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宽幅匀播高产种植技术优势与要点
2024-07-04裴永国
裴永国
摘 要:【目的】为进一步探讨小麦宽幅匀播高产种植技术的优势和栽培技术要点,转变传统的小麦栽培管理模式,实现高产稳产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就小麦宽幅匀播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并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科学灌溉、明确最佳播种日期、机械化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几个角度入手,明确了小麦宽幅匀播高产种植技术要点。【结果】小麦栽培期间通过积极推广应用宽幅匀播高产种植技术,营造了良好的群体结构,满足了现代化小麦种植技术要求,对增加小麦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帮助。【结论】随着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传统小麦种植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通过应用小麦宽幅匀播高产种植技术,更好地解决过去田间种植密度相对较大、行距较小、通风透光率不高的问题,降低各类病虫害的发生,为小麦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麦宽幅匀播;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小麦宽幅匀播高产种植技术是对传统小麦种植技术的一种更新和扩大,改密集小麦条播为宽幅精量播种,实现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设备的有效结合。该种技术模式之下是将传统的小麦播幅3-5cm扩大到7-8cm,行距由传统的15-12cm扩大到22-26cm,播种之后小麦的籽粒更均匀,小麦植株的营养面积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更好地解决了缺苗断种的现象,并且苗期阶段小麦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个体健壮,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素质较好,植株具有较强的抗击性能,并且该种模式下还能够切实增强田间的通风透光率,有利于机械化追肥、机械化喷药,省时省工,切实提升生产效率。近些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小麦宽幅匀播种植技术得以有效推行,并逐渐被农户所接受,栽培面积呈现出扩大的态势,但在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播种技术掌握不到位,播种深度不达标,施肥管理不配套。结合当前的种植现状,需要深入基层开展针对性的种植技术推广应用,以转变传统种植方式,为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1 小麦宽幅匀播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
1.1 革新种植方式
将常规的15-20cm的小密度条播改为等间距(22-26cm)宽密度种植。因为宽播的种子分布比较均匀,所以增加了小麦的单株养分区域,有利于作物的根系发达,幼苗生长旺盛,个体质量高,群体品质好,增强作物的抗寒和抗逆性。
1.2 拓宽播幅
将传统的条播密植改成8cm的播幅,使其在田间不发生缺苗、断垄、结疙瘩等现象,从而解决了传统机械化密植播种之下籽粒较为密集,争夺养分、水分、营养,根部生长较弱的问题。
1.3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小麦种植都采用了浅旋耕耕作方式,导致了耕层较浅、表面松散,极易导致小麦深播后出现幼苗弱、失墒、缺苗的情况。采用后置压轮式的小麦宽幅精密播种器,可有效地对土地进行压实,有效地避免了漏风、失水,保证了出苗的均匀性和长势。
1.4 有利于机械化操作
现行的麦田播种机,播种前必须进行犁地,精细化翻土,既费时又费力;此外,由于肥料逐渐减少,秸秆还田数量增加,传统的麦田播种机由于行间拥挤,导致播种量分布不均匀,导致秧苗出现断垄现象。采用宽幅小麦精量播种机,可一次播种达到优质、省工省时的目的[1]。在小麦播种后,由于波状沟壑的存在,使得田间能够更好地蓄集降雨,既能收集雨水,又能储水,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保证小麦的根系和幼苗的健壮,保证小麦苗安全越冬。
1.5 降低用种量
精量宽幅播种模式之下减少播种用量,使单株生长更强壮、更合理、减少的无用分蘖、更快速的分蘖,植株生长速度更快,更加健壮;促进个体与群体、地下与地上的协同生长发育和同步生长,加强根系的生长活性,丰富茎秆的韧性;还可以改善群体的冠层微气候条件,对单株成穗更有利,具有较高的分蘖率、较大的绿色叶片和较长的作用时期,可延迟整个小麦植株的衰老。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模式之下,由于营造了良好的种植环境,能够满足植株的生长需求,通过选择大穗型的小麦品种,可以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穗重优势提升单位面积内的小麦产量[2]。
2 小麦宽幅匀播播种技术要点
2.1 选种方法
要选择高单株产量、抗倒伏、抗逆性强、株型紧凑、分蘖成穗高的品种,例如周麦系列品种。同时,对种子的质量和出苗率也有一定的要求。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防止病害和病虫,以保证秧苗的齐整。
2.2 选地
土壤条件是决定宽幅精播技术应用成效的重要因素,应在土壤肥水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推广;在中低产农田,则应适当减小行距。
2.3 土地整理和肥料
在农田中推行翻耕、深松技术,翻耕23-25cm,将耕层打碎,翻耕、耙透、不留黑土,做到上松下实、垄后要平整、灌溉,不能冲刷、淤积。在整个生长期积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秸秆还田,每公顷追施纯氮的数量为180-240kg,追施五氧化二磷的数量为112.5-180kg,追施氧化钾的数量为112.5kg,追施硫酸锌的数量为15kg。所有的有机肥料,磷肥、钾肥以及50%的氮肥作为基肥,施入田间。在第2年拔节期间,追肥量增加50%。肥料应在深层施用,避免表面撒撒[3]。
2.4 浇足水分
在整地时,必须保持适当的水分,如果出现了旱灾,就要进行灌溉。可以在上一茬的收获期提前7-10天进行灌水,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秋粮的正常成熟,而且可以为小麦的播种提供较好的土壤水分条件。或在整地播种后浇“蒙头水”,但要做到麦田的浅播,并适时翻耕,防止麦田的板结。
2.5 确定最佳的播种日期
山东省东昌府区以10月中上旬为半冬性小麦品种的播种时间。播量要以整地质量为依据,通常播量在150.0-187.5kg/hm2之间,最高不能超过225.0kg/hm2。要提前对宽幅精播机的质量进行检测,对播种量进行精确的调整,对播种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将播种深度严格控制在3-5cm,播幅为7-8cm,不能漏播重播。
2.6 播后镇压
采用带有镇压设备的宽幅精量麦田播种机,实现一次播种出全苗,以提高麦田的出苗质量和苗期的抗旱性。在秸秆还田的地块,要在将破碎的玉米秸秆耕翻或旋耕之后,使用镇压器进行多遍镇压,以确保小麦在出苗后的根系能够正常发育,增强小麦苗抗旱能力。
2.7 机械化播种注意事项
要有合适的行间距,小麦宽播时,行间距需在22-26cm,应依据土壤条件和品种特点进行适当调整,特别是在低产的田块,应适当缩小行间距。
注意播种的深浅。在刚开始使用宽幅播种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播种过深的问题,这是因为除了播种机械调整不当、耕层土壤不实等因素以外,有些地区习惯性地在播种机后带耢,播后平沟、覆土,因为宽幅播种机播后,会形成一个波浪形沟垄,与常规播种相比播种沟会更深,覆土后会造成播种深度进一步增加[4]。为此,选用宽幅播种机播种前必须进行犁地、播种机试播、调节播深、播后压实,保证播种沟不被覆盖。
注意机器运行的速率。播种机走得过快,会导致播量不准确,播种深度参差不齐,小麦行间距或大或小,苗带宽度不够,镇压不实,播种机堵塞,导致缺苗断垄等。因而,操作的速率不应太高,2-5km/h小时为宜。
及时清理开沟器的缠绕物。导致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有:双脚拥土缠草、开沟器下种口堵塞等。为此,应及时清理开沟机结块,并将其碾压成细粒状,以保证整地质量。在播种作业中,应及时清除开沟器附着的土壤和杂草,提高机械装置应用效率。机械装置的上升和下降要稳定,防止快速上升和下降,造成机械装置的损伤。对于有大量秸秆还田而整地质量较差的农田,可以考虑使用圆盘式开沟器[5]。
做好播种机的调试。调整好播种机的左右水平,确保播种机的左右保持一致。然后调整前、后播种架的工作长度,使播种架的左右两边的播种密度保持一致。毛刷的长度对播种量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开始之前,要检查每一个毛刷;在播种时,要对其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在播到一定的区域或者是在毛刷磨短的时候,就应该对其进行更换或者调整,否则会对播种量和种子出苗的均匀度造成很大的影响。操作者应在机械设备运行时经常检查播种器的各个部分是否工作良好,尤其要注意排种、输种管有无堵塞,以及播种盒中的种子、化肥是否足够。
3 田间管理技术
3.1 冬前田间管理
3.1.1 分级管理,培植好麦苗
在麦田出苗之后,要对麦田的出苗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对出现缺苗、断垄的地方,要尽快进行补种,补种的品种要与现有的品种保持一致,避免混淆品种。在种植完幼苗之后,要将土壤做好,并且要对幼苗进行浇水,并且要适当地进行施肥,以促进幼苗的提前生长,并且要保证幼苗的苗全苗匀称。对于那些整地质量差、地表坷垃多、表土松喧的土壤,可以在冬季之前,于灌溉或雨水后进行1-2次的压制,以粉碎坷垃,弥实缝隙,提高土壤的墒情,促进土壤的生长,保证幼苗能够安全过冬。对于种植深度较大的田块,应适时进行退土清根,减少覆盖土的厚度,让分蘖节在地表之下1-1.5cm,促进分蘖提早生长,培养出强壮的幼苗。在冬季前期,对生长过旺的小麦,根据生长情况,进行2-3次的镇压,以抑制生长,保持水分,防止冻害[6]。对于土壤贫瘠,底肥不足,出现缺肥现象的小麦,应在入冬之前适时进行追肥和灌溉,并进行深翻,以促进根系和分蘖。
3.1.2 冬季浇足水,保证安全越冬
为了确保小麦能够安全过冬,对其进行良好的浇灌是非常关键的,它不仅能够有效地预防小麦的冻害,为来年的返青储备足够的水分,做到冬水在春天使用,预防春旱,而且能够稳固土地,破碎疙瘩,将越冬害虫全部消灭。在小麦宽幅匀播种植模式下,田间的土壤质量相对较好,所以要根据各地方的具体情况进行浇水,重点是要看土地的耕作和土壤的水分状况。耕种粗放、坷垃较多以及秸秆还田土壤松懈的地块,特别是悬根苗较多及土壤保水力差、越冬前墒情不高的麦田,要及时进行越冬水的灌溉,以确保幼苗能够安全越冬,在平均温度降到5℃(11月底到12月初)时候灌溉,灌溉时间最好选择在晚上;地力较差,施肥不足,群体小,长势差的小麦,可在11月中下旬提前浇越冬水,并配合水,追肥10kg/667m2尿素,以达到促生长的目的。一般小麦苗比较壮,土壤水分比较好的,可以不浇冬水。所有的小麦,都必须在严寒到来前浇足过冬的水[7]。
3.1.3 及时施药防治冬季病虫草害
对麦田中的杂草、茎基腐、纹枯病、锈病、麦蚜、麦蜘蛛和地下害虫进行了调查和监测。在冬季进行化学除草时,应把握好药剂的施放条件、施放时间,做到科学施放,以达到提高防治效果、防止药害的目的。常用的药物有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噻吩磺隆等,可以用来防治阔叶杂草。针对禾本科杂草,可以选择含有甲基二磺隆、精恶唑禾草灵、氟唑磺隆、唑啉草酯、啶磺草胺、炔草酯等的单剂或复配剂。在化学防治中,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及时施药。最好是在小麦3叶1心后,杂草基本出齐的时候才能进行。使用的时间应该是在9:00-16:00之间,晴天无风,最低温度不低于4℃的时候。如果是在阴雨天或者大风天,不要用药,因为这样会导致药效下降,或者是雾滴飘移,容易造成药害。二是科学用药。根据不同的地块确定不同的用药剂量,例如防止炔草酯和唑草酯与激素混合使用。为了防止药物伤害,禁止将甲基二磺隆或它的复配物用于强筋小麦和优质小麦。三是,精准施药。选择具有优良性能的喷洒设备并采用扇形喷嘴,这样就可以防止由于喷洒设备“跑、冒、滴、漏”而造成的药剂浪费以及造成的局部药害,保证喷洒均匀,不重复喷洒,不漏喷洒。对于早期发病的田间,应适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选择针对性较强的药剂。对于出现颈肌腐病或者根腐病的地块,可在茎尖上喷洒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和氟唑菌羟酰胺,喷洒不少于50kg/667m2药液[8]。要加强对红蜘蛛、麦蚜和金针虫的监测,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对地下有害生物的控制,可以使用噻虫胺或辛硫磷颗粒,播种后撒播。
3.2 小麦中后期的管理
3.2.1 镇压除草,促进秧苗萌发
在返青之后,各种类型的麦田都应该尽早进行压制和划锄。早春,在麦田的表土解冻之后,选择晴朗天气,尽早进行镇压和划锄,打破坷垃、踏实土壤、破除板结、增温提墒,对土壤通透条件进行改善,促进根系的生长。在晚播弱苗的田,要坚持先轻镇压后刨耕,一边要破除坷垃、弥合缝隙,一边要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提升,促进弱苗早生根、早生长,促进苗情转化。在干旱的农田中,要做好轻微的压实,防止地表水分流失。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适当的灌溉,这样可以促进幼苗的出土生根,要避免大量浇水。同时,对于旺长的小麦田,要进行镇压处理,以控制地面增长量。
3.2.2 科学水肥管理
有灌溉条件的种植地,应该在小麦返青期结合灌溉追肥6-8kg/667m2的尿素和6-8kg/667m2的磷酸二铵,用来促进次级根系的发育,提高分蘖和保穗率。在拔节期间,配合浇水,追肥7-10kg/667m2的尿素。对于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小麦田要利用早春的雨水机会,在拔节期间降雨条件的帮助下,及时进行追肥。另外,也可以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尤其要指出的是,在晚播弱苗的麦田中,要避免提前浇水,最好是在气温稳定回升到3℃以上时进行浇灌,并且要控制水量,以免因为浇水过早导致地面温度下降,对麦苗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对于一、二类小麦田要保持健壮、控旺的势头;对于生长基本正常、群体适宜的二类小麦田,可在返青期进行中耕除草的基础上,在起身期及时进行灌溉,并追施6-8kg左右的尿素,以此来促进穗花的发育,培育壮秆大穗。在拔节前期,再配合浇水,可以追施8kg/667m2尿素,帮助植株健壮生长,提升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一类小麦田在拔节的中后期,配合灌溉,施用尿素8kg/667m2,促进结实,提高产量和质量。
3.2.3 病虫草害防治
在返青起身期,要做好化学除草工作,选择连续3天的日平均温度保持在6℃以上的天气,以麦田杂草的种类为依据,选择适合药剂展开防治,要注意安全用药、防治药害。与此同时,“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治策略也需要充分的贯彻,发现一个、控制一片。对纹枯病和茎腐病,应尽早防治。针对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进行防治,降低害虫的数量。在抽穗到齐穗期,可在田间使用25%的氰烯菌酯悬浮液100-200ml,用于赤霉病的防治。在田间使用40%的戊唑·咪鲜胺乳液20-25ml兑水15kg,田间喷洒,也可用于条锈病和白粉病的防治。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时,要保证药剂用量与水分的充足,并提倡采用高效的喷洒设备,有条件的可以选择使用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推广应用小麦宽幅匀播高产种植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小麦的种植效率和管理质量,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小麦产量和品质。基层地区的农业技术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小麦种植所存在的诸多不当之处,充分掌握农民群众的传统栽培习惯和栽培模式,不断优化种植管理方案,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机械设备在广大基层地区有效地推行,确保在短时间内能够更新农户的种植理念,为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以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益,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胡箭卫,周德录,尤艳蓉,等.小麦宽幅匀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关键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3):52-53.
[2] 王远利.关中地区——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在蓝田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7(4):188+254.
[3] 李敏娟,刘俊香.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特点与推广应用[J].种子科技,2017,35(9):63+65.
[4] 刘广才,马彦,张廷龙,等.灌区啤酒大麦宽幅匀播绿色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甘肃农业科技,2018(10):89-92.
[5] 梁志刚,王全亮,梁艳,等.种肥一体化水地小麦宽幅匀播增产技术的问题与建议[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76.
[6] 李振栋.浅谈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205+221.
[7] 李云红,卫莹.山西稷山县小麦宽幅匀播高产栽培技术优势与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0):67+69.
[8] 胡箭卫,周德录,尤艳蓉,等.小麦宽幅匀播高产高效栽培集成配套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6,32(1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