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探究

2024-06-27漆学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3期
关键词:思想内涵金寨红色文化

摘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著名的革命老区。金寨革命历史文化内涵深厚,革命先烈们视死如归的壮举和高尚的革命情操,具有极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反映了金寨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是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该文主动探寻金寨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历史特征、教育价值及建设现状,推动其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帮助大中小学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金寨;红色文化;思想内涵;传承意义;思政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5(a)-0135-05

Exploring the Integration of Jinzhai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QI Xuepeng

(Fuya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Fuyang Anhui, 236015, China)

Abstract: Jinzhai County is an important birthplac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 important birthplace of the People's Army, and a famous revolutionary old area.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Jinzhai revolution is profound. The heroic act and noble revolutionary sentiment of the revolutionary martyrs, which have a high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lect the loyalty of Jinzhai people to the CPC and their selfless dedication to the revolutionary cause, and are valuable resourc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new era. This article actively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al value, and construction status of Jinzhai's red culture, promoting its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conducive to enrich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elping students in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schools establish lofty ideals and beliefs, forming a scientific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achiev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nurturing people.

Key words: Jinzhai; Red cultur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Inheritance signific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strategies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是一种先进文化。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提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1]金寨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金寨视察,对革命老区人民在新中国的诞生以及新时代发展中所做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对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我们一定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金寨红色文化是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奇迹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具有极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反映了金寨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2]。金寨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革命忠诚,是优秀的精神文化财富,它以独特的历史存在和深厚的革命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血与泪的精神追求,凝结了战火纷飞中大别山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重大的历史传承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探寻金寨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使其在思政课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从而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金寨红色文化历史特征

金寨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1920年,金寨县就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1924年,金寨县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在汤家汇笔架山农校建立[3]。金寨县境内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也叫“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为人民军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革命战争时期,10万金寨英雄儿女投身伟大的革命解放事业,其中绝大部分同志为国捐躯血洒疆场。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由金寨早期共产党员罗银青于1929年创作,并由此唱响全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金寨县花石乡汪家老屋作为当时中共安徽省委工委、鄂豫皖区党委所在地,是安徽省抗战初期的领导中心。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金寨人民群众积极配合,踊跃参军参战,捐款献粮,拥军支前,最终迎来新中国的诞生[4]。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到金寨的那一刻起,红旗就一直在这里飘扬,红色就永远成为金寨这个地方的底色。

1.1 10万英雄儿女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革命战争年代,金寨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捐款献粮,积极拥军支前。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这片不足23万人口的红色土地上,金寨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幸存的老红军仅700多人。10万英雄儿女中绝大部分牺牲疆场,其中生前任团级以上职务的烈士500多位。他们中有的是夫妻、有的是父子,兄弟和叔侄关系的更多,甚至有全家人都先后在革命中牺牲。据传载,金寨县斑竹园人士漆远恒,为了保卫革命胜利果实,把他的10个儿孙都送去当红军,后来都牺牲了。这些革命英雄视死如归的壮举和高尚的革命情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革命薪火在这里生生不息。

1.2 28年红旗不倒

1921—1949年,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金寨人民一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革命战争时期,以金寨为核心区的鄂豫皖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在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始终坚持战斗,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红色奇迹。28年革命烈火熊熊燃烧,金寨老区人民对党的信念始终如山般坚定,筑起一道摧不垮的血肉长城。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坚守着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守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直至革命胜利。无论是革命高潮时期,还是在革命受挫的危急关头,金寨人民始终没有放弃、没有投降,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家。

1.3 两次革命武装起义

金寨地区在革命初期先后爆发了两次关键武装起义,为红军队伍的发展壮大和中国解放事业的胜利贡献了不朽的力量。党中央八七会议召开后,金寨党组织积极响应,勇敢拿起武器,发动武装起义,革命活动蓬勃发展。1929年5月6日农历立夏节,斑竹园、吴家店、丁家埠、南溪等十几个地方接连起义成功,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这是金寨境内第一支主力红军队伍。1929年5月至年底,金寨县东部白塔畈、南庄畈、燕子河等地爆发了六霍革命武装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3师,这是金寨第二支主力红军队伍。两次起义在全国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发展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为红军队伍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共中央对这两次革命武装起义给予很高评价,1930年3月18日,特来信致贺。

1.4 红军主要诞生地

1929年立夏节起义取得胜利,随后各起义军会师斑竹园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推动了金寨地区红色政权的建立和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自此开始,直到1934年12月20日组建红218团,金寨这块革命土地,先后见证了12支红军队伍的诞生。1930年2月,红31师、32师、33师合编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直接归属中央军委指挥。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军与红15军根据中央指示合编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1931年11月7日,中央指示红四军和红25军组建成著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加红军为国捐躯,诞生了59位开国将军以及600多位高级将领,享有“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美誉。

2 金寨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金寨红色文化资源对地方各级学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价值。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帮助大中小学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5]。当前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发生了颠覆式变化,其中所呈现的信息良莠不齐,容易让大学生迷失自我,继而丧失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力而误入歧途[6]。金寨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革命忠诚,始终坚守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7]。金寨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提升学生知荣辱、明是非、辨真假、懂善恶的能力,继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金寨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大中小学思政课学习效果的提升。传统思政课具有教学过程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实践课程缺失等问题,思政课堂难以满足新时期学生们日益丰富的多样的学习需求,思政课教学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金寨红色文化资源起始早、跨度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分布广泛,形象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包含思想政治所有课程理论资源和实践资源。周边地区思想政治课教学以金寨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让学生“穿越时空”切身体会革命历史精神,改变对思政课教学单一乏味的态度观点,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生驱动力。

3 金寨红色文化建设现状

长期的革命斗争在金寨县这块红色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的红色记忆,革命遗址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2处216个点,数量之多在全国都很少见。金寨地方政府正在努力对这些红色记忆进行保护和开发,已与安徽大学、皖西学院等高校联合,成立安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不断强化阵地建设,构建教学平台。主动与安徽、湖北、河南等大别山周边区域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挖掘、探讨大别山区红色文化内涵,拓展研学视野,提升研学层次。编纂出版了《红色金寨》《将军县的红色征程》《将军县的红色记忆》《标杆——将军县的先进模范》等红色书籍。利用红色旅游、实践研修、场地教学、参观交流、学习研讨等多种方式,提升了金寨红色文化的影响力。2020年7月,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成功入选中华民族红色文化基因库,成为首批15家试点单位之一。

近年来,金寨红色文化研究和建设发展较快,但和当地老百姓预期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开发利用深度不够、红色精神宣传教育定位模糊、与地方院校合作深度不足等。金寨地方政府需要联合社会各方力量,继续加大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加强宣传力度,创新红色研修模式,深化同地方各级学校的交流合作,实现教、学、研、游的融合发展。

4 金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策略

4.1 红色文化资源嵌入学科思政

首先,应结合地方史实,构建红色校本课程。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思政课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其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除了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嵌入之外,地方高校可以牵手中小学,依托地方史实,构建红色校本课程,将红色文化资源建成统一课程模式固定下来,编写独具特色的地方红色教材[8]。例如:金寨县红色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借助其红色遗迹、红色精神、红色人物等所彰显的革命精神本色,通过高校牵头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创建校本课程,有效还原地方革命史实,以课本或网络等多种方式将红色文化直接呈现给所有学生,让他们从中汲取精神养分。

其次,办红色专题课堂,建红色讲坛。红色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思政课教师与各级学校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基于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创办红色文化专题课堂,向学生讲述发生在本地的红色事迹、红色人物、红色历史。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的特征,不同地区红色文化的内涵是有一定差异性的,思政课教师在综合呈现全国红色文化普遍性特点外,可针对金寨或大别山地方红色资源个性创办专题课堂,实现对本地红色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建立红色讲坛,邀请地方红色文化研究学者或红色历史践行者来校举办专题讲座,用鲜活的史实故事宣传地方红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红色历史的兴趣,从中汲取精神食粮,从而对爱国主义以及家国情怀的认识更加生动具体。

最后,布置红色拓展作业,延展红色文化价值。学校思政课是宣扬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平台,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红色影视播放、红色主题辩论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为了更好地巩固红色文化教育,思政课课堂之外要布置相关红色拓展作业,如阅读指定的红色刊物,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等。同时也包括实践作业。例如:体会“立夏节起义”VR实训课程,参观金寨地方红色文化场馆,参与地方红色文化宣传讲解工作实践,通过暑期“三下乡”等活动由思政课教师带队开展金寨红色文化调查等。以上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在个人朋友圈推送宣传,将红色实践活动情况以及参与感悟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进一步拓宽金寨地方红色文化的融入面。

4.2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活动思政

首先,应带领学生参观红色场馆或遗址,追忆红色往事。红色文化教育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红色文化知识外,更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红色革命景区,去瞻遗迹、忆英雄、追往事[9]。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进行现场研学。例如: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镇是著名的红色小镇,一处处传统村落、一座座古寺庙、一间间古祠堂都是汤家汇红色历史的见证、红色文化的彰显。思政课教师现场向学生讲述发生在汤家汇镇的红色革命历史,让一个个鲜活的红色英雄走进学生心间,为红色文化在学生心底的扎根奠定基础。通过参观红色场馆或遗址,学生与红色文化的心灵距离被拉近,他们能够更近距离地感悟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砥砺前行、百折不挠等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

其次,组建红色社团,开展红色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具体来说,学校为红色文化社团的成立提供资金和师资指导等支撑,鼓励大中小学生组建红色文化社团并参与社团举办的研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不仅要能凸显红色文化精神,而且要尽可能趣味丰富,以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社团可举办拜访老兵、瞻仰红色遗迹等校外社团活动,开展红色人物、革命战场绘画活动,举行红歌创作活动等,在活动中设立奖品奖项或学分鼓励,激发学习兴趣。

最后,共建实践基地,发展红色村镇。为了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活动思政中的成效,地方高校牵手大中小学配合地方政府共同开发建设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在学术研究甚至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拓宽地方红色文化建设途径,为学生开发出更好的实践资源。例如:开发打造“金寨精神”和“皖西革命根据地光辉历史”等实践精品课程,沿着革命先辈们当年战斗过的路线开展生动具体的现场授课;利用网上党课或“5G+VR”技术沉浸互动式实践教学,开发建设线上实践教学资源库,实境再现当年先辈们战斗场景;设置实践岗位,借助节假日组织学生担当红色遗迹、红色场馆的讲解员,身体力行感悟红色革命的艰险与不易。

4.3 红色文化资源联手网络思政

随着科技与网络的发展,红色文化资源联手网络思政已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优化了红色文化课堂的教学方法,也推进了教学结构的相应变革[10]。

首先,创设网络红色课程。在新时代,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骑共享单车、点外卖、网上购物、浏览新闻、上网课等都需要在网络的支撑下进行。为了实现思政课与红色文化的融合,有必要创设网络红色课程、建立红色校园网站。网站内可设置栏目清晰的各个内容板块,如红色事迹、红色人物、红色旅游、红色英雄等。网站内既要有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也要有地方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网上放置多样化的红色网课资源,以便学生浏览、下载,实现网上红色课堂全覆盖。

其次,建立红色微博、微信专栏,实现红色文化的网络化传播。思政课教师应该树立互联网大数据意识,善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研究学生心理,依据大中小学学生心理和兴趣差异,多样化地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学,以帮助各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最后,通过高校牵手中小学,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共享。利用高校师资和技术力量,引进新媒体技术专门人才,联手运营各级学校红色文化微博、微信公众号达到资源融汇贯通,实现共享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做大做强,以积极向上、灵活多样、互动有趣的内容设置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学生吸引力,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了解,达到红色文化思想教育的目的。

5 结束语

金寨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在大中小学学生价值观树立方面具有积极正面的引导意义。学科思政、活动思政与网络思政囊括了思政课教学几乎全部的内容模式,发扬金寨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需要从多方面的融合中去认真践行。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学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学校思政课教师应以身作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地方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的契合路径,推动红色文化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5(16):4-18.

[2] 漆学鹏.金寨红色文化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3(4):17-19.

[3] 陈仁喜.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21,23(4):84-88.

[4] 吴庆.金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23,12(6):6-11.

[5] 曾佳敏,江峰,张耀天,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红色资源整合利用探析[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0(6):67-72.

[6] 王艳丽,王洪刚,蔡德武.区域红色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及提升路径:以安徽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6):30-32.

[7] 赵政,郭家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0):37-40.

[8] 吉铠东,李染梦.红色资源赋能时代新人培育的价值与策略[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3,28(4):634-638.

[9] 王磊.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理路探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5):68-70.

[10]朱景林,刘思晨.信息技术推进红色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性变革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3(10):120-124.

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新时代王家坝乡风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2AH052983);阜阳幼儿师专思想政治专项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红色文化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探究”(项目编号:SK2022S001);阜阳幼儿师专思想政治专项研究重点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阜阳红色文化研究”(项目编号:SK2022S005);安徽省质量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高职)“大中小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23sxzzjy059)。

作者简介:漆学鹏(1979-),男,安徽金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内涵金寨红色文化
金寨翠眉茶品牌形象设计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金寨红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论影片《铁皮鼓》对原作思想艺术价值的保留
幸福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