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基础与路径选择研究

2024-06-28马莹莹龚颖

中国商论 2024年12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科技创新国际贸易

马莹莹 龚颖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海洋经济已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广西是我国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门户,近年来,广西向海经济发展迅速,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影响较大。本文围绕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现状,系统性的评估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基础、现状、面临的困境,虽然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基础良好,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广西向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包括构建现代化向海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科技创新动能和加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期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繁荣。

关键词:广西;向海经济;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国际贸易

本文索引:马莹莹,龚颖.<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12):-10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6(b)--04

在21世纪的全球化浪潮中,海洋经济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连接我国与东南亚的重要枢纽,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广西向海经济发展,不但对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促进中国-东盟的经贸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广西向海经济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挑战。本文通过对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探索未来的发展路径,能够为广西有效利用海洋经济资源、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还可增强公众对海洋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社会对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共识形成,推动全球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基础

1.1 沿海区位优势

广西沿北部湾海岸线长达1595公里,享有显著的沿海区位优势,是我国通往东南亚的关键门户。广西的地理优势显著,是国内外海上运输的重要枢纽,同时还能够为其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搭建天然桥梁。北部湾港口群快速发展,特别是钦州港、防城港等主要港口持续扩建,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强化了广西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互联互通的核心角色。港口不仅是物流和运输的关键节点,还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平台,使广西在推动中国-东盟贸易增长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规模达3394.4亿元,占广西进出口总额的48.94%,由此体现出其沿海区位优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巨大贡献,也为自身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丰富的海洋资源

广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约占全国海洋生物种类的45%。沿海生物资源具有繁多的鱼类、甲壳类等,为渔业提供丰富的原料,同时北部湾的沿海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滨海湿地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具有关键作用。广西的港口资源,沿岸天然港湾50余个,可开发大小港口20余个,特别是北部湾港,作为国家级重点港口之一,在区域贸易发展中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广西的滨海旅游资源,如银滩、涠洲岛等,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开发,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尤其是在北部湾海域的油气田,为广西的能源安全和工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近年来,广西的海洋经济总产值持续增长,其中海洋渔业、海洋石油化工、海洋生物医药等行业发展迅速,广西北部湾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中国沿海6大含油盆地之一,展现出广西利用海洋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1]。

1.3 良好的开放合作平台

广西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显著,积极搭建国际产业合作平台,如中国-东盟信息港,促进广西与东盟国家在信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广西作为国家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比如北部湾经济区,不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促进港口、物流等领域的发展,吸引大量外资企业投资,提高广西的国际竞争力,2023年北部湾港货运吞吐量达3.1亿吨以上,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中位居前列。除此之外,通过构建大型专业市场平台,例如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为国内外商家提供交流和展示的重要场所,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2 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现状

2.1 向海经济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2020—2022年,广西实施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112项重点工作和总投资达1.21万亿元的156项重大项目,近年来,广西向海经济稳定增长,特别是2018—2022年,全区海洋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7.8%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广西在积极发展海洋产业方面的努力,尤其是在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等关键领域快速发展,使得广西成功构建以港口物流、海洋渔业、海洋科技和海洋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向海经济的重要支撑,其在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集群方面的营业收入更是突破了万亿大关,使得广西的产业规模和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但为广西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为区域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发展贡献出重要力量[2]。

2.2 向海通道网络不断完善

广西在完善向海通道网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增强海上运输能力。北部湾港作为广西的海上门户,通过一系列的扩建和提升项目,至2022年底,生产性泊位数量成功增加到276个,港口的接收和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北部湾港在区域物流和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也得到提升。北部湾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反映出广西对外贸易的活跃度,也体现出其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参与全球经济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广西在构建高效、便捷的向海通道网络方面作出重大努力,并获得成效,能够为广西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流支撑,同时,在国际贸易往来中,也可提供诸多便利。

2.3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广西积极推进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建立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有效推动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开发等关键领域,广西获得丰富的创新成果,海洋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北部湾大学作为引领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成功引进多名在水产养殖、海洋生物、船舶与海洋工程、物理海洋学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提升广西在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能力。此外,广西全区4所本科高校共开设了7种11个布点的海洋类本科专业,不但丰富了海洋教育资源,而且为海洋科技创新培养出大量专业人才,为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4 海洋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广西高度重视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施一系列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加强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广西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有效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提供坚实保障。此外,广西大力整治和修复入海河流,改善水质,缓解水污染。根据最新数据,广西全区入海河流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充分展示出在水质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所获得的成效。同时,全区近岸海域水质连年考核均为“优”,这一成绩体现出广西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的坚定承诺和有效行动,也为促进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3 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困境

3.1 海洋产业结构失衡,发展潜力尚未充分挖掘

2021年,广西的海洋生产总值远低于广东和海南。广西的海洋第一产业(12.5%)、第二产业(31.1%)与第三产业(56.4%)的构成比例相对更为均衡,但与广东和海南相比,广西在海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广东的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0%,海南则更为极端,其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1.6%。广西海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相较广东和海南偏低,广西在海洋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海洋第一产业虽然比重较高,但在产值总量上仍然有限,因此,广西在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上与其他省份相比存在差距。

3.2 海洋产业过度集中,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2021年,广西的主要海洋产业(如渔业、海洋能源等)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51%,远高于广东29%。过度集中限制了经济发展的多元性和抗风险能力,使得广西在面对市场波动或者资源枯竭时更为脆弱。广西在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投入相对较低,仅占14%,而广东则高达45%,反映出两个省份在海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强度的不同。广东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比例比较高,能够为海洋经济的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而广西在这方面的不足,可能会阻碍其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产业升级。另外,广西海洋相关产业(如海洋旅游、海洋文化等)占比35%,略高于广东的27%,表明广西在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相关产业方面有一定基础,但考虑到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低投入,这些产业的发展可能缺乏创新支撑,难以形成持久的竞争力[4]。

3.3 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向海经济发展意识不足

广西在向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落后是一个显著瓶颈。尽管广西拥有北部湾等关键海港,但其港口和内陆交通连接的不足成为制约因素,港口装卸能力有限,物流成本较高,铁路、高速公路等内陆交通网络与港口间的连接不顺畅,影响区域物流的效率和成本,限制了广西向海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另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薄弱的影响也比较大。数字化时代,信息化建设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广西在宽带网络覆盖、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度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除此以外,广西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然而,能源供应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同时环境保护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4 广西向海经济发展路径

4.1 构建现代化向海经济产业体系

积极推进绿色临海工业生产发展,在海洋生态产业发展中,必须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逐渐壮大临海产业,持续增加向海经济发展空间。将电子信息产业、冶金行业、石化行业等作为龙头产业,由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并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发展,由此形成“油、煤、气”协调发展的多元化产业结构体系。

持续优化海洋产业,促进海洋渔业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大力倡导休闲渔业,振兴南珠产业,并加快规划建设南珠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当地知名品牌,促进海洋牧场朝现代化方向发展,努力建设10个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促进海洋化工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增加海洋科技研发创新力度,提升海藻化工发展水平,大力开发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化工项目的风险隐患比较大,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准入机制,鼓励项目在董家口化工园区聚集。在海洋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持续增加投入力度,将北部湾港湾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推进港口现代化建设。

重点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广西在其向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可采取一系列策略,重点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地理优势,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广西在全球海洋经济中的竞争力。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如深海探测装备、海上风电设备和高性能船舶制造,为广西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强自主研发,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积极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业,包括海水淡化、海水养殖、海盐生产等,有效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扶持海洋能源及环保产业,开发利用海上风能、潮汐能等,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修复,实现绿色发展,保护并改善海洋环境,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绿色转型。邮轮游艇产业作为一种高端旅游业态,可促进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广西通过发展邮轮游艇产业,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推动旅游业和海洋经济的融合发展,提升区域旅游的国际竞争力[5]。

4.2 发展向海经济科技创新动能

广西在推进向海经济发展的策略中,需加强军民融合在科研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示范应用。在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技术应用上,着重发展北斗导航系统与位置服务的集成应用,在交通运输、航海导航等关键领域展开示范项目。同时,积极推动玉林作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加速海洋观测、海水淡化技术、海洋卫星应用等项目。

为了进一步加强海洋产业链的发展,广西致力于扶植和培育一批在海洋科技领域具有领导地位的企业,并实行针对海洋相关中小企业的成长计划,鼓励企业通过规模化、股份化、上市等路径实现快速成长,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法定奖励。支持力量雄厚的海洋企业拓展国际合作,建立海外捕捞基地和具有海洋特色的工业园区。此外,通过科技企业成长行动和分层次的企业培育体系,吸引和培养全球领先的海洋产业人才、技术和高端产品,重点投资于业内领先企业,以促进产业链的投资和发展。政府还将采取吸引投资的策略,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海洋企业总部,鼓励尚未进入海洋领域的企业拓展业务至海洋产业。

为加速广西向海经济发展,可构建一系列陆海协同的创新合作枢纽,推动跨区域的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及自治区层面的商务与技术革新中心,突破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障碍。通过搭建中介合作框架,以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为核心,促进创新资源的聚集与共享,形成针对海洋资源利用的产业化示范基地。另外还需强调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广西支援构建关键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孵化平台,以加速海洋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转移。

广西鼓励高等教育机构建立技术转移平台,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重要海洋科技成果向工程化及产业化转化。在扩大开放和创新资金方面,促进风险投资及其机构发展的政策,创建科技与创新基金,联合国内外风险投资,吸引服务提供商汇聚,建立一体化服务平台,为早期业务发展、财务支持及资本市场接入提供全方位服务。此外,促进优秀海洋创新团队及技术公司在广西设立企业,共同构建国际化的科技与海洋技术创新合作中心[6]。

在试点示范平台的实施方面,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海洋经济北部湾前沿区,专注于北海海洋经济示范区的开发,通过实施监测评估与经验分享,促进产业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动能的更新。针对海洋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需求,拓宽蓝色粮仓、海洋牧场、深海设施维护、海洋健康与环境监控等关键技术领域,扩展高科技企业团队在海洋领域的影响力。同时,推广北斗系统的综合应用。

广西采取政府驱动的人才政策,致力于培养与激励本地海洋领域的高端人才,加快引进专注于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领军人才。鼓励顶级海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广西设立分支,支持北部湾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的发展,打造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的高地[7]。

4.3 加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

为提升广西的海运和物流能力,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持续优化港口基础设施,促进港城一体化,加强区域内的交通网络。加速港口和航运设施升级,着重增强码头功能和航道容量,提高泊位数并扩充港口的集装箱处理能力,特别是针对铁山港,加速其深水航道和集装箱专业泊位的开发,以促进其更快地向国际市场开放。快速推进北部湾的保税物流体系建设,提高整个区域的物流效率。通过在各主要城市设立物流园区,构建一个覆盖广西全区的高效物流网络[8]。

推动港城一体化及新港区开发,加强港口城市的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在防城港东湾、北海铁山港东岸等地推进新港区的建设,加强港口与城市的互联互通。振兴内河航运和综合交通网络,通过整合内河资源,推动西江成为区域航运中心。政府将统一内河航运的规划与经营,改善河流条件和通航能力,恢复西江的航运繁荣,并促进内河与海运的联动[9]。在铁路建设方面,加速推进城际铁路和南向通道的建设,包括对南宁至钦州等铁路支线的电气化改造。同时,发展与南宁、北海、玉林机场连接的快速通道,提升空运能力。在海运方面,努力将北部湾打造为国际航运中心,开发新的国际航线,构建面向东盟的海运网络[10]。构建广西输运体系,加快南宁至贵阳、重庆、甘肃等地铁路通道的建设,链接欧亚大陆桥,推进南宁至新加坡等国际铁路网的发展,强化南宁作为通往东盟的关键门户。

5 结语

综上所述,广西在向海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展现出显著的潜力与成就,通过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科技研发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推进区域经济的转型与升级。然而,广西的向海经济发展同样面临很多挑战,不但会影响广西向海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会制约广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基础、现状及挑战,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可为广西乃至中国的向海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展望未来,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应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应加强与东盟以及全球其他地区的开放合作,以实现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张经阳,吴文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向海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特区经济,2023(11): 90-93.

赵心媛,罗文伶,吴静激.广西向海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研究[J].北部湾大学学报,2023,38(4): 7-15.

郑雅华,朱日宏.新时代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初探[J].南方自然资源,2023(8): 35-38.

郑雅华,朱日宏.向海经济: 广西高质量发展新引擎[J].中国外资,2023(14): 36-38.

冯彦明,高梦娇.中国经济学视角下的向海经济问题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6(4): 138-146.

刘志雄,刘情,郝婉钰.RCEP背景下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2023(5): 39-42.

宋才发.向海图强: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重要使命与历史责任[J].东南亚纵横,2024(1): 1-8.

郑雅华,朱日宏.向海经济: 广西高质量发展新引擎[J].中国外资,2023(14): 36-38.

张经阳,吴文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向海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特区经济,2023(11): 90-93.

谢磊,彭媛媛.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发展对策探究: 基于2012—2020年面板数据研究[J].市场论坛,2023(10): 14-20.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科技创新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