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利用科技优势称霸网络空间

2024-06-30张捷

祖国 2024年8期
关键词:因特网网络空间

张捷

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 究计划署开发了阿帕网(ARPAnet),80年代发展为因特网(Internet)。在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严密封锁下,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自强自立精神,中国在 1958 年研制成功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960 年发射成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和自制运载火箭;1964 年发射成功第一枚生物火箭、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65 年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967 年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1970 年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1974 年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小型计算机;1975 年发射成功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1983 年研制成功高速巨型计算机。国人扬眉吐气,美国和西方震撼!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1973 年,美国不得不退出在中国南大门前打了 12 年、投下 800 万吨炸弹的越南战争。

必须引起重视的是,无论 IPV4 或 IPV6,美国明明知道因特网技术体系先天不足,且承认其单一控制中心框架结构不安全、不稳定;单一通信协议(TCP/IP)及地址资源存在局限性;没有安全机制(No security);没有质量服务控制(No QoS);混乱无序、没有管理(No management);TCP/IP 结构导致网络流量激增和路由表急剧膨胀相互作用,严重影响可扩张性;为固定终端设计的技术架构难以支撑日益发展的移动性;IP 地址的通信体系形成“沙漏”瓶颈,等等,却非要将因特网作为“互联网”强加于中国和世界各国,就是为了有利于美国网络空间利益的扩张,有利于美国对中国和世界网络空间的监视和操控,有利于美国随时利用因特网技术的缺陷和漏洞打击、盘剥他国。发人深省的是,协议和标准,是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安全的手段与工具;网络空间主权原则,才是制定协议和标准的出发点、目的和底线,也是世界各国网络空间科技人员创新与创造的前提、基础和源泉。

美国政府2012年公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报告序言中,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坦承:因特网本身无法开启国际合作的新纪元;通过因特网连接,美国公司的业务可以延伸至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为美国民众创造无以计数的就业岗位和机会;确保对因特网进行有效管理,是因特网在国际环境中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美国是全球经济最发达国家。按照美国的技术壁垒和战略逻辑,“互联网”就是美国拥有知识产权、控制主权和保障美国利益安全的“一张网”。为此,美国可谓潜心策划、精心运作、用心良苦。早在 2005 年,德国人就揭露了美国“一张网”剪割世界“羊毛”的伎俩。在欧洲投资 1 欧元,75% 被美国人拿走了,投资回报率只有 7.5‰,而美国在欧洲投资 1 美元,收益是113%。

国人耳熟能详的“中国互联网”前 20 名企业巨头,几乎清一色地被西方资本主要是美国华尔街资本控股。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日籍韩裔人孙正义领导的软银集团和美国 IT 跨国公司雅虎,控股阿里巴巴 60% 以上。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南非跨国传媒企业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是腾讯的第一大股东。美国风投公司德丰杰是百度的第一大股东。华尔街风云人物朱利安·罗伯森领导的老虎环球基金、耶鲁大学基金高瓴资本、美国硅谷的红杉资本等联手控股多家国内主要网络企业无不被美国公司渗透染指持股,三家主要网络招聘公司完全被美日资本绝对控股。海量的中国网络信息、网民信息在外国资本的操盘下长期失控,“中国互联网”的网民不仅赤裸裸地袒露在美国因特网全方位射线下,还不得不在美国资本面前束手就范“留下买路钱”。

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明明白白地指出:在军事遏制的基础上,以经济援助和技术转让等条件,诱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开展“意识形态竞争”,扩散“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打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变革之门”。该书最后一章赤裸裸地预言:“当有一天,遥远古老的中国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的时候,就是美国人不战而胜的时候!”美国采用军事高压、技术渗透、资本控制、文化侵蚀、外交纠缠等组合拳,早就将网络空间作为对中国、俄罗斯、伊朗等“网络空间敌人”实施和平演变的主战场,大力培养、拉拢美国利益的网络空间代言人,全方位不遗余力地压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安全的创新与创造。利用 IEEE、IETF 等民间组织单方面制定和提出所谓因特网的“国际标准”,渲染因特网是“国际互联网”,是美国一张网网罗天下强权逻辑的主要推手。

尽管IEEE、IETF 在全球到处发展会员、组织活动、颁发奖励、扩大影响,妄图以民间组织标准取代各国家成员体正式批准和同意的国际标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公认的“最权威的综合性国际标准机构”ISO、国际电工协会 IEC、国际电信联盟 ITU-T 并不买账,坚持按照公正的规则程序制定与发布国际网络标准,提出“革命性全新框架的新一代未来网络”认识,取代渐进改良的“下一代因特网”概念。1992 年,ISO 就开始关注 IPV9 技术方案。2007 年以后,ISO/IEC 确认 IPV6 对于未来网络设计目标和基本要求的缺陷、不足和局限性而认定 IPV6 出局,委托中国专家预研未来网络的新命名和寻址机制(互联网的核心底层机制)。2014 年,经美国、俄国、中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成员体两次投票批准,并征得国际电信联盟 ITU-T 大会同意,ISO/IEC 正式发布《命名与寻址》(ISO/IEC TR 29181-2)和《安全》(ISO/IEC TR 29181-5)未来网络国际标准。中国专家们提出的多长度地址、全数字域名、混合架构、先验证后通信等构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中国专家明确指出现有网络安全机制的种种弊病,仅限于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安全的概率,并不能实质性地解决和实现安全保障,必须将传统的被动安全防御机制改变为主动安全管理机制,建立细胞级安全防护体系等科学论断,各成员体国家代表都不得不折服。

(作者系著名经济战略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猜你喜欢

因特网网络空间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上网
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立法之名与实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与思考
我爱因特网
《TCP/IP协议》教学案例
知识漫画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