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站式”学生社区背景下的高校反诈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2024-07-02李莎莎

国际公关 2024年9期
关键词:一站式实践路径

摘要:高校反诈教育是学生安全和利益的基本保障,在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客观条件下,高校反诈教育出现了教育队伍、教育场地、教育维度等三方面转变。在此基础上,通过营造氛围、整合队伍、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四种方法增强学生的反诈意识,打造安全校园。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反诈教育;实践路径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 《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打造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1]2022 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在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全面开展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学生社区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高校 “三全育人”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2]在 “一站式”学生社区提供的主客观条件下开展反诈教育,既增强了反诈教育的生活性、情感性、针对性和浸润性,又聚合全员力量,便于打造校园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公安机关、校外导师等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 “一站式”学生社区反诈育人队伍,形成了同向同行的反诈合力。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背景下高校开展反诈教育的价值意义

(一)高校反诈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基本举措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同比增加3.4%,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其中大学生网民占学生网民数量的80%。[3]网络的发展给犯罪分子带来了便利条件,犯罪分子紧跟社会热点,不断丰富诈骗形式手段,充分利用虚拟网络空间的隐蔽性,采用产业集群化模式实施电信网络诈骗,造成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与日俱增。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和防范意识薄弱,使高校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区,严重影响校园的安全稳定。研究发现,电信诈骗的形成除了诈骗信息的广泛传播、对诈骗信息监管缺失之外,受骗者的不良价值观、信任倾向等也是问题的关键。“一站式”学生社区具有足够的空间和宽松的氛围,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反诈教育提供了生活化情境,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树立反诈意识;另一方面以社区为创新反诈宣传形式的重要试点,多层次多角度提升反诈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高校反诈教育是日常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

受互联网、家庭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影响,学生个体化、疏离化、多元化等特点加强,原先年级、专业、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模式被打破。一方面,不同学生的行为模式和认知逻辑上都存在巨大的壁垒;另一方面,学生个体之间因生活区域和交往频次等原因形成小团体,逐渐导致集体教育的效果弱化。在 “三全育人”过程中,高校学生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环境,也是思想和信息交流的重要阵地,是高校管理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共同体,是切实打通日常思政教育 “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学生社区中开展高校反诈教育,发挥社区的规范和保障功能,引导学生在参与社区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认清诈骗本质,推动学生从填鸭式的反诈教育转变为个人发展的内在意识。

(三)高校反诈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路

根据公安部统计,最常见的有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等十大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据悉,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4]高校反诈教育为学生解决了部分自信心不足和价值观不当的问题,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和利益。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背景下高校反诈教育的转变特点

现今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形势下,高校反诈教育必然要结合 “一站式”学生社区全面推广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为学生安全发展打牢地基。

(一)整合教育主体

目前,高校开展反诈教育的主体大致包括党团组织、保卫、行政机构、宿舍后勤机构和各类学业导师。此外,反诈教育主体在广义上理解也包含了对学生培养发挥作用的校友群体、行业专家、企事业单位等。当前,“一站式”学生社区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多方力量和资源整合,形成以院校领导为核心、多方配合参与的局面。并且在配齐配优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的前提下,强调分工优化与三全育人结合,多管齐下加强部门合作,以达到高效运行的目的。因此,学生社区中教育主体的集中化为反诈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进行实地指导的导师团队。

(二)发展教育场域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把学生宿舍原本单一的生活功能变成多元综合的实践场所,把反诈教育从封闭的教室搬到开放的社区。在这过程中,一方面是物理空间上扩展了教育活动场所,即在综合考虑高校学生多样化的日常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形式和团体活动类型的基础上,设置宿舍推销、快递诈骗、交友诈骗等多样化的体验模块;另一方面是行为空间上进行组合,即对各类体验模块进行有效组织和利用,使其符合高校学生的语言模式和行为习惯,真正做到将反诈教育内化于心。传统反诈教育往往停留在反诈讲座、反诈海报等公开化层面,新时代的反诈教育要从浮于表面的说教渗透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综合性社区,有利于在良好的反诈氛围中开展诈骗情景体验、处置流程等社会实践。

(三)延伸教育维度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集学生学习生活、社团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在社区开展反诈教育,也应当做好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工作,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和评判标准,增强风险意识和科学判断能力,摒弃金钱、地位、权力为上的价值体系。学生自主参与反诈教育流程设计,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有利于赋予学生脚踏实地、接续奋斗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为反诈教育向深、向实、向好发展提供可能。

另外,反诈教育的推进需要认识到这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浸润着政治情感、政治认同,兼具社会属性。[5]“一站式”学生社区在实现延伸教育维度这一目标上,从社区主题和功能区块入手,对传统学生宿舍活动区域做了很大的改进。在学生社区中,除了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自习活动室,还融入了思政课程、心理课程等教学内容,将反诈教育主动融入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课外实践项目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思维水平和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

三、“一站式”学生社区高校反诈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站式”学生社区反诈教育的实践路径要以阵地建设为基础,以合力育人为目标,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学生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为根本,通过建章立制,不断提高高校反诈教育成效。

(一)认知:营造反诈氛围

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对于诈骗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交友观和奋斗观。当代大学生对于不劳而获或者用较少的劳动换取高额回报抱有较高期许。此外,在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下成长起来的 “00后”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发展出由一群志趣、话语相仿的团体引领的圈子文化。圈子越牢固,黏着度越高,壁垒也就越分明,圈子中的成员相互之间好感度和信任度较高,这也给网络诈骗带来较高的可行性。“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生交往互动的重要空间,也是打破壁垒、深入学生生活的突破口。

其次,要将反诈教育与宿舍、社团等小团体相结合,营造浸润式的社区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反诈宣传,营造 “防范诈骗,人人有责”的社区育人氛围,潜移默化中让反诈教育入脑入心,进一步联结学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让社区成为学生间熟悉亲密的情感载体,培养学生在处理陌生、有吸引力且涉及金钱等事件时,相互之间多问一嘴、多提醒一句的习惯。

最后,家校联动也是反诈教育中重要一环。部分诈骗者利用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编造事由,制造焦虑,从而从家长手中骗取钱财。因此,学校社区的反诈氛围和思想引导,也需要由学生传导至家长中去,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反诈教育活动,培养反诈意识,提升诈骗识别能力,建立家校合作和资源共享机制。

(二)汇聚:整合育人队伍

反诈教育不能孤军奋战,“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反诈教育建设深化需要整合校内外一切育人资源,实现高校反诈教育路径的丰富和完善。

第一,学生个体具备反诈能力是高校反诈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学生社区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榜样力量,也要注重发挥团学会、社团、党支部等学生组织的力量,拓宽学生自我管理的广度,提升学生组织服务学生的深度,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第二,校内教育管理团队是高校诈骗治理有效开展的根本。将院系领导、学业导师、学工团队、后勤人员等导师队伍下沉到社区一线,与学生自我管理队伍互补,坚持问题导向,除注重激发学生自身能力外,也为学生提供受骗前、受骗中、受骗后一系列咨询、紧急事件处理、心理健康等保障,构建亲密融合的师生关系网络。

第三,社会支持力量是高校诈骗治理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校外专家、一线警察等社会力量扩展了反诈教育的边界,依托他们的力量建立校外实践服务基地,引导学生参与反诈宣传等行动,主动服务社会。以资源整合、优化育人力量为导向,结合学校和各学院学生特点,构建开放的反诈教育体系,通过直接与间接宣传,个人与集体荣誉,校内与校外实践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反诈教育途径,引导高校诈骗治理处于有序化状态。

(三)夯实:完善机制制度

新时代反诈教育模式的建构需要形成全方位、全流程的长效机制。

首先,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每天都有海量信息传递到大学生的电脑或者手机中,其中就包括诈骗者提供的虚假信息。因此,各新媒体传播平台应该加强平台管理,在可查范围内对诈骗相关信息开展监督检查,对异常行为的用户及时提醒和监管。发现诈骗行为后,平台、执法和监管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限制受骗者和诈骗者在互联网上的相关活动等。同时,还需借助大数据的力量,结合现实案例,挖掘归纳骗术类型、常用平台和传播方式等,通过设置敏感词汇、相关IP地址等功能,筛选并剔除可能涉及网络诈骗的相关信息,努力提高高校网络诈骗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将学生的反诈教育表现纳入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学生个人和反诈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学生特点、社会发展为依据,设置多元化多层次的考评机制,形成重视反诈教育的学习氛围。另外,社区内的导师队伍也应设置考核激励机制来保证导师的专业性和投入性。通过定期召开导师座谈会,沟通交流社区内学生近期受骗情况,反馈学生的反诈教育表现,适时调整方案和重点方向。

最后,要借助导师团队、朋辈、家庭、社会等力量构建电信诈骗的支持系统,以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导师团队主要是通过构建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提供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开展反诈教育,为学生积极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朋辈力量主要是通过朋辈效应的作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提供良好的情绪价值。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可以获得家庭的支持和鼓励,避免对自身的否定情绪。社会力量主要包括公安、媒体等,可以及时挽救受骗的学生,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

(四)发展:搭建新媒体平台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新媒体成为当代学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借助信息技术搭建新媒体平台,使反诈教育贴近学生的行为偏好和思维方式,实现新的传播方式和较高的参与度。一是挖掘社会热点和关注度较高的诈骗事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反诈教育融进这些素材,并结合新媒体碎片化、开放性的特征,开发短而精的学习内容,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二是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使学生可以通过导师连线、朋辈帮扶等方式及时解决问题疑难和诉求。同时导师团队也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实时评估学生反诈教育的效果,并通过信息技术差异化推送反诈教育内容,优化反诈教育的整体效果。三是高校反诈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学生,但部分老师和工作人员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借助新媒体平台可以辐射高校全体教职工,使其在服务学生的每个阶段中内化于心,保证学校的安全稳定。

四、结束语

反诈教育工作刻不容缓,需要全员提高重视,强化教师、企业、社会、学生等各方育人力量,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提升资源投入和机制保障,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高校反诈教育的前沿阵地,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校育人功能不断提升,保证高校的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2020-05-1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5/15/content_5511831.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EB/OL].[2020-03-03].http://www.moe.gov.cn/s78/A12/gongzuo/yaodian/202203/t20220303_604031.html.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1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32(02):39.

[4] 新华网.公安部:十大电信网络诈骗类型高发 占比近80%[EB/OL].[2023-06-15].http://www.news.cn/legal/2023-06/15/c_ 1212199354.htm.

[5] 陈红敏,黄雪梅,陈华.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思想引导和心理培育路径[J].2022(1):18-22.

基金项目: 浙江省高教学会高校保卫工作分会2023年度一般研究课题:“一站式”学生社区模式下的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

作者简介: 李莎莎,女,汉族,浙江台州人,硕士,助教、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一站式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浅析华锡设计院劳动争议“一三一四调解法”
“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