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2024-07-04尹志懿

教育界·A 2024年15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高中地理新课标

【摘要】文章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理论依据,参考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提出解读新课标、解读新教材、创新导入、创新教学法、创新支架、创新活动、创新评价等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新课标

作者简介:尹志懿(1993—),女,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2020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高中地理教师应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以新课标为主要依据,创新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创新策略

(一)解读新课标,挖掘关键线索

新课标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基础。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整体创新高中地理教学,使教学符合新课标中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等要求,为落实核心素养创造有利环境。这要求教师系统解读新课标,从中挖掘关键线索。

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解读新课标发现,以下线索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起关键性作用。第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积极使用多种资源,了解、理解、驾驭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使教学具有开放性。第三,学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体,应当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以上线索,教师首先应践行整体性思想,避免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割裂开;其次应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使教学具有开放性、多元性;最后应贯彻“学生本位”理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解读新教材,整合教学资源

教材为教学提供参考,是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重要依托。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容经过重新编排,可准确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从而以清晰的逻辑结构支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教师应深入解读新教材,把握其主要内容,做好加减法,以便确定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方向。宗艳老师也指出,高中地理教师应深入研读高中地理教材,充分掌握教材脉络,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合理对教材内容做加减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1]。

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新教材为基础做好加减法,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补充或减少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资源的创新整合,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其知识储备,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放松心情,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较大的好处。教师可以关注现实生活、地理文化、地图资源等,从中挖掘教学资源做加法;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弱势,适当忽略教材的习题、拓展知识等内容做减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微观创新策略

教师可以基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具体方法。

(一)创新导入

课堂导学具有安抚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沟通师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等多重作用,是确定课堂教学基调的重要环节。教师不妨创新课堂导学,为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开好头。

1.创设新颖情境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海水的运动”一节的教学为例。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海浪、潮汐和洋流的成因,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浪、潮汐和洋流,都是能够通过肉眼观察的自然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海浪、潮汐和洋流的图片、动画创设新颖的情境作为导入。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感受海水的不同运动形式,感知海浪、潮汐和洋流的特点,从而激发深入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2.融入文化元素

在与海洋协调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基于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和利用,创造出丰富的文化。这能够支持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海水的运动”的教学创新。教师可以基于预先整合的教学资源,以海洋文化作为导入。接着,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讨论海洋文化,鼓励学生围绕“人地协调观”素养踊跃发言,使学生初步建立人地协调观,学会尊重自然规律。

(二)创新教学法

笔者在对比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学过程理论中认识到,教师应发挥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探索活动进行学习。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可践行教学过程理论,统筹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师引导学生个人探索”的教学过程,保障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2]。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节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应用任务教学法,以任务驱动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教师可以组建学习小组,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后,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通过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差异,准确引导学生分层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任务驱动教学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目标一: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形成的作用。目标二: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上的不同体现。

针对教学目标一,教师可以在向学生提供具体案例的基础上,直接提出“分析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形成的作用”这一任务,鼓励学生结合之前的地理学习经验,自主探索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的相关性,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

2.组建学习小组

基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教学目标二,教师可以在为学生提供实例后,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小组,进而让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合作学习。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布置不同任务。比如,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为两大学习小组,第一组负责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第二组负责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接着,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合作,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踊跃讨论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不同表现,促使学生在不断深入的合作学习和讨论中培养核心素养。

(三)创新支架

中国古代教育家朱熹主张“格物穷理”,特别重视“学思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谨慎思考,以达到明辨是非、笃行致远的境界。学习与思考相互依赖,如果在学习中缺乏思考,不仅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还会使学生养成不良学习习惯。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应在思考这方面下功夫,强调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结合。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支架,搭建思考平台,促进学生“学思结合”。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问题为支架,通过直截了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案例为支架,通过具有深刻内涵的案例内容,启发学生思考。

1.以问题为支架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节要求学生结合资料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缘由和途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实现以上学习目标需要解决大量的地理问题。教师可由此切入,设计和提出多个问题。问题一: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问题二:1974年以来,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分别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哪个或哪些原则?问题三:结合当前的国际环境来看,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师提出问题不仅是在询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看法,还是在为学生指引思考的方向。教师应以问题为支架,启发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以案例为支架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借助真实案例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增强学生的学习感悟[3]。“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社会话题。因此,教师可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依据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可持续发展案例设计支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分析案例,阐述感悟,让学生在更加贴近生活的情境下,发展核心素养。

(四)创新活动

开展活动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4]。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提出,教育应注重培养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该理论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地理理论知识学习之外的活动,创新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灵活应对更多充满变化的地理问题和挑战。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新活动形式,创设“结合示意图分析地理现象”“绘制地理示意图”“研究当地天气系统”等特色实践活动,进而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拓宽教学思路,在讲清楚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识图、绘图、户外研究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地理实践活动空间,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发展核心素养。

(五)创新评价

教育家布鲁姆的教学评价理论同样有助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布鲁姆认为,教学评价是在有意识、有计划的教学指导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判断教学的价值,其结果对调节教学进程和提高教学水平有重要作用。教师将评价贯穿教学全程,及时判断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有策略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过程等,有利于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良性循环。

仍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一节的教学为例。从讲解教材知识,到组织学生开展识图、绘图、户外研究等活动,教师都应落实形成性评价,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个性化地评价学生。

结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开展高中地理创新教学既要秉持整体观,又要具有微观意识。整体方面,教师应着重解读新课标与新教材,以便挖掘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关键线索,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微观方面,教师应创新高中地理教学的导入、活动、评价等环节,以便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宗艳.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J].成才之路,2022(25):89-92.

[2]周新霞.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22(36):153-156.

[3]张小琴.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J].学园,2022,15(29):48-50.

[4]岳辉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高考,2022(26):27-30.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高中地理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