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国家需要,就等不得!”
2024-07-03吴琼静
吴琼静
中国的飞航导弹从这里启航,鹰击长空,走向远海,护卫国防,守护海疆。
天安门向西,驱车约30 公里至北京西南郊,有一个静谧的小镇,这里云山叠翠、林木繁茂,每一个到访者,都不会想到,就是在这一片山岗,中国的飞航导弹从这里启航,鹰击长空,走向远海,护卫国防,守护海疆。
经过60 多年的创新创业和跨越发展,这里早已由当年荒郊野岭的小山村,变成了一座产城融合、充满活力的现代航天城,这里也走出了一大批中国航天的领军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这其中,蕴含了哪些创新密码,又有着哪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小二黑”的研制故事只要国家需要,就等不得
在云岗,有众多“文化地标”,始建于辽金年代的镇岗古塔、茂林深处的功勋飞机、森林公园中的文化墙……见证着三院的蝶变,滋养着中国飞航人的精神家园。而其中,最让人魂牵梦萦、广为传颂的,是位于办公区后山上的一处“小二黑”导弹发动机试验旧址。
穿过葱郁遮天的松林,当年“小二黑”研发的亲历者、年近九旬的丁振宗研究员带着航小科团队,来到了当初某型发动机点火试验的旧址附近。在回首自己与同事们白手起家拓荒研制“小二黑”的往事时,老人家依旧十分激动,中气十足、声音洪亮地讲述着从前的一幕幕,但回忆起昔日一起并肩奋斗的数位战友,他不禁声音哽咽。
每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特殊的情怀和凝聚力。“小二黑”也不再只是一个型号的昵称,她诠释了飞航人对于家国情怀、集体荣誉和团结争气的追求,成为了中国飞航事业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20 世纪70 年代,研发一款小推力、能挂在飞机上的导弹成为国家海防装备的迫切需求。但因为种种原因,彼时我们的国家尚无力顾及它,没有立项,没有经费。“只要国家需要,就等不得,马上就干!”三院自筹经费,组建队伍,自行开始了这型导弹的研究。
体积小、是小弹;由二室负责研制;没有立项,是个“黑户口”,“小二黑”的名字应运而生。因同名于作家赵树理的著名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那个能干帅气的民兵队长“小二黑”,大家都觉得这个名字亲切上口,气质相近,寓意满满。
没有试验条件、没有专业研究室、没有相应的物资供应部门、生产条件不足,国内也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面对这条困难重重的研发之路,研制团队依然信念坚定,干劲不减,“党和国家把这个重任交给我们,我们不干谁干!”他们决心用最短的时间、最大的努力,为我国海防导弹研制优质的固体发动机。
1973 年10 月,“小二黑”的主发动机样机研制出来了,但这时还没有建起配套的试车台,进度不想推,试验不能等,经过充分论证,反复研讨,研制团队决定点火试车就在厂区后山沟里露天进行,向地借力,向阳生长。
一把铁锹、几根铁丝,两棵树,就是主要的试验设备,大家你一铲我一铲,拔去野草,在地上挖出深坑,把发动机头朝下埋在土里,再用铁丝固定在树上,屁股朝天点火……只见白色的尾焰直冲云霄,足足燃烧了95 秒,成为当时国内燃烧时间最长的固体燃料发动机,“土法上马”成功了!
“当时我们没有固体发射台,大家也是边学边干,在山沟里我们先后做了7 次试验,难啊!”丁老一边回忆一边说。但是再难也难不倒飞航人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攻坚克难的决心。
几年后,该型导弹正式在国家立项,“小二黑”转正了,被正式命名为“鹰击八号”。
1985 年9 月18 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24 快艇装载鹰击八号导弹,在海军发射试验基地进行设计定型飞行试验,取得了6 发6 中的好成绩,圆满完成设计定型飞行试验,创造我国海防导弹试验史上的新纪录。
在当天的庆功晚宴上,时任鹰击八号总设计师的姚绍福平时滴酒不沾,但此时频频举杯,与基地首长和试验队队员们开怀畅饮。此时此刻,每一个举起酒杯的人都知道,这酒里有奋斗的快乐,有艰辛的汗水,有苦恼的泪水,有奉献的甘甜,更有着自力更生、中国创造的喜悦!
三院也收到了海军送来的祝贺锦旗——“玲珑一代”。中国第一代飞航导弹“鹰击八号”在国庆35周年的阅兵仪式上首次亮相便震惊世界。
10 月27 日,在“小二黑”固体发动机地面试验旧址上,三院举办了一场“小二黑”固体发动机试验雕塑揭幕仪式,“拼搏、求实、奉献、忘我”的“小二黑”精神诠释了中国飞航人热爱祖国、敢闯敢干、严慎细实、无私奉献的深厚精神内涵,彰显了中国航天人“不服输、不认命”的基因,承载着历史与记忆,代表着勇气和奉献,书写了航天前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大写人生。
“必须坚定走自主创新的路子”打主动仗 下先手棋
漫步在云岗的静美秋色中,抬首之间,山岗之上的镇岗古塔静静地矗立着,凝视着这座京郊小城的繁华,又似在默默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嬗变。
1957 年底,来自苏联的两枚P-2导弹悄悄运进坐落于这片荒凉山地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教导大队,由此这里就成为了“中国最早有导弹的地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中选优的人民子弟兵、科研人才、知识分子,经过在此19 个月的“神秘学习”和集中训练,最终有2500 余人,成为了导弹和火箭领域的技术骨干和指挥官,中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在这片热土上铿锵起步。
几番风雨,几经变迁。在云岗,中国导弹研制事业不断发展,飞航导弹家族不断壮大,中国航天人在自主研发自力更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从P-2 导弹的研仿,到“鹰击八号”的研发,已发展形成了岸舰、舰舰、空舰、潜舰等系列导弹的大家族。
“小二黑”研制过程的亲历者刘庆楣总师、飞航导弹控制领域的专家黄瑞松院士等老一辈航天人,回顾起当年以“小二黑”精神带领团队集智攻关、不断攻坚克难的历程,依然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20 世纪90 年代,伴随着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变化,基于我国严峻的海防形势,研制一款中远射程的“强国弹”迫在眉睫,攻下导弹的“心脏”——发动机是关键。发动机这么重要的部件,必须走自行研发之路。在定下目标后,三院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自筹经费,咬紧牙关,决心自行研制攻克这个难题。虽然遭遇连番折戟、接连失利、敌对势力的封锁等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但最终“强国弹”实现了3 发3 中!
事实证明,选择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哪怕要面对崎岖艰险,哪怕要遭受狂风暴雨,也无比正确!
世纪之交,一句“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巡航导弹!”誓言之后,一支由三院为主的“国家队”迅速集结,“活着干,死了算”,如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型号总师刘永才,领衔攻关时的口头禅近乎悲壮。尽管经历过困顿、失败、怀疑,他们依旧没日没夜地干,直到创造了当时中国导弹武器发展史上的多个之“最”。
2009 年的国庆大阅兵,中国的巡航导弹方队庄严地驶过天安门广场,向世界宣布中国已成为继美、俄之后拥有自己研制的巡航导弹的国家。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回想“强国弹”“巡航导弹”的研制过程,重温“干不出就拿命来换”的铁血誓言,巨大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更感叹前辈们打赢自力更生这场硬仗、下好自主研发这步“先手棋”,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战略眼光和前瞻思维。
事业的果实不断收获精神的花朵遍地开放
倚天铸剑护华夏,强军报国佑复兴。近年来,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不断凝练出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的“飞航精神”“小二黑”精神,激励着重大任务连战连捷,一批国际领先装备交付部队,成为守卫国家安全的中坚力量。
多型装备先后参加了国家历次大阅兵,光荣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鹰击长空,东风浩荡,剑舞苍穹……大国长剑昂首屹立,挺起了亿万国人的精神脊梁。研制的大量国防产品装备于多个军兵种,守护着祖国的大江南北、边陲海疆,它们是支撑强国梦、强军梦的坚强实力,是维护和平、捍卫和平的坚强盾牌。
不仅服务国家战略和国防建设,三院还积极为国计民生贡献航天智慧和航天力量。产业发展多点开花,聚焦空天装备、智能系统、先进制造、信息技术、商业航天五大发展方向,构建以“先进材料、动力产业、惯控产业、智能机器人、智慧产业”为主的重点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和隐形冠军产品,有力支撑着三院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服务社会。让奥运火炬拥有“航天芯”,助力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开发旋转导向系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有一种气概叫中华脊梁,有一种信念叫以身许国,有一种创业叫筚路蓝缕,有一种自信叫自主研发,有一种英雄叫隐姓埋名,有一种奉献叫无怨无悔,有一种情怀叫国家至上……
精神持续传承,不断开花结果。现如今,年轻一代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成为了飞航事业的主力军,在茫茫戈壁大漠和幽幽碧海蓝天中,留下他们拼搏攻关的身影。从“海鹰”腾飞到“长剑”啸天,从砺剑春秋到耕宇牧星,以“小二黑”们为代表的传奇还在继续演绎……
再度凝望眼前这座巍峨的镇岗塔,在晚霞余晖之中,宛如一枚即将一飞冲天的导弹,有无尽的雄浑威严、也有无言的厚重坚韧,见证云岗作为中国导弹发祥地的创新创业故事,也将与航天人澎湃的精神力量一同守护这座幸福家园。
(作者单位:航天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