较少。因此,相比于竞争力强的市场就业方式,Q村低保家庭主要以灵活就业的方式生活。近几年,Q村结合自身土地资源,在政府财政、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下,种植大鹏蘑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巩固脱贫攻坚的手段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能够为低保家庭人员提供一部分就业岗位,带动就业,但就业岗位仍有限,无法满足低保户家庭成员的就业需求。

低保家庭的就业渠道不畅通

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和职业选择狭窄是导致低保群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尽管现代社会是信息共享与开放的社会,但由于Q村低保人员大多为中老年人且教育水平较低,他们不擅于使用各类互联网信息,导致就业信息的获取不畅,求职就业往往面临“信息差”,企业需要精准招工,但农村低保群体信息不畅,富余劳动力需求多样,不能精准匹配到相应岗位。且低保群体受自身文化水平限制,对于就业信息获取不畅,更多低保群体就业以亲戚、朋友推荐为主,且就业选择存在从众性和盲目性,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地择业。此外,Q村部分低保家庭成员为照顾残疾的配偶,需要选择季节性灵活就业,也使得低保家庭成员在择业时面临选择面狭窄的问题。

改善大坝镇Q村低保家庭就业的对策

增强内生动力,提高就业能力

1.拓宽社会交际,积极融入社会

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人们的乐观、积极、希望等积极心理品质,能够使人们以更为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人类潜能和能力,去探索人类愉悦和幸福的秘密,并进一步帮助人们去获得愉悦和幸福。因此,低保家庭改善就业困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要学会摆正心态,以一种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寻求自我幸福感,从而提高就业的欲望。为

帮助低保人员早日走出阴霾,积极生活,政府要重视为低保人员打造生活交际圈。政府可以为低保群体的社会交往创造条件,定期举办一些公益活动,增强低保人群和社会的互动,帮助其重拾信心。还应对各种资源进行统筹,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低保群体增强自我价值。此外,村“两委”可以引导低保家庭参加各种活动,关注低保家庭的需求,使低保家庭积极融入,扩大社交圈。

2.构建心理救助体系,减少负面情绪

部分低保群体受到过意外、疾病等重大创伤的打击,致使整个家庭氛围充满负能量,加之生活的压力也使得这类家庭难以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为此,这类家庭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往往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二次伤害。因此,首先,Q村可以与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合作,为低保家庭开展下乡心理辅导;其次,可以建立乡村振兴心理健康服务站,根据本村具体情况开展健康帮扶活动,通过专业的服务为低保户提供心理帮助,提高其就业能力与生活品质。最后,可以让心理志愿服务队根据低保户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通过心理健康宣讲、知识问答等形式,向低保户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与就业的关系等内容,切实发挥心理疏导在缓解低保群体就业压力方面的实际作用。

优化外部环境,拓展就业渠道

1.完善农村低保动态管理机制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的良性运行离不开精准识别低保对象和实现动态管理两大关键。确定低保对象是动态管理的前提,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基层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通过定期复查核对标准的动态评价与退出机制,准确记录目标家庭经济资产的变化,评估家庭收入和基本生活现状,及时调整,公布复核结果。此外,加强动态监管是保障农村低保制度精准实施的必要条件,应结合国家法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提高农村低保政策的运行效果。面对申报流程,基层政府要发挥大数据的作用,进行政务数字化治理,利用智能审查代替人为审查。同时,还要继续扩大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申请人员识别自身条件以及相关法律意识,强化诚信观念,加强对低保政策的正确认知。

2.构建政策依托,多方推进就业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关乎困难群众幸福冷暖,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任务,仅依靠单方力量是完全不够的,需要政府、协会和企业等多方主体协同合作。为提高就业帮扶的精准性,政府要深入走访摸排,对低保家庭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数据统计,了解低保家庭的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及就业需求,建立帮扶数据库,形成就业援助对象清单。同时,政府要积极链接各种社会资源,依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力量,对低保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差异化就业指导,吸引专门工作服务队,进行精细化跟进帮扶。此外,低保人员的就业问题关系着乡村振兴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问题,企业作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体,自身应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为低保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和配套的社会保障系统。政府也应利用政策优势鼓励企业打开大门吸纳农村低保人员,对签订1年以上合同及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企业每人每月200元的岗位补贴。对低保人员劳动技能进行科学培训,提高就业素质,建立长期专用低保人员岗位的企业,在贷款贴息和担保方面给予一定的便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3.建立乡镇服务组织,开展就业救助服务

政府面对低保人员就业的情况应进行分类支持和管理,提高就业扶持的效率和精准性。对灵活就业的低保群体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对有意愿在家发展养殖业的部分低保群体建立专门的服务咨询团队和经济上的支持。村“两委”是百姓与政府之间的桥梁,要积极履行职责,主动关注低保家庭的需求,并如实反馈给上级政府,为他们争取利益,辅助就业。乡镇政府要大力鼓励低保家庭灵活创业的想法,并吸纳一些养殖大户、兽医等专业人员,组建一个服务组织。为发展养殖业的低保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分析家畜市场行情、养殖经验等。除此之外,乡镇政府也要从经济上予以支持,为低保家庭的家畜免费进行打针、买保险等。

农村人员的就业问题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可靠手段,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只是摘帽的第一环节,而就业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第二环节。因此,推进农村低保家庭就业不可或缺,要重视培养低保家庭自身的就业能力,及政府扶持低保家庭促进就业的作用,让二者充分结合,形成政府救助兜底保障,自助互助激发活力的良好就业格局,从而不断增强低保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低保户家庭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如何缴费
家庭“煮”夫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抓阄”评低保,荒唐!
“抓阄”评低保,荒唐!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寻找最美家庭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