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幼儿建构游戏分享行为的实践探究

2024-07-01赵中花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榜样同伴绘本

赵中花

导读:在当今社会,分享行为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个体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更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一环。幼儿园建构游戏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上优势显著,本文基于对幼儿园建构游戏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具体的培养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用于指导幼儿教育实践,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一环,建构游戏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分享行为是社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和支持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养成,促进幼儿的人格健全,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心态和习惯,助力其健康成长。

一、大班幼儿建构游戏中分享行为的特点

(一)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

在大班阶段,幼儿的分享行为从无意识逐渐转变为有意识。起初,他们可能只是因为喜欢某个建构材料或想与同伴一起玩而进行分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开始意识到分享是一种美德,是为了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能够主动地进行分享。

(二)从简单物质分享到情感分享

在小班、中班或大班初期阶段,幼儿的分享往往局限于物质层面,例如“我把这个积木给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意识到分享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多的是情感上的交流。他们会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或与同伴之间的趣事,这种深层次的情感分享体现了幼儿心理的成熟。

(三)分享行为的目的性增强

与小班幼儿的无目的游戏不同,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分享行为往往带有更明确的目的。他们可能会为了得到同伴的认可、收获友谊或共同完成一个更大的建构项目而进行分享。这种目的性表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更清晰的社交目标和意图。

(四)分享中寻求共同决策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大班幼儿在分享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开始寻求与同伴的共同决策。他们希望能够与同伴一起决定建构的主题、材料的选择和游戏的玩法,这种共同决策的过程也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五)分享中展现出更多的合作与互助

与小班幼儿独自玩耍的状态不同,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更倾向于与同伴合作。他们明白,通过合作与互助可以更快地完成建构作品,也可以让游戏变得更加有趣。这种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也是幼儿分享行为的一个重要特点。

(六)分享中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在面对问题和冲突时,大班幼儿不再像小班时那样直接寻求教师或家长的帮助,而是尝试通过与同伴的沟通、协商来解决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幼儿分享行为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影响大班幼儿建构游戏分享行为发展的因素

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分享行为的发展并非自然而然,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课堂。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幼儿进行分享活动,教育幼儿分享的重要性,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更有可能展现出分享行为。相反,如果家庭中缺乏分享的教育,幼儿可能难以养成分享的习惯。

(二)同伴关系与社交环境

同伴关系是影响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在与其他同伴的交往中,幼儿会观察、学习和模仿彼此的行为。如果一个幼儿处于一个鼓励分享和合作的社交环境中,他更可能养成分享的习惯。相反,如果同伴们更多是以竞争或个人主义的方式进行游戏,幼儿可能会形成不分享的行为模式。

(三)游戏规则与教师引导

在建构游戏中,游戏规则和教师的引导也直接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分享行为。如果游戏的规则强调合作与分享,或教师经常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想法,幼儿更可能发展出分享的行为。相反,如果游戏的规则或教师的引导偏重于竞争或个人成果,幼儿可能更倾向于独自完成游戏。

(四)个人性格与心理因素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点,这也会影响他们在建构游戏中的分享行为。有些幼儿天生乐于分享,愿意与他人合作;有些幼儿比较保守,更倾向于独自玩耍。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会影响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此外,大班幼儿的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学习经验和知识技能、情感认知状态都会影响其分享意识和行为。

第一,语言与沟通能力。够清晰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幼儿更可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促成分享行为的发生。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可能在沟通上存在困难,影响与同伴的互动和分享。

第二,经验和技能。幼儿具备丰富的建构经验和一定的技能时,他们更可能创造出有趣的作品,从而激发与同伴分享的意愿。相反,如果幼儿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能,他们可能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游戏,较少与他人分享。

第三,情感状态与情感认知。当幼儿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时,他们更倾向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经验。当幼儿情绪低落或焦虑时,他们可能会减少分享行为。此外,幼儿对情感的认知也会影响其分享行为,能够识别和理解他人情感的幼儿更可能做出分享的行为。

三、大班幼儿建构游戏分享行为的培养建议

(一)激发幼儿分享意愿

要想在建构游戏中有效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首先就要激发幼儿的分享意愿,使其主动积极地进行分享,这需要幼儿教师采取一些技巧。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讲,有趣的故事能够极大地增强游戏活动的吸引力,提高其参与专注度。在组织幼儿展开休息之前,幼儿教师可为幼儿讲述一些游戏故事背景。绘本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相较于传统的教科书带有更加明显的趣味性与多样性。在绘本中故事会以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来,既能够增加幼儿的思考量,也能够吸引幼儿的关注。在激发幼儿的分享意愿时,教师可以基于绘本的特点与优势进行分析,与幼儿一同分享绘本中描述的故事,引导幼儿进行阅读,向他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以《一个长上天的大苹果》为例,绘本主要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讲解了一个苹果梦到自己慢慢变大,一直长到最高的天上。故事中体现出了极大的趣味性,展现了童真。在激发幼儿的分享意愿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阅读绘本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小朋友们,大家在以往的生活过程中有没有过做梦的经历呢?大家都梦到了哪些有趣的事?”引导幼儿思考,初步分享以往的生活经历。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在这里,老师想向各位同学们分享我最近所读到的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做梦的主人公是一个大苹果,小朋友们可以猜一猜,那苹果会做怎样的梦呢?在这个梦里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教师的引导与提问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后续可以将绘本内容展现给幼儿,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大苹果做的梦,以小组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想法。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为幼儿提供有趣的绘本时,一部分幼儿会根据教师的提示分享自己阅读的、了解到的内容。但是,极有可能另一部分幼儿的分享欲望较低,在阅读结束后也不会开展积极主动的分享行为。因此,在建构阅读分享游戏时,可以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奖励,由此肯定幼儿的分享行为。通过奖励,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分享意愿,培养他们的分享习惯。

(二)树立良好分享榜样

在幼儿的世界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榜样就像一盏明灯,能够指引幼儿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培养大班幼儿建构游戏分享行为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分享榜样非常重要。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现阶段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幼儿不同阶段的性格变化、情绪变化、心理变化,进而提高榜样的引领作用,让幼儿能够在内心深处真正朝着榜样的方向前进。大班幼儿经常表现出极为强烈的占有欲,对身边事物的认识不够正确,没有较为完善的是非分辨能力和规则意识。随着成长发展,幼儿的占有欲会逐渐降低,但是内心深处也会带有这样的想法。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引入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故事内容,让幼儿在思考探索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榜样。

基于以上观念,教师可以引入《这是我的!》绘本,在游戏建构过程中带领幼儿一同开展角色模拟的小游戏。班内的幼儿模拟绘本中的小青蛙,教师则模拟绘本中的蟾蜍。首先,教师带领幼儿一同阅读绘本,保证幼儿明确主要内容。其次,教师带领幼儿一同演绎绘本,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角色演绎逐步感受小青蛙的心理变化。最初,每个小青蛙的占有欲都比较强,都想要抢夺蝴蝶,产生了很多的争吵。这时,小青蛙和大班幼儿的心理较为贴合,日常生活中极少进行主动分享。随着故事的递进,小青蛙们与蟾蜍经历了两次对话,在磨合与成长过程中“占有欲”慢慢消失,逐渐学会分享,一同快乐玩耍。小青蛙的心理变化也象征着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心发展,在角色扮演中,幼儿能够找到分享榜样,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了解分享的乐趣,由此主动积极地开展分享。

(三)培养幼儿共情能力

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共情能力是促进分享的关键。共情是一种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和需要的能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具备共情能力意味着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从而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经验。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例如,当一个幼儿因为搭不好建筑结构而沮丧难过时,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幼儿理解他的失落感,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搭建经验,或一起帮助哭泣的幼儿完成他的作品。为了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鼓励幼儿关注他人的感受。例如,在分发玩具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哪些玩具是紧缺的、哪些同伴可能没有玩具玩,鼓励幼儿主动分享自己的玩具。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讲述、影片观赏等方式,让幼儿观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例如,播放一段关于分享的小视频,让幼儿观察视频中的角色为什么愿意(不愿意)分享、如何分享的,从客观的角度懂得分享的原因和作用。学会共情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成为更加关心和理解他人的有爱心的人。

(四)合理引导冲突解决

在建构游戏中,冲突是常见的问题,但同时也是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机会。如何合理引导幼儿解决冲突,促进分享行为的实施,也需教师重点关注。当幼儿在游戏中发生争执时,教师需要冷静观察,了解冲突的起因。例如,两个幼儿因为都想搭建一座大桥而发生争执,教师可以适时地介入,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共同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让两个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分配任务、谁负责搭建底座、谁负责搭上面部分、是否可以共同设计一座双层的桥。解决冲突的过程也可以成为幼儿学习分享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你们两个合作,是不是可以更快地完成这座塔呢?你们可以试着交换一下任务,这样彼此能体验到不同的搭建乐趣。”同时,也需要教授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如轮流、协商和妥协。教师可以提示幼儿:“这次你先搭建,下次我再搭建,我们轮流来。我们试着把塔建得更高一些,这样应该更有趣。”这样的经验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与同伴相处,还可以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深化家园合作共育

幼儿教师还需通过深化家园合作,共同助力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分享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利用家长资源,邀请有相关经验的家长参与到游戏中。例如,让拥有建设经验、艺术特长的家长为幼儿讲解建构设计相关的知识,分享案例,指导他们如何搭建更稳定、美观的结构。这些家长也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让幼儿看到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幼儿园和教师可利用节假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到建构游戏中。例如,组织一次“家庭建筑大赛”,让每个家庭组成一个小队,共同搭建一个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家长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分享和合作的意义,增强亲子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群、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重点反馈幼儿的分享行为,以便让家长在家庭建构游戏中针对性地培养。

四、结语

在研究中,通过深入了解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立足实践,发现激发幼儿分享意愿、树立良好分享榜样、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合理引导冲突解决以及深化家园合作共育是促进幼儿分享意识、行为和习惯养成的有效举措,幼儿教师可以积极探索与尝试。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幼儿成长,帮助他们成为有爱心、善分享的人。

猜你喜欢

榜样同伴绘本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绘本
绘本
绘本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