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激发思想文化工作活力
2024-07-02吴义国
吴义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根本方向,注入了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新时代思想文化工作,要坚定不移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会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聚焦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激发生机活力,在全面推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历史进程中,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特质,守正创新点燃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思想文化工作要深刻把握创新这个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牢牢守住“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发挥创新的主导性作用,点燃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凝聚起新时代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要坚持创新的理论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宏伟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引领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激发思想文化工作活力,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刻把握蕴藏其中的丰富内涵,在学思践悟中熟练掌握蕴含其中的战略思维、领导艺术、思想逻辑、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新时代思想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要培育创新的科学思维。坚持辩证思维,既要坚持基本原理不动摇,又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在积极识变、求变、应变的过程中激发活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坚持系统思维,全面掌握思想文化工作的性质地位、理论来源,深刻把握实践要求、现实问题,精准研判未来趋势,提升应对外部复杂挑战、化解风险的能力,在创新中寻求突破,绽放勃勃生机。坚持历史思维,把思想文化工作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评判,结合时代大潮把握主线、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洞悉趋势,坚持中国特色,守牢中国底色,彰显中国本色,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从容应对激荡变幻的世界文化局势。
要激活创新的发展动能。“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以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动能,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要突出科技赋能创新,加快数字化的文化模式建设,让文物活起来,让史料会说话,让文脉传下去。借助前沿科技、技术新平台、传播新手段,让思想文化工作以新的表达形式、存在形态、价值内涵等,融入当代工作生活,做到可视可闻可感。突出文旅创新发展,积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劲动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文化历史遗产、乡土文化资源、人文社会风尚转化为文旅服务和文创产品,为增强吸引力持续注入新的动能。突出引领时代潮流,正确处理好时代与时尚的关系,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商业接轨,加强与新潮流融合,弥合与当代日常生活存在的数字鸿沟,鼓励、吸引年轻人等新生力量成为思想文化有力的参与者、建设者、实践者。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积极探索实现路径
新质生产力是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的生产力。激发思想文化工作活力,要深刻把握“质优”这个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性要求,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新时代文化使命,主动作为、开拓进取,重点打造激发思想文化工作活力的实现路径,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使命任务中壮骨补钙、培根铸魂。
着力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化研究与体系化阐释。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这里的“彻底”,就是指抓住事物的根本。习近平文化思想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思想领域的最新成果,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更加有力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和“实践的指导力”。让习近平文化思想真正做到彻底地说服人,在人民心中生根开花,必须深刻把握其内在逻辑,揭示其根本性的规律。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明其科学性和真理性,揭示其重大论断、重要命题的理论背景和学理依据。要整合研究力量,持久、深入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以丰富、生动的实践诠释蕴含其中的原理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的内在联系,更加充分地发挥对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指导作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心铸魂。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肥沃土壤。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思想文化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熔铸成有机的、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形成文化新形态、新成果,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聚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大力宣扬创新理论引领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现代文明取得的巨大进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和外延,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运用湖南丰厚红色资源,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宣传阵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激励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立足本职,在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中奋勇争先,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中奋勇争先,展现新时代的崭新风采。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深度融合提升效能
深度融合是推动思想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激发思想文化工作活力的重要途径。要深刻把握“先进生产力”这个新质生产力的本质,不断融合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元素,激活发展动力和创造力,努力提高工作效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在理论阐释上,坚持经验总结与实践指导相融合。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应势而生、因时而生,鲜明地体现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格,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激发思想文化活力,就必须用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来指导,与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强总结和概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又坚持以此为引领,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在力量组合上,坚持专业人才与社会资源相融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强调,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队伍”,造就一批有影响的研究专家和宣讲人才。这就要求思想文化工作注重兼容并蓄,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力量培育的同时,不断吸纳包括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在内的各界社会团体、群众组织、文艺群体中的优秀人才参与研究、宣讲等工作,拓展思想文化覆盖面,延伸联系服务范畴,运用创新政策和方法团结和吸引他们,引导全社会的力量同舟共济,使之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事业的有生力量。
在方式方法上,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蓬勃发展,自媒体日趋活跃,小剧场、文旅机构、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化文艺社群等新的文化文艺组织大量涌现。思想文化工作要积极应对复杂局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激活文化基因,促进文化传承,以创新思路、生动话语、规范机制、鲜活形式生动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入式体验和社会化传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在作用发挥上,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相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想文化工作必须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国际传播形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将“大道理”讲成“小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话语风格,讲述中国精神和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生动实践,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