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视角下大运河苏南段文化遗产保护探究

2024-07-04徐紫林蒋君玉

人民长江 2024年6期
关键词:苏南脉络大运河

徐紫林 蒋君玉

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苏南段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这些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大运河苏南段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些遗产不仅见证了运河的悠久历史和繁荣景象,也展现了苏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大运河苏南段拥有众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和建筑,例如苏州的古城墙、古运河、古桥、古塔等,都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迹和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了解苏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大运河苏南段还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包括各种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地方戏曲等,如苏州的刺绣、无锡的泥人、常州的梳篦等,都是运河文化的独特体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苏南地区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大运河苏南段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和传说反映了运河沿线人民的生活习俗、信仰观念和价值观念,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故事和传说通过口耳相传、文字记载等方式得以传承,成为苏南地区独特的文化记忆。此外,大运河苏南段的文化遗产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中。运河沿线的自然风光、水乡特色、生态农业等都是运河文化的独特体现,为苏南地区增添了无尽的魅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运河苏南段面临着诸多隐患,如环境污染、城市扩张、过度开发等,这些隐患使得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对历史的维护,也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保护和传承大运河苏南段的文化遗产,能够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王燕燕著,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脉络视角下大运河遗产整体性价值评价》主要从历史脉络、文化遗产、整体性评价以及实际案例应用等方面入手,全面介绍了大运河遗产的历史演变、文化价值、保护现状及其整体性价值评价方法。作者通过深入剖析大运河遗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与作用,深入阐释了大运河遗产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及其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该书的目标读者主要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政府管理者以及对大运河文化遗产感兴趣的公众。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大运河遗产整体性价值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该书也期望通过普及大运河遗产知识,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共同推动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该书第一章对中国大运河遗产构成及遗产价值进行综述。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其遗产构成不仅包括河道本身,还涵盖了与运河相关的各种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包括古老的桥梁、码头、仓库、船闸等运河工程设施,以及因运河而兴起的城市、镇村等聚落形态,还有与运河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运河文化、运河民俗等,这些遗产共同构成了大运河丰富的文化遗产体系。作者指出,大运河遗产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展示,更在于其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所承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大运河的开通和运营,不仅促进了中国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推动了沿线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体现在运河工程设施的建造技艺上,更体现在因运河而产生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此外,作者还强调了大运河遗产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她认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大运河的传统功能逐渐淡化,但其文化遗产价值却日益凸显。通过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推动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第二章探讨了美国遗产保护中的“历史脉络”概念对我国大运河遗产整体性价值研究的启示。在美国遗产保护中,“历史脉络”不仅仅关注物质遗产本身,更强调遗产与其所在社区、环境、历史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这种方法将遗产视为一个动态的生命体,而非静态的物体,从而更全面地评价遗产的价值。对于中国大运河遗产来说,这种“历史脉络”的视角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大运河不仅是一条古老的水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历史脉络”的视角,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大运河遗产的整体性价值,包括其物质价值、非物质价值以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此外,美国遗产保护中的“历史脉络”概念也提醒我们,在保护大运河遗产时,需要考虑到遗产与其所在社区、环境的关系,这种保护方式不仅关注遗产本身,也关注遗产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从而确保遗产的可持续性和活力。

第三章对中国大运河历史脉络进行整理。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的历史脉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这条运河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吴国与齐国、晋国的战争运输。随着历史的演进,大运河不断得到扩展和延伸。到了隋朝,隋炀帝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和扩建,使其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了现今所知的大运河的基本格局。大运河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命脉,它改变了中国多为东西走向的大江大河的地理局限,使得南北物流、东西畅通成为现实。同时,大运河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统一、经济互补、文化融合的重要物质基础。进入现代,大运河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014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其历史价值的认可,也是对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重要地位的肯定。

第四章探讨了基于历史脉络视角的大运河遗产构成。大运河,这条历经千年沧桑的水道,不仅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载体。河道本身作为大运河遗产的核心部分,其变迁历程、工程技术、地理环境等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信息。从早期的吴国开凿的邗沟,到隋代开凿的永济渠、通济渠等,再到元明清时期的不断完善,大运河的河道形态和工程技术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大运河。除了河道本身,大运河遗产还包括了与其相关的各种建筑、遗址和文物,这些建筑和遗址,如码头、船闸、桥梁、仓库等,都是大运河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也见证了大运河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和发展。同时,这些建筑和遗址也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大运河遗产还包括了与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大运河沿线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它们是大运河文化的生动体现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大运河的文化内涵,也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色彩。总之,从历史脉络的视角来看,大运河遗产的构成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它不仅包括了河道本身和相关的建筑、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了与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共同构成了大运河文化的整体面貌,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第五章研究了基于历史脉络视角的大运河遗产价值评价方法。对于大运河遗产的整体性价值评价,通常需要考虑其历史、文化、生态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从历史角度看,大运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和交通干线,对于促进中国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从文化角度看,大运河沿线地区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艺术、文学、民俗等多个方面。从生态角度看,大运河是中国重要的生态走廊,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角度看,大运河对于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大运河遗产的整体性价值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其历史、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

第六章对大运河苏南段遗产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与统计分析。大运河,这条古老的河流,见证了中国的繁荣与变迁,其中苏南段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深入了解这一地区的遗产资源现状,作者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与统计分析。苏南段大运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水陆交通的要冲,商贸繁荣的中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苏南人民与大运河紧密相连,共同创造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调研中,作者重点关注了苏南段大运河的河道、桥梁、码头、闸站等遗产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作者发现,这些遗产资源大多保存完好,但也存在部分损坏和遗失的情况。河道方面,苏南段大运河的河道宽度和深度都较为适中,适宜航行。然而,由于长期的自然侵蚀和人为因素,部分河道出现了淤积和狭窄的现象。为了保护和恢复河道的通航能力,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清淤、拓宽等。桥梁是苏南段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桥梁风格各异,有的古朴典雅,有的雄伟壮观。调研显示,大部分桥梁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仍有部分桥梁因年久失修而存在安全隐患。为此,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修复计划,力求在保护桥梁原貌的同时,确保其安全通行。码头和闸站作为大运河的重要设施,对于调节水流、保障航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调研中作者发现,这些设施虽然历经风雨,但整体保存状况良好。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这些设施的保护力度,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除了硬件设施外,作者还对苏南段大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调研,这些遗产包括当地的运河文化、民俗风情、传统工艺等。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作者了解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许多学校和社区都开展了相关的文化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综上所述,苏南段大运河的遗产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本次调研与统计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遗产资源的现状和问题。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苏南段大运河的遗产资源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第七章对基于历史脉络视角的大运河苏南段遗产价值评价实例进行研究。历史脉络视角下的价值评价,意味着不仅仅关注物质遗产本身,还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维度去全面解读和评估其价值,这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大运河苏南段遗产的真正价值。大运河苏南段,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特色。在这一章节中,作者通过详细的实地考察和历史资料梳理,对苏南段的大运河遗产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这种基于历史脉络的研究方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大运河苏南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作者还从多个角度对大运河苏南段遗产的价值进行了评价。从历史文化价值来看,大运河苏南段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从经济价值来看,大运河苏南段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动旅游业繁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价值来看,大运河苏南段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在这一章节中,作者还通过具体的评价实例,展示了如何运用历史脉络视角进行大运河遗产价值评价,这些实例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总之,大运河苏南段流经的地区具有独特的南北兼容的地域特色,这种特色在运河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扬州的瘦西湖和古城、苏州的园林与古城、宜兴的紫砂陶和均陶制作技艺等,都是地域文化与运河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大运河苏南段地区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诞生了昆曲、扬剧、锡剧、淮剧、柳琴戏和梆子等二十多种戏曲剧种,这些戏曲剧种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和保护价值。大运河苏南段的文化遗产保存相对完整,从古纤道到水上服务区,从古寺庙到园林古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遗产体系,这种完整性不仅有利于人们全面了解运河文化的发展历程,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书评人简介:徐紫林,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党史、环境史。

蒋君玉,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新。

猜你喜欢

苏南脉络大运河
苏南年俗亦动人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放歌大运河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遇见“大运河”
苏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