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原则遵循

2024-07-06张佳佳唐彦林

行政与法 2024年6期
关键词:党和政府共同富裕分配

张佳佳 唐彦林

摘      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了使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内在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遵循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遵循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采取的一系列策略手段遵循重点发展与整体推进相统一的原则,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价值追求遵循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的原则。

关  键  词:共同富裕;内在原则;党性与人民性;效率与公平;重点与整体;个人与集体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4)06-0040-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使促进共同富裕的步伐迈得更扎实,习近平在多个场合从多个角度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部署和安排。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对促进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总体思路以及一些具体举措进行了整体策划和安排;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指示。[1]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从中国式现代化、改善民生和分配制度的角度对促进共同富裕的问题进行了强调。[2]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问题。[3]探究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内在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党中央关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理论的内涵和精神,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践中既保持原则性又具有灵活性,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因时因地施策。因此,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原则遵循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却鲜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党的十九大以来,多数学者主要集中于研究共同富裕的内涵、发展逻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意义等方面的问题。[4]换言之,目前学界主要热衷于从某一具体角度研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一些理论或实践问题,而未能从宏观上归纳和总结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内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鉴于此,笔者通过学习研究习近平关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部署的调研,对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概括了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内在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习近平在论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总思路时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5],这充分体现了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内在原则。所谓党性是指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质特性,是其所代表的阶级属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党性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党性原则就是指坚守党的性质。人民性是指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立场的集中表达,坚持人民性原则就是指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可以使我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在我国,党性与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既是坚持党性原则的体现亦是坚持人民性原则的体现,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一)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6]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内在统一的生动体现。人民群众从质上看是指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人,从量上看是指社会人口中的大多数。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在不同的时期包含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但其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这鲜明地体现了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内在原则。首先,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勤劳奋斗创造出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创造者,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劳动群众也通过传播生产经验和发明生产工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越来越强,知识分子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党和政府全力激发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强大动能,依靠全国人民群众的勤劳奋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丰厚的物质基础。其次,从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和概括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党和政府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将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制定出最符合实际情况和人民意愿的方案,并在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加以修正和完善,从而加快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最后,从人民群众中不断汲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智慧和力量。“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自觉拜人民为师,虚心向能者求教,积极借鉴人民群众创造的有益经验,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中不断提升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工作的领导能力,从而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以上这些举措都说明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始终遵循着党性与人民性内在统一的原则。

(二)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党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相统一的又一鲜明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7]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进民生福祉。所以,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始终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从而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使人民群众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比如,进入新时代,人们期盼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稳定的工作,获得更满意的收入,享有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拥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等。对此,党和政府积极回应人民诉求,为人民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普惠公平的教育和发展条件;为人民获得更稳定的工作和更满意的收入举办了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了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了人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了人民的致富本领;为人民享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完善了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享有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和完善了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服务体系;为确保人民享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加强了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等民生保障建设。这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都充分说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努力发展的方向。换言之,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8],是坚持党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相统一的内在要求。

(三)把人民作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工作成效的“评卷人”

习近平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9]党和政府坚持把人民作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工作成效的“评卷人”,既是坚持党性原则的体现,亦是坚持人民性原则的体现,是坚持党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的统一。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所以党和政府在设立共同富裕工作成效的评价依据时,主要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维度来考虑。从物质生活的角度看,党把是否增进民生福祉作为评判物质生活富裕发展成效的依据。从人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以及关心的民生问题出发,把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是否缩小,人民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问题是否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化水平是否提高等作为衡量指标。这说明我国要实现的物质生活富裕是以人民的生活是否改善为尺度的富裕。从精神生活的角度看,党把是否满足了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评价精神生活富裕发展成效的依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在精神和社会生活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比如,人民希望享有更广泛的民主权利、期盼社会更加公平正义、享有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加美丽的生态环境等。因此,党和政府把是否促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否实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综合素质等作为衡量扎实推动精神生活富裕工作成效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促进物质生活富裕还是促进精神生活富裕,党和政府始终将人民作为价值目标主体,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工作成效的标准,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这是坚持党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相统一的另一重要体现。

二、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

习近平提出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10],这充分体现了其秉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所谓效率,在与公平关系的语境下,主要是指经济学范畴的效率,指的是经济资源的有效使用与有效配置;所谓公平,在与效率的关系中主要是指经济领域的公平和分配结果的公平,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11]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坚持以“两个毫不动摇”为核心的所有制经济结构、坚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安排、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制度安排都是党和政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践行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原则的重要体现。

(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2]。“两个毫不动摇”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生产力不可缺少的所有制形式,是党和政府在所有制结构上兼顾效率与公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集中体现。一方面,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13]。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生产力不可或缺的所有制经济形式,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所以,基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党和政府毫不动摇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只能产生贫富两极分化,所以,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依靠公有制经济来解决富而不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由于我国仍处于生产力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且要实现的是共同富裕,所以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同时发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在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所有制经济结构保证。

(二)构建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14]这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分配领域的集中体现。由于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所以通过构建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体系来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实现分配领域的效率与公平相统一。首先,初次分配在各次分配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可以有效避免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通过各种生产要素分配先富起来。具体来讲,初次分配是指按土地、资本、劳动、数据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的过程。在初次分配中,市场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它能够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提高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做大”蛋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促进机会公平等措施可以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兼顾公平,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再分配在各次分配中处于关键性地位,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扮演着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整体公平的功能。再分配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非税收收入,在各收入主体之间进行的收入再分配过程。与初次分配不同,再分配更加强调公平,具有强制性、保障性特点。最后,第三次分配在各次分配中处于一个配套和辅助补充的地位,能够发挥缩小收入差距、弥合潜在利益矛盾与冲突的作用。第三次分配是指企业、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等基于自愿原则以慈善公益的方式对财富进行分配的行为,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自愿性特点,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通过构建以上三次协调配套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各次分配的功能和作用,能够使“做大”的“蛋糕”进一步得到科学合理的有效分配,使分配的作用在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中得到充分发挥。

(三)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党和政府在经济体制方面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集中体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又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所以,能否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十分重要。政府和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两大核心主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效市场通过决定资源的配置,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收益;有为政府通过为市场经济主体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最终在二者的更好结合下,可以构建一个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在经济体制方面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有效保障。然而,当前我国的市场体制还存在着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不健全、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竞争环境不完善、市场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市场监管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问题。[15]对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部署,并且为落实这一部署,从基础制度、要素市场、环境质量、市场开放、市场监管五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在基础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平竞争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等措施。在要素市场方面,进一步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知识、技术和数据等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高效配置。在环境质量方面,通过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等手段来改善和提升市场环境质量。在市场开放方面,通过有序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手段来提高市场开放水平。在市场监管方面,通过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健全依法诚信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手段来不断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以上这些措施既可以高效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可以使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能够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经济体制保障。

三、坚持重点发展与整体推进相统一

为实现全体人民、全部地区共同富裕,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手段。这些策略手段体现了重点发展与整体推进相统一的原则。目前,我国实现共同富裕主要面临城乡区域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政府坚持以农村地区发展为重点,推动城乡共同富裕;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与此同时推动全部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为了解决不同收入群体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坚持以帮扶和保障低收入人群为重点,同时通过调节过高收入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手段,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一)以农村地区发展为重点,推动城乡共同富裕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6]因此,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采取了以“农村地区发展”为重点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的战略措施。首先,建立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的体制机制。脱贫攻坚虽然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已脱贫地区仍然存在脱贫基础不稳定、脱贫成效难以持续的问题。所以,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举措。比如,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对已脱贫地区和人口继续实施帮扶政策;重新优化调整现有帮扶政策,资源逐步由重点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倾斜。其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想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必须激发农村内在潜生动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对此,党和政府采取了如下举措:一是发展多元化乡村产业,拓展产业链、推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走质量兴农之路;二是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三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四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让生态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五是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六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习近平指出:“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17]因此,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坚持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并对此采取了一系列具体举措。比如,建立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发展县域经济等。

(二)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全方位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习近平指出:“要抓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18]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采取了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与此同时鼓励其他地区同步推动共同富裕的策略手段。党和政府对浙江省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进行重点建设主要表现在:首先,给予了政策支持和改革授权,对其进行规划和部署,致力于将其打造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和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其次,对浙江省建设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许多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比如,在缩小地区差距方面,总结和推广丽水采取的“生态经济,经济生态”模式和嘉兴平湖的“飞地抱团,山海协作”模式;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总结和推广金华义乌采取的宅基地权能“双向开放”模式和湖州的“无差别城乡”模式;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总结和推广金华磐安采取的“我们的幸福计划”促增收模式和温州鹿城的“大爱鹿城”慈善品牌模式;在优质公共服务共享方面,总结和推广“提升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优质共享”的杭州富阳模式和“构建数字化智慧型‘养、育共富体系”的温州瓯海模式;在基层治理和精神文明发展方面,总结和推广“党建引领,四治融合”的嘉兴桐乡模式和“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亮丽之窗”的绍兴诸暨模式。[19]这些实践经验为我们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最后,在重点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外,党和政府还对其他地区因地制宜采取了许多发展战略。比如,实施了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这些战略促使其他地区加快发展,一起向共同富裕迈进。

(三)以帮扶和保障低收入人群为重点,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20]因此,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采取以扶持低收入人群为重点,同时通过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手段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低收入群体并没有法律确定的明确标准,但在我国大体上主要包括三类人群:一是农村的农民,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民,三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城市居民或市民。实现这些低收入人群的共同富裕就是使其生活得更美好。因此,党和政府在重点帮扶和保障这些低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上,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提高收入。党和政府对他们精准施策,采取了不同措施,促使其致富。对于第一类低收入群体,党和政府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新集体经济、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加大对农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手段提高他们的收入;对于第二类低收入群体,党和政府通过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给他们创造就业机会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收入;对于第三类低收入群体,主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是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尽力让低收入群体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从而使其生活得更美好。党和政府通过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了低收入群体家庭子女的致富本领;通过“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逐步缩小职工与居民、城市与农村的筹资和保障待遇差距,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21]等措施,使低收入群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通过完善兜底救助体系、织密保障网等手段,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通过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减轻居住在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压力。此外,在重点帮扶和保障低收入人群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党和政府还通过加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校毕业生、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减免税费等措施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和加强慈善事业管理等措施调节过高收入。总之,党和政府通过以上措施努力在我国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扎实推动全民实现共同富裕。

四、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

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将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维护个人利益的原则。所谓个人利益是指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的总和,维护个人利益是指维护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权利;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维护集体利益的原则,“集体利益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实现和协调个人利益以增强集体凝聚力的关系”[22],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实现和协调各个阶层的利益从而来更好地增强社会整体的凝聚力;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价值追求的统一,体现了遵循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的原则。

(一)将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最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里的“人”从个人层面的角度讲就是指“每个人”,将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这充分体现了维护个人利益的原则。所谓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的活动、需要、能力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将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个人层面的根本价值追求,具体体现在:首先,将促进每个人需要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追求。“促进共同富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多重需要”[23],从个人层面的角度讲就是指满足“每个人”的多重需要。为了满足每个人的多重需要,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不仅注重提高每个人的物质生活质量,还注重丰富每个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而这正是每个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结合体,满足其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全面发展,防止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异化的内在要求。[24]其次,将促进每个人活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为每个人创造的更加普惠公平的受教育条件和发展机会,畅通的向上流动渠道,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就是为了使每个人有更多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与不同层次的人进行社会交往和联系,参加多种生产活动的机会,从而希望促进每个人活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最后,将促进每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价值旨向。每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每个人与自然、社会、其他人以及每个人自身身心关系的全面发展。[25]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强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发展;强调构建个人与社会共生共进的关系,促进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全面发展;强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面发展;强调要关注人的心理健康、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身心关系的全面发展。这些举措从个人层面的角度来讲,都证明了党和政府始终将促进每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价值追求。由上可知,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始终将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引领,这充分体现了维护个人利益的原则。

(二)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

党和政府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体现了遵循集体利益的原则。社会公平正义从权利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权利公平、规则公平和机会公平。所谓权利公平主要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平等拥有宪法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规则公平是指任何社会成员都平等享有规则约束和保护,在规则面前一律平等;机会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平等享有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机会。[26]这“三个公平”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和方面,是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着眼点和突破口。具体来讲,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建立了以“三个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市场制度体系,从而保证每个市场主体都有权利和机会参与市场竞争并平等地享受市场规则带来的保护和发展红利;逐步建立并健全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就业、医疗、养老等福利保障体系,从而使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民生,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好、更加满意的美好生活;进一步构建了三次分配之间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体系,以此来使发展成果更好地实现分配正义;党和政府还进一步完善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以期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秩序。以上这些举措都说明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始终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这鲜明地体现了其遵循集体利益的原则。

(三)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体现了遵循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的原则。所谓高质量发展道路是指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发展道路。[27]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既能够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维护个人利益,又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达至统一的重要现实路径。首先,高质量发展能够为我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在此基础上我国会加大力度解决与每个人休戚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方面的问题,从而能够进一步满足每个人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会获得进一步发展,每个人会有更广泛的民主政治权利,获得更加和谐、文明、美丽的生活环境,从而能够进一步满足每个人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总之,高质量发展会满足每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多方面的需要,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对个人利益的维护。其次,高质量发展是以共享理念为指导的发展。所谓共享是指全民、全面、共建、渐进共享,共享注重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28]坚持以共享理念为指导的高质量发展,能够使全体人民获得实现共同富裕的权利和机会、共同享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发展成果,从而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集体利益。最后,高质量发展是以协调理念为指导的发展,“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29]。坚持以协调理念为指导的高质量发展既可以使每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协调发展,从而能够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维护个人利益,又可以协调好人与人之间共建和共享的关系,从而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集体利益,最终通过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达至二者的平衡和统一。

总之,深刻认识和把握党和政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时遵循的内在原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深刻领会和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理论和政策的要义,也有助于在进行具体实践时将客观条件与价值追求统一起来。这既是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5][6][10][12][16][18][20][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09,144,54,

143,143,146,143,145,145.

[2][1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9、39,146.

[3][8]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3-12-27(02).

[4]于萍.十九大以来关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视野,2022(9):96-102.

[7][27-2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68,143,140,140.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9.

[11]黄有璋.改革开放以来效率与公平关系演变的历史考察及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7(10):171-175.

[13]李海舰,杜爽.发展不平衡问题和发展不充分问题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5):72-81.

[15]马琣.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中国的探索与理论创新[J].学术研究,2022(11):109-115.

[17]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2:100.

[19]黄祖辉,傅琳琳.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探索与模式解析[J].改革,2022(5):21-33.

[22]顾书桂.集体利益的经济学原理与政策含义[J].云南社会科学,2008(1):104-108.

[23]赵笑蕾.在推动共同富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兰州学刊,2023(2):5-13.

[24]郭晗,任保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实践历程与路径选择[J].改革,2022(7):16-25.

[25]郝立新.中国式现代化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4):15-22.

[26]黄有璋.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公平正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2):30-36+89.

Firmly Follow the Inherent Principle of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Zhang Jiajia, Tang Yanlin

Abstract: Solidly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adapting to the changes in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facing Chinese society, for meeting the peoples ever-growing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f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for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make more significant and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common prosperity,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follow certain principles in the relevant work of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Adhering to the fundamental position of people centered goes with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party spirit and people;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unifying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comes with taking the socialist basic economic system as an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the series of strategic measures adopted to solidly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key development with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the pursuit of the intrinsic value of solidly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acts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unity of 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collective interests.

Key words: common prosperity; internal principle; party spirit and people;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key and whole;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责任编辑:马海龙)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共同富裕分配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努力建设一批新型高校智库 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