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禅味”

2024-07-03刘云利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4年7期
关键词:石塔年岁菜根

刘云利

闲暇时光,兀坐闲读。我喜欢这样的意境,所看之书没有刻意挑选,信手抄起一本便读,读到哪里算哪里。我也喜欢边读书边思考,不经意间与作者的某句肺腑之言产生强烈的共鸣,不失为人生的一大快事。

偶然读到苏辙《渔家傲》中的一句词:“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石塔成时无一缝。”此语如一股清流涤荡世间尘埃。苏辙自幼学习儒家经典,但人生坎坷,屡遭挫折,到了中年,由儒转佛,喜好参禅,及至晚年,方有“石塔成时无一缝”的参悟。中年“禅味”真是令人慨叹,我已到了这个年岁,只能浅浅感悟一点“禅味”聊以自趣。

何为中年?标准不一,说法不同,大概是四十五岁至六十岁之间吧。这个年纪,思想逐渐成熟,阅历日益丰富,担子越发沉重,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人生感悟。于我而言,如果还算有一点中年“禅味”的话,我想用“回归、减法、因果”三个词来形容。

中年“禅味”,回归阅读经典。从高中时代起,我便喜欢读书,无论是武侠、言情、科幻,还是纯文学,我都会涉猎一些。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书的内容和情节大都忘却了,只在脑海中残留着几个经典的画面。人到中年,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和社会阅历的增长,人生的困惑越来越多,思想总有解不开的结。所幸的是,我开始回归阅读经典之作,比如《易经》《道德经》《菜根谭》《小窗幽记》等等,甚至也开始重新阅读四大名著。起初,阅读起来艰涩难懂,需要借助工具书和时人的翻译,久而久之,常读常新,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蓦然回首,竟然发觉思想的困惑都迎刃而解,真是大快人心。

中年“禅味”,人生要做减法。青少年时期,风华正茂,血气方刚,朝气蓬勃,人生充满无限的可能,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期待。凡事都应该尝试一下,谁敢保证哪块云彩会下雨?有的人多次更换工作,倒也无可厚非,谁能清楚自己更适合哪个职业?不管是一帆风顺的,还是撞到南墙的,都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人到中年,性格、思想、能力等已经基本定型,对自身的认知也更加理性、冷静、深入,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能做到什么水准,也大抵心中有数了。此时,人生就该做减法了,减掉不擅长的方面,减掉不必要的应酬,减掉他人非议的说辞,深挖自己的特长,深耕熟悉的领域,做大优势,做强长处,人尽其才方显人生价值。

中年“禅味”,做事讲求因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因果法则是大自然最基本的法则。记得《菜根谭》有云:“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应暗长。”意思是行善没有见到报答,如似草中冬瓜,即使人眼看不到,它照样茁壮成长。我很喜欢稻盛和夫的一句名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做事只要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一定会有收获。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也提到:“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他说无论修身、为学,还是养生,都要尽个人最大的努力,听从上天的安排。

“中年禅味疑天纵”,大文学家苏辙中年对禅的参悟日益深刻,他谦虚地说不知是不是天性所致。我辈之人,多半没有苏辙聪颖,但人至中年,历经沧桑,饱经风霜,痛定思痛,该到了觉醒悟、知进退、明因果的年岁了,或许这般,才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编辑 兔咪/图 槿喑)

猜你喜欢

石塔年岁菜根
最忆扬州菜根香
陈洪渊院士:为科学“嚼得菜根” 为国家“做得大事”
锦句
有 缝
补缺口
菜根谭之《平常心是道》
黄河
后来我们在朋友圈里活得牛哄哄,可我更怀念在一起傻呵呵的年岁
东晋年岁,靡丽一粟
马、牛、狗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