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文题呼唤创意写作
2024-06-29苏冯睿潘军芳
苏冯睿 潘军芳
有“想象与创意”,是中考作文的最高要求,也是获得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分的重要条件。“有创意地表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性的发现,即内容上有开拓,能用自己的眼光去挖掘平凡的事物,激起自己的情感,写出深刻的感悟、真切的体验、新奇的想象、创造性的见解等。二是创造性的表现,即行文构思上与众不同,能将自己的发现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备考2024年中考作文,同学们必须勤于动脑,紧扣时代脉搏,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捕捉新意,写出自己的真感情、深思考,写出有创意的作文。
思维导图
真题在线
(2023年北京)在课文中,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以“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试题解析
首先,要抓住三个关键词语来理解题意。“我生活中的一棵树”是个偏正短语,“一棵树”是中心语,它既可以是皂荚树、小桃树和白杨树等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树,又可以是象征性的树,譬如某个起到支撑作用的人或一种精神。第二个关键词是“生活”,小而言之,可以是个人日常的生活;大而言之,也可以是社会生活等。第三个关键词是“我”,既可以是作者本人,又可以是第一人称视角的他人、他物。“我生活中的一棵树”就是借客观事物写人生感悟。
其次,要抓住导语构思行文。导语中提到在课文中读过的树,引导考生在熟悉的阅读中寻找写作对象;接着,引申到发挥想象的层面,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引导考生转化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为考生打开了广阔的思想空间,让平时关注生活、积极思考的考生脱颖而出。
选材时,要构建起“树”与人、事、理、情之间的逻辑关系,书写心灵,表达出明确的中心思想。可写实,写一棵自然界中的树,重点写出树的风采和精神风骨;可写虚,写如树一般的人,寄托自我情感;也可虚实结合,由实到虚,运用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由自然界中的一棵树生发出一个故事、一种精神。写作中,一定要注意点题,不能只是在开头或结尾贴上“树”的标签。
创新立意
佳作展示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北京一考生
我心中始终珍藏着你。①你是出现在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一棵伸向河心的柳树。你在暴风雨中随风急剧摇摆的模样,一下子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五月的阴雨天总是这样令人悒郁,转眼间,太阳就躲进云层。天空布满暗灰色的云块,越积越厚,越压越低。几只低飞的燕子在空中猛然一顿,向前方飞去。②
我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预兆,然而我却无心顾及这些。③
想起这次考试那令人压抑的分数,想起心仪高中的门槛似乎越来越高,我的心就凉了许多。我无精打采、漫无目的地走着。一阵狂风刮过,地上的灰尘腾空而起,向眼前的河面扑去。瘦挺的槐树的叶子在空中瑟瑟飘摇,发出哗哗的声音,我听出了里面的悲凉。④突然,一道刺眼的闪电划破天空,接着一个响雷,霎时,暴风雨铺天盖地地袭来。
我赶紧躲到一处屋檐下。这是一个破旧的小楼,楼前是一望无际的秧苗,小河在楼前几十步远的地方,向西蜿蜒而去。就在那小河的拐弯处,不知是谁种了这棵垂柳,也就是你。⑤
就是这无意的一瞥,唤起了我对你的记忆。
两年前的那个夏天,我也来过这里。想参加绘画比赛的我也是站在这屋檐下,看着突来的暴风雨。就是这经得起暴风雨的你给了我启迪。⑥在比赛前的那段日子里,周围人质疑的话语和冷淡的面孔,真的让我感到十分迷茫。选择退出还是知难而上?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渡过这条掺着苦涩的人生小河,我的船桨太单薄了,单薄到随时都有船倾入水的危险。幸好,我发现了你,你那在暴风雨中搏斗、屹立不倒的瘦弱身躯,久久地定格在我的心灵深处,成了支撑我乐观向上的一棵树。
后来,经过一个多月的苦练,我终于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中捧回了绘画大赛一等奖的荣誉证书。那一次,我真的感谢那场大雨,感谢你雨中挺立的姿态教会我什么叫作坚持……⑦
两年后的今天,我又意外地与你重逢。⑧
我目光炯炯地注视着雨中努力伸向河心的你。雷声轰鸣,整个大地似乎都在颤抖。雨越下越大,小河里溅起星星朵朵的水花。你依然在雨中猛烈地摇晃着,一条条柳枝在狂舞,夹杂着噼里啪啦的声音在风雨中抽打着。我知道,那是你不屈的呐喊。即使你的柳枝没入水中,你仍旧挣扎着立起来,你那不甘于弯折的样子就是你坚强的姿态啊!⑨
是啊,过去两年了,不知道今后你还要遭受多少次狂风暴雨的侵袭?但我知道,无论什么霹雳雷电、狂风骤雨,都不能迫使你弯折腰身,淹于水底。⑩
想到这儿,我的心胸又慢慢开阔起来,我会好好珍藏你,我生活中一棵不屈的树!11
①起笔有创意,用第二人称表述,读来别有一番情味。
②景物描写,并非闲笔。
③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④情景相融,寓情于景。
⑤“你”,千呼万唤始出来。
⑥插叙,交代“你”与“我”之间的关系,巧妙点题。同时,在行文结构上匠心独运,显出新意。
⑦再次点题,为下文张本。
⑧过渡自然,结构严密。
⑨细腻的景物描写,情溢字里行间,进一步突出“你”的坚强。
⑩有问有答,情感升华。
11结尾简洁,呼应题目,深化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