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达:弘扬共产党人优良家风的光辉典范
2024-07-02李辉
李辉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督促领导干部从严管好亲属子女”。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新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作为开国大将,既做到了廉洁修身,又严格约束自己的孩子和配偶,不搞特权、不谋私利。他的清廉作风,被毛泽东赞誉为“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弘扬以许光达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优良家风,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廉洁自律用权,几番自请降衔
廉洁自律用权是共产党人理应保持的政治本色。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做事就不能硬气。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做到廉洁自律用权,才能确保权为民所用,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将共产党人的官德概括为为民务实清廉,并提出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许光达作为开国大将,尽管身居要职、手握重权,但他仍然坚守廉洁自律准则,面对授勋嘉奖,始终保持淡泊名利、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许光达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大将军衔是对他的肯定。这在普通人看来是一件大喜事,但是许光达得知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大将军衔的消息时,却十分焦虑,一连3天沉默不语。在与家人的聊天中,他说:“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多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以及更多叫不出姓名的战友都牺牲了!我的这顶‘乌纱帽就是建立在他们流血牺牲基础之上的,我这个幸存者今天已经得到很高的荣誉了,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为此,他曾经几次找贺龙等人提出降衔申请,但均未获得同意。无奈之下,他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各位副主席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降衔申请书”,申请书中他表示自己“战绩平平”,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微不足道”,“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他郑重写道:“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彭德怀得知此事后,特意做他的工作,许光达还是坚持自己的请求。在中央军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高扬起许光达的这份“降衔申请书”,声音洪亮地对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等军委领导说:“这是一面明镜,是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最后,中央根据许光达的贡献,仍授予他大将军衔。许光达最终服从了党的决定,接受了这个衔级。后来,他又经过再三申请,总算是给自己降低了一级薪金待遇。10位开国大将,有9位定为4级薪金待遇,只有许光达定为5级。这样,他才勉强感觉心理平衡了一些。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及人品官德的培养,始终坚持自觉自律,主动检视自身、常思己过,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进而生成清正廉明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内在的深厚修为走稳从政之路,干好各项事业。
从严教育子女,杜绝搞特殊化
注重家风家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老一辈革命家带头严家教、守家规、正家风,形成了先大家后小家、舍小家为大家的红色家风,不仅体现出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政治品格和崇高的人格风范,还彰显了灵魂深处的信仰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许光达不仅严于律己,严以用权,而且对自己的亲属也严格要求。在许延滨的回忆里,父亲许光达严格得近乎“冷漠”。
许光达对独生子许延滨表达爱的方法不是娇惯放纵,而是从小就严格要求。许延滨很小的时候,一次,许光达下班回家,看见一群孩子在司令部大院吵嚷,相互比谁的爸爸官大,许延滨跑到他面前问:“爸爸,你的官大不大?”许光达平静地回答:“不大。爸爸的官小,只是个人民的勤务员。”这件事引起了许光达的警觉,为了严格管教孩子,他立下了三条规矩:一是孩子上学就住校,让其从小就过集体生活;二是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生活标准与工农子弟相同;三是不准司机接送孩子,让他自己走。另外,他还严格要求许延滨,在外面不准打自己的招牌。
许延滨严守父训,从不对别人讲父亲是司令员。从上小学到上中学,他填表时只填母亲不填父亲。许延滨高中毕业了,因为品学兼优,学校准备推荐他出国学习。可是,当审核其在学校填的各种表格时,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家长栏”里只有母亲的姓名,没有父亲的姓名。他的父亲是谁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不然,为什么要隐瞒?学校负责政审的同志来到许延滨家中,一方面想了解一下他父亲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想征求一下家长关于儿子出国学习的意见。学校的老师见到许光达后,才知道许延滨的父亲是许光达。当征求对许延滨出国学习的意见时,许光达直接拒绝了。他认为,高级干部的子女在国外会受到特别照顾,对子女并无好处。许光达常说,生了孩子就是给社会添了一个成员,父母就要对社会多负一份责任。对子女要严格要求,让他们学点真本领,让他们懂得靠“老子”吃饭是没有出息的。
许光达严格的家风对许延滨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59年,没能出国留学的许延滨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自动化专业,从此子继父业。此后,他担任陆军坦克二师师长期间,建立了全军第一个等级战备转换程序,研发了第一个数字化试验部队基本系统。许延滨成为少将后,更加懂得了清白传家家训的含义。当地政府要全面修复许光达故居,许延滨不同意。许延滨认为,有功之臣很多,如果每个人都要修建故居、纪念馆,政府财政负担太重,父亲的故居重修小部分就行了。他每年都会到许光达故居祭拜,但从来不惊动当地政府,只告知亲属。
党员领导干部要狠抓家风建设,把老一辈革命家的好家风延续下来,严格教育子女,践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惧困难、不怕牺牲,克己为公、真诚奉献的崇高品德,以良好家风推动良好党风传承,以良好党风传承带动全社会的好风气形成。
一心为公为党,力劝妻子转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看领导干部,往往要看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往往从这里来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廉洁奉公,进而从这里来看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领导干部是家风建设的风向标,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风家教。“一人不廉,全家不圆。”从近年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一个家庭家风不正,往往是从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生活堕落腐化、管家治家不严开始。领导干部家人出了问题,表面上是配偶、子女行为不当,其实是领导干部在家庭廉洁建设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因此,作为家风建设第一责任人,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以身作则,推动廉洁齐家落到实处。
邹靖华是许光达的妻子。他们既是生活上的恩爱伴侣,又是事业上的亲密战友。他们志向相投,总是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一心为公、一心为党。1952年,中央决定要将军队的大批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装甲兵系统同其他系统一样,也要转业一批干部。根据邹靖华的情况,本可继续留在军队。许光达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出发,主动动员妻子响应党的号召,转业到地方工作。邹靖华一时难以接受,她说:“军队是你我成长的摇篮。我们的青春是从军队开始的,我们的革命道路是从军队起步的,我们的事业是在军队里建设的,怎么舍得离开呢?”听闻妻子的言语后,许光达劝道:“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人啊。我想,你应该带个头。”邹靖华这位1938年参军的老战士,听从丈夫建议,带头脱去了军装,转业到重工业部有色金属设计院政治部工作。
邹靖华是毛泽东的老师邹希鲁的女儿,也是毛泽东的另一位老师徐特立送到延安抗大的女指导员,是“三八”式的老党员,彭德怀曾高度赞扬过她。2004年,93岁的邹靖华去世。按照规定和惯例,邹靖华去世后,家中会设灵堂,单位会组建治丧机构,然后发出讣告,告别仪式将安排在八宝山,一些高级别领导和许多同志都会前往吊唁。但是邹靖华在遗嘱中嘱咐:我走了,遗体由所在党小组的同志和家人送到八宝山火化了事,此外不要再麻烦军队与地方的各级领导和其他同志。我走了,不要搞什么仪式,搞仪式会打扰许多人。老年人来了会伤感,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中青年人来了会耽误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搞仪式会花很多钱,花圈那样贵,花的又是公家的钱、人民的钱,我感到心痛。我的存折上总共还有两万五千块钱。你们拿出一万元钱,替我交上最后一次党费。剩下一万五,到许光达诞辰100周年时,替他出一本书,把他过去的那些文章印上,就印100本,分送给他生前的老领导、老战友、老部下的晚辈和朋友做个纪念。这封简单却深刻的遗嘱令许多人动容,也深刻体现出许光达一家视名利淡如水的家风。
许光达的伟大人格和优良家风,来自自身的自律和自省,更来自中国革命的锤炼,是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学习的光辉典范。在狠抓家风建设的今天,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在工作中坚决守住家风阵地,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两袖清风、以上率下、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全心全意地以公仆的实干精神为人民服务、谋福祉。在生活中更应该时刻对家人在思想上给予正确引导,经常教育提醒家人,严禁利用自身影响力为亲朋好友“走后门”“打招呼”,做到立好规矩、正好家风、管好家人、理好家事,树立新型领导干部的新家风,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先辈和时代的业绩。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