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2024-07-03赵玉梅
赵玉梅
摘 要: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开展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水平.本文以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为基础,设计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实践和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从而使他们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15-0124-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能力和能力素养,被广泛关注和重视[1].而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的探究,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
1 大单元教学的含义
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一个大主题或大任务为核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拓展,形成结构化的、包含多种课型的教学规划和科学设计,其中包括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和评价等要素.而实践研究则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和展现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2].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能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以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和可评价的方式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际情况下,所谓的“单元”并不是跨学科、跨学段和综合性的大单元,而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的构建为基础的最小教学单位[3].
2 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大概念单元教学,能够激发教师对知识背后更为本质的思想方法(即大概念)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大单元教学形式,教师能够将知识和方法进行结构化,提高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果[4].大单元教学的关键在于凝练和设计大概念的进阶,本文以“基于粒子和平衡认识水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为例,对该大单元的教学设计进行策略介绍,如图1所示.
2.1 凝练学科大概念,引领学生思考和理解
在学习认识水溶液中的变化规律时,凝练大概念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大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核心思想和规律,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理解.本单元的大概念主要围绕粒子、平衡与变化三个角度,通过科学的解释和分析粒子和平衡,指导学生理解水溶液中的变化规律.
根据粒子来源确定水溶液中存在的相互作用是这第一个概念的核心观点.学生需要理解在水溶液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粒子,如溶质和溶剂,它们之间通过各自的属性发生相互作用.而这些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状态,是由于溶质的来源和溶剂的存在.这一认识需要学生具备对粒子的准确理解和对平衡的概念的把握,通过相关的实验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平衡的重要性.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探究K-Q关系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溶液中的平衡规律.
调控水溶液中的平衡是第二个大概念的关键内容.学生需要了解改变K-Q关系可以对水溶液中的平衡进行调控,并进而改变水溶液中粒子的种类和数目.通过学习相关的实验和操作,学生可以理解如何改变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整水溶液中的平衡状态.这一认识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并灵活处理变化的情境.
抓主要矛盾是第三个大概念的核心思想.学生需要理解分析多粒子竞争反应时,速率快的反应会先发生,而限度大的是最终产物.通过分析和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多种粒子在水溶液中发生竞争反应的规律,从而抓住速率快的反应过程,并确定限度大的反应为最终产物.这一认识对于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2 把握概念新要求,促进学生的实践和发现
基于粒子和平衡认识水溶液中的变化规律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涵盖了溶解电离、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并通过实践和发现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这些知识.
对于必修部分的溶解电离和离子反应,学生需要理解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溶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过程.通过实践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和测量不同溶质溶解过程中的电导率变化,从而理解溶质的离子化程度和电离的速度.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演算和计算,帮助他们加深对于离子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选择性必修部分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学生需要理解各个平衡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践和发现来分析和解释这些平衡系统中的变化规律.教师可以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测量不同溶液中物质浓度的变化,从而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平衡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和实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水解反应和溶解平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例如,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溶解过程中有些物质会完全离解成离子,而有些物质只会部分离解?水解反应是如何影响溶液中物质浓度的变化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和案例分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发现,进一步加深对于水溶液中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实验、实验报告分析和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发现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情境的模拟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3 凸显本质强理解,转换学生的思维和构想
在学习和教授“基于粒子和平衡认识水溶液中的变化规律”的这一大单元时,学生常常会面临一些相异构想.为了促进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以及在水溶液中物质行为的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转化学生的思维和构想.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对于复分解反应的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刻,他们常常忽视了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粒子的平衡浓度与粒子来源无关的本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强调,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结果来展示这一概念.例如,在学生学习醋酸的电离平衡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平衡常数表达式中c(H+)的含义,并通过追问“c(H+)指什么”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渐从“将c(H+)仅仅理解为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的思维,转变成“将c(H+)理解为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的化学物质浓度”的思维.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难以准确把握.他们对于水解、离子反应等概念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或错误的地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探寻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科学认识程度.通过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思辨的能力,促使他们逐渐理解和掌握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当我们将某种或某些固体盐加入水中后,为什么会观察到溶解和离子反应?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征求学生的回答,并根据学生所给的回答,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和分析.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在溶解过程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观察到这种变化?
通过反复追问和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发现和理解水解和离子反应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分析、实验观察和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和思维模式,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对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认识水平,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的深入探究,我们对于核心素养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实施策略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在现代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课堂实践和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谭丽花,蒋宇瑛.基于情境融合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3(17):42-45.
[2] 张娜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2):110-112.
[3] 黄小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23(06):33-36.
[4] 王梓馨.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D].四平:吉林师范大学,2022.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