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争印记访埃及阿拉曼战场纪念馆细节

2024-06-27沈克尼

轻兵器 2024年6期
关键词:德军沙漠英国

沈克尼

阿拉曼战场

《外交官看世界·七千年古韵:埃及》书中说:“阿拉曼位于地中海和埃及北部卡塔拉盆地的一条狭长的地带上,地势复杂,易守难攻。”而据我驱车前往观察发现,阿拉曼就是一片平坦的沙漠戈壁,且通视良好,并非文人形容的“地势复杂”,更谈不上“易守难攻”,否则隆美尔也不会用50万颗地雷填充这片沙漠。德国战史专家保罗·卡德尔对阿拉曼战场环境的描述为“无水的石漠荒凉一片,满是岩石,一片片沙地间只有些生长不良的骆驼刺灌木丛,这就是阿拉曼战线。”英国学者特德里克·杜拉克在其著作《蒙哥马利》中描述:“阿拉曼,位于亚历山大港西南部,北濒地中海,在它的周围,是一片旷野,砂石裸露,坚硬无比。”“鉴于阿拉曼附近的地形特点,要把一支拥有1000 余辆坦克、1000多门大炮、几千辆军车、数万吨作战物资以及81个步兵营的庞大进攻部队,通过寸草不生的旷野沙漠,而不为狡诈的隆美尔发觉,简直太难了。”1942年秋季,德国和意大利与英国和澳大利亚2个敌对阵营在这里激战,历经5个月的沙漠之战导致双方伤亡甚巨。

隆美尔手绘作战方案图

我在阿拉曼战役纪念馆惊喜地看到1941年英国陆军元帅奥金莱克和他的情报参谋获取的隆美尔为进攻图卜鲁格亲手绘制的进攻部署方案图的照片。图上标绘有德军进攻目标、参战部队和兵力、预备队的部署等作战企图。草图的一侧还有文字标注。

英国军情部门对此图进行长时间的研究讨论以判断此件的真伪,是不是隆美尔这只“沙漠之狐”耍的诡计?这个狡猾的德国人经常把英国最优秀的沙漠战专家骗得团团转。隆美尔曾把飞机发动机装在卡车上,扬起滚滚尘埃,伪装成大股装甲部队的行动,实际打击的却是其他地点,这次为什么就不能弄份假方案,故意让它落入英国人手里,以此欺骗英军指挥机关呢?英军情报部经过笔迹比对,认定照片上的草图和注解的确出自隆美尔之手。英国陆军元帅奥金莱克判断,草图上德军投入的部队以及整个进攻理念,完全符合隆美尔的一贯作风。关键问题在于情报来源可靠吗?经过长时间论证后,英军司令部得出结论,这份方案的真实性和来源无可置疑。战后曾有战史专家询问英军统帅奥金莱克这份隆美尔手绘的作战方案图是如何泄露出来的?是意大利高层,还是……?奥金莱克避而不答。此图的来源至今仍是个谜。

埃及阿拉曼战场博物馆中的战场沙盘

英军所获隆美尔手绘的卜鲁格进攻方案图照片

我站在阿拉曼战役纪念馆隆美尔的军帽、围巾和望远镜等遗物前思索,纪念馆中似还缺少隆美尔在战场上从不离身的徕卡相机。

为了编著《步兵攻击》,一战之后,隆美尔伪装成工程师与妻子骑着摩托再次返回意大利境内拍摄1917年的战争场景。为了撰写二战书稿,他拍摄了上千张战场照片。

隆美尔的“魔鬼花园”地雷场

提到阿拉曼战役,不能不提隆美尔的“魔鬼花园”地雷场,我在纪念馆地雷陈列中寻到3种英国反坦克地雷、1个持锹作业的德军工兵塑像,以及1个提着反坦克地雷的英国工兵塑像。

德国战史专家保罗·卡雷尔在《沙漠群狐——隆美尔与非洲军》中写道:“隆美尔的工兵把布雷、排雷技术发展成一门独特的艺术。如果不提非洲装甲集团军工兵指挥官黑克尔上校和他的部队,沙漠战争史肯定不完整……阿拉曼见证了地雷战的顶点。二战期间,任何时刻、任何地点埋设的地雷,其数量都无法与阿拉曼战线相提并论。”德军第220工兵营研发的几个战术技巧在实际运用中非常成功。例如,几根电线杆缠着电线倒在路上,英军侦察车上的人会下车清理路障。这些看似没危险的电线也许连接着埋在路面下的炸药,一旦移动电线,别说人员,就连侦察车也会被炸入半空。例如德国工兵在客厅的墙上歪歪斜斜地挂了幅画像,他们认为:“英国士兵不会在意一幅歪斜的画像,但入住的英国军官肯定会不高兴。他会扶正画像,那么,这就是他这辈子最后一个举动了。”这幅画像用一根细线连接着石膏墙里的大量炸药,炸药的位置齐胸高。这些诡雷会让敌人紧张不安,心理恐惧可能比实际损失更严重。这是场致命的“心理战”。

德文版隆美尔《步兵攻击》

本文作者与隆美尔塑像“对视”

隆美尔的铁十字章、军帽、围巾和望远镜

1942年夏天隆美尔挥师东进时,英军在阿拉曼由北向南一直延伸至64km外的卡塔腊洼地构筑防线。隆美尔攻击失败后,灰溜溜地退回出发地,依托卡塔腊洼地自南向北也构筑了一个正面宽60km、纵深15~20km的防御阵地。隆美尔在阵地最前沿布置了大面积雷区,仅在北部雷区就敷设了50万颗地雷,雷区后面,驻守着由德、意军交叉混合编配的6个步兵师,配备高爆炸弹、火炮和反坦克炮,被称作“魔鬼花园”。

工兵设立4片大型雷区用于掩护北部防线。每片雷区长3~5km,两侧宽4~6km,雷区面朝敌人的一侧敞开,以便把进攻方诱入陷阱。第一座“魔鬼花园”号称H盒子,第二座称I盒子,第三座称L盒子,第四座称K盒子。“魔鬼花园”地雷埋设成两层或三层。如果英军扫雷队进入雷区后排除最上层的地雷,第二层地雷就会爆炸;要是扫雷者行事谨慎,发现了第二层地雷,下面还有第三层等着他!

然而德国工兵精心布设的“魔鬼花园”在英军上千门火炮持续5小时的炮火攻击下,每发地雷都被引爆,还包括雷场上布设的航空炸弹亦被引爆。英国人用美国支援的大量炮弹在雷区开辟了通道,这是隆美尔始料未及的。据说,德军埋设的50万颗地雷,加上英军运来的10万颗地雷,直到今天仍有一些地区尚未清理干净。

阿拉曼战场重伤员的故事

馆中显著位置有一组德军和英军伤兵相互扶持的塑像,令我想起阿拉曼战场上,德国战史专家保罗·卡雷尔记述的故事。德军第15摩托车步兵营的汉斯·舒尔策少尉击毁了匆匆而过的英军车队的一辆坦克和一辆卡车,随后驾驶Kfz-15中型人员运输车,带着部下赶了过去,想弄点战利品,把单调的“老家伙”牛肉罐头换成英国咸牛肉、切片培根、什锦泡菜。可他们发现,英国士兵忙着为重伤员包扎,这里没有医护兵,只有全副武装的士兵。英军没有举枪射击,也没有投掷手榴弹,而是忙着缓解负伤战友的痛苦。舒尔策和6名部下被这个场面打动了,他们跳下车,掏出急救包帮着包扎伤员。就在这时,另一支英军车队驶来。舒尔策和一名英军中士迅速交换眼神,少尉随即招呼部下:“上车!”他举手敬礼,英军中士迅速回礼。

同时,这场战争中的“人情味”在双方将领间也有。有个值得载入非洲战争史的例子:意大利补给船“贝卢诺”号停泊在突尼斯城前方拉古莱泰的锚地,船上载有700名英美战俘。英国轰炸机对这艘轮船发起攻击,意大利船员弃船逃生。港口负责人凯勒打电话给非洲集团军群司令部,请求派遣战斗机掩护“贝卢诺”号。可是,就连德国军队都得不到空中力量掩护,又能从哪里弄到战斗机去对付英国轰炸机,从而保护盟军战俘呢?这个事情被德军北非司令冯·阿尼姆知道后,命令德军情报处长莫尔少校,给突尼斯地区英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的副手亚历山大将军发出明码电报,不要轰炸自己人。 亚历山大立即做出回应: “停止空袭突尼斯港,遭攻击的船上有700名英美战俘。”相关部门随即用电台召回英国轰炸机。

馆内持锹作业的德军工兵塑像

手提反坦克地雷的英国士兵

1942年10月23日德国和意大利军队的防御部署,及“魔鬼花园”雷场图

馆内陈列的盟军Thel反坦克地雷

冯·阿尼姆被俘后,亚历山大将军亲自接见了他,并问道:“将军先生,您有什么愿望吗?”阿尼姆确实有个愿望:“当初我救了700名盟军战俘,作为回报,请您派一艘医院船,把700名德国重伤员送到意大利。”亚历山大将军犹豫了片刻,随后点点头:“我会满足您的愿望。”

关于战场个人卫生勤务,在展厅中有当年英军战场个人生活用具——水壶、饭盒、饭勺、牙刷、剃须刀等,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插在白布袋中的一本官兵的战场手册《开罗指南》,这本1941年的小册子概略地介绍开罗的历史、城市周边的金字塔,新闻处等官方机构,以及首都各种军官和士兵的俱乐部,如南非军官俱乐部、印度士兵俱乐部等,还有餐厅、旅馆、剧院、音乐厅、图书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和营业时间和电话,并附有常用阿拉伯语词汇。为增加此书的阅读性,这本手册配有漫画插图。

这本《开罗指南》使我想起1917年,被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在开罗为英军阿拉伯局编纂增补的阿拉伯半岛《汉志手册》,以帮助被派往汉志的英国军官熟悉当地的情况。劳伦斯这个业余的人类学家,在研究阿拉伯半岛部族和部落复杂结构的同时,骑在骆驼上边行进边以军人的视角现地观察汉志的地形、地貌:哪里能找到水源,军队走哪条路线最有利,并作好笔记。他还发现了英国军队紧急预案的一个严重漏洞——地图上没有的两条季节性水道。

贝雷帽、指北针和望远镜

我在展厅中兴奋地看到英军统帅蒙哥马利独有的缀有2个帽徽的贝雷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弥漫的前线,英国官兵时常看见一个戴着饰有将军和装甲兵2个帽徽军帽的将军,他就是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他认为,一个统帅人物要在部队中具有威信和感召力,就必须使下级官兵经常能够在前线看到他。蒙哥马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担任排长和上尉参谋,他对自己从未见过总司令深感遗憾,认为这是英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说:“各部队官兵看到这顶帽子,就知道我来了,就知道我对他们的所作所为非常关切。

馆中陈列的2个指北针是英军MK2型,而无德国指北针。指北针是双方沙漠作战的重要装备。

英军印制的《开罗指南》

1941年英军印发的《开罗指南》中的漫画

阿拉曼战场上英、德的伤兵

在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中,劳伦斯上校使用的便是英军MK型指北针。我在纪念馆找到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装备使用的军绿涂装的MK1型和黑色涂装的MK3型2种指北针。英国MK指北针,是抗战中,特别是滇缅战场国民党军的装备之一,台北“国军”历史文物馆有陈列。这种貌似笨重的英国铜家伙,二战中竟被北非沙漠的德军所重视,曾特别指示注意搜集英军指北针为其沙漠战使用。

英军认为在无参照物的沙漠地区,定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北非地区又极为接近赤道,想通过太阳定位更加困难,配发更多指北针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德军后勤部门的总结报告中指出,理想的情况是为每名士兵都配发指北针,而车辆尤其是车队,必须配备航空罗盘且必须安装在驾驶员方便看到的位置才不会迷路。报告中特别说到,英军装备的液态悬浮式指北针性能优于德军自身的装备,因此很受德军欢迎。根据其描述和英军的实际装备情况,这里指的应该是英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装备的MK2和MK3型指北针。这两款指北针均采用液态悬浮技术,并设计夜光指示功能,夜间使用非常方便。因英式指北针性能优异,德军甚至专门展开过以缴获英军指北针为目的的军事行动,以取得更多的装备供己方所用。

说到英军的指北针,值得一提的是二战中参与组建北非和中东英军沙漠远程突击队的拉尔夫·阿尔杰·巴格诺尔德(Ralph AlgerBagnold),他是一名军人,同时又是探险家、科学家、考古学家、沉积学家、地貌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沙漠专家之一。巴格诺尔德有影响的论述是《风沙和荒漠沙丘物理学》。他发明了“巴格诺尔德太阳罗盘”,与传统的磁罗盘不同,太阳罗盘不受沙漠铁矿床的影响,不受“汽车上不确定的磁性零件位置变化”的影响。

蒙哥马利的双帽徽贝雷帽(复制品)

馆中的英军地图和MK2指北针

馆中展出的英军MK2型指北针

德国军人挂着法国一战时期的双筒望远镜

阿拉曼战役纪念馆中望远镜多是德军的,而无英军望远镜。另有德军非洲军团特有的沙漠涂装望远镜,从目镜看,不是通常的德国6Ⅹ30望远镜,仔细一看竟是苏联“贝8”中调(调焦轮位于左右镜筒连接的绞链上)的8Ⅹ30镜身喷了沙漠黄!

此外,展馆中德国军人挂着一具法国一战时期的双筒望远镜,难道是战利品?

又见SAS的斯特林上校

展馆内看到英国著名皇家特别空勤团(SAS)的创始人斯特林上校的照片,二战时该部队以在北非沙漠远距离渗透作战而出名。特别空勤团的老座右铭:“喝朗姆酒、打黑拳、去他的规则。”以及团长斯特林上校的新格言:“谁敢做谁赢”。

该团士兵为维护其贝雷帽的荣誉曾与苏格兰士兵大打出手。

英军巴格诺尔德太阳罗盘

二战德军沙漠黄涂装的6X30和10X50望远镜

挂着外观为沙漠涂装,实为苏联制“贝8”望远镜的德国军人

英国皇家特别空勤团SAS创始人斯特林上校的历史照片

我关注这支声名显赫的特种部队,不仅是因为它二战以来的战绩,还有SAS野外生存教官怀斯曼所著、1986年岀版的《生存手册》。

说到野外生存,以及阿拉曼战役纪念馆内陈列的意大利军队的旗帜、装具等,我想起意大利电影《血战阿拉曼》,可视作沙漠生存的军事教育片。片中意大利军帽同日军战斗帽相仿,有遮阳、防蚊虫的“屁帘”作用,这也是适应战场环境的必然结果。

由馆中陈列的地图而想到的

阿拉曼战役纪念馆中陈列了一系列英军绘制的地形图和情况要图,使我想起一对夫妻。

英国情报部W.E.蒙塔格少将所著《军事地形学》,讲述了英军绘图的方法。该书是一战后编写,二战时期出版。蒙塔格是英国空降兵(红魔)创始人之一。二战时期曾在欧洲战场及缅甸战场作战,在缅甸战场任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路易斯·蒙巴顿的参谋长,1946年任陆军大臣军事秘书。

这本《军事地形学》所述仅限于简易的地形测图。其主要内容为:一、测地形高度、距离和坐标;二、现地依比例绘制地形略图和山间通道;三、用等高线表现地形;四、精确绘图,包括计算高程和标绘水流,以及指北针的使用;五、坐标,以及填绘山地植被等。全书分41个专题,辅以简明的示例说明地形略图绘制的方法。

英军的司登9mm冲锋枪(中)

意大利军队装具、历史照片和旗帜

德军对付英军坦克的利器88mm高射炮

车炮场陈列的盟军坦克和火炮

德军非洲军团徽章

德军非洲军团摩托车

蒙塔格将军显赫的地位以及军事著作与其美丽妻子的文学成就相比大为逊色。其夫人是英国著名浪漫女作家,小说《蝴蝶梦》的作者达夫妮·杜穆里埃。1969年,她被授予大英帝国贵妇勋章。她长期居住在大西洋的康沃尔郡。作品多以康沃尔的风土人情为背景,故有“康沃尔小说家”之称。她一生共写了17部长篇小说以及几十篇文学作品。

大家熟知杜穆里埃的《蝴蝶梦》,但对其丈夫蒙塔格将军知之甚少。说来也巧,二战中,德国派往阿拉曼的情报人员用英文版小说《蝴蝶梦》作密码底本加密传送情报。他们从葡萄牙购买了3本同版本小说,一本交给“秃鹰”特遣队,另一本由阿贝勒和韦伯使用,还有一本交给阿布维尔设在雅典的无线电中继站。这是战争中富有故事性和传奇性的巧合!

结语

阿拉曼战役纪念馆院内陈列许多当年德国和英美的火炮和坦克战斗车辆,我的目光忽略57mm和75mm反坦克炮,急切地搜寻着德国的88mm高射炮。因为阿拉曼战役中,德国16门88mm高射炮在1200m距离上打击英军坦克,据德国战史专家称“这在战争史上还是首次。”

不读战史,很难想象当年的阿拉曼沙漠是德意英多国军队兵争血战的沙场,在这里有德、意、英三大墓地,整齐排列着数万阵亡军人的坟墓。墓志铭是“在世界上你只是一个士兵,但对我,你却是整个世界。”

猜你喜欢

德军沙漠英国
英国的环保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走进沙漠
英国圣诞节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穿越沙漠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