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国家级农村养老总体部署出台
2024-06-27于海军
近日,民政部联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21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出安排部署。
《意见》是全国层面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出的首份总体性、系统性部署。
目标明确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96亿。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养老需求随之快速增长。
为应对养老需求快速增长,近些年,一些农村地区在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戴畈村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箭厂河乡,属于大别山腹地,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问题凸显,空心化、空巢化愈加严重。
按实际在村人口计算,戴畈村老龄化程度达40%左右。就是这样一个小村庄,近些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的指导下,走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益、小切口、可持续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戴畈模式”。
戴畈村从本村富余劳动力中精选了8名素质高、人品好的留守妇女,专设孝心护理岗位,为本村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形成了一支具有乡村特色的养老服务团队。
孝心护理队成立之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服务队伍的素质建设,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免费为孝心护理员提供包括心理学、消防急救、临床护理、社交礼仪、公共卫生在内的知识培训,尽最大努力提升孝心护理员专业技能,提高服务品质。
如今,位于戴畈村的三留守服务中心内,每天都坐满附近村庄的老人。聊天、下棋、健身、书法,他们有的已过古稀,有的年近耄耋,其乐融融,舒心惬意,脸上的笑容藏不住内心的甜蜜。显然,他们不是在“熬日子”,而是在“乐生活”。
农村养老服务提升,一直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今年1月,国办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份新时代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覆盖老年人衣食住行、养老照护、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
相较于城市养老服务资源集中、市场成熟,当前,农村老人养老形势更紧迫、问题更突出,面临不少“坎”。
一方面,老年人口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到城里工作、在城里发展,农村家庭空巢化现象不断出现。从全国看,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为23.81%,比城镇高出7.99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为老服务少。我国共有1.6万个农村敬老院、168.1万张床位。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约14.5万个,但由于老人居住分散,服务便利性、可及性还有待提高。
针对农村养老一“多”一“少”的现状,《意见》定下目标。《意见》为农村老年人编织了一张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幸福“网”。县级层面,每个县到2025年都至少有一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这些机构还需承担统筹养老资源、开展养老人才培训等工作。
乡镇层面,建立更多能够提供全日托养、日间照料等服务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到2025年,这样的服务中心服务覆盖范围总体上不低于全省地域的60%。
村级层面,增加养老服务点。在这儿,老人可以吃上热乎饭、找医生看个小病、请人代买生活用品等,力争实现不出村、不离乡满足农村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山东省滕州市洪绪镇爱心食堂,老人们正开心地吃饺子。(图/于海军)
幸福养老
近些年,各地围绕发挥村集体和村民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不断探索。我国农村是熟人社会,人际关系较为紧密,村民们互助互惠热情高。
家门口就有食堂,对于像李启祥这样的农村老人来说,以前想都不敢想。在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幸福食堂,用完餐的老年人时常坐在一起聊聊天。今年68岁的李启祥,儿女都不在身边,饭菜以往是一个人凑合着做、凑合着吃,现在村里有了幸福食堂,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
滕州市鲍沟镇侯楼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尚勇介绍,幸福食堂开业以来始终聚焦“养老互助”,采取政府补助一点、村里投入一点、村民捐助一点、老人个人支付一点的方式进行运营,探索出一条以政府为主导,村级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空巢老人服务新路径,有效解决了留守老人就餐难题。
此次出台的《意见》提出“激发内生动力”和“强化支撑保障”同时发力。《意见》吸纳了各方探索经验,并加强了支持力度。
比如,村民利用自有住宅或租赁场地举办养老服务机构,《意见》要求帮助提升消防、建筑、食品等安全水平;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农村留守妇女等组成农村养老互助服务队,相关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还能拿到职业培训补贴。
“强化支撑保障”,则是要靶向补齐短板弱项。比如在养老服务点建在哪里的问题上,《意见》提出,完善用地政策,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纳入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或村庄规划编制。
资金从哪里来?《意见》除明确政府“兜牢底”外,还鼓励国有或民营企业到农村运营养老服务设施,金融机构加强支持。
业内人士指出,伴随着这份总体部署的落地,全社会共同努力,养老保障网会越织越密。