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鹅沟的山水草木,及其他
2024-06-27赵新平
赵新平
2024年公历1月,癸卯兔年十一月末,冰雪采风活动去官鹅沟。上午10点,车出县城,几公里路程,经过的路旁或者村庄前后,一棵棵落叶乔木夹杂浓绿苍翠的松柏,在阳光的辉映下,显得空阔与宁静。每次踏上官鹅沟的路途,我都不由得会想,不知道多少次去官鹅沟了,但每次去都会迷醉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身不由己,心旷神怡。眼下,正是隆冬,以湖泊、幽谷、古木、碧水、奇峰、怪石、瀑布、雪山、草甸“九奇”著称,被誉为最有观赏价值的“5A级国家地质公园官鹅沟”一定别有一番情趣!
宕昌地形地貌复杂,县境海拔在1138—4154米之间,具有亚热带、温带、寒带三种气候,全县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富集度高,尤其官鹅沟大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早在新石器时代,宕昌就有人类繁衍,公元约400年,宕昌羌人酋长粱勤自立为王,始建宕昌国,公元566年被北周所灭,历时259年。隋初为宕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怀道郡,“安史之乱”后限于吐蕃,北宋时收复置宕州,明清时由土司统治,长达561年。宕昌羌族居民多为西羌三苗部族后裔,因深居官鹅沟崇山峻岭之中,保留了古代羌族的习俗,形成今日宕昌羌族独特的民俗风情。他们衣着打扮、婚丧嫁娶、文化娱乐等还沿袭着古羌人的特色。“月挂松间篝火明,笛弄山风声声情。褐衣裘裳背揉背,春情缠绵心印心”便是描述宕昌羌族民俗的写照。
沉浸想象,眼睛望向窗外,路基之下,闪过一个静谧的小村庄——鹿仁村,高高的羌碉邛笼矗立于村中央广场,这种建筑为羌族的一大特色建筑,曾经“高者十余丈”经数年而不衰,战时起防御作用,并兼备烽火台的功能,属羌族的一种文化现象。早先,宕昌羌族主要民居形式是“榻板”楼房,楼分两层,土木结构,屋项盖“榻板”,上压白色石灰石。春夏季住在楼上,秋冬季住在楼下,冬暖夏凉。如今,家家户户通过改进复建的羌式独栋小楼更具特色,墙体上雕有羌族图腾羊头钮印,红黄白色彩鲜艳,分别座落于半山腰和河谷地带,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村旁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在阳光下熠熠发光,银丝带般地伸进大山深处。那闪烁的光芒刹那间令我心里一阵激动,佛经中形容时间短暂,常用“刹那”这个词语。传说唐玄奘去印度取经时曾向长老讨教,一刹那到底有多长,如何度量。长老说,一个念头初起的时间就是刹那。看来,打动人的往往是为之悦动的心理时间。
当亲临其境,置身于全长32公里,总面积约17637公顷,前14公里为15个色彩斑斓的湖泊,后18公里为松柏茂密的原始森林,最深处为高山草甸和终年不化的雪山秘境,森林覆盖率为75.1%的官鹅沟大景区,你会发现沟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如画、山岭重叠,通天门、独秀峰、幽谷洞天、山盘水柱、虎口瀑、珍珠瀑、虎口瀑、官鹅天瀑等景观原始古朴,四季色彩变幻无穷,野趣横生。面对这样的绝佳之处,得让人念念心起多少个“刹那”哦!
我们此行的主要景点是从通天门步行至官鹅天瀑。车过明湖、阴平湖、公主湖、官鹅湖、立界湖、月牙湖、燕子湖,眼前景色一步一换,近听水声潺潺,远观冰封的湖面,晶莹得像一颗颗淡绿色的宝石,四周苍茫,环绕着许多杂草树木,它们枝柯裸露默默地等待春天来临,等待着冰雪消融。这些紧贴大地的植物,虽未呈现绿色,但枯萎的表象下,粗壮的根须正在努力向大地的深处扎得更深更牢,却也能让人感到一丝丝生机。
约莫10点半,车至通天门游客中心,大家背包下车,踏上真正的行程。
进入山崖对峙的通天峡,海拔逐渐上升,遮天蔽日的峡谷内顿时失去光照,空气变得清冷,但并不刺骨。官鹅河岸两侧是陡峭的峡壁,除了一条水泥通道,靠山的一面修有盘旋曲折的木栈道,夏天的时候,人们更喜欢漫步栈道,悠然自得。没走多远,道路转向,伸入前方密杂的林海之中,眼前突然之间像打开了一扇画屏,纵横交织的峡壁上是满坡的松树、桦树、青冈树与杉树,稍微平缓处铺满了枯木、落叶、草皮,一棵棵遒劲的老松傲然挺立,河谷低处传来淙淙流水声,比起以往,喧嚣的河水被悬崖逼向山根,再冲上峭壁,而这会儿,不知温顺了多少倍,停下脚步,听一听,冰面下细密的水声仿佛悄吟低唱的弦乐,轻柔,又舒展。
道路随溪流而上,左右逢源,面前这个悬崖壁立,凌驾于千山万壑之上,宛如仙人手指一般直插云霄的山峰叫五谷峰。清人曾有诗云:“远观宛如笔架山,近观更喜悬崖险,五谷杂粮此地生,六畜不忘炎帝传”。郦道元《水经注》载:“炎帝成于羌水”又说:“羌水东南流经宕昌城东”。相传,宕昌古时居住着羌人部落,羌人首领炎帝生成于羌水南边,他率领族人住在五谷峰中,饿了,吃鸟兽的肉和山上的野果;渴了,喝山涧溪水;冻了,用树皮编织树叶披戴。炎帝在山林中发现一种野草,每到秋天,便结成籽粒,取之而食,其味甘甜,食之不易饥饿,常食不毒,体魄健壮,于是,他把这种结籽的野草称之为“谷”,他削木做成耒耜教族人种植谷的种子。这件事感动了玉皇大帝,令一只满身通红的神鸟,衔着一株五穗的禾苗,飞到炎帝开垦过的土地上空,把种子撒在地里,地里长出了五种不同的作物。为了便于记忆,炎帝把这五种作物叫做稻、黍、稷、麦、菽。后来,他发动羌人开荒种地,让五谷集中生长,适时采取,从此,人世间便生产出了五谷,后人将炎帝称为神农氏,这就是五谷峰的由来,而那只神鸟就是布谷鸟。现今居住在官鹅沟的藏族同胞便是宕昌国的古羌后裔,他们敬畏天地自然,崇尚凤凰山神,在语言、服饰、生活习俗等许多方面还保留着古宕昌羌的原生态鲜明特征。
我们继续前行,峡谷右侧出现断层岩石的山崖更加陡峭,山壁上有一块提示牌,说此段岩层为一小型逆断层,具有多次活动或弹性运动特征,活动过程中具有性质变化的特点。科普《甘肃官鹅沟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特征与成因研究》一文,官鹅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交错地带,地质遗迹景观丰富。其形成是在当地特定的区域地质和自然地理背景及气候条件下,由沉积作用、构造作用、第四纪冰川作用、流水作用、冻融作用、岩溶作用、重力作用等多种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复杂的地质背景以及新生代地质结构的快速隆起,不仅使沟内拥有独特的褶皱、断裂构造遗迹和岩溶遗迹,也有典型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外动力地质遗迹,同时,沟内还拥有高品质的地貌景观和生态景观,被专家誉为国内最有观赏价值的地质公园之一。
有人说,我们这是在阅读自然之书。美国自然文学家约翰·巴斯勒说,“伟大的自然之书就摊放在我面前,我需要做的只是翻动书页而已。”而在此时,我们正在顺着官鹅沟崎岖的峡谷沟壑跋涉而上,用我们的双脚做量地尺,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开自然这本厚重的天地奇书。
前方交错深锁的山崖依旧黑黝黝的,金色的阳光远在天空,扬脖才能看得见被重重山峰阻隔了的光照。这时,近旁没有一丝微风,我们几十个人的队伍更像是风浪掀起的高潮,翻动着大地之书,几乎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
离开断层区,我们到达另一个途经地龙涎瀑。只见半山腰上被冻住的瀑布宛如晶莹剔透的雕塑凸显眼前,如果是夏季,如果是雨后,瀑布会像变了魔法似的更加欢快轻盈,从悬崖上一个扁圆形山洞中徐徐流出,在空中扬杨洒洒,随风飘舞,最后流入河谷,颇似龙口吐涎,故称“龙涎瀑”。传说宕昌大地曾发生过一场大疫,百药无效,只有龙涎可救万民于水火,于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请来一条大龙伏于群山之中,日夜口吐龙涎溶于河流,百姓饮用之后疫情迅速消除,为确保宕昌百姓永享安宁,这条大龙选择留居官鹅沟,日夜吐涎于官鹅沟,百姓时时享用,从此宕昌地区再未发生过大病大疫。
时间一点点流逝,我们伴着官鹅河在重叠的群山中穿行。接下来,会依次途经龙须瀑、虎啸瀑、五瀑峡、九叠瀑、虎口瀑、对瀑峡直至官鹅天瀑,几乎每一个景点都流传着动人的神话传说。
从《宕昌县志》当中,以及羌族老人口口相传的《苯教经文》《凤凰山神的传说》《祭祀龙王神的羊皮扇鼓舞》等宗教故事中得知,官鹅沟中的神话传说非常多,如木檑大王、凤凰山神、鹿仁寺等。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神话传说呢?或许是因为古人对自然天象,如日月运行、风雨雷电、地震、洪涝灾害,以及生老病死、寒来暑往、四季更替等缺乏科学认知,人们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又无法理解,于是逐渐对自然产生了敬畏心理,幻想出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神灵”崇拜,最后发育成了人类先民的原始宗教,借助“神话传说”,表达出人们对遥远未来的遐想,和对万事万物的探索。
官鹅沟《羊皮扇鼓舞·龙王神》就是如此。祭祀“龙王神”——“跳神”时先要“栽杆”,设好“祭坛”,后“开坛请神”“祈福许愿”,这些均有“师公”操持,请神到祭坛要有祷告内容:
“……龙王老爷,今日不为别事,不为别故,全村人给你点上高香,恳请龙王老爷保佑全村人,种地一籽落地,万籽归仓,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人与神的对话,最终,神把香领了,答应人们的祈求,也领了人的情,卜卦成功,皆大欢喜。隆重的祭祀活动中藏着对自然的崇敬,对神的膜拜,若对万物没有了敬畏,心中没有了信仰,只能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前方无路,后方无家。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羌藏民族尤其虔诚,敬畏天地自然的原因吧。
随着海拔更高,山间峡谷更深。道路两边山崖上的植被也有了明显变化。密林中的杂木少了,绿色的松柏多了,这些高山峡谷中的柏树如今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被,名叫岷江柏。十分有趣的是,一棵棵生长在裸露的岩石、山坡和河边的大柏树树干上往往绑着红绸,被人们当做神树、风水树保存了下来,据说,很是灵验。在当地藏民心中,树也是有情怀的,千百年来默默守护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与人们相携互融,共同构成了官鹅沟的奇山秀水。苏轼在《临皋闲题》里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谁在其中便可以说是主人。神奇的官鹅沟:美如山水草木,实在值得安放心情,好好拥有。
由于暖冬气候的影响,官鹅沟里至今还没有出现像往年一样的盛雪景色,没有白茫茫一片大地银装素裹,大多数植物褪去绿衣还原本色,但苍翠的松柏却以遒劲的风姿傲然于山水之间,自然错落的身影使得荒凉与萧瑟之中并没有让人感到沉闷和压抑。道路旁的地上湿漉漉的,厚厚的落叶与苔藓散发着泥土醉人的气息,树干上也覆盖着黄绿色的苔藓,小松鼠在树上来回跳跃,像在寻找冬储的果实。细心观察之后,才发现每一株树木的根部、每一片苔藓的下面,甚至每一道岩石的缝隙里都有清亮的山泉水在不断地渗出,它们应该都是官鹅河水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涓涓来源。
临近正午,远在山顶的阳光终于明亮地普照大地,空气中充满了大森林特有的味道,是那种弥漫着草木腐殖质的芬芳,令我的心一阵阵激动。道路尽头,右侧陡峭山崖上官鹅沟最后一道景观,也是最壮观的一处景观——官鹅天瀑。正面看去,山峰拔地而起,峰顶森林密布,山岩如刀削斧劈一般,一峰挚天的极顶处,有条气势宏大,奔涌而下的瀑布好像是从天上飞落而来,至半空,溅起无数水珠,山风吹起,变成飞动的薄雾,阳光直射下,那水雾又成了美丽的彩虹,虹随雾动,色随风变,千佛聚首,佛光盈峡,不是仙境胜似仙境,所以,人们把这里叫“官鹅天瀑”,其峡称“彩虹峡”,彩虹因瀑而生,瀑布以虹而丽,是游人尽兴的绝佳之处。如今,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则是一面凹凸有致的晶莹冰瀑,被时光一点点凝结而成,那一滴滴水珠从山涧飞落的时候不惧寒风吹打,该有着怎样坚韧的毅力啊。
行走官鹅沟,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山水之美景,也让我们从羌藏族人民生活习俗中感受到了民俗之美,宕昌羌人自建立地方政权至今,古风犹存。这是一个罕见的奇迹,一个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奇迹。经过1500年的沧桑变化,宕昌羌人早已与当地汉、藏民族融合。而宕昌这一国名、族名、城名三位一体的名称,却保留至今,仍是宕昌城和宕昌县的名称,这在全国是仅有的。
进沟的时候,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欣赏天地自然景色,目不暇接,没有功夫感知时间的流速,没想到折返出沟的时候,为了赶时间,几乎是小跑步,当匆忙中再次途经一个又一个熟悉的景点,颇感亲切之余,眼前豁然开朗,温暖的阳光让官鹅沟的山水草木全都展现在眼前,一种令人心生喜悦的光芒,金灿灿的光芒。我不由得想到,游人走进官鹅沟,不仅仅是一个观赏、游玩自然山水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逐渐抵达深入当地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过程,这才应该是旅游的目的。
官鹅沟的山水自然,值得我们一去再去。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