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融合教育,让“折翼天使”绽放光彩
2024-07-02陈晓明庞丽燕
陈晓明 庞丽燕
早在20世纪60年代,融合教育就提倡平等、接纳的教育思想,主张让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同一环境下共同学习,而不是封闭在自我的环境中。如今,融合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为特殊儿童群体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给了他们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同时也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融合教育的概念
融合教育理论最早起源于“回归主流”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教学进行特别设计,形成能够充分适应不同种类儿童的教育方法。它主要是指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同一个班级里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不再将特殊儿童单独区分出来,而是让他们融入普通班级中,从而消除这些特殊学生的差异性。在实施融合教育的班级里,除了正常的教学设置外,还要考虑这些学生的特殊性。软件方面,入班前要对其进行测试,了解其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原有知识基础。虽在同一个班级共同接受教学,但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量身定做教学目标。同时,硬件方面也要根据其自身条件安排座位和助学同伴。例如在笔者授课班级就存在一名特殊学生,由于先天性缺陷,导致无法正常走路和写字,但她有正常的思维和基本的语言能力,虽然讲话十分吃力,但基本可以正常交流。当她进入一个普通班级的时候,我们就要根据融合教育的基本概念对其进行测试分析,了解相关水平,为其制定发展目标和成长档案。另一方面,其座位也安排在能力较强、积极主动的班干部边上,让班干部作为其助学同伴,在对她进行必要的生活辅助以外,发挥其积极乐观的同伴影响力。
由此可见,融合教育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教育方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以融合教育理念作为指导,保证其符合本校的办学基本方针;其次,进行全面考虑,制定能够适应班级所有学生需求的班级计划;第三,教师需要经过一定的特殊学生心理方面的知识培训,以便充分发挥教育机制来处理突发问题;最后,考虑到融合教育的特殊性,必须保证其充足的教育资源,并适时地进行调整,从而能够为每一次的教育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二、融合教育的内容构建
随班就读作为融合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实现融合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融合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全面提高特殊学生的心理融合素养,帮助个体找到最近发展区,促进其主动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问题心理以及行为的矫正,应该把重点放在通过心育赋予其强大、持久的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通过智育发展其主动思维的能力,激发其学习力;通过德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体来说,笔者认为主要涵盖家庭融合、学校融合、社会融合这三个方面。
(一)家庭融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就意味着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奠基作用。每一个家庭都是孩子成长的土壤、腾飞的基地,对于特殊儿童来说,父母稳定的情绪、持久的关爱、及时的欣赏,可以帮助他们消除焦虑感和孤独感。在我所任教的这几年里,遇到过两个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第一位比正常的同学多一根大拇指,其实这并非是大问题,然而作为班主任的我却发现孩子有些自卑,总是试图把多出来的拇指藏起来,冬天是必定会戴着手套的。经过家访我了解到,这位同学的家庭是一个二胎家庭,弟弟年幼且正常,父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年幼的弟弟身上,导致他有一种因为缺陷而被忽视的失落感,从而让他将原本细小的缺陷扩大化了,开始自卑甚至自闭。另一位同学因先天性脑瘫导致无法正常走路、写字,每天都由其奶奶背着上下学,课间奶奶也总会来教室,询问是否有需求。虽然无法正常写字,但是她的课堂作业每次都会努力去涂画,回家作业母亲在其口述下帮其按时完成,从不拖欠作业。在家庭的爱护下,她乐观自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通过亲子融合来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用关心和爱护来维系特殊儿童的安全感,构建良好的家庭融合关系,是融合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学校融合
学校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中转站,他们在这里获得知识以及能力,成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奠基石。特殊学生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要能够主动积极地融入班集体,与普通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发展平等的同伴友谊。同样以上面两位同学为例,第一位同学在与班级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胆怯、躲避、被动,缺乏自信。在低年级时他曾经受到同学嘲笑,被戏称为“怪物”。他因为不敢主动与人交往,导致其被边缘化。第二位同学由于其奶奶在她上课时经常待在门卫,会帮同班同学将一些忘记的课本、水壶、资料等送到教室,班级大部分同学都受其恩惠,因而同学们也都愿意帮助她。所以她在班级能够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有同学愿意站出来。她总是努力完成作业,虽字迹不清,但是她的积极上进得到了老师的赞赏。通过对比笔者发现,家庭融合为学校融合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生生关系、师生关系都是影响学校融合的重要方面。学校融合的关键任务就是要消除特殊学生在同伴关系中的特殊性,帮助他们建立主动正确的交往姿态,构建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三)社会融合
社会是学生最终通向的站点,特殊学生的社会融合主要表现在他们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以及生存的能力。将他们在学校里获得的人生技能运用于社会生活中。这就要求特殊学生在校期间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社会规则意识,树立远大人生理想,规划未来职业生涯。具体来说,就是要尽可能参加综合实践活动,除了每周两次的综合实践课以外,学校的社团也要积极参与。例如学校耕乐园的耕种和采摘活动,通过参与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律动,借此进行生命教育,提高劳动能力的同时,学会了感恩生命,提升社会适应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见,社会融合教育承载着学生良好的社会能力。
融合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为特殊儿童提供帮助,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帮助他们学会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融合教育的实施策略
现阶段融合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全民素质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教育模式。它不仅为特殊儿童提供了健康成长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也拓展了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范围,创建了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实践研究,笔者针对融合教育的内容建构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实施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奠定稳定的情绪基础
通过家访,笔者了解到特殊学生的家长大多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往往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健全的孩子身上,从而对有一定缺陷的孩子关注度降低。这就导致原本可能仅仅是一点小问题的孩子出现心理缺陷,使问题扩大化。因而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养育意识,首先要无条件接纳自己的孩子。融合教育的理念就是要认可孩子的全部,相信他们能形成肯定的自我信念。以笔者曾教授的两位学生为例,第一位仅是手指缺陷的孩子,其父母的忽视和偏爱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使他情绪多变,易怒,甚至孤僻。而第二位脑瘫的同学,其问题远远比第一位大,然后她乐观自信,能够很好地融入班集体。同样的二胎家庭,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父母的养育意识不同。所以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第一要悦纳孩子,及时沟通,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第二要尊重孩子,了解他的好恶,运用共情让孩子有机会建设性地去解决问题。第三要欣赏孩子,肯定他的独特之处,鼓励其大胆挑战困难。通过这些家庭融合教育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情绪基础,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石。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适切的心理机制
融合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因而随班就读的学生不仅是就读空间的融合,更应该是心理上的融合。为此,学校要创设适合特殊学生需要的学习环境,健全软硬件设备的配备,推进课程与教学的调整。对于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时地辅导。具体而言,当班级接受特殊儿童的时候,首先要进行个性化的测试,了解其原有知识水平,同时要进行家访,了解其家庭融合教育情况。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学校融合教育才能取得长足的效果。同样以上述两位同学为例,第一位同学心理问题大于生理问题,所以学校需要做的便是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以及对其心理的疏导。第二位同学很努力,家庭融合教育做的也比较好,但是其无法正常走路写字,于是学校和教师就应该把侧重点放在今后的生涯规划上面,寻找其兴趣点以及潜力开发点,提高将来的社会适应性。
除了学校以外,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十分重要。第一,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公正的观念,并将这种公平正义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接纳度较低的学生要能够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因为其特殊性而降低对他的关注度。第二,教师要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这是学校融合教育的前提,需要教师付出额外的精力和时间去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第三,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能有歧视与偏见,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给予他们合适的个性化指导。
最后,学校融合还要充分发挥同伴助学的影响。第一,同伴之间要平等相处,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下,普通学生应与特殊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二,彼此关爱,普通学生要能够意识和感知他们的需求,而特殊学生则应培养感恩意识,通过彼此频繁的互动,建立持久而又丰富的友谊。第三,互相接纳,这包括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之间的互相接纳以及特殊学生对自己的认同,真正做到平等、真诚、共生融合。
(三)把握实践的有利时机,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
特殊儿童最终面向的是更广阔的社会接纳,指向人的生存空间。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融合教育是一种社会性干预的康复形式,是压力,也是动力。在与普通儿童的接触中,他们通过模仿与学习,了解到了社会的规则性,获得了集体的归属感,更提高了社会的适应力。据此,笔者认为,第一应充分发挥小学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作用。笔者曾经教授的“多指男孩”,心理脆弱而又不合群,但在参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显得放松而又自信,特别是每周蔬菜的浇灌工作,从未缺席与迟到。第二,要发现特殊儿童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职业引导。笔者教授的“脑瘫女孩”,她不会写字,但是在家长的努力下,她可以说话,每次回家作业都是通过口述完成的。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让她有细腻的情感,所以她的作文独具一格,在征文比赛中脱颖而出。这就是她的闪光点,可以引导其往写作这一方向发展。
在融合教育的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家庭、学习以及社会的教育合力,促使特殊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感,最终实现自我融合。它表现在学生要乐观自信,自尊自爱,乐于分享,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有完善的心理自我调节机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或者学校活动中,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展现才能的愿望;能够在学习中积极思维,真正悦纳自己,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接纳与社会接纳的完美结合。作为特殊儿童的引导者,我们必须给予其足够的信任,要能够及时发现其闪光点,激励其相信自己是一个有能力、有爱心,能够为班级为学校做出贡献的成员,最终实现融合教育模式的成功实践,让“折翼天使”也能绽放最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