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社团鉴赏教学“三度”
2024-07-01张振燕
张振燕
摘要:小学美术社团做实鉴赏教学,可从以下三个“度”进行:一是“纵深度”,由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二是“广泛度”,由此及彼实现更广层面上的鉴赏;三是“关联度”,实现有效迁移与应用。做细做实“三度”鉴赏教学,必能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鉴赏;纵深度;广泛度;关联度
相对于一般性美术课堂而言,美术社团教学的资源更丰富、路径更开阔、推进更自由,因而适合于更为深入的鉴赏教学。美术鉴赏属于深度学习范畴,关联到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迁移等多种思维活动,以举一反三与纵深感悟为过程,指向学生的审美素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具体到美术社团课堂教学的实践层面,笔者进行衍生理解,将鉴赏过程与深度理论结合起来,以发展高阶思维为落脚点,延伸到更深、更远的层面进行探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度”方面:一是“纵深度”,即由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由简单的背记走向多元的理解、内化与创造;二是“广泛度”,即由“此画”到“彼画”、由“此画家”到“彼画家”,实现更广层面上的鉴赏;三是“关联度”,即关联画家生活背景,关联时代背景,关联过去、现在与未来,实现有效迁移与应用实践。做细做实“三度”鉴赏教学,必能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一、基于层层递进的纵深度
美术鉴赏应该是一个由此及彼、层层递进的过程。不同于常规的作品欣赏,美术社团的鉴赏教学应该呈现纵深逻辑,带给学生更多的心智挑战———不是机械地看,而是“感知、观察、体验,甚至思考与想象”[1]。从知识维度而言,从事实性知识到概念性、程序性知识(情境中应用)再到元认知知识(反省性知识),本身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应做到环环相扣。从认知过程维度而言,先有记忆,后有理解,接着才有运用、分析、评价及创造,其螺旋上升的路径不可轻易更改。
例如,以人美版五年级下册“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为例,应该涵盖“艺术家—艺术创作—美术作品—美术评论—美术史”这一全方位的过程,层层递进。
事实性知识:讲述马蒂斯的年代、生平、特殊经历、代表作品。
概念性知识:讨论马蒂斯所创的野兽派及其艺术特征等。
程序性知识:呈现和分析马蒂斯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完成了《带帽的女人》《金鱼》等名作,其创作经历及后人对作品的品评。
元认知知识:联系马蒂斯的生平,分析为什么马蒂斯的作品被人们称之为“野兽”?马蒂斯的作品对后世及后人有什么影响或启示?
以上是从横向的知识维度而言的。相对应的,教师可以从纵向的认知过程维度出发,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层次递进,达到有效鉴赏的目的
记忆:马蒂斯是谁?生平经历中令你难忘的地方是什么?
理解:结合他的生平,说说为什么马蒂斯对艺术如此热情,以致于“从此以后艺术主宰我”?
应用:马蒂斯运用线条、色彩方面的特点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分析:马蒂斯为什么偏爱色彩缤纷、简练而又规整的线条?晚年的他的艺术达到极其简练的程度,其影响是什么?
评价:你如何评价马蒂斯这个人以及他的艺术价值?
创造:如何借鉴马蒂斯对于线条、色彩的方法画出属于自己的画作?
由上观之,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通过层层递进,学生经历了一个由事实到概念、由知识结果到思维训练、由“学”到“用”的纵深全过程,实现了理解的延伸与学习的纵深度。如果将二者结合,将形成关于课堂“知识—学习”的立体谱系[2]。
二、基于文化视野的广泛度
纵深度聚焦于同一幅作品,广泛度则关联到多幅作品。厘清多幅作品的异同点,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理解与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多元、豁达、开放的文化态度。从本作到他作、从国内到国外,广泛勾连更多画作进行鉴赏,更有助于学生坚定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教师应勇于筛选更多画作引领学生进行对比鉴赏,经历“食笋去箨”的过程,丰富其艺术探究触角,积淀文化底蕴,提升美术素养。
学习人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中国画》时,可以把外国画《犹大之吻》拿来与中国画《泼墨仙人图》进行对比理解(见表1)。
这样的对比中,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从文化视野的角度解读画作,促进小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比如,就色彩的运用而言,极简色彩与多而浓的色彩各有其特点,有其生动的文化背景。中国古代,书画一体,用墨作画,自然而然。多色彩的颜料广泛运用于服装行业,而非书画。极简的“黑白”两色与只凸显了五官的一个人物,给人以无限想象的可能。《泼墨仙人图》注重写意与创新,是个性追求使然;《犹大之吻》注重写实与复制,是为官方建筑服务使然……类似的从文化视野上的理解,站位高,于不经意间帮助学生坚定了文化自信,达到了寻根、立魂、养心的目的。
三、基于路径细化的关联度
一幅高质量的经典名作总是关联着思想与情感、审美与怀念、生命与追求以及与此相关的万千情态。美术社团鉴赏教学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发现那些意蕴十足的关联要素,进而通过综合分析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与理解。从“图像识别、审美判断、生命理解”三条路径深入进去进行恰到好处的关联,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例如,以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画家梵高》为例,可以选择其代表作《向日葵》与《星月夜》进行关联(见表2)。
这样的路径细化让学生的探究变得有方向、有针对性。学生的关联变得细微而多元,不仅仅关联当时的艺术环境,也关联高质量艺术品诞生时的文化土壤、后人评价、非艺术操作等。由此,学生的鉴赏更全面、更深刻,精神的丰盈变得自然而然。
小学美术社团的鉴赏教学做扎实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准,“促进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3]。高质量的鉴赏活动一旦与精彩的人生挂上钩,其探究历程将变得意蕴十足。这无疑是一个细活儿与慢活儿,离不开教师的耐心、敏感与警觉,离不开美术社团的建设性探索与坚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小学美术教师精心演绎“细活”与“慢活”的精彩,学生必将在鉴赏之路上走得更远,并发生接地气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朱彩霞.走向整体:构建一种新常态的美术教学[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12).
[2] 段鹏.“尽精微致广大”的美术深度学习:由《生命中的色彩:梵高绘画赏析》一课想到的[J].基础教育课程,2020(5).
[3] 刘启扬.细化实施路径,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J].福建教育,2020(26).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