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之花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盛放
2024-07-05张成梅
张成梅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全面立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强化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已然成为历史教师弘扬传统文化和贯彻素质教育目标的新任务。本文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原则遵循和具体策略开展讨论,以期有助于深化教师对课堂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工作的再认识和再理解,并全面把握高质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规律,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历史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29
当前,全面探索和研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具体策略和基本方法,已然成为历史教师的基本共识和重要目标导向,也在众多初中历史教师的积极探索和踊跃实践中得到了落实。但不可否认,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过程中依然遇到较多突出的问题,如教师重视力度相对较低、忽视对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挖掘、课堂重理论讲解轻案例展示,等等,使得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目标的达成受到了影响。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全面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地联合其他优秀的同行,从更为宽阔的视角探索解决的方法和策略,让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落实。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助于丰富课程教学内涵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一般以具体的知识点讲解为主,使得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内涵不够丰富、容量较少。通过积极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工作,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结合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补充和丰富,在教学中引入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如微课、多媒体、文字资源等,从而有利于丰富初中历史课堂的基本教学内涵,拓展历史课堂的教学容量,为历史课堂教学注入浓浓的新鲜感和勃勃的生机。
2.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且重视度相对较低,制约着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可以使教师重视起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并认真对当前传统文化渗透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并及时针对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可以使教师设定长、中、短衔接有序的教育目标,并提升目标设计的针对性、科学性与有效性,继而可以全面补足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质量和水平,自然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3.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升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渗透,可以使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展示各种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渊源历史,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全面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人格,自然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不断提升。
4.有助于不断提升教师综合执教能力
通过研究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路径、对策和方法,历史教师重视起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分析,并全面在探索中强化与其他同行的互动沟通,学习经验,积累总结,并在后续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强化应用,从而有利于教师充分把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规律,助力教师执教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则
1.要遵循互动交流原则
要想全面把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教师就要遵循互动交流的原则,积极地在强化与其他同行互动交流和开放探索中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视野,激发传统文化教育的思维,并在集体讨论中对当前传统文化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洞和补短板,使教师全面把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规律。
2.要遵循长期探索原则
立足历史课堂教学开展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如需要教师统筹设计教学规划、科学安排传统文化教育课时、合理选择传统文化教育渗透方法、精准给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指导。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遵循长期探索的原则,并明确每个阶段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工作的侧重点和中心任务,分阶段、分模块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3.要遵循服务学生的原则
探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模式、路径和方法,其最核心的目的是通过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来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地在传统文化教育中遵循服务学生发展和促进学生提升的原则,并将促进学生提升和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积极地围绕着核心来统筹设计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工作。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教师提升重视度,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初中历史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工作认识到位与否、重视度是高还是低,都会影响到课堂教育目标的达成。从目前的基本情况来看,存在教师重视度相对较低,思想观念不正确等突出的弊端,需要初中历史教师积极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升重视度,不断强化思想认识,为更好地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例如,历史教师要从内心深处重视起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和解读,并着重研究新《课标》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内容的表述和要求,同时全面将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助力学生良好人格塑造、弘扬传统文化等工作进行衔接,不断强化自身对该项工作的思想认识。同时在后续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中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树立服务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提升和因材施教的传统文化渗透工作思想和理念,并立足当前工作实施的现状,制定可实施性较强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目标和规划,稳步推进该项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2.全面深化教材解读,精准挖掘教材资源
当前,新版本的教材已经在初中阶段历史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而新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这为历史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工作提供了新的素材支撑。教师要进一步重视起对新教材的剖析和解读,全面挖掘教材中包含的传统文化主题教育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和拓展,为后续高质量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秦统一中国》这一小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构成,研究教材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素材和元素。如该节课包含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相关史料、关于大一统思想的文化资料,教师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梳理和归纳,并结合教学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丰富和拓展。如可以通过上网查找的方式搜集关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货币和当时涌现的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教学资源,同时将这些资源制作成不同的呈现形式,如制作成图片资源、微课视频资源和幻灯片资源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配合教学,营造学习情境。这样才算真正深化教材解读、精准挖掘教材资源,能够为后续高质量的课堂渗透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3.注重展示案例,强化互动交流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基本只注重理论讲解,而忽视案例展示,这是教师没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产生的弊端。同时在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中,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率较低,使得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工作的感染力不强、渗透力不强,自然不利于高质量的达成传统文化教育目标。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充分立足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更加注重展示丰富、多样化的案例,并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这些传统文化教育案例进行开放式讨论,从而有效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助力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有效化达成。
例如,在讲解《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展示一个关于介绍丝绸之路起源、发展的历史讲解的微课视频短片,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该微课案例进行自由式与开放式讨论,如讨论丝绸之路的文化渊源、丝绸之路对于传播中原文明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等。让不同学生积极发言,一起结合案例说思路、说想法、说心得体会。教师则要立足学生的讨论情况,积极借助幻灯片、视音频等科技手段为学生展示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不断强化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理解,继而助力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高质量达成。
4.有效实现活动引领,带动学生参与热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全独立的认知思维,且其天性爱玩,很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也能够在游戏活动中积极地展现自我,踊跃地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把握该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并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积极地引入符合教育主题、与教材内容关联较为紧密,且针对性、趣味性较强的各式游戏活动,借此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为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主题内容学习热情和更为有效地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这一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两汉文化科技展”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如让学生分成小组,就两汉文化科技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并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源、微课视频资源、文字资源等。在课上,各小组推举代表,分别登台就这些内容进行讲解。教师则要积极为学生进行指导,并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真正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两汉文化科技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助力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高质量达成。
5.积极转变评价策略,凸显教学评价的作用
积极地转变评价的机制、有效强化教学评价的督促作用,是初中历史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重要工作。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历史教学存在评价组织方式固定化、模式单一化,且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历史教师要积极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在课堂就传统文化主题内容的学习情况进行更为精准化评价,从而提升评价的客观性与合理性,为有效强化教学评价的督促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三国鼎立》这一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传统文化主题内容的情况进行评价,如传统文化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传统文化技能学习情况、个人传统文化素养养成,等等。将这方面的教学评价全面纳入该节课学习的总体评价之中。统筹设计该主题内容学习情况的评价考核分值占比,还要积极提升评价考核分值占比,如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主题内容学习分值占比提高到25%,并按照每周、每月、每学期的顺序,全面对学生的传统文化主题内容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与评价。积极进行量化排名与对比,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主题内容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在评价中,教师要积极引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小组互动评价和线上匿名评价等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视角就学生的传统文化主题内容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化考核与评价,真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主题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助力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高质量达成。
6.合理构建线上学习空间,积极拓展渗透路径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一般在课堂和线下开展与实施。如在课堂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讲解、传统文化技能教授,等等。这就使得传统化教育渗透的视野狭窄、渠道固化、路径单一,自然不利于更好地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目标者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地立足当前传统化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并结合教学需要搭建线上传统文化主题内容学习空间,从而引导学生灵活化和有效化地开展线上传统文化主题内容学习,为更为高质量地达成传统文化教育目标、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这一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平台,并制作关于魏晋南北朝科技与文化的课件资源、微课视频资源、图片资源等,放到线上平台发布,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需要,对这些传统文化主题内容进行灵活的线上学习。同时要积极强化学习总结和学习归纳,并引导学生借助QQ群和微信群组开展线上互动交流和讨论,教师则可以适时借助线上直播的方式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主题讲解,真正发挥线上平台的应用优势,助力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高质量达成。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每位一线历史教师的新使命。这是教师为了实现课程教学创新、丰富课堂教学内涵以及弘扬传统文化教学目标的主动选择。初中历史教师要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全面地重视起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工作,并在后续教学实践中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全面深化教材解读,精准挖掘教材资源;更加注重展示案例,积极强化互动交流;有效实现活动引领,带动学生参与热情;积极转变评价的具体实施策略,更加凸显评价督促作用发挥;合理构建线上学习空间,积极拓展渗透路径。从而真正让传统文化教育之花在初中历史课堂盛放,为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持续培养和后续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努尔加玛力·吐尔逊《借助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策略》,《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年第11期。
[2] 刘志鹏、贺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历史教学之探究——以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23年第10期。
[3] 姚纯娜《新课标背景下地方文化助推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究——以常德历史文化为例》,《考试周刊》2023年第40期。
[4] 张伟欣《初中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资源的应用》,《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年第15期。
[5] 徐孟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8期。
[6] 谢慧《指向素养发展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以“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为例》,《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