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史料,促进历史高效学习

2024-07-01朱金云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4年6期
关键词:张居正内阁宰相

朱金云

史料,通俗地讲,是指历史材料。正如政治学科与时政热点联系比较紧密一样,历史学科与时间联系比较紧密。时间具有不可逆性,如何研究历史,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由于时代和认识上的局限,并非所有史料都能进入人们的视野。迄今为止,人们所能认识并可以搜集、运用的史料大体有文献、实物、口述、图像等。因此,可以这样说,想要高效地学习历史,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史料这一重要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史料来深刻理解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利用史料来进行推理论证。

一、利用史料深刻理解历史知识

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是经过高度概括的。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一来与我们现在的生活距离较远,二来有的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比较复杂,这样就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这部分学生在考试中只能解答简单的历史试题,在需要论证思考或者需要提出自己历史观点的试题面前只能束手无策。因此,在学习或者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史料来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历史的本质。例如,我们可以借助有关张居正的史料来探究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其制度性缺陷。

史料一 (张居正)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劝上力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十年来海内肃清……一时治绩炳然。

史料二 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史料三 万历末,内阁首辅方从哲在请增加阁臣的奏中曾说:“我朝阁臣虽无宰相之名,实有赞襄之责。自朝廷大礼大政以及人才进退、民生休戚,举天下国家之务,无巨无细,有一不问阁臣者乎?!”

史料一是对张居正的评价,认为张居正以天下为己任,力行祖宗之法,治绩炳然。史料二认为张居正专权,威柄之操震主。史料三揭示了明朝中后期内阁制在制度设计上具有严重的缺陷。内阁虽无相名,却有相责;实有相职,却无相权。

二、利用史料进行推理论证

史料研读以史料为基础,以提升信息分析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还需要利用史料进行推理论证。还以上述史料为例,上述史料从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的个人发展入手,反映了明朝内阁制度的缺陷。如何进行论述呢?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从中央到地方,“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由于精力有限,皇帝需要一个机构来辅助他处理众多的军国大事,明成祖为此设立了内阁制度。根据明制,内阁是皇帝的顾问和秘书机构,始终不是正式一级的国家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领六部百司。内阁权力的大小并无定制,取决于君主的信任程度。然而中枢权力在运行的过程中,客观上需要一个机构来协调皇帝与中央各部门间的关系,部分行使原来宰相的职权。这样的角色在明朝中后期就由内阁来扮演,这就导致内阁大学士名义上不是宰相,事实上却承担一部分相权。内阁制最大的缺陷就是权责不明、名实不符。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根本上改变了中枢权力的运行机制,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明成祖应势设立的内阁制度对明朝中后期的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上述史料需要学生通过对内阁首辅张居正悲剧原因的分析,认识到内阁制的特点及其制度性缺陷,理解明朝专制政治的异化,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与客观评价。同时,通过对相关史料比较分析,学生要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多角度、多层次探究和解释历史现象,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学会辨析史料并运用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真实的方法。

猜你喜欢

张居正内阁宰相
岸田内阁与日本政治走向
张居正《论语集注直解》中的察人用人之道探析
磨砺是一笔财富
张居正宽待对手
宰相断案
从张居正看人才培养
中华宰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