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建构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

2024-07-01梅珍生

江汉论坛 2024年6期
关键词:哲学建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体系,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1)。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中,哲学需要更加自觉地担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就是要求我们摆脱长期以来对西方学术的“学徒状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建构中国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自觉开始。

一、必须将马克思主义贯穿融通在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生产与建构中

在中国特色哲学知识体系建构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是中国哲学的当代形态,它的理论自觉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学术中的中国”和“理论中的中国”的中国属性。因而,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要成为人类文明的引领者,就必须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一定不要忘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要丢掉这个最根本的东西”(2),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发展的源头活水。尽管诞生于17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制高点,仍然是引领时代的思想旗帜。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人类解放作为“新世界观”的总问题,为建构人类知识体系确定了新坐标。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毕生探索中,将既有的解释世界的知识体系转换为改变世界的知识体系,将基于地方经验的知识体系转换为实现人类解放的世界知识体系,得出了一系列揭示人类社会实际和时代要求的规律性结论,实现了人类知识体系的深刻变革。知识体系的变革开始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变革。2019年,习近平在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我们要“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3)在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构建中,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对人类历史“有思想穿透力的”理论,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因而,当代中国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离不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深入的学理化诠释,迫切需要将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穿透力”,转化为客观化、系统化的知识的内在灵魂;将“思想的穿透力”转化为哲学学术的穿透力,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更深厚的学理支撑,更具普遍性的知识形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哲学工作者的基本任务。

二、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必须把提升民族理论思维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4)中外哲学发展表明,一部哲学著作能否成为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理论思维的起点”起着决定性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5)在建构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应该自觉地把提升民族理论思维能力放在突出地位。

提高民族理论思维能力,必须把握科学的方法。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6)系统观念是中国哲学固有的、自主性的基础性思想方法,它有别于西方近代以来对世界以局部原子式的把握为基础的实证方法。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离不开自主的哲学概念、范畴、命题、理论、方法之间的整体性与协同性。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时代的重大问题。“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7)对于问题的准确破解,是建构中国哲学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关键。只有以时代问题为导向,才有可能在深入回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身等重大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基础性、整体性的知识体系框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有深度的哲学答案。习近平指出:“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8)对这些重大问题的把握与破解,与民族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正相关性。

提高民族理论思维能力,离不开中国哲学的主体性。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9)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古国,我们有丰富的哲学理论资源。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就坚决反对那种“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的无主体意识。在新时代,我们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10),必须以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和载体。我们只有主动以中国话语,归纳中国本土经验,才能将“中国人几千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11),创造性地转化为新时代的中国哲学。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必然是彰显中国智慧、具有文化主体性的哲学。在熔铸古今、会通中西的过程中,为世界提供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让世界认识到“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12)。

三、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坚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结合

习近平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13)随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的学理化、系统化学术阐释和思想凝练的推进,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研究现实问题,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在为提升我们的民族理论思维能力和构筑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增添新的内容。建构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毛泽东的《实践论》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知行关系的创造性转化,习近平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借鉴,为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提供了崭新的哲学范畴、哲学智慧、哲学形态。同样,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的包括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等十六个方面在内的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反复强调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史等历史脉络中的里程碑意义。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体系的形成就是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直接实践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必将促进当代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形塑,使体现民族性的中国哲学挺立起来。

四、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契合性,而且,它以5000多年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鲜活的中国智慧。国际学术界虽然一直有否定中国哲学合法性的声音,但中国不仅有自己的哲学,而且有成熟的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我国先贤对于“性与天道”的追求,正是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其中,天人、古今、中西、同异、共殊、太极、阴阳、天理、良知良能等等,正是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要素,也是人类文明宝库中光芒四射的思想瑰宝。中国哲学在与马克思主义的融通交融中,产生了一系列对人类社会产生基础性影响的命题,如天下为公、知行合一、小康大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德治法治等等,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哲学精神、哲学追求,作为中华民族最基本、最持久的文化力量,它们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理论说明,又是代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普遍性知识,更是具有普遍性的哲学思想。

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14)建构中国哲学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思维,而且在于通过学理化、系统化的一般性知识体系建构,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彰显“中国之理”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

五、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

坚持与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就是要走出近代以来的“西化欧化”的阴云笼罩。但我们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绝不意味着拒绝学习,学术上的自我主张也绝不意味着任何一种意义上的孤立主义和任意武断。在“世界历史”的格局中,我们只有经历与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对外部世界的深入学习才有可能转化为我们哲学自主性的内容。佛教中国化就是外部思想与中国自主知识结合的有效例证。我们固然从外部学习了佛教的教义、思想和方法,但在中国广为流行的中国化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而不是小乘佛教,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天台宗、华严宗,尤其是禅宗,正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创造。中国化的佛教与宋明儒学的结合产生的宋明理学,为宋明新儒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理论空间。宋明理学在中国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中,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的主体精神与理论思辨能力。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强调,“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15)。他指出,“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我们都要研究借鉴,不能采取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态度”(16)。自主是开放基础上的兼容并蓄。在近代西方知识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在先进的中国人主动追寻马克思主义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现代文明的“魂脉”在与中国传统知识的“根脉”融通中,中华民族以自主的姿态吸纳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益营养,它们经过中国实践的交互作用与选择,已经产生了人类文明的新曙光。

六、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传统中国哲学知识谱系大体上是以成人为目标。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实现将安身立命与自然秩序、与人伦秩序的浑然天成、融合为一。正如辜鸿铭所讲,要估价一种文明,不是看它是否修建了和能够修建巨大的城市、宏伟的建筑与宽阔的马路,甚至不是学院的建立、艺术的创造和科学的发明,而是看它能够造就什么样的人。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中国古代哲学知识谱系的建立与传承,它饱含的睿智与觉解使得中国人在古代世界能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并且持续地发展。相反,近代以来,西方所推崇的科学主义与理性霸权,恰恰可能隐含着对人类文明的巨大伤害。当代前沿科学的发展,之所以需要进行伦理的评估,就表明任何一种知识体系必须服务于人的发展,而不是着眼于对人的毁灭。因而,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必然带有立德树人、发展人、成就人、提升人的文明程度和精神境界的功能。

注释:

(1)(7)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人民日报》2022年4月26日。

(2)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62页。

(3) 习近平:《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历史研究》2019 年第 1 期。

(4)(9)(11)(12)(15)(1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2、342、340、340、340、341页。

(5)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13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64页。

(8)(10)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 年第 17 期。

(13)(14)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作者简介:梅珍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责任编辑 张卫东)

猜你喜欢

哲学建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建构游戏玩不够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