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视域下的中学音乐教育
2024-06-28邱文华
邱文华
素质教育盛行下,使得音乐教育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和文化相融合的课程,对提升学生音乐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有着很强的辅助性作用。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情况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梳理中学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联,明确阐述中学音乐教育具备的素质教育功能,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对策,以期助力中学音乐教育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加强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培养的重要课题。我国提出并持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目的在于打破以往“应试教育”的禁锢,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基础文化知识之外,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能力,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基础上,积极开发学生潜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生思想行为形成的黄金时期,为此很多家长也开始关注孩子音乐教育,希望通过音乐学习,使孩子智力得到开发,提高孩子情感感知能力,能够主动了解、感受生活实际。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融入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基础,更是推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的前提基础,值得深思。
1 中学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联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事业改革进程不断加快,这使得我国教育理念也与时俱进,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素质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此背景下,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合理融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中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中学音乐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的学习,可以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育人价值,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助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载体。
从中学音乐教育内容看,主要以音乐鉴赏、歌唱表演为主,而歌唱本身需要演唱者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在演唱中应当与旋律、节奏相互配合,同时演唱者演唱的曲子也要与演奏和声相匹配,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演唱者要结合自己的音乐素养,选择与之相投的曲风、谱子,最终呈现出节奏鲜明、色彩强烈、表现力完整的音乐演唱。若想实现这些,需要演唱者在日常加强和声基础训练,并进行大量练习,才能在临场发挥时得心应手,使得整个表演中,自身素养可以与音乐完全融合,自信、有感情地演唱,充分表现出音乐能力。深入分析音乐歌唱过程中体现的各类能力和表现,均与素质教育内容相适应,可见,中学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中学音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同时素质教育也可以进一步推进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2 中学音乐教育具备的素质教育功能
2.1 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但在实际学习中,兴趣仍是产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兴趣趋势下,学生才能主动学习知识。中学生日常课工作任务重,经常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而开设音乐课程,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学习学科知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其他文化课程。音乐属于一种开放式的教育,不会对学生进行约束和限制,所以更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更愿意学习音乐知识,这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铺垫性作用。
2.2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摇滚乐(Rock and Roll)、
现代音乐(Contemporary Music)、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数量日益增多,但内容与质量良莠不齐,当中不乏存在一些不符合中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音乐,甚至会影响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形成。这就需要通过音乐教学,借助音乐这一载体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学会分辨音乐的高雅和低俗,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在欣赏、感受不同音乐中,提高审美情趣。同时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感性、理性两个方面正确认知音乐,并转变抽象复杂的音乐内容,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其中的音乐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内容的正确认识。
2.3 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音乐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体验,并逐步从表现、创造层面,获得自身发挥的空间。纵观古今中外,诸多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在相关研究、创作中,都或多或少从音乐中获得了灵感和启发,并作出有益于人类发展的贡献。在音乐中,教师通过有效的启发和引导,可以促使学生在享受音乐娱乐和美的同时,透过音乐的思想获得更多思维构想,学生的大脑会被激活,丰富学生想象力,使得学生在音乐世界中天马行空,这对培养学生想象思维、激发学生创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4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中学音乐教育的实施,除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丰富学生想象力之外,还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本身作为一门艺术,其中蕴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而且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着较多育人元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多维度欣赏音乐,从中感受音乐本质、深入体会音乐育人的价值,逐步提高音乐素养。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选择符合学生情况的音乐作品,挖掘其中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元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红色音乐,体会音乐中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的赞扬,同时歌词内容中也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解放人民、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坚定信念。同时也学习中华民族伟大民族英雄的光荣事迹,借助音乐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使得学生学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内心深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
3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对中学音乐教育的正确认知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中学音乐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健全其人格,促使学生逐步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就目前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情况看,虽然多数教师、学生已经认识到音乐教育对提高素质素养的重要性,但其副科地位仍未改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主要课程学习较多,经常会出现为了完成主科教学任务而占用音乐课堂的情况,很多学校对音乐教学并未予以高度重视。这种情况下,直接影响了中学音乐教师对课程的重视,进而在教学实践中仍采用单一、枯燥乏味的教育方式,很难挖掘音乐教育中的精髓,导致音乐的艺术内涵无法有效呈现在教学活动中,如此,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学音乐教育特点及优势的发挥,更谈不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其人格品行。
3.2 教学设计不合理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除了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将素质教育内容融入音乐教学指导中。此外,大部分中学生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但自身缺乏自制力,在课堂学习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这些都是教学设计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当结合相应的教学目标,制定与之相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并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构建出以学生为主,符合中学生音乐学习需求,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环境。
3.3 教学中未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若想在中学音乐教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围绕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将目光集中在如何教授学生掌握音乐技巧上,关注学生对某一音乐技巧、乐理知识的掌握,并未凸显出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性,缺乏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未能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音乐创造能力的锻炼和提升。由于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音乐思维、创新创作意识能力的发展,学生也无法通过音乐的有效学习,感受各种人类美好情感。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如果无法发挥学生主体学习性,将很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甚至会阻碍学生自主创作能力的发展,最终直接影响中学音乐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
3.4 教学模式固化单一
纵观目前多数中学音乐课程,不难发现,主要以“唱歌”课为主,并且教学中采用了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模式,只要学生会唱,便视为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由于副科固有的印象,一些教师甚至会应付课堂教学,通过播放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音乐,让学生自由活动,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将音乐课堂视为自习课,或者直接让给其他主科教师,正是这些不正确的教学思想,导致中学音乐教学模式固化、单一、枯燥、乏味,教师现有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思想老旧,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要求。仅仅是教授歌曲的音乐技巧而忽视了音乐文化知识的引导和教授,导致学生音乐学习不全面,丧失音乐文化,直接影响了音乐素养的提升,同时,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也达不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很难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
3.5 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合理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类信息化技术为中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各类教学媒体应用下,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将抽象的音乐具象化、生动化,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内涵、感受音乐乐趣。对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但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各类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教师过分依赖教学媒体,为了省事,直接将课件呈现给学生,缺乏与学生有效互动,虽然省去了板书、范唱,但实际教学效果并未提升。二是教师滥用多媒体课件,并未结合学生实际需求选择、应用,以至于课件制作上牵强附会,存在过于花哨、新颖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把握,表面上课堂较为活跃,实质上教学效果一般。不合理地运用一些多媒体课件,反而会造成音乐教学喧宾夺主,影响学生听觉和感受,不利于学生音乐深层次的体会,大大降低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4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音乐教育的改革
4.1 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育教学,作为教师必须转变固有教学观念,从自身做起,全面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音乐作为载体,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逐步形成人格健全、高素质的人才。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才能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素质得以提升。此外,教育的本质,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朝向健康、富有艺术情感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用心、用眼睛发现音乐艺术中的美,进而逐步提升自身素质和艺术修养。
4.2 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性
在音乐学科的教学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音乐本身的艺术性特征,对此,教师可以进行创造性设计,创建愉快、乐趣、和谐的艺术性音乐学习环境,确保音乐基础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素质教育作用,在相关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落实美育教育。以《音乐与人生》一课内容为例,采用音乐鉴赏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欣赏各个类型音乐,并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如聆听《草原放牧》,让学生从音乐的形式要素出发,思考其作用的发挥,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分析该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等内容,探究其体现的艺术作用,进一步引发学生透过音乐感悟人生。通过合理教学设计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同时也引导学生形成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以此指导学生“三观”的建立。
4.3 凸显学生主体教学地位
学生主体教学地位的凸显,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并建立起平等的交流方式,使得学生主动和老师交流。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本质就是创建一个民主性课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效激发学生音乐学习意愿,从而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可以发挥自主权利,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确保音乐教学有效性。以学生为主,合理设计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更能提高素质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音乐创作能力。比如,在《游击队歌》《四渡赤水出奇兵》《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选曲》曲目学习中,这些曲目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可以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为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一起来聆听下这些乐曲,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旋律,能带给你什么感受?”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总结音乐聆听感受,并与同伴、老师交流。在学生积极回答中,使得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同时也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使得学生深入感受音乐背后的内涵和精神,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勇拼搏、抗争的艰辛,更能感受中国人伟大的智慧和坚毅品质,进而感恩现在的生活,以此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4.4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其一,教师要注重创新元素的引入,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在红色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代音乐讲授,一方面,可以多种形式地进行音乐表现,凸显出音乐的时代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红色文化、红色精神,进而逐步传承红色基因。例如,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发挥学生已经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红色音乐,并提取其中的旋律、歌词、内容含义等,进行创新性创作,在传统红色音乐基础上,形成一个具有现代韵味的音乐作品。
其二,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融入不同方式,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发展与应用,可以为学生呈现更多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扩大音乐知识面,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时引入,合理利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多维度感受音乐内容。
其三,为创新教学模式,还可以为学生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学校可以结合学生情况,定期开展一些音乐主题活动,如“红色音乐”艺术节或者各类主题演出活动等,此外,也可以选择元旦晚会、校庆等重要节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展示音乐艺术魅力,与此同时也呈现出各类创新成果,传承音乐中的文化和内涵。这种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使得素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音乐素养的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音乐感知能力。
其四,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融入更多地方特色音乐、舞蹈,在多种元素融合下,促使学生感受更多维度的音乐及其文化,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展了学生音乐知识视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建具有探究性的音乐活动,鼓励学生探究、深入理解音乐知识。可以是集体完成、分组合作、个人独立完成,根据音乐编制舞蹈,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想象力、音乐能力的空间,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强化学生自身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创新精神。
4.5 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要求适时、适度,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恰当应用。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的多媒体方式,教师都要明确一点,各类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辅助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不是将其作为主体。比如,在学习一些少数民族音乐时,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视频影像资料,学生在观看视频感受民族特色舞蹈、音乐旋律风格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提高了民族自信心。除此之外,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适用的器乐,合理选用相应的多媒体设备辅助器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此增强教学效果。比如二胡、琵琶、小提琴、萨克斯、圆号等乐器的学习,并不能保证将所有乐器都呈现给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呈现出不同乐器的音色,提高学生辨识能力。可以是多媒体图片与音色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对不同器乐的记忆和认知,或者将乐器制作成FLASH动画,再搭配不同声音,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也在多形式感受下辨识不同音色特点,掌握相关演奏知识等内容。
5 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并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凸显学生主体教学地位,有序地推进素质教育开展,使得中学生从内在到外在都体现出良好的素质和能力,真正意义上落实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挥教育的素质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三里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