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
2024-07-06常风芹
常风芹?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既是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重要环节。文章从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现实意义出发,深入探讨其主要内容,并结合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具体实践案例,提出对应的几点优化建议。希望文章的观点能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借此促进高校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效率;数据安全;资源共享
引言
信息化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管理效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下文将通过分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探讨如何优化当前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提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高校发展的需求。
一、高校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校发展的驱动力之一是对多元化信息的有效利用,其中人事管理信息的整合与分析就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人事管理信息化能够深入挖掘和处理人力资源基本信息,及时识别和解决高校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高校的战略规划和建设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进而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避免无目标的盲目扩张和建设,保证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
(二)提升高校?事管理?作水平的需要
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在教育、人才培育及科研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亟需人事管理工作水平的同步提高。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高校人事管理需要主动融入信息网络,积极推进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实施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整体发展目标,满足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事信息管理范围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精准高效地梳理和整合人事信息管理范围,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人员基础信息、人事管理信息、师资管理信息以及工资福利信息四大板块。首先,人员基础信息的管理侧重于对教职员工的性别、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学历、职称、所属部门以及聘任岗位等基础资料的汇总与管理,这类信息主要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为全校教职工提供登录查询和核对服务,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其次,人事管理信息的建设还需关注于人才引进、岗位调整、人员离校、聘用考核等人员动态管理,赋予二级学院一定的管理权限,实现信息的分级管理和人事部门的最终审核,保障人事管理的灵活性和规范性;再者,师资管理信息的构建聚焦于人才培养、人才工程建设、在职进修培训、职称评聘等重要信息的汇总与共享,由人事部门统一管理,与教务、科研等部门形成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学校师资队伍的系统建设和持续发展;最后,对工资福利等重要信息的整合,为教职工提供关于工资津贴、奖金福利以及社会保险等相关信息的管理和查询服务,由人事部门统筹管理,强化教职工福利保障。这四大板块的信息化建设,高校就能基本实现人事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加强信息安全,促进学校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事信息业务系统建设
1.分层支持体系的建设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主体框架由分层支持体系构成:(1)基础设施层.包括操作系统、基础数据库等系统软件,为上层应用提供了基本的运行环境;(2)资源层.整合数据库资源、目录资源和消息队列等部分,以及高校内部其他系统使用的资源,确保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共享;(3)应用支撑层。采纳工作流技术,实现高校人事管理流程的网络化和自动化,提高办事效率与管理质量;(4)业务应用层。涵盖机构管理、岗位管理、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减少公共服务的重复建设、降低业务应用建设的耦合度以及提升系统的可维护性,优化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5)界面展现层。基于B/S模式构建,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保证系统使用的便捷性和高效性[1],见图1。
2.人事信息系统与协同办公系统的整合集成
引入双层认证体系,在内部办公平台或学校门户网站上创建与业务系统链接的登录入口,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登录过程中,设置用户名和密码这两个关键参数,其中用户名作为区分不同用户的唯一标识,如身份证号或工号,保证用户身份的准确性与唯一性。为了加强数据安全性,用户名和密码的加密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比如采用DES算法进行加密,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传输,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促进高校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2],见图2。
3.人事信息系统与教务系统和科研系统的集成
为了满足教务、科研系统对数据格式的特定要求,人事信息系统需聚焦于实现教务、科研系统与人事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具备高效导入Txt、Excel等文件的功能,以及根据教务、科研软件需求生成专用格式数据的能力,自动传输所需数据至教务、科研系统,确保系统间教务、科研信息的一致性与准确性。数据的无缝对接与实时同步,提升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也为教务、科研工作的顺畅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保障高校管理工作的整体协调性和前瞻性[3]。
4.人事信息支撑平台的应用
人事信息支撑平台主要涵盖人事信息访问管理及人事信息的即时更新两大方面,提供全面的查询服务,包括员工基本信息如姓名、所属部门、工作年限等,以及部门信息的索引,保障各类应用系统能够高效获取所需的用户资料及部门动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Windows Service和Web Service等,实现人事数据的实时同步更新,保证员工信息和组织架构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促进人事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同时,也能为高校的人事管理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三、高校人事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以江西中医药大学实践为例
江西中医药大学自2014年开始着手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准备与调研工作,至2016年正式启动项目实施,经过不断地优化迭代,该系统成功实现了人事业务的全面线上化操作。系统涵盖教职工管理、人事异动、薪酬管理、人事档案管理、报表管理、教职工自助平台等关键模块,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与共享。与OA系统、信息中心、指纹考勤、财务等子系统的互联互通,更是大幅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4]。
目前,该校的人事管理系统已梳理了全校89个部门、560个科室、979个岗位的组织架构,支持机构变更操作,包含2000余名教职工的详细信息。系统还支持教职工上传职务聘书、资格证书等附件,便于相关部门查阅。在业务办理方面,系统设置了自动预警提醒,并构建了全面的异动办理流程,从入职、转正、岗位调动到离职等,所有流程均应用系统表单进行操作,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与数据的可追溯性,保证人事异动及时准确地完成,减少工作遗漏;在薪酬管理模块方面,也实现了与人事异动相关的业务联动,自动化处理薪酬调整事项,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的繁琐与错误的出现;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系统严格遵循档案管理标准,详尽记录教职工的职业生涯信息;报表管理模块则大大减轻了人事部门的报表编制工作量,内置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工具能实时生成各类统计图表,为校领导决策提供了便捷的数据支持;最后,教职工自助平台的建立,更是体现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职工可在平台上自主办理各类业务,实现学校管理与教职工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教职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江西中医药大学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建设与运行,充分展现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实践成果,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四、优化当前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遵循原则是根本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坚持“领导重视、循序渐进、科学实用、安全保密”的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1)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领导层需要在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更要在行动上予以支持和推动,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充分的政策和资源保障,让信息化建设与高校的整体发展战略相协调。这就要求高校决策层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综合协调资源,明确目标,统一步调,形成全校上下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合力;(2)信息化建设必须循序渐进,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找准突破口,分阶段实施。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重视从逻辑设计到实体建设的每一步,使得信息系统的设计既科学合理又符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实现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深度融合;(3)科学实用原则要求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先进而实用的网络技术和管理理念,不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更注重技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让信息化建设成果能真正服务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4)安全保密原则必须严格遵守[5]。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和权限管理机制,对敏感信息进行严格加密,保证信息安全,严防数据泄露,保护高校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落实策略是重点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想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转变,提升管理效率并与高校整体信息化进程相融合,支持高校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四步走”策略:(1)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人力资源数据的集成管理,在内网环境中创建人力资源管理门户,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查询服务,确保数据的公开透明,增强管理透明度和信任度,为高校创造良好的管理氛围;(2)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信息化进程,建立涵盖招聘、培训、人员调配和绩效考核等多个业务领域的综合系统,解放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时间,使其更专注于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为高校的战略发展作出贡献;(3)采用现代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构建以绩效管理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整合互联网技术实施自助服务系统,满足师生的广泛需求,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向更高级别发展;(4)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校园信息系统的深度整合,为高校提供全面、准确、及时和有效的决策支持,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
(三)构建载体是保障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设施和技术层面。其中,校园网络和数据库系统是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两大重要载体。对于校园网络的建设,利用先进的建筑综合布线技术以及成熟领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高校提供一个安全、可靠、便捷的计算机信息传输线路,覆盖全校的管理和教学机构,确保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与其他部门及教职工进行必要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充分利用。而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则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另一支柱。建立信息丰富、系统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涵盖人事信息、学术成果信息、教学信息等多方面内容,进一步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结语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高校人事管理效率和质量,帮助高校更好地应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挑战,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未来,高校应继续深化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技术和政策创新,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马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23, 42(1):164-168.
[2]李瑶.新形势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09):94-96.
[3]黄雅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就业与保障, 2022(10):196-198.
[4]张健.浅谈高校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134-135.
[5]梁诗琦.探究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J].前卫, 2023(32):84-86.
(作者单位:南京传媒学院人事处)
(责任编辑:袁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