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稳定的秘密
2024-07-04
主持:小飞鱼
同学们,如果你见过大人抱着鸡的身体晃动,你就会发现无论他们怎么晃动鸡的身体,鸡的头部都始终稳定不动。鸡头的这个特点是鸡为了抵消身体晃动带来的视线晃动,让自己能稳定地看清周围的物体而产生的。在鸡头稳定的现象的启发下,人们开展了对防抖拍摄技术的研究。
这种天赋是鸡独有的,还是鸟类共有的?鸡头为什么总能保持稳定?这种防抖天赋有多厉害呢?本期,和小飞鱼一起探究鸡头稳定的秘密吧!
相关研究由来已久
早在1930年,就有科学家注意到鸟类走路时会进行有趣的头部运动,不过他们当时研究的对象不是鸡,而是在动物学分类中和鸡同属鸟纲的鸽子。他们发现鸽子走路时,身体和头部会分别向前运动,而且头部会一顿一顿地“伸缩”,虽然这个动作看起来像是在“点头”,但其实鸽子头部的位置十分稳定。于是他们提出假想——鸽子等鸟类在走路时会让头部暂时静止,这有利于获得稳定的视野,使它们能看清周围的物体。可当时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这个假想。
后来,科学家们据此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当时“江湖”上分为三大门派:“平衡说”一派认为鸽子等鸟类走路时身体移动速度的变化,刺激了它们的内耳中控制平衡的前庭器官,让它们不停“点头”;“运动说”一派则提出,鸽子等鸟类走路时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能造成其脖子和头部肌肉的自然反射,导致“点头”现象发生;“视觉说”一派则认为“点头”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
那后来科学家是怎么知道鸟类“点头”是为了保持视野稳定的?1975年,弗莱得曼在《自然》期刊上发表论文,提出鸟类走路时“点头”与视觉控制有关。他用鸽子进行了实验,发现当鸽子没有走路,其视野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身体移动的速度发生了变化时(即前庭器官可以感受到在向前运动时),鸽子不会“点头”;当鸽子在走路,但其视野没有变化时,鸽子也不会“点头”;但当鸽子没有走路,只是视野发生变化时,鸽子便会“点头”。
稳定的鸡头
如果你留意过鸡的走路姿势,就会发现它们走路时会和鸽子一样不停“点头”,而不是像人类那样让身体和头部同时向前运动。鸡往前迈步时,鸡的眼睛的神经末梢感应到视野发生了变化,会将这个信息迅速传递给大脑。大脑接收到信息后,便会控制脖子周围的肌肉群,先让头部保持不动,等步子走完了才让头部向前移动,这样鸡就能在走路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视野稳定了。
保持视野稳定对鸡的生存很有好处,这样鸡可以更轻易地分辨出真正在移动的目标——可能是一顿午饭、一个不怀好意的竞争对手,或者是一个来势汹汹的捕食者。
不过,这种本领并不是鸡独有的,而是大多数鸟类都有,比如大雁在飞行时,会频繁“点头”,以保持视野的稳定;无论树枝被风吹得如何晃动,站在树枝上的翠鸟都会保持头部不动。
特殊的防抖机制
其实我们人类也有保持视野稳定的本领,但人类更多时候会依靠灵活转动的眼球——在头部完全不动的情况下,我们的眼球可以在眼眶内灵活转动。而鸡和其他鸟类之所以采取和人类不同的视觉防抖的方法,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非常灵活。
鸟类的颈椎骨普遍有13节或14节,而人类的颈椎骨只有7节,所以鸟类脖子的灵活性远远超过了人类的脖子的灵活性。而且,鸡和大部分鸟类一样拥有发达的视觉系统,它们的大脑中处理与视觉有关信号的脑区的面积很大,而且它们的眼球也很发达,眼球的体积占了头部体积的很大一部分。鸡的眼周还有一个硬质结构——巩膜环,其虽然能像铠甲一样保护鸡的眼球,但这也降低了鸡的眼球的灵活性,使鸡没法像人类一样灵活地转动眼球。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鸡和大部分鸟类都只能通过转动脖子的行为来获得稳定的视觉成像,以保证能以最佳视野看清在自己附近移动的物体。
跟着鸡头学防抖
谷歌旗下的一个子公司曾根据鸡头稳定的原理,推出了一款专门为手部震颤者进食设计的电动勺子。该电动勺子的末端有一根束带,可用来把勺子的手柄固定在使用者的手上;还内置有微型计算机和传感器,可感知使用者手部颤抖的方向和力度,然后通过电机反向运动来抵消一定振幅,从而消除手部颤抖造成的影响。这样,即使使用者出现手部震颤了,也不会把勺子里的食物抖落下来。
科学家们还从其他动物身上得到灵感,开发了很多有趣的仿生科技。仿生科技研究可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同学们今后看到鸟类的时候,不妨留心观察它们的步态,看看它们是不是会一直“点头”。
(注:本文根据中国科普博览等微信公众号登载的文章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