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冬奥遗产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路径

2024-06-30胡德刚黄萍婷柳文杰张佰辉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胡德刚 黄萍婷 柳文杰 张佰辉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阐释,并提出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北京冬奥遗产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五个方面的困境:体育教师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欠缺、大学生体育课程思政学习内生动力不足、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融入模式单调、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监督与评价机制缺失。据此提出了借鉴北京冬奥会人员管理模式强化师资培训、借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模式激发大学生内生动力、梳理北京冬奥遗产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借鉴冬奥宣讲方式优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融入模式、借鉴冬奥监察机制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监督与评价体系,构建教师与学生协同共进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关键词:北京冬奥遗产;奥林匹克精神;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4)03-0008-06

The Predicament and Path of Beijing Winter Olympic Heritage Blending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HU De-gang1, HUANG Ping-ting2, LIU Wen-jie3, ZHANG Bai-hui4

Abstract:Using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analysis,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heritage of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s and Paralympic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s practical path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five challenges in integrating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heritag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lack of awareness and abilit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sufficient endogenous motiva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mperfect content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notonous integration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and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it is proposed to draw on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to strengthen teacher training, draw on the volunteer service model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to stimulate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rt out the heritage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to improve the content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ptimize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by drawing on the propaganda methods of the Winter Olympics,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drawing on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the Winter Olympics, and construct a path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whe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ork together.

Key words: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Olympic spiri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ee-wide education;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educating people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体育课程具有特殊的价值体现形式,是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快速推进,关于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研究日益丰富,主要涵盖红色资源[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精神[3]、习近平对体育的重要论述[4]等内容,对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下称“北京冬奥会”)的研究主要包括北京冬奥精神[5]、北京冬奥遗产价值[6]、北京冬奥遗产管理与运行[7]、北京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8]等,以北京冬奥遗产为主题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究尚待探索。北京冬奥会在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七大领域形成了丰厚的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奥林匹克思想内涵和中华体育精神精髓,为奥运遗产的规划与传承树立了卓越的标杆和范式[9],也为高校以冬奥遗产为主题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创造了条件。将北京冬奥遗产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有机地融入到体育课堂中,是对北京冬奥遗产的传承与弘扬,利于发挥全面而持久的育人功效。

1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1 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注入新活力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工作也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培养政治过硬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具有更加深刻的含义。体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感染性与实践性的理论本质特点[10],在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1]。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内容枯燥、模式单调、机制缺失、形式化严重等等,教师疲于生搬硬套,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北京冬奥会即为大学生提供了参赛和观赛的竞技赛场,又为大学生搭建了志愿服务的平台,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了大学生的努力拼搏精神,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主线,以北京冬奥理念为指引,以大学生亲身经历为突破,将北京冬奥遗产系统梳理后有机地融入体育教学,利于激活课堂,让体育课程思政焕发新的生命力,促进教学见功见效、育人育心,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2 为奥林匹克精神融入课堂创造新机遇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一直秉持“奥运即教育”的理念,把教育视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诉求,随着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教育家张伯苓于20世纪初将奥林匹克引入我国,并率先将奥林匹克教育引入体育课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奥林匹克元素已成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思政教育素材。然而,长期以来,奥林匹克元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仍然是随机的、零散的、片面的,没有形成良好的立德树人教育功效,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推广与普及,系统、完整、全面的奥林匹克思政教育亟待探索。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鼓舞了亿万中国人民,凝聚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理念,向世界呈现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同时为我们留下了七大领域的丰厚遗产,遗产内涵既具有国际性,又兼具中国特色,在融入体育课堂的过程中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和理解,更容易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

2 北京冬奥遗产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

2.1 体育教师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欠缺

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导。长期以来,体育教师习惯了以运动技战术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欠缺[12],部分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对体育学科如何科学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缺乏深入了解,难以从教师角色上进一步承担体育课程的育人责任[13]。调查发现,体育教师普遍存在对于北京冬奥遗产把握不清、理解不透的情况,将北京冬奥遗产融入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化、简单化、功利化问题,为了迎合当前教育形式,满足个人发展需求,将思政教学内容浮于课堂教学表面,生搬硬套、随机随意,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简单,思政与课程分离,学生难以领会北京冬奥遗产内涵,难以吸取北京冬奥遗产精华,教学效果较差。当下,首先要解决教师意识形态问题,教师队伍作为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必须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教师唯有“真信”“真懂”,才能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真正挖掘奥运精神的内涵[14],唯有“想教”“乐教”,才能主动学习北京冬奥遗产资料,才能系统梳理北京冬奥遗产内容,并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日常体育教学之中,形成教学习惯和教学风格,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明确立德树人是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以北京冬奥遗产为载体,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切实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2 大学生体育课程思政学习内生动力不足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体。现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主体地位被淡化,缺少对体育学科德育和思政成效的过程性评价[15],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较差。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媒体的普及使得学生获取知识更加便捷,导致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专注程度下降,学习内生动力不足。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大学生通过参与冬奥、服务冬奥、观看冬奥,实现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的壮举,激发了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然而,随着北京冬奥会渐行渐远,冬奥思政教育也逐渐远离大学生群体,难以持续激发大学生思政学习的内生动力,难免造成“一过式”的教育现象。北京冬奥会赛期是短暂的,但北京冬奥遗产的教育价值是持久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将丰厚的冬奥遗产有机地融入体育教学,重视学生主体认知和主观感受,才能唤起学生的共情和共鸣,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进而持续激发大学生思政学习的内生动力,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优良品质,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3 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

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学的载体。对学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选择是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16]。随着北京冬奥会渐行渐远,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冬奥思政教育内容逐渐呈现边缘化、分离化、碎片化特点,导致体育课程思政整体教学质量较差,学生吸收的思政教学内容零散且肤浅,难以体现体育课程思政“学科引领”和“带动发展”的价值。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思政的发展深度[17],北京冬奥遗产内容丰富,蕴含着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极具教育价值,在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深入的挖掘、系统的梳理、高度的凝练和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衔接紧密的思政教育内容体系,才能避免出现“水土不服”“后劲不足”的“一过式”教育,才能保证北京冬奥遗产作为教育内容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激励性和持久性作用。

2.4 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融入模式单调

体育运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如何将这些思政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在在体育教学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思政教育与体育专业教学“两张皮”问题依然凸显,思政融入层面尚未深入、融入方式相对固化、融入通路尚不通畅[18],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浅尝辄止、敷衍了事,有些教师为了完成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任务,占用大量课堂教学时间讲授思政教学内容,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导致教学衔接不连贯,教学效不明显,学生难以消化吸收,难以通过思政教学内容启智润心。因此,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必须通过分类梳理、学思结合、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按需施策等方式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辟新路径,使课程思政资源和素材能够精准融入体育教学过程[19],让思政元素紧密融合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之中,有机渗透到教学环节之中,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功效。

2.5 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监督与评价机制缺失

监督与评价是促进课程思政发展的保障和动力。现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尚未形成良好的监督与评价机制,教育管理部门对于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监督缺失,学校对于体育教学部门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的监督缺失,体育教学部门对于教师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监督缺失,加之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好教坏一个样、教多教少一个样,难以形成有效而持续的发展动力。就冬奥思政教育而言,能否将冬奥遗产转化为切实可行、能教易教的思政元素,能否将其有效渗透到教学之中并受益于学生,能否借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都难以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考核,难免形成“一过式、表面化”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因此,只有用好质量评价“指挥棒”[20],才能激发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只有形成完善的教学监督与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为冬奥思政在体育教学中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北京冬奥遗产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3.1 借鉴冬奥人员管理模式强化师资培训

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教师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要将课程思政纳入体育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通过培训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北京冬奥会人员管理按照《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实施“闭环管理”模式,赛会期间,包括运动员、官员、转播商、媒体记者、技术官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在内的所有与赛事相关人群均纳入“全程闭环”管理,实施全员“检测、追踪与隔离”的疫情防控模式,闭环内人员需要每天采样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每天检测和报告体温,发现异常,立刻追踪,发现问题,立刻隔离,坚持“防控一体化”措施,实现了“动态清零”。“闭环管理”模式为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非常时期举办大型活动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也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借鉴。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师资培训应借鉴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模式,采取闭环全员培训的模式,完善省市、学校、部门三级培训体系,通过线上与线下多渠道、校内与校外多途径、理论与实践多形式的培训模式,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全员对北京冬奥遗产的认知和教学融入能力,帮助体育教师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全方位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在教师建课的过程中,各校应成立督导组,实施全程精准监测,通过质性与量化相结合评价方法,及时了解每位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并追踪后续建设成效,同时广泛征建设范例,通过推广宣传,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指导和带动全体教师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培训、建课、监测、评价、整改、追踪,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养体系,切实将北京冬奥遗产有效传播至广大学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2 借鉴冬奥志愿服务模式激发大学生内生动力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志愿者服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大学生志愿者是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团队中的中坚力量,他们放弃寒假休息时间,用饱满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各国参赛人员的好评,以青春之美向世界展现了我国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彰显了“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赢得了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在内的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肯定。冬奥志愿服务过程就是大学生体验式、探究式的思政学习过程,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志愿服务社会和展现爱国热情的使命担当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北京冬奥遗产在融入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抓住大学生的认知特点,用鲜活的案例讲好冬奥故事,用生动的课件展现冬奥内涵,用多元的方法承载冬奥精神,明确大学生在冬奥遗产传承与弘扬中的使命担当,以价值目标为引领,理想信念为驱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3.3 梳理冬奥遗产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深入,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越来越明确,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仍不健全,缺乏学科性指导文件,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化理论为方法、化理念为实践,有助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培育和践行,从而有利于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21]。

北京冬奥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系统梳理,按照体育课教学规律,将挖掘出来的思政教学内容以多元化方式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促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根据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冬奥会七大领域的遗产报告,提取思政教育主题,按照模块分12次课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见表1),通过课前设计“融合”、课中“融入”和课后“融化”的三阶段模式,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提升育人功效[22]。

3.4 借鉴冬奥宣讲方式优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融入模式

将北京冬奥会遗产融入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应摒弃生搬硬套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将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严谨性与体育实践教学的生动性有机融合。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前,各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宣讲冬奥,营造了积极的冬奥氛围,激发了大学生参与冬奥、服务冬奥的热情,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之后,多所大学成立了志愿者宣讲团,通过多种途径将他们的所学、经历和见闻广泛传播,引发了大学生的共鸣和共情。北京冬奥遗产在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过程中,也应借鉴冬奥宣讲方式,采用探究式、翻转式课堂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拓展学习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讲解、讨论、分享等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丰富内涵,线上教学中,以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系统呈现北京冬奥会遗产,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线下教学中,将北京冬奥会思政教学内容融入到技术教学和教学比赛中,用鲜活的典型案例和鲜明的体育精神激发学生内生动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评价学生,通过线上调查、线上作业、线下提问、线下观察等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在线上课程中建立北京冬奥遗产知识题库,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北京冬奥遗产内容与内涵掌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线下课程中评价学生学习态度,计入学生体育课程成绩,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采用多途径的教学策略开展冬奥思政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冬奥冠军进课堂、参观冬奥比赛场馆、举办冬奥知识竞赛等,举办“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将北京冬奥遗产制作成精品教学课件,将北京冬奥比赛场馆建设成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将北京冬奥知识制作成云平台资源库等,着力打造一批冬奥思政示范“金课”,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形成广泛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5 借鉴冬奥监察机制建立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监督与评价体系

北京冬奥会期间,建立了包括组委会、各赛区指挥部、比赛场馆指挥中心等多部门、多层级、职责分明的组织构架和管理体系,同时成立了冬奥会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和冬奥监察专员办公室,监督冬奥各项工作高效、绿色、廉洁运营,这是北京冬奥会圆满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北京冬奥会得到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以及与会运动员、教练员、媒体等广泛认可的重要保障。在将冬奥遗产融入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北京冬奥监察机制,除了完善教学内容体系,还要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监督与评价体系,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成立专职机构,做好宏观层面的监督,学校整体规划,给予专项支持,做好中间层面的监督,体育教学部门具体落实,集中培训教师,通过备课、看课、巡课等方式做好微观层面的监督,形成层次分明、多级联动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同时针对冬奥主题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做好质量评价指标,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督促教师积极主动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纳入学期、学年、聘期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条件,让体育教师不敢、不能、不愿懈怠,主动、主导、主持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通过监督和评价,树立模范典型,形成培训素材,多元化开展培训,以点带面,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转化为体育课程思政教与学的主动意识、习惯和能力。

4 结 语

将北京冬奥遗产有机地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系统梳理北京冬奥遗产,高效率开展体育教师专项培训,高质量激发学生内生动力,高标准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教师与学生协同共进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利于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式发展,提高高校体育育人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魏源,程传银.红色资源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定位、目标指向与实践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242(8):14-20.

[2] 王静仪,刘建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体育的逻辑、价值和路径[J].体育学刊,2021,28(1):14-19.

[3] 樊梅,张晓林.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之研究》的价值意蕴及实践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1):67-75.

[4] 赵富学,李壮壮.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3):12-19.

[5] 刘庆标,李成超,黄莉.北京冬奥精神:生成机理、时代价值与传承弘扬[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11):30-36.

[6] 郭立亚,黄丽,何焕生.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价值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5):21-31.

[7] 邹新娴,刘雪薇,布特,等.北京冬奥会遗产管理与运行的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5):65-78.

[8] 时婧,马学智.时空视角下的北京冬奥文化遗产生成与可持续利用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5):101-108.

[9] 易剑东.“双奥之城”的历史意蕴、时代使命及未来愿景[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39(3):263-273.

[10] 高晓峰.体育课程思政的历史传承、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6):36-47.

[11] 王若光.体育何以思政?——基于身体技术的社会学思考[J].体育科学,2022,42(11):27-34.

[12] 徐成立,罗秋兰,孙军,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1,231(9):98-104.

[13] 董翠香,樊三明,朱春山,等.从认识到实践: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问题聚焦与消解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5):5-12,38.

[14] 李晶,王春露.奥运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蕴与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2(Z1):31-33.

[15] 刘锋.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难点及应对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2):136-142.

[16] 位小龙,于方方.学校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价值、挑战与优化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2,236(2):104-110.

[17] 赵富学,焦家阳,赵鹏.“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要义与践行向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3):72-81.

[18] 崔涛.民俗体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困境与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3(10):102-109.

[19] 赵富学,彭小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思维向度转换与推进理路生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11):1-8,18.

[20] 丰涛,赵富学.北京冬奥精神助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机理[J].体育文化导刊,2023(8):87-95,103.

[21] 章翔.“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与践行路径[J].体育学刊,2022,29(1):118-123.

[22] 韩改玲,朱春山,孙有平,等.运动训练学课程思政元素及其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体育学刊,2022,29(1):111-117.

基金项目: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编号:202210016001)。

作者简介:胡德刚(1979-),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