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2024-07-03任红豆朱磊
任红豆 朱磊
在数字时代,新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获取教学资源、革新教学方式和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辅助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需求,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口语对话,增强学生的互动效果。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自动批改学生的作文、阅读理解等作业,并给出详细的反馈和指导建议。数据可视化技术能在分析学生的学情诊断数据的基础上,协助教师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并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数据化分析、可视化评估和即时性反思,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已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成为熟练运用数字技术的教育专家,在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中实现数字场景赋能后的业务重塑与质量提升。
一、建立可视化评价模式,实现最优课前预习
通过数字技术,能够实现评价的可视化,帮助学生进行最优化的课前预习或前置学习。在智慧学习平台中,教师可以提前发布预习或前置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置的前置性学习任务,使用图文、音频、视频等方式提交自主学习成果。通过数字技术的全过程记录、分析和处理,平台可以即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根据不同学习成果的量化评估,生成相应的学习反馈。此外,在智能批改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不仅节省了大量重复批改作业的时间,还可以对平台智能批改后自动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班级学生面对不同知识点的学情变化,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能根据作业的评价反馈准确了解自身薄弱的知识点,及时调整和优化预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然而,在传统教学中,课前预习主要依靠口头布置和学生自行准备,导致学生对预习任务的记忆不够牢固,理解不够深入,进而降低了预习效果。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独立理解并完成预习任务的意识和能力尚需加强,导致教师难以了解并确保学生预习的有效性,这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并建立了交互式学习平台。该平台允许教师提前发布包含图像、文本、音频和视频的预习任务,并设置提交方式和截止日期,向全班学生和家长发送提醒。完成预习任务后,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运用个性化的方式,如文字、音频或视频来展示作业成果。人工智能系统会从多个角度自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供实时反馈,教师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同时,学生还可以查看同组成员和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并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教师提供的预习资料进行多维度评价。此外,家长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指导孩子,科学引导孩子改进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此课前范式实现了包括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小组评价及家长评价在内的“四位一体”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取得最优的预习效果。
二、建立现代化互动方式,生成情境课堂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通常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知识点教学,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工具,整合文字、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呈现生动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入各种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软件和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创建多样化的真实场景,如开展角色扮演、模拟游戏和实地调查等活动。此类活动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总之,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搭建一个多元化的互动教学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以《棉花姑娘》一课为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或触摸真实的棉花,获得真实感受,对学习的主题有直观具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棉花姑娘”的动画形象,并通过添加配音使其更生动。接着,播放“棉花姑娘”自述的动画片段,加深学生对人物的了解,再以“棉花姑娘”的身份向学生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最后,设置“探寻神医”的通关模式,创设层层关卡,和学生们一起踏上拯救“棉花姑娘”的“神医之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显然,信息技术能为教学带来便利和支持,使教师以更生动具体的方式来展现知识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教师还能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建议。
三、建立公平的互动环节,实现即时课堂反馈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公平的互动机会,实现即时的课中反馈。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功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同步抢答、随机抽选和全体答题等。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可以利用设备进行抢答,如果答案正确,系统会自动给予学生或团队一定的分数奖励。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态度,还能确保每个学生有机会回答问题并得到认可和鼓励。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随机抽取的功能,在全班范围内随机选择学生或小组来回答问题,确保每个个体得到平等的关注。同时,通过系统的实时数据显示功能,教师可以立即了解学生的答题水平。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创造公平的互动环境和及时的课堂反馈,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每个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和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审美与创造”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之一,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因此,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公平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避免使个别学生在课堂中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产生畏难情绪,为学生们建立“技”“情”兼备的舒适课堂。
四、搭建创新型展示平台,拓展多元课后延伸
语文是一门兼具实用性和文化特色的学科,既要重视语言工具的应用,又要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授语文时,教师要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创新型的展示平台和各种课后拓展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展示与交流的机会。例如,在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AR(增强现实)技术立体呈现创作的作品,同时通过即时互动和在线沟通等形式,让学生之间深入交流。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还能推动协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开展。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例如,提供在线课程、自主学习评价、学习社群、数字学习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选择和互动方式。同时,通过在线测试等手段,实时诊断、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在课外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在线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创新。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警惕新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挑战,比如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等。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和监管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持续研究和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学模式。
“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展望未来,信息技术将在教育领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将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倡导“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法,更注重教师的数字素养能力提升,更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和发展。对于教师来说:一方面要增强发展意识,提升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通过新课标传递新型教学观念,逐渐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也将迈向更高的层次,这将有助于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资源。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持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经开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